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吉多戰役

(埃及與反埃及聯盟的作戰)

鎖定
古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第一次遠征巴勒斯坦期間的重要會戰。是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一次戰爭。約公元前1482年,為鎮壓以卡迭石(今敍利亞納比邁恩德)城邦為首的反埃及聯盟,圖特摩斯三世率軍約2萬人向巴勒斯坦進發。聯軍在美吉多城(今以色列泰勒美吉多)外設防。埃及軍抄山路隱蔽接敵,突然出現於美吉多城下,然後兵分三路於黎明時分發起進攻。盟軍猝不及防,又缺乏統一指揮,倉皇敗逃城內。埃及軍忙於搶掠同盟軍丟棄的財物,未能及時擴大戰果,經7個月圍攻才佔領該城。埃及繳獲大量戰利品,包括924輛戰車、2238匹馬、200副盔甲和大量金銀。
名    稱
美吉多戰役
發生時間
公元前 1482年
地    點
美吉多
參戰方
古埃及;迦南聯軍
結    果
埃及獲勝
主要指揮官
圖特摩斯三世

目錄

美吉多戰役事件背景

被譽為古埃及版拿破崙的 圖特摩斯三世 被譽為古埃及版拿破崙的 圖特摩斯三世
公元前1479年,圖特摩斯三世繼承父親留下的王位,順利成為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儘管在其統治生涯的初期,實權基本全由後母哈特謝普蘇特掌握。但當老一代王室貴胄普遍隨時間推移而迅速凋零,自己也終於有機會在任上施展抱負。恰逢當時的埃及國力比較殷實,自然能給要享受戰爭的新君以巨大的施展平台。
此後的20年時間裏,他將連續部署14次軍事行動,並且親自參與其中的絕大多數。最終因累積的赫赫戰功,被後世譽為古埃及版的拿破崙 [1] 
曾統治下埃及的希克索斯人 曾統治下埃及的希克索斯人
當然,正如後來靠軍功榮登法蘭西帝國皇位的拿破崙本人,圖特摩斯也正巧生活在一個剛剛經歷過技術升級的特殊時代。因為在自家的王朝建立之前,半個埃及都為來自亞洲的喜克索斯人所佔據。這也是首個成功突破沙漠-大海防線,從亞洲方向衝進北非的大規模族羣。無論從什麼層面來看,都會對早已綿延數千年的古埃及文明產生巨大沖擊。過去僅以步兵闖天下的尼羅河菁英們,被迫低頭向蠻族首領學習全新的戰車技術。哪怕這門技藝同樣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發展了數千年時間,卻從未被擁有自然地理阻隔優勢的埃及先民所掌握。
於是,當數量佔據絕對優勢的本土人羣磨平技術差距,內部還多有紛爭的喜克索斯人便武運不能長久。稍後興起的第18王朝,也自然將來之不易的戰車、複合弓與全套鱗片甲技術都繼承下來。通過一如既往的對農民壓榨,努力積攢出足量的貴族精鋭軍團。稍後更是為適應周遭環境和戰場變化,主動將原本偏大型化的西亞式戰車做減重處理。同時還為戰車分隊配置了專門的輕步兵力量,以便盡最大限度地延展輻射空間,或是單獨混編為強有力的快速反應力量。
深受西亞風格影響的 埃及18王朝軍隊 深受西亞風格影響的 埃及18王朝軍隊
在具體戰略方面,圖特摩斯三世的先輩們首先致力於恢復傳統帝國疆域。比如位於尼羅河流域以西的利比亞、南方高地上的努比亞部落和沿海三角洲以東的西奈沙漠部落。以上區域的居民都還處於半開化階段,不存在強有力的政權架構或暴力機器,卻屢屢會在埃及衰落時趁火打劫。因此,任何法老都致力於軍事征服控制這類邊區,為分佈在尼羅河兩岸的耕地提供安全緩衝。順便也能用戰利品和奴隸,彰顯自己的深厚武德與存在必要性。
但在圖特摩斯三世登基後,古埃及法老們的傳統用兵對象都已臣服。這就迫使新君必須為衝突另謀場所。再算上喜克索斯人當年留下的心理陰影,讓新王國時代的政治們認識到天然邊界需要被擴充。於是,一場針對地中海東岸的持續性擴張便箭在弦上,而對象正好也是與當年蠻族同屬閃族體系的迦南人。雖然先前也有法老進行過類似操作,但從未萌生過徹底佔領域外土地的想法。唯有如今的年輕國王,才有動力在該領域內更進一步。

