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學論文

鎖定
經濟學論文是對經濟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的結論性總結,是對社會經濟現象深入分析的結果。撰寫經濟論文目的在於,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解決方案,不斷擴充經濟領域的學術理論,擴大經濟學研究範圍和領域,可以學以致用,去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中文名
經濟學論文
外文名
economic theses
重要性
提高認識水平
行    業
經濟
類    型
學術經濟
作    用
擴大經濟學研究範圍和領域

經濟學論文綜述

經濟學論文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撰寫經濟論文可以使作者開拓思路,提高認識水平,論文將體現出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際意義。同時,一篇優秀的經濟論文還可以使作者的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點得以展示和傳播,與經濟學界同仁、廣大讀者互相借鑑,有助於擴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在業界、學術界的影響力。

經濟學論文類型

經濟學論文 經濟學論文
財政税收 財政研究國債研究 税收理論 税務研討 財税法規財政政策發展戰略國際經濟行業經濟新經濟學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 國際貿易地方戰略證券金融證券投資房地產。
學術經濟,顧名思義,就是經濟化的學術,或學術型的經濟。學術經濟,最早出於清代愛國學者---黃懋材“本學術經濟,不樂為外吏”一語。該詞條的現代意義,學術經濟,指具備系統專門學問的人,或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進行的經濟化的學術活動,證明其自身價值的行為。因為學術科研,可以創造精神的和物質的財富,並帶來社會效益。提高學術經濟的檔次和質量、樹立學術經濟研究成果化觀念、以實務性研究為主、促使單一型、學術型向學術經濟型產業發展、促進學術交流與產學研相結合,已是當前學術經濟活動的當務之急。學術經濟,是學人經濟、研究人員經濟,高等學府經濟。分三大類:古典學術經濟、近代學術經濟、現代學術經濟。

經濟學論文作品影響

一篇經濟論文是在經濟學、金融、證券、貿易等相關理論指導下,從宏觀和微觀的兩個角度,分別對社會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公司企業的典型案例以及個人的經濟現象等加以深入分析,繼而得出理性的結論,並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解決方案,不斷擴充經濟領域的學術理論,擴大經濟學研究範圍和領域,可以學以致用,去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經濟學論文模型

經濟學論文起源

推動模糊邏輯產生的主要是兩大動力。一是數學,二是現代物理學。模糊邏輯是通過模仿人的思維方式來表示和分析不確定不精確信息的方法和工具。這裏的不確定指的並不是一切不確定性對象,而僅僅是其中一種,即模糊性的對象。這種模糊性是其本身固有的屬性,不是因為出現的次數(或頻率)不夠多才表現出的,所以與概率論所研究的隨機性應有所區別。而且這種模糊性是能夠用模糊集的方法對其進一步數量化、精確化,從而使之轉化為量的關係來進行處理。模糊集是以無窮連續值的邏輯為依據。因此,模糊邏輯是一種可取無窮連續值的模糊集去研究模糊性對象(包括模糊的物質對象和思維、語言過程)的形式和規律並使其研究對象適當確切化的科學。

經濟學論文模糊性現象

《實驗經濟學論文集》 《實驗經濟學論文集》
“管理就是決策”——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的管理學家西蒙曾經説過。
隨着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單純依靠經驗決策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的發展需要。人們迫切需要經驗決策活動向科學化的決策發展,從而形成一套具有完整體系的、便於他人學習和掌握並能運用的科學決策理論和方法。模糊概念和命題不僅在人們的日常思維中大量出現,而且在經濟學家們分析和預測經濟形勢時,也不可缺少。經濟生活的最大特點是模糊性,在對許多經濟問題的分析和經濟預測、決策中,精確的二值邏輯是無法解決的。而模糊邏輯無以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模糊方法對於經濟工作中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也有重要作用。模糊邏輯的綜合評判和選擇令人滿意的模糊決策方案
對一個事物的評價,常常要涉及多個因素或者多個指標。具體過程是將評價目標看成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模糊集合(稱為因素集X),再設定這些因素所能選取的評審等級,組成評語的模糊集合(稱為評判集Y),分別求出各單一因素對各個評審等級的歸屬程度(稱為模糊矩陣),然後根據各個因素在評價目標中的權重分配,通過計算(稱為模糊矩陣合成),求出評價的定量解值。上述過程即為模糊綜合評判
一般的評判問題往往涉及多個因素,特別是在經濟工作中,對象的各因素之間普遍存在着模糊關係,因此,人們在思維中把握對象時總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及其對事物自身類屬、性態的影響,在整體權衡中做出綜合評判,這就是模糊綜合評判。就拿商品房來説,一套住房是否為顧客喜歡,往往涉及好多因素,如地段、樣式、樓層、價格和舒適度等。如何評價住房的優劣,就是個模糊綜合評判問題。下面就以評判某套商品房為例説明模糊綜合評判方法。
設X=房屋地段(x1),樣式構造(x2),價格(x3), Y=很歡迎(y1),比較歡迎(y2),不太歡迎(y3),不歡迎(y4)先做單因素評價。假如單就房屋地段考慮,請一些專門人員進行評價,有50%的人認為很歡迎,有40%的人認為比較歡迎,有10%的人認為不太歡迎,則對房屋地段的評價為:(0.5,0.4,0.1,0)
又假設對樣式構造來説,評價為:(0.4,0.3,0.2,0.1)
而對價格所做的評價為:(0,0.1,0.3,0.6)
這就構成單因素評價的模糊矩陣,用R表示。
不同的顧客由於職業、性別、年齡、愛好、經濟狀況不同,對商品房的三個因素給與的權數也不同,要進行綜合評價還必須加入權重係數。假如有一類顧客買商品房時主要的要求是房屋地段好,樣式構造較差不要緊,價格比較便宜,則有:
A = ( 0.5, 0.2, 0.3 )
這就是此類顧客對服裝評價的三個權數分配,即房屋地段的權數為0.5,樣式構造的權數為0.2,價格的權數為0.3。由綜合評判可得,這類顧客對商品房的評價結果為:
B=A·R (0.5, 0.4, 0.3, 0.3) (注:AR 表示兩個模糊集的合成運算,具體算法略)
再做歸一化處理,即各項除以1.5,得:(0.33,0.27,0.20,0.20)
這一結果表明,33%的人認為這套商品房很受歡迎,27%的人認為比較受歡迎,20%的人認為不太受歡迎,20%的人認為很不受歡迎。也就是説,就整體來説有一半以上的人對這套商品房的設計是很受歡迎或比較受歡迎的,因此這套商品房的設計比較成功。
從上例可以説明,人的認識的綜合評判活動,是對各個單獨因素的模糊分析和對各個因素的整體的模糊綜合的辯證運動過程,它體現出模糊分析和模糊綜合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轉化,也體現了對事物進行的多角度、多側面、多因素、多值、多測度的立體思維考察。所以,模糊多屬性決策分析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不僅對管理科學、技術經濟理論與應用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對解決許多複雜的實際決策問題也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經濟學論文重大意義

