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綦崇禮

鎖定
(1083一1142)字叔厚,山東高密人。生於宋神宗元豐六年,卒於高宗紹興十二年,年六十歲。幼穎邁,十歲能為人作墓銘。徽宗幸太學,崇禮出祭酒與同列二表,大稱其工。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登上舍第。調淄縣(今山東省淄博市)主簿,歷秘書省正字。高宗時,拜中書舍人;歷漳州、明州,除翰林學士。所撰詔命數百篇,文簡意明,深得代言之體。立朝端方亮直,不憚強禦。以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退居台州臨海,卒。後除翰林學士,在職5年,撰詔命幾百篇,文簡意明,不虛美飾惡,代言甚為得體。後因疾退居台州臨海市,年60歲卒。贈左朝議大夫。 崇禮獨覃心詞章,洞曉音律。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傳於世。
別    名
叔厚
所處時代
出生地
高密
出生日期
1083年(癸亥年
逝世日期
1142年(壬戌年
本    名
綦崇禮

綦崇禮史書記載

《宋史·綦崇禮傳》
綦崇禮,字叔厚,高密人,後徙濰之北海。祖及父皆中明經進士科。崇禮幼穎邁,十歲能作邑人墓銘,父見大驚曰:“吾家積善之報,其在茲乎!”
初入太學,諸生溺於王氏新説,少能詞藝者。徽宗幸太學,崇禮出二表,祭酒與同列大稱其工。登重和元年上舍第,調淄縣主簿,為太學正,遷博士,改宣教郎、秘書省正字,除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召試政事堂,為制誥三篇,不淹晷而就,辭翰奇偉。拜中書舍人,賜三品服,進用之速,近世所未有,高宗猶以為得之晚。
車駕如平江,有旨鄒浩追復龍圖閣待制,崇禮當行詞,推帝所以褒恤遺直之意,有曰:“處心不欺,養氣至大。言期寤意,引裾嘗犯於雷霆;計不顧身,去國再遷於嶺徼。羣臣動色,志士傾心。”又曰:“英爽不忘,想生氣之猶在;奸諛已死,知朽骨之尚寒。”同列推重,除試尚書吏部侍郎,時從官惟崇禮與汪藻,尋兼直學士院。以徽猷閣直學士知漳州,其俗悍強,號難治,屬有巨寇起建州,聲撼鄰境,人心動搖,崇禮牧民御眾,一如常日,訖盜息,環城內外按堵如故。
徙知明州,召為吏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時有詔侍從官日輪一員,具前代及本朝事關治體者一二事進入,崇禮言:“祖宗以來選用儒臣,以奉講讀。若令從官一例獻其所聞,既非舊典,且又越職,望令講讀官三五日一進。”乃命學士與兩省官如前詔。又言:“駐蹕臨安,以浙西為根本,宜固江、淮之守,然後可以圖興復。蜀在萬里外,當召用其士夫,慰安遠人之心。”時兵革後,省曹簿書殘毀幾盡,崇禮再執銓法,熟於典故,討論沿革,援據該審,吏不得容其私。後有詔重刊七司條敕,崇禮所建明,悉著為令。
兵部侍郎,仍進直學士院。御筆處分召至都堂,令條具進討固守利害。崇禮奏:“諜傳金人並兵趣川、陝,蓋以向來江左用兵非敵之便,故二三歲來悉力窺蜀。其意以謂蜀若不守,江、浙自搖,故必圖之,非特報前日吳玠一敗而已。今日利害,在蜀兵之勝負。”又奏:“君之有臣,所以濟治。臣效實用,則君享其功;臣竊虛名,則君受其弊。實用之利在國,虛名之美在身。忠於國者,不計一己之譭譽,惟天下之治亂是憂;潔其身者,不顧天下之治亂,惟一己之譭譽是恤。然效力於國,其實甚難,世未必貴;竊名於己,其為則易,且以得譽。二者有關於風俗甚大,是不可不察也。”
九月,御筆除翰林學士,自靖康後,從官以御筆除拜自此始。楊惟忠、邢煥以節度使致仕,告由舍人院出,崇禮言:“祖宗時,凡節鉞臣僚得謝,不以文武,並納節別除一官致仕。熙寧間,富弼以元勳始令特帶節鉞致仕,其後繼者曾公亮、文彥博,他人豈可援以為例。”詔自今如祖宗故典。
進兼侍讀兼史館修撰。時有旨重修神宗、哲宗《正史》。兵火之後,典籍散亡,崇禮奏:“《神宗實錄》墨本,元祐所修已是成書,朱本出蔡卞手,多所附會,乞將朱墨本參照修定。《哲宗實錄》,崇寧間蔡京提舉編修,增飾語言,變亂是非,難以便據舊錄修定,欲乞訪求故臣之家文獻事蹟參照。”又奏:“知湖州汪藻編類元符庚辰至建炎己酉三十年事蹟,乞下藻以已成文字赴本所。”並從之。先是,藻奉詔訪求甚備,未及修纂,崇禮取而專之。
嘗進唐太宗錄刺史姓名於屏風故事,曰:“連千里之封得一良守,則千里之民安;環百里之境得一良令,則百里之民説。牧民之吏鹹得其良,則治功成矣。苟能效當時之事,以守令姓名詳列於屏,簡在帝心,則人知盡心職業。”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百篇,文簡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體。
以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劉豫導金人入侵,揚、楚震擾,高宗躬御戎衣次吳會。崇禮以近臣承寧方面,謂:“浙東一道為行都肘腋之地,備禦不可不謹。”密疏於朝,得便宜從事。於是繕城郭,厲甲兵,輸錢帛以犒王師,簡舟艦以扼海道,疚心夙夜,殆廢食寢。及春,帝還,七州晏然不知羽檄之遽。斯年,上印綬,退居台州。卒年六十,贈左朝議大夫。
崇禮妙齡秀髮,聰敏絕人,不為崖岸斬絕之行。廉儉寡慾,獨覃心辭章,洞曉音律,酒酣氣振,長歌慷慨,議論風生,亦一時之英也。中年頓銼場屋,晚方登第,以縣主簿驟昇華要,極潤色論思之選。端方亮直,不憚強禦,秦檜罷政,崇禮草詞顯著其惡無所隱,檜深憾之。及再相,矯詔下台州就崇禮家索其稿,自於帝前納之,且將修怨。會崇禮已沒,故身後所得恩澤,其家畏懼不敢陳,士大夫亦無敢為其任保。樓鑰嘗敍其文,以為氣格渾然天成,一旦當書命之任,明白洞達,雖武夫遠人曉然知上意所在雲。