美吉多戰役經過

位於埃及東北邊境的迦南地區 位於埃及東北邊境的迦南地區
公元前1457年,圖特摩斯三世率領約20000人的軍隊離開都城底比斯。經過河網密佈的下埃及地區,又穿過了多為沙漠地形的西奈半島,最終在臣服於帝國威權的加沙城落腳。雖然以後世的刁鑽眼光來看,這支部隊的規模並不出眾,卻已經是那個年代的遠征動員極限。法老為供應他們的日常吃喝,還必須組織船隊從尼羅河開往附近的沿海城市阿斯卡隆。因此,埃及軍隊的總人數,實際上比推測的還要更多一些。
御駕親征的圖特摩斯三世 御駕親征的圖特摩斯三世
圖特摩斯三世率領他的軍隊用了九天的時間從埃及邊境要塞通過被稱為“荷露斯之路”的西奈公路抵達了加沙,在通過這條道路時,平均的行軍速度為每天15英里。而後,他們放慢了速度,以每天8英里的進程在11天后到達了葉赫木城,此時正好是五月中旬。這樣的行軍速度或許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埃及人所通過的可能正是他們的潛在的或者是實際上的敵人的國土。事實上,在行軍中,圖特摩斯三世讓傑夫特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前往雅法,去包圍那裏的要塞,這是為了確保埃及人的軍隊後勤的暢通。這説明,迦南聯軍主要是南部迦南人的聯盟。
作為本次戰爭的直接導火索,遠在敍利亞的小邦卡迭石,選擇中斷自己與底比斯宮廷的不平等關係。因為新興的赫梯帝國已經在小亞細亞半島崛起,自然成為奧龍特斯河流域居民的靠山之一。而迦南的美吉多城也加入到聯盟當中。在聖經中,美吉多被描寫成是上帝的軍隊與魔鬼的軍隊最後決戰的戰場。聖經中哈米吉多頓(即世界末日善惡決戰的戰場)本意就是美吉多山。
位於當代以色列境內的 美吉多城 位於當代以色列境內的 美吉多城
卡迭石人並非只有赫挮帝國這一面大旗。在毗鄰家園的幼發拉底河東岸,還有更早從高加索山區南下的初代印歐後裔-米坦尼人。因為出現時間可能比赫挮更早,且長期深耕在已有成熟文明系統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他們大都用佔領區的方言替代了家鄉土話。但包括國王在內的統治階層,依舊保留着印歐風格的專屬姓名,並嚴格恪守着讓自己賴以為生的武士文化傳統。出於增強國力與個人權勢的需求,這些入鄉隨俗的征服者們一直圖謀控制敍利亞,米坦尼人在公元前15世紀早期在敍利亞就已經擁有了很多附屬國。加之早先曾遭圖特摩斯三世的先輩們討伐,自然對聯合閃族各邦抵禦埃及的事務有極大動力。
於是,當法老的埃及軍隊從南面逼近迦南,來自米坦尼王國和卡迭石城的援軍也在稍後時間開往當地。只是苦於封建化架構與城市王國的體量限制,他們的聯軍數量僅在15000人左右。但擁有更高比例的戰車分隊,並且能坐擁本地統治者的全力協助。
美吉多是一座構建在陡峭山丘上的巨石堡壘,也是通商和行軍的必經之地,軍隊和商旅從這兒出發,往北能抵達黎巴嫩,往東可以到達幼發拉底河。美吉多城坐落在一個高地上,從這兒,有一條狹窄的甬道可以讓大軍從阿魯納通道前往埃斯德賴隆平原。
三路人馬分頭進行了提前部署,依次堵在對手必須通過的3條通往卡梅爾山脈的路線附近。其中,又以最適於部隊通行的南北兩翼(葉赫木城路線和塔納阿卡城路線)派兵最多,而中路的瓦迪亞拉河較為鬆懈。因為在該河流的兩側,存有一段非常狹窄的山谷——阿魯納通道,所以總是被判定為不適合戰車部隊安全通過。
阿魯納通道是一條狹窄的甬道,而且通道中只要有一支軍隊存在,就決不能擠進第二支軍隊。要通過這條通道,行軍時就意味要“人和馬都必須一個接一個地走”,而這樣的行軍方式對軍隊來説就意味着是種災難——他們將毫無防備地完全暴露在敵人的面前。
長期統治兩河流域北部的 米坦尼人 長期統治兩河流域北部的 米坦尼人
