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綜合運輸

鎖定
綜合運輸(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主要研究綜合發展和利用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種運輸方式,以逐步形成和不斷完善一個技術先進、網路佈局和運輸結構合理的交通運輸體系的學科。
中文名
綜合運輸
外文名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類    型
學科

綜合運輸簡介

綜合運輸(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主要研究綜合發展和利用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種運輸方式,以逐步形成和不斷完善一個技術先進、網路佈局和運輸結構合理的交通運輸體系的學科 [1] 

綜合運輸發展簡況

綜合運輸是在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產生的。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使交通領域逐漸出現了列車、機動船、汽車、飛機和管道等新型運輸工具。採用新型的運輸工具,需要配套的工程技術設備和相應的科學組織管理,從而構成了新型的運輸方式。資本主義社會運輸業由於發展的盲目性,運輸企業間競爭激烈,從而造成極大的重複和浪費。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認識到有從綜合角度對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及其協作關係進行科學研究的必要。最初,某些國家的政府和私人企業,只是試圖對不同運輸企業之間的利害衝突進行某些調節工作。由於各種運輸方式為完成一定客貨運輸任務所需的投資和經濟效益不盡相同;而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人民生活對客貨運輸的需求也較複雜,因此,根據客貨運輸的需要,研究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發展和綜合利用,對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50年代開始,不少國家設立主管運輸的綜合決策部門,並相繼建立了若干研究機構,如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綜合運輸問題研究所、中國國家經濟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等,對運輸量預測、合理運輸、運輸網規劃、聯運、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利用和技術經濟比較以及運輸技術政策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為國家制定運輸規劃和有效地利用各種運輸方式的決策提供了理論依據。
研究內容  綜合運輸是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種運輸方式,涉及技術經濟和組織管理問題的應用科學。其研究對象為:運輸業與國民經濟的關係,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點及其組織運用,多種運輸方式的聯運以及運輸技術發展方向等問題。當前的研究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運輸體系的綜合發展;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利用;運輸技術發展方向和先進技術的應用。
運輸體系的綜合發展  運輸體系是國民經濟體系的組成部分,其任務是滿足社會生產、商品流通和人民出行的運輸需要。運輸體系內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等多種運輸方式。每種運輸方式有不同的技術經濟特點,適應着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和運輸需要。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為了建設一個滿足社會運輸需要的、效率高、勞動消耗少的較佳的運輸體系,需要研究下列問題:①運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比例關係。其中包括工農業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產生的客流和貨流的流量、流向等;根據運輸需要,從社會經濟效益出發研究在一定時期內社會投資在運輸業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間較優的比例關係等。②運輸網發展規劃。包括運輸體系的建設規模、速度、技術設備、投資和實施步驟等。③合理運輸及改善工農業生產佈局。④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使用範圍及其協調發展。
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利用  在運輸生產中,必須根據每種運輸方式的技術裝備,科學地組織管理,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旅客和貨物由起運地至到達地,往往需要多種運輸方式共同完成。各種運輸方式在運輸旅客和不同貨種時,其採用的運輸設備、裝卸工藝、經濟效益都有差異。因此,綜合利用各種運輸方式,充分發揮每種運輸方式的優點,可用較少的勞動消耗完成運輸任務。其中涉及運輸設備能力、運輸組織工作、管理體制、運輸質量、運價和規章制度等問題。其主要研究內容為:①組織各種運輸方式的聯運,以及水陸聯運樞紐和聯運中轉站換裝設備綜合配套問題。②糧食、水泥和化肥等大宗貨物由包裝運輸改為散裝運輸和件雜貨物的集裝箱運輸。③採用運輸工具的類型和裝卸技術設備配套和運輸組織工作等問題。
運輸技術發展方向和先進技術的應用  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有運輸方式將不斷採用新技術,並出現新的運輸方式。而每種運輸方式,在特定的條件下,有其優越性。尚須在發展過程中,對其技術經濟效益和適應性等方面繼續研究。現有運輸方式的技術發展方向,例如中國鐵路牽引動力改革的發展方向、高速列車和重載列車的採用;發展海運大噸位船舶、建設深水碼頭;修建高速公路和增加大噸位汽車等,都涉及技術經濟效益及其適應的地理條件等問題。
展望未來,運輸業將加快採用新技術的步伐,協調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提高運輸能力、運輸速度和經濟效益。如鐵路牽引動力的電氣化和內燃化,重載列車的發展,深水泊位的增加,高速公路、汽車運輸的比重將大為提高,將建成相當數量的成品油管道,民航機場和航線將有較大發展,運輸能力將大大提高,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發展的基本思想
