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羣文閲讀

鎖定
羣文閲讀是羣文閲讀教學的簡稱,是近年來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閲讀教學實踐。隨着研究和實踐工作的深入,羣文閲讀的定義不斷修正完善,它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中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閲讀教學過程 [1] 
中文名
羣文閲讀
外文名
Multi text reading

羣文閲讀概念解讀

羣文閲讀的“議題”是指一組羣文文本中藴含的具有開放性和可議性的話題;“結構化文本”體現為一組文本圍繞議題這個核心線索形成一個整體性的“理解結構”;“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即不事先確定議題的答案,在充分發揮個人智慧的基礎上,師生一起共享智慧,逐步構建文本的意義,在師生和文本的視域融合中形成共識。

羣文閲讀研究與發展背景

作為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閲讀素養引發全社會尤其是教育界的高度關注。21世紀以來,國際學生評價項目 (簡稱PISA)和國際閲讀素養進展研究項目(簡稱PIRLS)等多次開展全球範圍的閲讀素養測評。近年來,多文本閲讀在測評中的比重逐漸加大。羣文閲讀的研究正是着眼於對國際閲讀素養測評和閲讀教育發展趨勢的長遠思考——多文本閲讀在閲讀生活和閲讀教育中的價值會越來越突出。
在我國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單元整合、教材整合等形式已經有所發展,但缺乏系統性。羣文閲讀致力於在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系統地推進多文本閲讀教學實踐,在更加開闊的視野上體現多文本閲讀的價值,讓學生在閲讀中學會閲讀,提升學生的閲讀素養。
羣文閲讀與其他多文本閲讀不一樣的是,羣文閲讀一定不是為了擴大閲讀量而擴大閲讀量,它更注重文本的質量以及多文本閲讀為學生帶來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變化 [2] 

羣文閲讀探索歷程

羣文閲讀作為一種閲讀方式,源遠流長。重慶樹人教育研究院基於國際閲讀測評和閲讀教育的經驗思考,對“羣文閲讀”進行概念釐定和學理探究,率先在全國舉起了研究與推廣“羣文閲讀”的旗幟,同時基於國內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趨勢和發展需要,把羣文閲讀作為一種課程理念進行集中、系統探索。樹人教育研究院依託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課題“中小學生閲讀習慣養成教育實踐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基於語文核心素養的羣文閲讀大規模推廣試驗研究”、四川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義務教育新課標背景下四川省羣文閲讀推廣與深化研究”等12項國家級、省級課題研究,建構羣文閲讀教學理論,推動羣文閲讀教學實踐。
第一階段:羣文閲讀理念建構階段(2010-2011年)
借鑑國際多文本閲讀教學和閲讀測評理念,融合我國“一篇帶多篇”“主題閲讀”等閲讀教改成果,在廣泛調研基礎上,依託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創生了羣文閲讀教學理念,並對其概念、內涵和價值進行界定,逐步形成羣文閲讀教學基礎理論,為羣文閲讀深化研究與實踐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二階段:羣文閲讀區域試點階段(2011-2014年)
基於羣文閲讀教學的基礎理論指導,在重慶合川、綦江、永川、忠縣榮昌,四川瀘州眉山樂山綿陽成都市武侯區等地率先實施羣文閲讀教學實踐改革。
以科研引導教改實驗,努力培植實踐樣本案例,不斷檢驗羣文閲讀教學基礎理論的實用性,調試和改進羣文閲讀及推廣行為,在不斷深化中逐步形成一套便學利教的羣文閲讀實踐體系。
第三階段:羣文閲讀深化推廣階段(2014-2018)
豐富完善羣文閲讀教學理論與實踐體系,研發基於閲讀素養的羣文閲讀教學效能測評工具,在開展對比實驗和大規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率先在四川、重慶、河南三省(市)開展全面深化實踐,成果輻射全國20省(區、市)100多個實驗縣(市、區)3000餘所實驗校,惠及百萬師生。 [3] 

羣文閲讀主要特質

羣文閲讀的“羣文”是相對“單篇”而言的,但“羣文”的“羣”卻並非“單篇”的簡單疊加,“羣文”組合的機理是結構化,這是羣文閲讀最主要的特質。
閲讀中的結構化是指以某一個意義點為核心,將事物的各部分聯繫在一起,進行組合聚合的方式。在羣文閲讀中,羣文的議題是意義點的核心,圍繞議題聚合在一起的文本,都必須在議題的屬性之內,並從不同角度來解釋議題,形成理解議題的一個有層次性、程序性的認知體系。
因此,羣文閲讀的特質就是運用結構化原理對多文本的信息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清晰的理解結構,所以,羣文閲讀是一種結構化的閲讀。

羣文閲讀價值意義

羣文閲讀的價值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面。
一、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的時代價值
羣文閲讀實現了網絡閲讀與書籍閲讀的有機整合,顯現了網絡閲讀與書籍閲讀優勢兼收幷蓄、龐雜信息快速高度整合、有深度的精細化綜合化閲讀的時代價值。
二、獨特的育人價值
羣文閲讀建立了立體緊緻的課堂結構,讓學生髮展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批判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在多文本人文滋養中,獲取正確的道德認知方法論,凝鍊終生受益的核心素養。
三、特有的閲讀教育價值
羣文閲讀通過制定相應的閲讀規程,讓學生逐步養成羣文閲讀習慣,自覺運用羣文閲讀思維,學會有效的閲讀方法,學會如何在多文本閲讀中辨識提取,比較整合,批判創新,提升常態閲讀能力,在閲讀中學會閲讀。