然而,圖特摩斯三世卻並不準備按常規套路出牌。他力排眾議,決定冒險沿瓦迪亞拉河穿過走中部山谷,從而對反埃及聯軍的防線實施中心突破。為此,自己還將親率戰車與弓箭手分隊執行任務,並將數目龐大的普通重步兵都甩在身後。當然,這也意味着一旦遭敵方的頑強阻擊,整個軍官團和菁英階層都可能在陌生的域外全軍覆沒。但當時的埃及已經在西亞地區培養出自己的密探情報體系,可以及時為法老提供對手的大致近況。這才讓其餘指揮官暫時打消疑慮,義無反顧地追隨領袖向關隘殺去。前兩天埃及人通過丘陵到達阿魯納通道,他們用了一天來突破這條通道。
事實證明,反埃及聯軍的確沒有預判到強敵的驚人之舉。負責守衞瓦迪亞拉河沿岸的部隊,只是少數由卡迭石國王派來的低階步卒。在那個駕車貴族主導戰場的時代,這些被臨時徵召來的民兵往往只能給給前者打下手。不僅對奔馳起來的戰車缺乏對抗方法,也沒有收到任何提前警告。埃及人的輕型戰車則恰恰適於在複雜地形上活動,並引導身後的弓箭手迅速控制住現場局勢。隨着卡迭石人毫無意外的潰敗,聯軍的整體防線也在瞬間遭徹底瓦解。法老也得以在美吉多平原(埃斯德賴隆平原)上豎起自己的營帳,並與自己的目標隔琴納河相望。阿魯納通道的出口,距離美吉多城只有一英里。
4月15日,埃及人休息了一整晚。從銘文中可以看到,圖特摩斯三世害怕敵人會在夜間突襲,他不斷地警告他的軍隊,他命令他的士兵“……準備好你們的武器,一旦那些骯髒的敵人在清晨出現,我們能夠立即給他們以痛擊”,所以,那一夜,埃及人可能都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時時準備着反擊。法老會緊張,是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完全控制了他的軍隊,而且埃及人也已經有20多年沒有打過仗了。所以,當時埃及人對這場戰役應該是信心不足的,而非像他們事後在銘文上所述“我們對凱旋充滿了信心”。如果當時迦南聯軍在清晨突襲埃及人,那麼,埃及軍隊可能連反擊的力量都沒有。
美吉多戰役中的雙方佈陣與機動 美吉多戰役中的雙方佈陣與機動
4月16日一早,埃及軍隊舉行了一個閲兵式,士兵們排着隊,踏着整齊的步伐從法老的面前經過,埃及人的盔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旌旗舒展,馬匹嘶鳴,士兵們嘹亮的吼聲響徹四方。埃及軍隊的這一閲兵式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圖特摩斯三世站在他的金色戰車上,頭戴藍色王冠“就像穿着戰神盔甲的荷魯斯神再現”。
法老將他的軍隊劃分成了三個集團軍,北部的集團軍被佈置在了美吉多西北部,他們是後備力量,為了在必要時投入反擊;南部的集團軍被佈置在了琴納河以南的小山上;而法老本人則統帥中部集團軍。
上午,埃及軍隊再次展現自身在紀律和執行力方面的巨大優勢。由於聯軍已及時收縮了先前分散出去的部隊,所以還是能背靠駐有城市的高地列陣,並用約10000人的步兵堵住當面淺灘。從碑文上得知,至少有330個迦南邦君率領了他們的軍隊來參戰。圖特摩斯則委派數量相當的主力軍在對岸吸引其關注,同時將以戰車為核心的快速反應分隊都偷偷拖動到左翼。
很快,總計有1000輛戰車從主戰場的側面完成泅渡。米坦尼-迦南聯軍也立刻將自己的戰車集中起來,悉數派往右翼阻擋對方的分進合擊。然而,因為始終自恃擁有體格更大的座駕,他們幾乎沒有為車輛配備額外的支援步兵。於是,在接下去爆發的激戰中,他們很快就被看似不起眼的埃及步卒所纏住。而圖特摩斯的輕型車隊卻能再度調頭殺回,用不輸於西亞老師們的複合弓進行點殺。由於埃及人的主力步兵也在同時威脅另一側防禦,使得大部分迦南人都沒法離開原先位置。
遭埃及戰車與步兵圍殲的米坦尼人 遭埃及戰車與步兵圍殲的米坦尼人