綦崇禮人物關係

綦崇禮救助李清照

張汝舟當初之所以要迎娶已是年過半百、人老珠黃的李清照為妻,一是貪慕李清照當時天下第一才女的名色,二是圖謀她收藏的那些價值連城的書圖文物。李清照感到受騙上當後,毅然決然同張汝舟離婚。
宋代有一條惡劣的律條:妻子入官訟告丈夫,即便是事實確鑿,罪名成立,在丈夫受到刑罰的同時,妻子也必須坐兩年牢。為了儘快結束這段不堪回首的婚姻,與這個無恥小人一刀兩斷,李清照義無反顧。
就在李清照身陷囹圄之際,綦崇禮向李清照伸出了救助之手。當時,綦崇禮正被宋高宗信任和倚重,綦崇禮將李清照幾年來顛沛流離、一直追隨皇上鑾駕及被張汝舟騙婚的經過如實奏報給宋高宗,請求皇上網開一面。宋高宗答應了綦崇禮的請求,李清照在牢房中只關了九天就被釋放回家了。
李清照出獄後,給綦崇禮寫了一封書信表示感謝,這就是著名的《投翰林學士崇禮啓》,在這封信中,李清照不僅對綦崇禮搭救她出獄表示衷心感謝,還詳細闡述了自己被騙婚的經過,表達了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決不忍辱偷生的由衷之情。

綦崇禮與秦檜結怨

1131年2月,宋高宗先是授予秦檜參知政事之職,8月,又拜為宰相。秦檜出任宰相後,提出和推行了一系列投降議和的賣國主張,受到朝野內外特別是力主抗金朝臣們的強烈反對。宋高宗迫於當時朝野內外一致要求抗金的壓力,不得不忍痛罷免了秦檜的宰相之職,並要綦崇禮起草詔書通告天下。作為近侍大臣的綦崇禮自然深知皇帝的心思和秦檜的為人,為防後患,他請求皇上先寫下罷免秦檜的旨意,自己再據聖意起草詔書,宋高宗取過紙筆寫下了幾條罷免秦檜的旨意交給綦崇禮,綦崇禮根據皇上的旨意草擬了罷免秦檜相位的詔書,並將皇上的“御筆”收藏起來。秦檜知道這件事後恨透了綦崇禮。
一時失勢的秦檜將仇恨埋在心底隱忍不發,但他時刻關注着局勢的變化,伺機東山再起。1138年3月秦檜被再度起用,專權對金議和。綦崇禮知抗金大業無望,國是不可為,為躲避奸佞陷害之災,於1139年2月向皇上遞上辭呈,退居台州。
不出綦崇禮所料,秦檜重登相位後,立即對朝中主張抗金的大臣特別是抗金的軍事將領痛下殺手。1141年4月,他密奏高宗,急令在前線指揮抗金的岳飛張俊韓世忠等一班軍事將領班師回朝,用明升暗降的手法,解除了他們的兵權,緊接着又組織獄詞,羅織罪名,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父子及張憲等抗金將領處死,為推行他的投降和賣國主張掃除了障礙。秦檜在殺害、肅整完朝廷中堅持抗金的軍事將領後,隨即把矛頭轉向反對過他或與他不利的朝臣。在除掉他必欲處之的岳飛等一班抗金軍事將領後,他把報復的第一個目標就指向了曾替皇帝起草罷免他相位詔書的綦崇禮。
1142年3月,在他剛剛殺害岳飛父子一月後,他就派心腹到台州找綦崇禮索要那份宋高宗交給綦崇禮罷免他相位的“御筆”,恰好綦崇禮病逝,家人居喪,求索不得。綦崇禮家人知秦檜不會放過,小心處世。
秦檜深知,皇帝親筆所寫交給綦崇禮讓給他據以起草罷免他相位的那份旨意,是他賣國投降的鐵證,這份“罪證”成了他的一大心病,在他專權朝政,權勢熏天的十多年裏,他挖空心思地想找到並毀滅這份罪證。1155年,在他身染重病、行將就木之際,他終於找到了一些端倪,有人告密這份“御筆”藏在綦崇禮的女婿謝家。得知這一消息,他一面給宋高宗寫了奏本,要求宋高宗將綦崇禮所收藏的御筆繳回,奏本還未送出,他又改變了主意,乾脆假傳聖旨,派人到台州謝家搜查“御筆”;一面選派他的心腹出任台州知府,將謝家人抓捕起來,追查“御筆”的下落。但抓捕關押謝家人的秦檜爪牙還未來得及將謝家人押送官衙,就傳來秦檜病死的消息。主子一死,爪牙心慌,不但去謝家搜索“御筆”的爪牙作鳥獸散,就連抓捕謝家人的秦檜心腹之徒也見風使舵,十分恭敬的將謝家人送回家,這樣,秦檜賣國投降的罪證才得以保存下來並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