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洲鰻鱺

鎖定
美洲鰻鱺是鰻鱺科鰻鱺屬的一種魚類。是一種在北美東岸發現,降河迴游產卵(catadromous)魚類。它有一個形身體及一個細小尖鋭的頭部。背部為棕色而腹部為茶黃色。它的牙齒鋭利但沒腹鰭(pelvic fin)。它與歐洲鰻鱺十分類似,但兩者的染色體脊椎骨(vertebra)數目都不相同。前者脊椎骨數103~111;後者為110~119。體長可達152公分。美洲鰻鱺輻鰭魚綱鰻鱺目鰻鱺亞目鰻鱺科的其中一
中文學名
美洲鰻鱺
拉丁學名
Anguilla rostrata (Lesueur, 1817)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鰻鱺目
亞    目
鰻鱺亞目
鰻鱺科
亞    科
鰻鱺亞科
鰻鱺屬
美洲鰻鱺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大西洋,從格陵蘭的西南至中美洲的大西洋沿岸都有分佈。
形態特徵
蛇形、細尖頭部、背棕色腹茶黃色
英文名
American eel

美洲鰻鱺簡介

美洲鰻鱺,英文名為 American eel,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鰻鱺亞目。鱺科的一種,分佈於西大西洋,包括拉布拉多半島、美國、巴拿馬、西印度羣島、加勒比海等水深為0~464米的海域,體長可達1520毫米,背部為棕色,腹部為茶黃色,頭部細小尖鋭,眼小而凸出,牙齒鋭利,但無腹鰭( pelvic fin),與歐洲鰻鱺十分類似,但兩者的染色體及脊椎骨( vertebra)數目都不相同。美洲鰻鱺脊椎骨數為103~-11,適宜水温為18~28℃,最適生活温度為20~28℃。美洲鰻鱺為一種蛇形身體的降河洄游生殖魚類。美洲鰻鱺喜愛晚間獵食,日間則在泥土、沙或沙礫中隱藏。雌性鰻魚每年可產卵400萬粒左右,產卵後便死亡。卵在海中漂浮,9~10個星期孵出幼苗。幼鰻魚孵出後向北美移動,進入淡水水系成長髮育。自然狀況下,美洲鰻鱺進食死魚、無脊椎動物,非常餓時講同科的動物 [1] 

美洲鰻鱺分佈情況

本魚分佈於西大西洋,包括拉布拉多半島美國巴拿馬西印度羣島加勒比海等海域。在水深0~464公尺皆可見。

美洲鰻鱺生態環境

雌性美洲鰻鱺在產卵(Spawn (biology)),並用9至10個星期令孵出。年幼鰻魚孵出後向北美移動,進入淡水系統後長成。雌性鰻魚可以每年生下4百萬浮起的蛋,但很多時在產卵後便死亡。鰻魚喜愛淡水,可以在大西洋岸邊發現,包括切薩皮克灣哈德遜河。鰻魚喜愛晚間獵食,在日間則在泥土、沙或砂礫中隱藏。
幼年鰻魚 幼年鰻魚

美洲鰻鱺經濟價值

美洲鰻鱺在北美東岸及它們經過的河流有非常高的經濟重要性。它們被漁民捕獲、賣出、進食或作為寵物。美洲鰻鱺透過進食死魚、無脊椎動物、臭屍(carrion)、昆蟲的途徑去幫助大西洋沿岸的生態系統。在非常飢餓的情況下,它們會進食同的動物。