美吉多戰役結果

結果,這支印歐征服者後裔與閃族土著菁英拼湊而成的臨時部隊,便在埃及軍隊的合成打擊下迅速崩潰。美吉多和卡迭石的國王,紛紛率領殘部逃回本方城下。依靠隨身衣物相連的繩索,被城內守軍一點點拖拽到城牆背後。來不及撤退的步兵則再度遭到兩面夾攻,最後因陣型崩潰而慘遭帝國士兵追殺。在這半天的正面遭遇中,他們先後折損了8300多名士兵。許多車輛都被就地拋棄在現場,而城外營地內的武器和大量補給品也都落入敵軍之手。但埃及人並沒有及時攻打城市,他們轉而去搶劫敵人丟棄的裝備,這給了敵人逃脱和重組防禦力量的時間。
此後的7個月內,圖特摩斯的軍隊一直對美吉多城保持圍困。埃及士兵還以挖掘河道、構築木柵欄的方式強化封鎖效果,讓失去口糧的對手無法再從外部獲得任何支援。期間,卡迭石人順利從包圍圈中逃走,但守衞家園的美吉多土著卻只能在忍受長期的飢餓後,於公元前1482年十二月完全投降。
這次戰爭帶來了巨大的戰利品,法老看起來對此很自豪:他為埃及帶來了2041匹馬,這些馬匹都將在埃及被放養;他還為埃及帶來了894輛戰車,其中有兩輛是用金子裝飾的;另外還有200副盔甲,其中有兩副是美吉多國王和卡疊石國王的銅鎧甲;除了馬,他還為埃及帶來了數量超過25000頭的其他牲畜。
美吉多城在遭遇7個月的圍困後陷落 美吉多城在遭遇7個月的圍困後陷落
由於美吉多戰役的勝利,埃及人在西亞的權勢上漲到史無前例的地步。許多周邊城市先後向圖特摩斯三世投降,並開始接納宗主國的駐軍或監督官員,還要將自家子弟送往底比斯接受埃及式教育。後者則因這場完勝而大喜過望,將自己榮獲功績的全過程都雕刻於卡納克神廟的壁畫上。這才為後世的研究者們留下詳實內容,順利還原出人類歷史上的首個分進合擊成功案例。
在美吉多大戰之後,圖特摩斯又領導埃及人蔘加了很多次通過迦南前往敍利亞的戰爭,在美吉多戰役之後8年,圖特摩斯放棄了在美吉多城駐軍。但是,美吉多之戰的勝利對於埃及來説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其實讓整個迦南在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都顯得很本分,起到了絕對的威懾作用。佔領美吉多城之後,法老緊接着又征服了Retenu。之後,法老建立了一支龐大的海軍部隊,這令埃及的影響力擴大到了整個遠東地區,從此以後,埃及人可以在四、五天內通過海軍到達敍利亞沿海的任何一座城市,而過去,他們需要步行兩星期。這對於之後20年內圖特摩斯三世帶領埃及參與的與米坦尼人的爭霸以及完全征服敍利亞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
埃及勢力的步步緊逼,也讓東面的米坦尼人坐如針氈。因為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也將直接淪為強敵的肆意攻擊對象。稍後還要面對從西北山區南下的赫梯人夾擊,最終就由於經不住兩大強權的輪番消耗而徹底敗亡。只留下部分考古遺蹟,成為見證埃及與赫悌長期爭霸的血腥沙場。倒是長期潛移默化受其影響的小邦亞述,會及時利用技術遺存和權力真空實現崛起,進而將拖垮前宗主的兩個帝國盡數吞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