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

鎖定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先敍寫天氣及室中人的心態;下片繼而回憶以往的歡宴夜遊,對愛人表示歉意,最後才歸到正題“探梅”。詞題“探梅",實際卻是在探尋過往的遊蹤遺蹟,下片通過“西湖舊日”對此加以展開。筆墨閒散而情感雋妙幽深。
作品名稱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夢窗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永遇樂·閣雪雲低
詞牌名
永遇樂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作品原文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1
閣雪雲低,卷沙風急,驚雁失序。户掩寒宵,屏閒冷夢,燈颭唇似語2。堪憐窗景,都閒刺繡,但續舊愁一縷。鄰歌散,羅襟印粉,袖濕茜桃紅露3
西湖舊日,留連清夜,愛酒幾將花誤。遺襪塵銷4,題裙墨黯5,天遠吹笙路6。吳台直下7,緗梅無限8,未放野橋香度9。重謀醉,揉香弄影10,水清淺處11 [1]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註釋譯文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詞句註釋

1.永遇樂:詞牌名。此調有平仄兩體。仄韻始自柳永,見於《樂章集》,入“歇指調”。平韻始見於陳允平《日湖漁唱》,此為仄韻,雙調,一百零四字,前後片各十一句四仄韻。時齋:即沈義父,字伯時,號時齋,吳江人。致仕講學曾為白鹿洞書院山長,著有《樂府指迷》一卷。次韻:即和韻,是用他人詩詞所用的韻而作詩詞。分用韻、依韻、次韻三種。
2.颭(zhǎn):因風而吹動。唇:狀燈焰之形狀。似語:一作“語似”。
3.茜桃:宋寇準妾名。代指姬妾。張邦幾:“寇萊公之謫嶺南,道出杭州,妾茜桃疾作,謂公曰:‘妾必不起,幸葬我天竺山下。相公宜自愛,亦非久居人世者。’”前“堪憐窗景”與後“西湖舊日”諸句,均與此相關。
4.遺襪:化用《太真外傳》:“妃子死之日,馬嵬村嫗得錦拗襪一隻。每過客來一玩,得百錢。”塵銷:被歷史的塵垢銷燬、掩埋。
5.題裙:用王獻之寫羊欣白裙故事。《宋書·羊欣傳》:“欣時年十二,時王獻之為吳興太守,甚知愛之。獻之嘗夏月入縣。欣著新絹裙晝寢,獻之書裙數幅而去。欣本工書,因此彌善。”
6.吹笙:用仙人王子喬故事。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遊伊洛間,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二十餘年後來於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巔,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而去。”王子喬,古仙人。
7.吳台:指姑蘇台。泛指吳地。
8.緗梅:俗稱黃香梅,花形小,心瓣微黃。梅:一作“悔”。
9.野橋香度:化用姜夔:“細草穿沙雪半消,吳宮煙冷水迢迢。梅花竹裏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10.謀醉、揉香:姜夔《玉梅令》:“便揉春為酒,剪雪作新計,拚一日繞花千轉。”弄影:張先《天仙子》:“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11.水清淺:化用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2-3]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白話譯文

室外紛紛揚揚的雪花雖然已經停住,但是凍雲層層卻壓得使人幾乎喘不過氣來。地面上風吹塵沙呼呼作響,致使空中的雁羣也因為這風急雲低而顯得驚慌失措,從而打亂了它們飛行的次序。我緊閉了門窗用以躲避寒夜勁風的肆虐,在屏風內的牀上無聊地閒躺着,甚至連睡夢中也感到了冷清與孤寂,醒後只見燈火在寒夜中閃爍、搖曳,它似乎也在啓唇低聲地訴説:“這裏多麼冷清啊。”窗外的景色可餐,使伊人忍不住停下手中的刺繡前去觀賞外面的雪景。但是面對着這似畫般的雪景,她不覺又想起往常是雙雙賞雪,如今卻只剩下她孤單一人,這不禁使人興愁。原來她是不放心我外出歡宴。在宴會中,郎君將會與其他女子打情罵俏,回來後恐怕還能從郎君的衣襟上發現女人敷面用的白粉,在袖子上或許也會顯露着腥紅色的胭脂印痕。
我回憶起當年曾在西湖中歡宴夜遊,為貪杯中之物而留連忘返,幾乎將伊人的徹夜等候自己歸去的諄諄囑咐也忘得一乾二淨,害得她白白地守了一夜空房。想當年伊人偷偷地跑出來與我相會的地方,如今恐怕再也難以尋覓遺蹟了;而過去兩人互相唱和的愛情詩詞,現在也是變得墨跡灰黯。更何況我如今還遠在天涯,無法再回到兩人歡娛過的“吹笙路”上,作舊地重遊而寄興了。姑蘇台的周圍一片淡黃色的梅花盛開得簇擁而繽紛,這裏算得上是個探梅訪幽的好去處,但是我卻認為,不如去荒郊中無名小橋邊尋覓到數枝梅樹,聞着那陣陣花香襲人顯得可愛得多。如果在野橋邊見到梅樹,我就會面對着那種疏影橫斜、暗色浮動、碧水清淺的絕妙景色,不覺高興得會捧起酒杯痛飲起來,以求得一醉方休。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創作背景