美洲鰻鱺捕獲鰻魚

雖然很多垂釣者因為鰻魚的蛇狀外表而卻步,鰻魚實際上是好魚。她們通常被垂釣者釣其他魚類時捕獲到。最重的美洲鰻鱺的世界紀錄9.25磅。

美洲鰻鱺養殖技術

美洲鰻主要產於美國、加拿大等國,1996年國內正式引進美洲鰻,主要放養於江、浙、閩、粵等沿海省份,引進數量達6噸(3000萬尾)之多。如東縣南港漁網廠於1996年4月12日引進美洲鰻苗8.3公斤(46994尾)進行試養,現將有關技術分析如下。
試養池與日本鰻養殖池基本相同,建水泥底池(備沙石),每池面積100-150平方米,深90釐米,建好後洗刷消毒,池口用黑色塑料膜蒙上,池內均勻設置食台,裝引食電燈(15W)、測温儀表,此外,供氣、排污、加温設施均要安裝到位,性能良好。批量放養前,用少量苗種試養24小時,以觀察其適應程度。

美洲鰻鱺試養中的管理

1 進池 空運的苗種裝在10℃以下氧氣袋中空運,經陸地運輸到池口後,連袋浸入池水中20-40分鐘,待温差在士2℃以內,以600尾/平方米的密度慎放池中以適應池內環境,約5-6小時後開增氧泵增氧。
2 理化因子控制池水温度在20℃-28℃,鹽度7%0左右,溶氧5毫克/升以上, pH值7.5左右,氨氮、亞硝酸態氮含量要低,水源不含重金屬成份。
3 誘食鰻苗進池7天后,保持水温26℃左右,開始誘食,池內均勻設置食台,投食量佔苗體重的10%左右,每4小時喂1次,白仔餌料與紅蟲滲合投餵,漸減紅蟲,經過10天紅蟲誘食投餵,總量達到苗體重的100%後轉食,直至完全喂配合飼料,每天喂3次,以後轉為喂2次,至成鰻每天喂一次。
4 篩選分級 仔鰻進池40天左右餵食同時篩選分養,在篩選中按苗規格分池,篩落的“腳苗”可再次誘食,方法同前,一直至成鰻,總體上篩選每月一輪。
5 疾病防治 每日準確測報池水理化因子,及時清污消毒(特別是剩餌),每日換水量100%,誘食紅蟲必須嚴格消毒,餵食篩選時動作要輕,以免傷及魚體,誘發病症。
從1996年4月12日苗進池試養至1997年4月28日,出售成鰻4552尾,同期池存40049尾,合計增重2537.7公斤,成活率94.9%,計耗飼料5582.5公斤,平均飼料係數2。長成期較日本鰻多30天左右,成鰻體色、肉質均類似日本鰻,試養中沒有出現特殊難治疾病和批量死亡現象。試養取得成功。

美洲鰻鱺寄生蟲病的防害

危害美洲鰻鱺的主要是白點蟲、車輪蟲、粘孢子蟲、指環蟲等。
對於寄生蟲病,在生產應用上一般採用生石灰徹底清塘來預防,另外可用福爾馬林(每立方米水用25~30克)來藥浴,每次12小時,隔天1次,對大部分寄生蟲病有療效。也可用中藥來治療,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4克,煮沸15分鐘和新鮮大蒜10克搗汁混合後全池潑酒,有較佳果。
對於比較頑固的歐洲鰻鱺擬指環蟲,可用如下法治療:傍晩換注新水後,將水位降低;每立方米水用甲苯咪唑純品0.7~1.0克,先用温水化開,全池潑酒,水浴24小時後換水,並調至用藥前水位;每立方米水用呹喃唑酮3克和福爾馬林30克全池潑酒,水浴12小時後加水至原水位。1周後重復1次,即有較好療效。
對於鰻居線蟲,可以從切斷其生活史的途徑人手,如定期施用90%晶體敵百蟲(0.3~0.5克/米3水),可殺死中間宿主劍水蚤。在防治寄生蟲病時,對美洲鰻鯝要慎用敵百蟲,更不要用硫酸銅 [2] 
參考資料
  • 1.    王奇欣主編,鰻鱺高效生態養殖新技術,海洋出版社,2014.04,第5頁
  • 2.    石和榮編著,水產病害防治技術問答,廣東科技出版社,1999.08,第1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