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繩鋸木斷

鎖定
繩鋸木斷(拼音:shéng jù mù duà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枚乘傳》。 [1] 
繩鋸木斷指以繩當鋸,也能鋸斷木頭。比喻力量雖小,只要持之以恆,終能取得成功。也比喻小事日積月累,也會釀成大事。主謂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分句。 [1]  [5] 
中文名
繩鋸木斷
拼    音
shéng jù mù duàn
近義詞
堅持不懈水滴石穿持之以恆鍥而不捨
反義詞
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出    處
鶴林玉露
注音字母
ㄕㄥˊ ㄐㄨˋ ㄇㄨˋ ㄉㄨㄢˋ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分句

繩鋸木斷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枚乘傳》:“泰山之管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1] 
  • 衍生典故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繩鋸木斷”。 [1]  [2] 

繩鋸木斷成語故事

宋朝時,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崇陽縣擔任縣令。當時,崇陽社會風氣很差,盜竊成風,甚至縣衙的錢庫也經常發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決心要抓住一個機會,好好殺一殺這股歪風。 [3] 
有一天,張乖崖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這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忽然看到一個管理縣衙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走出來。張乖崖急忙把庫吏喊住,問:“喂!你這麼慌慌張張幹什麼?” [3] 
“沒什麼。”那庫吏回答道。 [3] 
張乖崖聯想到錢庫經常失竊,判斷庫吏可能監守自盜,便讓隨從對庫吏進行搜查。結果,在庫吏的頭巾裏搜到一枚銅錢。張乖崖把庫吏押回大堂審訊,問他一共從錢庫偷了多少錢。庫吏不承認另外偷過錢,張乖崖便下令拷打。 [3] 
庫吏不服,怒衝衝地亂叫:“偷了一枚銅錢有什麼了不起,你竟然這樣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罷了,難道你還能殺我?” [3] 
張乖崖看到庫吏竟敢這樣頂撞自己,也不由十分震怒,他毫不猶豫地拿起硃筆,宣判説: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判決完畢,張乖崖吩咐衙役把庫吏押向刑場,斬首示眾。 [3] 
經過張乖崖的嚴懲,從此以後崇陽縣的偷盜風被剎住,社會風氣也大大地好轉。 [3] 

繩鋸木斷成語寓意

張乖崖縣令為杜絕盜竊成風的不良風氣,採用重典斬首隻偷竊一枚鋼錢的庫史,後世頗有爭議。反思這個案例,如今從法律角度來看,這種缺乏有效證據的有罪推定可能造成了一起冤案,至少是量刑過重,反映了封建社會人治的弊端。但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看,亂世用重典的確對猖撅的犯罪分子有極大震懾作用。從哲學角度來看,量變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引起質變。庫吏的過錯在於沒有認識到自身錯誤,沒有悔改之心。俗話説得好:“千里長堤潰於蟻穴”,“勿以惡小而為之”。惡事雖小,做多了就會積習難改,最終釀成大禍。譬如清朝道光年間,許多庫兵通過特殊練習,每天把少量庫銀藏在肛門中進行偷竊,不斷蠶食的結果是造成國庫嚴重虧空。因此,無論治國理政保穩定,還是為人處世求太平,防微杜漸都很重要。而“繩鋸木斷”給人的啓示則是,只要堅持不懈,即使力量再小也能辦成大事;也不可小看小事,再小的小事經過量變也會變成大禍。 [3]  [4] 

繩鋸木斷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繩鋸木斷”指以繩當鋸,也能鋸斷木頭。比喻力量雖小,只要持之以恆,終能取得成功。也比喻小事日積月累,也會釀成大事。主謂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分句。 [2]  [5] 
  • 運用示例
明·朱之瑜《與奧村德輝書》之二:“諺曰:‘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夫繩非木之鋸,水非石之鑽也,蓋積漸使然耳。” [2] 
清·艾衲居士《豆棚閒話》四:“子孫不知祖父創業艱難,只道家家都是有的,不當錢財,當費固費,不當費也費,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只自日漸消磨,不久散失,如何守得他定?” [2]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963
  • 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340
  • 3.    林之滿,於永玉主編. 中華典故[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06:1030
  • 4.    鮑展斌,沈雯著. 貨幣中的哲理故事[M]. 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2022.06:51
  • 5.    繩鋸木斷的解釋|繩鋸木斷的意思|漢典“繩鋸木斷”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