淳祐三年癸卯(1243年),吳文英四十四歲,春天在蘇州初識沈義父,與之講論詞法。《樂府指迷》:“癸卯識夢窗,暇日相與倡酬,率多填詞,因講論作詞之法,然後知詞之作難於詩:蓋音律欲其協,不協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殊可視為吳詞家法。此詞為吳文英與沈時齋唱和之作,無系年。楊箋:“此是冶遊中憶姬之詞。孫按:“此為冬至節序詞,冬至日作探梅之遊,非冶遊也。” [4-5]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作品鑑賞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文學賞析

發端“閣雪雲低”一韻,以景語渲染緗梅開花季節。緗梅開花於嚴寒的冬季:時而北風飆起,黃沙狂卷,驚雁亂飛;時而大雪茫茫,覆蓋屋宇,陰雲低垂。發端以雲、雪、風、沙、驚雁等景物描寫,展示了環境的險惡,以背景烘托法突出梅花的傲然風骨。“户掩寒宵”一韻,又從人在室內對嚴冬的感受,來烘托梅之傲骨,言冬夜時,門户之內,寒氣逼人,空寂冷漠,冷夢幽幽。“燈颭唇似語”一句,寫寒風吹得燈焰閃閃爍爍,似乎人的嘴唇翕動,在喃喃作語。此用擬人法寫寒燈閃爍,涉筆頗奇。“屏閒冷夢”亦妙,生動地創造了一個冬夜室內冷寂無聲的意境。“堪憐窗景”一韻,又從女子在閨中感受的角度,進一步渲染冬季環境的惡劣,言嚴冬時,室內冰冷,再也沒有女子臨窗刺繡,只能在閨房內“續舊愁一縷”而已,用女子的幽怨反襯梅花的堅強。“鄰歌散”一韻,以歌女之歌舞已罷,絲衣上印了粉漬,羅袖沾滿汗濕的熱鬧氣氛來反襯梅花之高潔不俗。此詞題雖曰“探梅”,但上片無一句言梅,均是前路語,為“梅”之出場作了層層鋪墊,前三韻從正面寫景作背景烘托,後一韻從反面作烘托。其所寫之景均是設想之景。
下片“西湖舊日”一韻,在上片層層鋪墊之後,梅花正式出場。“西湖”暗用事典,西湖孤山乃北宋林逋植梅養鶴的隱居之處,終身未娶,有“梅妻鶴子”之説。“西湖舊日”亦言自己居西湖時的清夜賞梅飲酒,流連忘返的隱逸生活。“花”直切“梅”字。“幾將花誤”,寫出惜梅之情,暗寫了詞題“探”字。“遺襪塵銷”一韻,以軼事的消失,好事不再,來表達只有“探梅”才是自己所最追尋的意思。“塵銷”“墨黯”“天遠”均表明時已久遠,去而不返。此是以退為進之法,逼出“探梅”一事。“吳台直下”一韻,從正路涉筆,直寫詞題“探梅”二字,此韻寫出探梅的地點——姑蘇台下(即蘇州),觀看的是緗梅盛開之景,她無邊無際,野橋田疇無所不在。最後“重謀醉、揉香弄影”一句,此韻連化用三個語典,寫出了自已要以梅花揉碎為酒,拚得一醉,繞花千轉而賞花的喜悦心情,又寫到自己賞梅時正是“雲破月來”之時,在淡水清淺之處,欣賞那疏影橫斜之姿,看梅月下弄影,聞着時時浮動的梅香,富有詩情畫意,令人陶醉。
全詞寫“探梅”,構思新穎,章法曲折,上片設想奇絕,層層鋪墊,為”梅”之出場作了張本,此為前路。三韻為正襯,一韻為反襯,“梅”尚未寫出,就在層層鋪墊中將梅之傲然氣骨,高潔風神暗暗托出。其所寫之景均是設想之景,筆墨以虛代實。下片用實筆與虛筆結合正面寫梅,化用姜夔、林逋的詩詞將梅花寫得清雅高潔、飄逸脱俗。 [3]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名家點評

中國韻文學會會員徐育民:其造語亦多奇妙,如“燈飈唇似語”寫燈焰的閃動之狀。但也有的詞句用典冷僻,如“遺襪塵銷,題裙墨黯,天遠吹笙路”三句用了三個不相連貫的事典,表達往事久遠,好事不再的一個意思,就顯得堆垛而且晦澀。(《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3]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72年),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與翁元龍為親兄弟,後出嗣吳氏。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侯門,結交權貴,流寓吳越,多居蘇州。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為蘇州倉台幕僚,淳祐間在吳潛幕府,景定後客榮王邸。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詞綿麗,措意深雅,守律精嚴,煉字煉句,又多自度腔,詞上承温庭筠,近師周邦彥,在辛棄疾、姜夔詞之外,自成一格。對南宋後期詞影響很大;缺點是其詞雕琢工麗,音律諧婉,然多數詞意晦澀,題材狹窄。張炎批評説:“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詞源》)。賙濟在《宋四家詞選》中將吳文英、辛棄疾、周邦彥、王沂孫列為宋詞四大家。今存《夢窗詞》甲、乙、丙、丁四稿,存詞三百餘首。 [6] 
參考資料
  • 1.    (宋)吳文英.《夢窗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17頁
  • 2.    陶爾夫,劉敬圻.《吳夢窗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第397-398頁
  • 3.    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下》:中國書店,2007:第558-560頁
  • 4.    吳戰壘.《吳文英詞欣賞》:巴蜀書社,1999:第203頁
  • 5.    錢錫生.《不器齋詞學論稿》:蘇州大學出版社,2015:第237頁
  • 6.    徐培均.《經典宋詞·唐宋詞小令精華》:黃山書社,2017:第4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