交通運輸是現代經濟社會賴以運行和發展的基礎,交通運輸的發達程度直接構成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人們生活質量的體現以及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高低等。至目前為止,中國交通運輸還沒有完成大發展過程,總量規模和質量與中國經濟地理發展的需求都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還不能有效地滿足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需要,不能對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足夠有力的基礎支持。同時,交通運輸又是佔用資源和消耗能源較多的產業,在給人類社會帶來便利、克服空間距離阻礙的同時,佔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帶來了環境質量等負面問題;而且,中國人口總量多,人均資源容量和環境容量都大大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甚至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交通運輸的發展受資源的約束性強。因此,中國綜合運輸體系的發展,將面臨着如何更快地發展和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的問題,既不能因為強調發展而造成較為嚴重的環境破壞和損害後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因資源和環境保護,片面地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而制約交通運輸的發展,阻礙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要將提高人類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質量作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由此,未來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的基本思想應是:在可承擔得起的資源和成本消耗的情況下,建立能夠較有效地滿足人們出行和貨物運輸需要,並創造更好生活和工作環境的交通運輸系統。
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發展的思路
根據中國交通運輸現狀基礎、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的需求、資源和環境條件以及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未來中國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發展的主要思路應是:
(一)以加快發展為主題,在發展中進行結構優化
經濟發展是一個以交易費用下降為核心,勞動分工和制度變遷循環累積、互為因果的過程。交通運輸的改進是實現生產力水平提高、交易費用降低和促進市場擴張等極其重要的手段。目前,交通運輸全面緊張狀況雖已得到緩解,但這是一種低水平的、暫時的、非全面性的緩解,各種運輸方式的交通基礎設施依然薄弱,交通運輸系統整體效率和服務質量不高,運輸成本尚未有效降低,還不能有效地滿足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需要,不能對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足夠的基礎支持,與中國經濟地理發展的需求存在着較大差距。未來20年,中國仍處於工業化的加速發展期,經濟總量迅速增長,城市化進程增速,到2020年,中國的交通運輸需求總量將達到目前的2.5-3倍左右,如果沒有交通運輸的大發展和及時提供足夠的基礎條件,保證其應有的機動性和便利性,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就會受到制約,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未來中國的綜合運輸體系的建設,還需要繼續以發展為主題,繼續支持各種運輸方式完成大的發展過程,通過增加總量規模,提高中國交通運輸的機動性和通達性,增強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持能力,並在發展過程中按照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分工與協作,加快符合未來發展需求的主導運輸方式的發展,通過增量調整和存量升級,使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結構和佈局逐步趨於優化。
(二)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發展綜合運輸網絡系統
發達國家的運輸結構是各種運輸方式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結果,代表了當代社會文明的發展趨勢。中國的交通運輸正處於大規模的建設發展過程,具有後發優勢,應充分分析和借鑑發達國家交通運輸發展的經驗和最新的發展趨勢,在發展過程中實現跨越,少走彎路,在大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實現和完善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協調發展。在規劃思想上,要充分體現社會的進步性,要將時間效率、便捷性、個性化需求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要考慮各種運輸方式的互補和相互促進作用,要以實現整個大系統的高效率為目標。
公路:要形成層次結構合理的、完善的基礎網絡系統,骨架幹線要高速化,次幹線要快速化,支線要密集化。
鐵路:鐵路路網系統應着重於幹線和通道,要形成與地理空間和大運量流向相適應的較完善的框架網絡佈局,而沒有必要形成一個普遍的高密度的網絡。
內河和沿海水運: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江、河、海自然條件和結合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形成江、海運輸大通道和水系運輸網絡。
遠洋運輸和港口:要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船隊和適應外貿進出口、沿海運輸需要的、結構合理的現代化港口。
航空:要建成樞紐機場、幹線機場、支線機場結構層次合理的機場佈局。
管道:要逐步形成與油氣資源開發地、進口點至加工地、消費地相適應的具有較好調配功能的輸送管道網。
(三)以多種運輸方式共存互補的方式,建設綜合運輸大通道
綜合運輸大通道(交通軸)是綜合運輸網絡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是跨區域間最重要的連接,其發達程度既代表着一個國家交通運輸的發展水平,也是區域經濟發展規模與發展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道內城市、人口、產業密集,經濟規模總量大,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區域內部以及跨區域之間的人員和貨物交流量大等特點,決定了大通道運輸需求總量龐大,且具有集中和多樣性,為各種運輸方式的共存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儘管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有限的選擇會造成運輸成本增加和便利性降低,會使人們被迫放棄一些最符合自己願望和最經濟合理的需求,其結果不僅不能較好地滿足通道內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運輸需求,較嚴重地影響產品的市場範圍和市場競爭力以及人們出行的慾望,而且還會由於缺乏足夠競爭,造成運輸能力的緊張,服務水平下降,系統效率降低等。
綜合運輸通道內各種運輸方式共存與緊密的協作,可使交通運輸系統更發達,為經濟起飛創造更好的基礎支持條件,會使產品的交易成本降低、市場範圍擴大,會進一步促進區域間和區域內產業分工的深化,增強產業分佈的聚集效應和新產業的誕生,使得越來越多的產業和生產、經銷企業以及人口沿着通道聚集,形成更加密集的工業帶和城市帶,經濟發展的爆發力增強。
大通道是國家社會經濟的主要集中帶和發展帶,是各種運輸方式骨幹線路必經的地區,同時也是各種運輸方式承擔運輸量最大、在綜合運輸體系中作用最明顯的線路,多種運輸方式共同組成通道綜合運輸系統,既是通道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交通運輸發展的必然結果。
(四)以較高起點進行幹線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加快交通運輸現代化
交通運輸是現代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保障。經濟社會實現現代化首先要求交通運輸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是一種投資大、佔用土地等稀缺資源較多、建設週期較長、長期服務於經濟社會的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一經建成使用後,再進行改造或重建的社會成本較高,因此,在制定發展規劃與建設中,要有超前性。
