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縱卷葉螟絨繭蜂

鎖定
昆蟲名,為膜翅目繭蜂科。分佈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台灣、福建、廣東等。寄主昆蟲有稻縱卷葉螟等,主要危害水稻等作物。
中文學名
縱卷葉螟絨繭蜂
拉丁學名
Apanteles cyprisNixon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昆蟲綱 Insecta
膜翅目
繭蜂科
分佈區域
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台灣、福建、廣東等
功能類別
寄生性天敵

目錄

縱卷葉螟絨繭蜂形態特徵

縱卷葉螟絨繭蜂成蟲

體長2.4-3.0毫米。體黑色;須及脛節距淡黃色;前足(除基節),中足(除基節及腿節),後足轉節、脛節(除端部)、跗基節基部2/5和端跗節黃褐色;翅透明,前緣脈、翅痣(除基角)及痣後脈淡茶褐色,但雄蜂翅痣僅周圍淡茶褐色,中間色淡。體多細白毛。觸角比體略長。中胸盾片刻點明顯,在盾縱溝位置的較粗;小盾片三角形,平滑有光澤,外方溝內均有短脊,方亦平滑。並胸腹節中區及分脊的脊明顯,中區光滑,內具細橫脊,其餘部分多皺狀刻紋;中區五角形,底角近90°;分脊在後方3/5處。前翅徑脈第一段從翅痣後緣的3/5處伸出,為肘間橫脈長度的2.0倍,相連處呈弧形,分界不清,與翅痣寬度相近,比迥脈稍長;肘脈第一段端段比肘問橫脈明顯長;肘脈第二段着色部分為第一段端段的1/2,與基脈上段相等;翅痣短於痣外脈。腹部第一背板長方形,在中央稍寬(雄蜂的較狹長),後半的水平部分寬大於長,中央有淺縱溝,縱溝兩側有細縱脊;第二背板短,後緣寬約為中央長度的5.5倍;第三背板約為第二背板長度的3倍。產卵管長,向下彎曲,鞘的長度約為後足脛節的0.75-0.85。

縱卷葉螟絨繭蜂

單個,白色,圓筒形,兩端圓,長約4.5毫米,徑約1.3毫米;兩端有長絲粘在葉片上,繭外表肉眼看比較光滑,無粗絲纏附予葉片上。被寄生幼蟲的頭部往往仍粘在附近。

縱卷葉螟絨繭蜂生物學特性

寄生於稻縱卷葉螟幼蟲,其他寄主尚未發現。單寄生。此蜂寄生率較高,有時超過70%,是縱卷葉螟幼蟲寄生蜂中最重要的一種。蜂成蟲行動活潑,在稻叢間作擺動式疾飛。在早稻收割後,集中在田間草堆近旁,用捕蟲網極易大量捕獲。在稻株上則靠爬行尋找寄主幼蟲。性比平均約70%。產卵於一至三齡幼蟲體內,多在寄主三、四齡時、偶爾在五齡時鑽出體外,結繭化蛹,可消滅寄主在暴食之前,因此值得進一步研究利用。據中山大學在廣東調查:在日平均温度為28.27℃時,世代歷期為12.27天,成蜂羽化當天即可交配產卵,產卵至寄主體內的幼鑽出約7天,結繭至羽化5天。羽化時間多在上午,於繭的端部咬一整齊的圓形裂口鑽出。寄生時由於寄主齡期不同,歷期亦有差異,如同在28℃時,寄生於一齡的,產卵至老熟幼蟲歷期為8-9天;而寄生二齡和三齡初的,則分別為6-8天和4-8天。成蜂壽命一般為2-3天,吸蜂蜜液後平均可達7.8天。每雌蜂平均產卵55粒,多的可達70粒,產卵天數2-3天。成蜂尋找寄主,與稻縱卷葉螟幼蟲在稻葉上取食後的白斑、卷葉、絲及糞便等線索有關。當蜂在稻葉上尋找到為害狀後,便用產卵器在上面作試探,一但觸及寄主,便迅速用產卵管插入寄主體內產卵。該蜂的繭內,也常育出許多重寄生蜂,其中以絨繭金小蜂為主,此外還有粘蟲廣肩小蜂、自足扁股小蜂、赤帶扁股小蜂稻苞蟲羽角姬小蜂菲島黑蜂螟蛉瘤姬蜂盤背菱室姬蜂、無脊大腿小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