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羊骨

(中藥材)

鎖定
羊骨中含有磷酸鈣碳酸鈣骨膠原的等成分。其性味肝温,有補腎、強筋的作用。可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不良性貧血、筋骨疼痛、腰軟乏力、白濁、淋痛、久瀉、久痢等病症。《飲食正要》中記載的羊骨粥,就是用羊骨一副(砸碎),陳皮6克,良姜6克,草果6克,生薑30克,鹽少許,加水熬粥食用,治療虛癆腰膝無力者,療效更佳。
中文名
羊骨
來    源
山羊或綿羊的骨
功    效
補腎壯骨,温中止瀉
性味歸經
甘,温

羊骨版本一

【藥材名】羊骨
【拉丁名】Capra hircus L.(山羊);Ovisaries L.(綿羊)
【科目來源】牛科動物
羊骨製品
羊骨製品(9張)
【性味歸經】甘,温。①《別錄》:“熱。”②《本草圖經》:“温,平。”③《綱目》:“脊骨:甘,熱,無毒。”“頭骨:甘,平,無毒。”④《醫林纂要》:“脛骨:鹹,平。”入脾、腎經。
【功效主治】補腎壯骨,温中止瀉。治虛勞羸瘦,腰膝無力,筋骨攣痛,白濁,淋痛,久瀉,久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煅存性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用藥忌宜】《千金·食治》:“宿有熱者不可食。”
【食療偏方】
紅棗羊骨粥
原料:紅棗15枚,羊骨500克,大米200克。
製法:將羊骨(以腿骨為佳)斬成2段,加水用小火煮1小時,撈起骨,將骨髓剔至湯中,加入大米、紅棗,煮成粥。
用法:每日分2次服食。
功效:益氣血,補脾胃,健胃固齒。適用於腰膝痠軟乏力、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小兒牙齒生長緩慢等。

羊骨版本二

羊骨基本介紹

羊骨 羊骨
【出處】《別錄》
【拼音名】Yánɡ Gǔ
【來源】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骨骼。
【原形態】動物形態詳羊肉條。
【化學成份】因部位、年齡等之不同,骨的化學組成亦有差異。其中變動最大的是水分與脂類。骨質中含有大量的無機物,其中一半以上是磷酸鈣。此外,又含少量的碳酸鈣、磷酸鎂和微量的氟、氯、鈉、鉀、鐵、鋁等。氟含量雖然很少,但它是骨的重要成分。骨的有機物有骨膠原、骨類粘蛋白、彈性硬蛋白樣物質;尚有中性脂肪(量比較多)、磷脂和少量的糖原等。
【性味】
甘,温。
①《別錄》:熱。
②《本草圖經》:温,平。
③《綱目》:脊骨:甘,熱,無毒。頭骨:甘,平,無毒。
④《醫林纂要》:脛骨:鹹,平。

羊骨功能主治

補腎,強筋骨。治虛勞羸瘦,腰膝無力,筋骨攣痛,白濁,淋痛,久瀉,久痢。
①《別錄》:主虛勞,寒中,羸瘦
②《千金·食治》:頭骨:主小兒驚癇。
③《唐本草》:頭骨:療風眩,瘦疾。
④《日用本草》:脛骨:治牙齒疏活、疼痛。
⑤《飲膳正要》:尾骨:益腎明目,補下焦虛冷。
⑥《綱目》:脊骨:補腎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除濕熱,健腰腳,固牙齒,去皯蹭,治誤吞銅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煅存性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注意】《千金·食治》:宿有熱者不可食。

羊骨附方

①治虛勞腰膝無力:羊骨一副(全者,槌碎),陳皮二錢(去白),良姜二錢,草果二個,生薑一兩,鹽少許。水三鬥,慢火熬成汁,濾出澄清,如常作粥,或作羹湯亦可。(《飲膳正要》羊骨粥)
②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嫩者,捶碎,爛煮,和蒜、韭空腹食之,兼飲酒少許妙。(《食醫心鏡》)
③治虛損羸瘦乏力,益精氣:羊連尾脊骨一握,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菟絲子一分(酒浸三日,曝幹,別搗末),葱白三莖(去須,切),粳米三合。上銼碎脊骨,水九大盞,煎取三盞,去滓,將骨汁入米並蓯蓉等煮粥,欲熟,入葱、五味調和,候熟,即入菟絲子末及酒二合,攪轉,空腹食之。(《聖惠方》羊脊骨粥
④治筋骨攣痛:羊脛骨,酒浸服之。(《綱目》)
⑤治思慮傷脾,脾不攝精,遂致白濁:厚朴(去皮,薑汁制,為細末)二兩,羊脛(煅,研粉)一兩。上二味,白水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用米飲湯送下。(《濟生方》羊脛炭丸)
⑥治膏淋,臍下妨悶,不得快利:羊骨燒灰,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榆白皮湯,調下二錢。(《聖惠方》)
⑦治小兒洞泄下痢不差,乳食全少:羊脛骨(燒灰)、鹿角(燒灰)各一兩。上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熱水化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普濟方》羊脛灰散,一名鹿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