交通運輸的發展不僅能滿足交通運輸的需求,而且是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條件。中國的經濟與社會正經歷着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歷史發展時期,各種運輸的需求在不斷快速地增長,加大交通運輸投資、較早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可顯著地改善區域之間和區域內的流通條件和降低交易成本,使各種資源能夠在更大的範圍內自由地、便捷地流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經濟社會的專業化分工提供更多的社會資本支持。幹線網絡是交通運輸的核心組成部分,更應在建設標準與規模上滿足未來較長時期的交通運輸量增長的需要,而且要儘量提高基礎設施的科技水平併為未來的科技發展留出開放性的接口。
(五)以可持續發展和需求管理的新理念,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綜合運輸體系
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在於從戰略的角度做到交通運輸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之間確立一種協調發展的辨證比例關係。世界發達國家講的可持續發展,是建立在他們已完成了交通運輸的大發展,擁有了雄厚的基礎上的,而中國的交通運輸規模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必須同時解決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堅持交通運輸可持續性發展的思想,是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在運輸方式的選擇上,不能簡單地以佔用土地的多少來衡量,關鍵要看是否更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否更有利於經濟發展,是否更有利於整體路網布局的完善和效率與效益的提高。
交通需求管理是為解決交通基礎設施的無限擴展並不能根本解決運輸量不斷增長的需要問題的。為此,政府應通過一些理性的手段,引導人們自覺地調整消費觀念和交通行為方式:一是建立與中國國情和資源稟賦相適應的綜合運輸體系,發展公共交通,在結構上實現交通模式的優化;二是創造條件和鼓勵人們採用資源消耗較少的交通模式;三是不斷促進交通行業的技術進步。
(六)以干支線路協調和區域協調的發展思想,完善綜合運輸網絡佈局
建設綜合運輸體系過程中,在重點解決幹線交通運輸的同時,應加快與其連接的次幹線和支線網絡的建設,提高路網密度和農村的通達程度,形成層次結構合理的網絡系統,適應地區經濟、農村經濟和城市化發展的需要,加深區域內的分工與協作,促進城市與農村共同發展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要以區域協調發展的思想加快西部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綜合考慮各層次路網的功能需求和社會效益,促進西部大開發,增強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能力。要注重老、少、邊、窮地區的公路建設,積極改善農村交通條件,體現社會公平發展的原則,支持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七)統一政策、規劃和體制管理,實現運輸“一體化”
交通運輸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龐大系統,具有極強的基礎性和社會性特徵。綜合運輸體系的形成必須依靠政府的力量進行推動,要在政策、規劃、技術標準、信息傳輸、經營規則以及管理體制上進行統一的協調和宏觀調控,避免各種運輸方式或部門各自規劃、分散建設、自成體系,最終導致系統效率低、成本高、資源浪費;尤其是對綜合運輸樞紐的建設以及信息化等技術標準的制定,更需要從綜合運輸體系的發展戰略上進行統一的規劃與指導。
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是多種運輸方式實現一體化發展的全程“無縫”物理連接和邏輯連接的關鍵,必須以戰略的高度在規劃綜合運輸網絡的同時,對綜合交通運輸樞紐進行統一佈局規劃,加強包括各城市在內的各有關部門的協調,強調城間運輸與城市交通的銜接配合。採取指定部門(單位)負責、聯合建設、共同使用的方式,加快建設。
(八)積極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智能化的進程,發展集約型交通
人類不可能通過無限制地擴張設施和服務來滿足運輸需求,只有改進方式、挖掘潛力、提高效率,才能克服空間約束性。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交通基礎設施能力與使用者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會日益突出,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採用現代化的裝備和管理技術,改進整個交通運輸系統的運行組織方式,才能更大幅度地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使用能力、效率,以及安全性能等。
世界發達國家已開始把注意力從修建更多交通基礎設施、擴大交通網絡規模轉移到採用高新技術來改造現有運輸系統及其管理體系上。交通運輸信息化和智能運輸系統(1TS)的建設,已成為21世紀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方向。ITS的廣泛推廣應用,將有助於實現由單一的基礎設施擴張向集約型交通發展的轉變,是解決現代交通發展問題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網絡化為基礎,加快智能型交通的發展”是中國交通運輸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是實現中國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關鍵。同時,在交通發展的全過程中,要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從交通運輸政策和規劃的制定開始,就應把人類對各種交通運輸服務的需要,如安全、便捷、舒適、智能等要素加以全面考慮。
(九)以宏觀調控和市場化相結合的思想,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需要依靠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化兩個方面的合力。交通基礎設施具有很強的公共物品屬性,交通運輸賴以存在的土地、岸線、空域、航道等都為政府所控制,通過有效的宏觀調控,政府可促進各種運輸方式合理佈局與協調發展;而市場化手段對於合理配置交通資源和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形成與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沒有市場化的手段也就沒有交通運輸今天的成就,未來的發展道路也將越走越窄,現代化的交通運輸進程將會受到資金、體制等各方面的嚴重製約。
在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上,要由政府進行規劃與協調,採用政府投資和引導社會投資的方式實現結構合理化,並積極採用市場運作的方式,促使資金、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社會公平;運輸方面要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由企業自主經營,政府要在規則的制定、市場準人與監督上行使職能,消除體制性障礙和行業壁壘,鼓勵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自由競爭。
此外,經營性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規模應從國家經濟戰略角度進行決策,達到既能較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交通運輸不斷增長的需要,又能提高中國產品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國際競爭力。