羣文閲讀教學理論與實踐體系

羣文閲讀經過長期實踐所構建起來的教學理論與實踐體系,藴涵了理念、關鍵能力、選文路徑、主要課型教學行為教學策略和評價工具等內容,能夠給予教師以體系化的指導。具體內容包括:
羣文閲讀的兩個理念:結構化閲讀與集體建構。結構化閲讀是指羣文閲讀教學在組文、文本解讀、課堂教學過程中,都需要基於議題從多個文本中提取信息、比較信息和整合信息以形成整體理解結構 ;集體建構是指在羣文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師生共享閲讀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構建文本意義,在視野融合中形成有關文本理解的共識。 [4-5] 
羣文閲讀的四項關鍵能力:辨識與提取、比較與整合、評價與反思、應用與創意辨識與提取是從羣文中根據議題辨識出所需要的信息,並用合適的方式提取出來;比較與整合要求學生對不同文本之間的信息進行比較,發現異同,而後依據議題進行有效整合,形成整體性理解結構;評價與反思要求學生對多文本閲讀所獲得的信息能夠進行評價,並反思文本的得失;應用與創意要求學生對所獲得的有關能力進行應用,在一定條件下做出有創意的表現。
羣文閲讀的三條選文路徑:教材內選文、教材內外選文、教材外選文。依據結構化閲讀理念和“1+X”思想,教材內選文以單元整合、單元內一篇帶多篇構成羣文;教材內外選文以教材內一篇帶教材外多篇構成羣文;教材外選文以課外閲讀文本構建羣文。
羣文閲讀的九種具體課型:依據羣文閲讀中學生的學習任務,將羣文閲讀分為三大課型,知能生成課、審美賞析課和讀寫共生課。依據文本特徵和學生認知規律,細分出九種具體課型,知能生成課四種課型:舉一反三式、求同存異式、以文解文式、綜合路徑式;審美賞析課兩種課型:審美體驗式、審美賞析式;讀寫共生課三種課型:思想激活式、篇章構建式、手法借鑑式。 [6] 
羣文閲讀的五個關鍵行為:比、對、讀、議、整。五種行為是羣文閲讀議題學習過程問題解決和任務達成的重要標誌,“比”是指對多文本言語內容或形式進行比較、篩選和辨識;“對”則將議題帶來的籠統認識與多文本中相對應的語言文字材料相對照,以獲得相應的閲讀體驗和感悟;“讀”是根據閲讀目的和文本特質,有意識地採用相應的閲讀方法;“議”就是在“比對讀”的基礎上對議題涉及的人、事、物、理進行主觀評判和反思,形成尊重學生個體認識差異的知與行成果;“整”即是整合,是在“比對讀議”基礎上的及時的意義建構和成果統整。 [7] 
羣文閲讀的十大閲讀教學策略。分為兩類,工具類策略包括:可視化(圖像化)策略、批註策略、信息錨定策略、KWL策略;教學組織策略包括:“文學圈”策略、“六頂帽子”策略、“世界咖啡”策略、任務策略、對話策略、文本接龍策略。 [8] 
羣文閲讀的一套測評工具:基於羣文閲讀基礎理論,以四項關鍵能力為測評要點,研發了羣文閲讀教學效能測評工具。

羣文閲讀課型研究

課型是課堂結構的類型,根據羣文閲讀的課堂結構特徵,可推出羣文閲讀課型分類的四個標準——學本視角、實踐視角、建構視角、文本結構視角。依照這四個課型分類標準,可將羣文閲讀課型分為三大學習任務統領下的九個具體課型。
上述三大學習任務是就課堂的主要任務來説的,並不意味着這些課堂不需要其他課型的學習,比如在審美賞析課與讀寫共生課上,也有知能學習的需要,同樣的,知能學習也會向審美賞析與寫作延伸。

羣文閲讀教學成果獎及活動平台

一、教學成果獎獲獎情況
2017年,“基於閲讀素養的中小學羣文閲讀教學實踐探索”項目榮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9]  同年“義務教育新課標背景下四川省羣文閲讀推廣與深化”項目獲四川省第六屆普教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0] 
“提升中小學生閲讀素養的羣文閲讀教學實踐”榮獲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11] 
二、羣文閲讀活動平台
兒童閲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該活動是中國西部地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閲讀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12]  。2018年11月22日,第八屆兒童閲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暨全國第六屆小學羣文閲讀現場課大賽在重慶開幕,包括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慶在內的40餘名國內教育教學研究學者,以及來自全國各地3500餘名教育工作者和教師代表齊聚山城,共襄一年一度的閲讀盛會 [13]  。本屆兒童閲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聚焦統編語文教材推行背景下的“1+X”羣文閲讀教學探索,旨在搭建專業的閲讀教學交流平台,向全國教育同行全面展示這一年來羣文閲讀研究與實踐的最新進展和豐碩成果,深入探討羣文閲讀與統編語文教材“1+X”教學方式的有機聯繫。
第八屆兒童閲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全國初中羣文閲讀教學觀摩活動 [14] 
全國初中羣文閲讀教學觀摩活動 全國初中羣文閲讀教學觀摩活動
全國羣文閲讀種子教師體驗式研訓活動 [15] 
全國“羣文閲讀十大明星教師”評選活動 [16] 
全國“羣文閲讀十大示範基地”評選活動 [17] 
全國“羣文閲讀教學設計”評選活動 [18] 
全國“羣文閲讀錄像課”評選活動 [19] 
全國羣文閲讀基地學校共同體年會暨基地學校校長高峯論壇 [20] 
全國羣文閲讀學術研討會 [21] 
同時,每年在全國範圍內的各級羣文閲讀研、賽、評、展活動達到數百場。羣文閲讀作為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抓手,也為語文教育教學改革打開了另一扇窗,推動語文課堂改革挺向縱深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