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東快板

鎖定
山東快板是一種平詞説唱藝術。發源於山東。是中國曲藝曲種。因用兩塊大竹板兒(大板兒)和五塊小竹板兒(節子板兒)而得名。大小竹板兒合稱為“七塊板兒”。傳統快板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羣口快板,還有快板書。表現的藝術特點是短、明、快。通常表演劇目是根據歷史演義或者神話傳説改編而成。隨着新中國建立和改革開放,快板書也與時俱進,創作出一些現代段子,通常都是教育人們知書達理、明辨是非的段子。
中文名
山東快板
外文名
shandong's allegro
合    稱
七塊板兒
別    名
數來寶
別    名
順口溜
流口轍
練子嘴
發源地
山東
發源時間
宋代

目錄

山東快板起源

中國曲藝曲種。又稱竹板快書、滑稽快書。因以説武松故事為主,故又名説武老二的、唱大個子的。1951年定為今名。關於山東快書的起源,諸説不一:一説清咸豐年間山東濟寧藝人趙大桅吸取山東大鼓藝人何老鳳的捽繮腔,形成了山東快書的前身“武老二”;一説是在山東落子説唱武松故事的基礎上演變而成;或説創始於明萬曆年間武舉人劉茂基;或説為道光末年落第舉人李長清始創。後來形成兩個分支 ,一支是擅長貫口、俏口的楊派,另一支傳到高元鈞,以其表演風趣生動,稱為高派
山東快書的唱調基本上是七字句的韻文,穿插一些過口白、夾白或較長的説白,語言風格明快風趣,節奏較快,以表演英雄人物除暴安良的故事見長。山東快書以説武松故事起家,生動精采,膾炙人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高元鈞開辦了山東快書訓練班,為部隊培養了一批演員,並編有《一車高粱米》、《三隻雞》、《抓俘虜》、《偵察兵》等優秀劇目。
"快板"這一名稱出現較晚,早年叫做"數來寶",也叫"順口溜"、"流口轍"、"練子嘴",是從宋代貧民演唱的"蓮花落"演變發展成的。與"蓮花落"一樣,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討時演唱的。作為乞討時的演唱活動,歷史相當久遠;作為藝術表演形式,就比較晚。如前所説,舊時的藝人總想找個歷史名人,奉為開山鼻祖,以便增光添彩,"數來寶"的藝人當然不例外。於是在歷史上的乞丐羣中找到明太祖朱元璋,奉為祖師爺。雲遊客<江湖叢談>説:敝人曾向彼輩探討,為什麼供奉朱洪武?

山東快板表演

山東快板 山東快板
山東快板與山東快書的結合,是一種豐富的表演形式。山東快書是中國傳統曲藝快書類的一種。它用合轍押韻的藝術語言,結合山東當地的方言,以快速的、節奏分明的“韻誦”方式來敍述故事。早期的山東快書大都以演唱武故事為主,所以早期這種藝術形式被稱為“唱武老二”,表演者則被稱為“唱武老二的”或“唱大個子的”。 [1] 
有一個人表演的“單口”形式,兩個人表演的“對口”形式,和三個人或三人以上表演的“羣口”形式。用來伴奏即擊節的樂器,也依具體曲種而有所不同。如山東快書使用的是兩個月牙形,兩個小銅片,表演時單手擊節,稱為“鴛鴦板”;數來寶或者快板用的是一大一小兩副竹製擊節樂器,其中大板為兩塊,小板為五塊,大板略大,小板的五塊竹片較小,用繩子串結起來,表演時演員左右手分持大板和小板説唱。段落之間常常擊節打板,演奏出各種花樣的打擊效果,以娛觀眾。 快書和快板作為韻誦型的口頭説唱藝術類型,十分注重曲詞語言本身的創作和藝術上的魅力。不僅有中國傳統詩歌創作慣用的“賦、比、興”手法,而且非常倚重諸如排比、對仗、雙聲、疊韻、諧音、雙關、比喻等等漢語言豐富多彩的修辭技巧。在審美風格上,又很崇尚喜劇色彩和娛樂的效果,講究風趣與幽默,也注意使人發笑的“噱頭”或“包袱兒”的創造,追求寓教於樂的美學境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