綜合運輸與物流的聯繫與區別

綜合運輸聯繫

1、二者具有共同的理念
綜合運輸與物流的發展都是建立在系統思想指導之上的。綜合運輸強調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共同發展成一個優化的運輸系統。而物流則是由各種功能、各種資源組成的一個複雜系統。
2、二者的發展都為對方創造了條件
運輸是物流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現代物流是建立在現代發達的綜合運輸基礎之上的。因而,綜合運輸的發展必將促進物流的發展。另一方面,物流的發展也可以使綜合運輸從中發現新的機會,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和發展切入點。

綜合運輸區別

綜合運輸與物流的主要區別:
1、內涵上的區別
運輸在本質上強調的是面向“任務”,即運輸任務;面向“單一客户”,它追求的是準時、完好、經濟的完成客户每一次交給的運輸任務。而物流更多的是面向“流程”,即企業業務流程,它要求的是物品持續無間斷、快速流動並保持與採購、生產、銷售節拍的高度同步性。
2、二者發展的主要動力不同
由於交通運輸是國家和社會經濟的基礎設施,基於使運輸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和運輸資源的優化配置考慮,各級政府就成為綜合運輸發展的主要推動者。而物流發展的主要動力則是企業基於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願望。通俗的講,前者發展的主要對動力來自“官方”,後者則來自於“民間”。
3、二者發展的目標不同
綜合運輸的發展目標是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領域提出的新要求而出現的以提供安全、快捷和高質量的交通服務為目標。物流的發展目標是更好的融入供應鏈,促進物品無間斷、快速流動並保持與採購、生產、銷售節拍的高度同步。當然,目標不同,發展的思路和方法就不同。
4、二者發展的方向不同
綜合運輸發展追求的是現代五種基本運輸方式之間高度的一體化,使運輸對象(貨物或旅客)實現“無縫式”的空間位移。而物流的發展追求的則是供應鏈上所有主體間(包括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供應、生產、銷售各環節內部以及它們之間的高度一體化和柔性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