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鎖定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通過武鉅光復洛陽這一具體事件,表達了作者喜聞捷報的興奮心情。開篇兩句以讚歎語氣寫初聞捷報時的感想,中間四句採用對比議論,指出金人企困長期佔據中原的野心不會得逞,宋朝的中興指日可待,末兩句展望前景,充滿信心和樂觀精神。這首詩中充滿了作者的愛國熱情,文勢暢快又不乏轉折頓宕,音節韻律鏗鏘瀏亮,讀來使人想見詩人歡欣鼓舞、思緒萬千的神態。
作品名稱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出    處
《劍南詩稿》
作    者
陸游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作品原文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白髮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
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
列聖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 [1]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註釋譯文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詞句註釋

⑴武均州:指均州(今湖北均縣)知府兼安撫使武鉅。古人常用做官所在的地名,代稱其人的名字。西京:指洛陽。
⑵白髮將軍:指武鉅。
⑶捷書:捷報。
⑷胡兒:指金人,是漢族統治階級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敢:豈敢。
⑸天意:上天的意願。寧知:怎知,哪裏知道。回:回心轉意。指上天又決定祐助趙宋王朝。
⑹列聖:指宋朝各代皇帝。深雨露:深於雨露,即比雨露還要深。
⑺中興:國家由衰敗到出現興盛的轉機。這裏指中興之君,即宋高宗。赦令:大赦天下的詔令。
⑻懸知:預測,料想。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日(或説前二日)。相傳春秋時晉國介之推輔佐重耳(晉文公)回國後、隱於山中,重耳燒山逼他出來,介之推抱木而死。晉文公為悼念他、禁止在介之推燒死之日生火,只吃冷食。以後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故名寒食節。朝陵使:指朝祭帝王陵墓的使者。北宋的皇帝陵墓都在西京。
⑼驛路:古時交通大道,為傳車、驛馬通行而開闢的大路,沿途設置驛站,供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歇宿、換馬。 [1]  [2-5]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白話譯文

白髮老將軍不愧是氣壯山河的好漢,光復洛陽的消息昨天晚上剛剛傳來。
金統治者竟敢做長期霸佔中原打算,誰知上天的意圖一日突然改變回來。
列祖列宗的深恩像滋潤草木的雨露,中興的文告如疾風迅雷傳遍了全國。
寒食節被派往西京祭掃皇陵的使者,到達時正趕上驛路旁處處梨花盛開。 [6]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這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兵集瓜洲渡。十一月金人內訌,北方女真貴族擁立完顏雍為帝,瓜洲渡金兵譁變,殺死金主完顏亮,倉皇向北撤退。宋軍收復兩淮州郡,宋金雙方仍舊以淮水為界。在敵人廣大的淪陷區裏,愛國的羣眾也紛紛起來抗擊金兵。均州知府兼安撫使武鉅,領導一支民兵隊伍向北方進軍,他們在鄧州、盧氏縣一帶和敵人後方的軍隊周旋,十二月九日攻入洛陽。這時,陸游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當他聽到宋軍收復西京的消息後,興奮不已,揮筆寫下了這首詩。不過這次佔領洛陽只是一次奇襲,沒有能夠鞏固下來,但對於南宋朝廷和廣大人民產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1]  [7]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作品鑑賞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整體賞析

這首詩通過武鉅光復洛陽這一具體事件,表達了作者喜聞捷報的興奮心情。開篇即以倒裝的散文化句式引吭高歌,突出褒揚了武鉅的英勇善戰,造出一篇歡快氣勢。接下兩句設問:你們侵略者還敢做長期霸佔他人領土的美夢嗎?哪知道上天都主持正義、迴護中國了!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語氣中滿對戰爭的必勝信念與對敵人的極端蔓視。雖是初勝,詩人便認定回乾轉坤的大變化就在眼前,他激情滿懷地嚮往勝利之後赦令的頒佈疾如風雷,皇恩浩蕩有如雨露,民心大安,普天同慶。並且進一步遙想開去:來年的清明時節,收復後的洛陽古都已面貌一新,朝陵的使節正奔馳在梨花盛開的驛道上。這一筆幻畫出一個美好的意境,正常祭掃奠禮的恢復意味着歲月的太平,而那和煦春風中處處怒放的梨花正是詩人盛開心花的疊映。
這首詩神似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與陸游是不同時代的偉大詩人,他們的愛國精神卻是一脈相承的。愛國熱情猶如一股膨湃的浪潮起伏在字裏行間,使得文勢暢快流走而又不乏轉折頓宕,音節韻律鏗鏘瀏亮,讀來使人想見詩人歡欣鼓舞、思緒萬千的神態。 [8]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名家點評

古代文學史專家程千帆兩宋文學史》:不可遏止的歡欣鼓舞使得這篇作品具有非常愉快的情調,它幾乎可以和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相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中不僅歌頌了目前的勝利,而且充滿了對今後北伐取得更大勝利的信心。詩的末二句在現實生活的描繪中摻和着豐富而生動的想像的手法,正是陸游愛國詩篇的特徵之一。 [9]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宋孝宗時,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為四川宣撫使王炎幹辦公事,投身軍旅生活。後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居山陰。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詩存九千多首。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等。 [10] 
參考資料
  • 1.    嚴修.陸游愛國詩詞選解.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3-4
  • 2.    江守義.陸游詩詞選.合肥:黃山書社,2008:4-5
  • 3.    朱德才.陸游詩歌選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1:2-3
  • 4.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古代詩文選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77:319-321
  • 5.    王新龍.陸游文集(三).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9:13-14
  • 6.    喻朝剛.宋詩三百首譯析.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36-137
  • 7.    郭宏文.陸游.北京:團結出版社,2020:126-127
  • 8.    段曉華.陸游詩歌賞析.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7-8
  • 9.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13卷)(兩宋文學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302
  • 10.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