經濟學論文摘要

中國和印度經濟增長模式的比較摘要:
在過去的10多年中,中國和印度兩國經濟高速增長,這正在改變着世界經濟的格局,並引起世界各國的極大關注。中印兩個文明古國在長期停滯後重新實現經濟增長,證明了市場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為世界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動力,有利於世界消除貧困、控制人口,因而有着多方面的世界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模式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相似的原理和諸多不同的外界因素改變着兩國的經濟發展方式,為兩國帶了了不同的市場與未來。
關鍵詞: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印度經濟增長模式、經濟增長率,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無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中國與印度既是鄰國,又是世界人口大國,兩國國情有很多共同之處,經濟增長的模式上也有種種相似以及諸多不同。
在過去的10多年中,中國和印度兩國經濟高速增長,目前已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個國家,而這樣快速的增長正在改變着世界經濟的格局,並引起世界各國的極大關注,從而引發了中國與印度熱。

經濟學論文原因

如果説印度崛起的原因是自然而然的和自由化的改革政策,那麼中國經濟增長則得益於政府深思熟慮的結果。
一、中國與印度崛起的世界意義中國與印度所在的亞洲曾經是非常富庶的地方,直到19世紀之前,中國比歐洲或者亞洲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強大,在1820年時,中國的GDP 比西歐及其衍生國家的總和還要高出將近30%。在西方國家進行殖民擴張以前,印度是後來成為西方殖民地國家中唯一的工業品出口國,即使到了英國對印度進行殖民地統治以後的一段時間裏,印度的工業規模仍然要比其他任何一個歐洲殖民地的工業規模都要大。但是,隨着西方對印度的殖民,以及對中國的殖民滲透,本來就已處在停滯狀態的中印兩國經濟更是出現了歷史性的大逆轉。在此後的100多年時間裏,中國與印度,以及這兩個大國所在的亞洲很快就成為世界上最為貧困的地區,而且大部分貧困人口恰好集中在中國與印度這兩個人口規模極其巨大的國家裏。亞洲的復興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的,但是走出亞洲經濟復興第一步的並不是中國和印度,而是日本。這是因為中國與印度在爭得民族獨立與解放之後,選擇了被事實證明是缺乏效率的"計劃經濟體制",結果未能實現有效的經濟增長,從而也就不能有效地解決多個世紀積累起來的貧困。但是,當日本於20世紀70年代成功實現對歐洲的趕超,以及隨之而來的東亞"四小龍"的經濟起飛,給中國以巨大的衝擊。中國在經過審慎的思考以後,在1979年以後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道路,從而創造了令世人震驚的中國經濟奇蹟。面對中國的經濟奇蹟,印度最終也在1992年開始了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結果,在進行轉型後的10多年時間裏,也發生了在印度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經濟增長。中國與印度的崛起為解決世界性的貧困問題提供了新的希望。只有經濟增長才能有效地減少和消滅貧困,即財富的創造是解決貧困問題的關鍵性因素,而分配至多隻能解決公平問題,絕對不能解決貧困問題。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使大致 4億左右的貧困人口脱貧。印度在剛開始改革時,貧困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36%,改革僅 8 年,其貧困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就下降了八個百分點,平均每年降低一個百分點。 中國和印度的崛起有助於減少和消除世界性的貧困,為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它們都是 “人口年輕”國家,可以為世界帶來巨大的紅利;它們擁有強大的低成本製造能力,可以讓世界在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而不通貨膨脹;從長期來看,它們將為世界創造一個規模空前巨大的新興市場。
二、中國和印度相似又不同的發展模式 1、中國模式:當中國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以閃電般的速度起飛,並且成為全球經濟強國時,全世界從最初對中國的不信任逐漸轉為由衷的欽佩。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主要以製造業拉動,增長率在2006年達到11%後,又在2007年增至12%。中國依靠巨大的國內儲備資金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吸收大量外資在中國建立工廠,引進所需的國外專業技術。改革開放後30年的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是以否定計劃經濟的弊端為發端,以市場經濟為價值取向和依靠市場調節自發優化資源配置為理論根據而設計和安排的經濟模式。是以市場經濟為價值取向、以地方分權為行政運作、從農村分田單幹起步、公有經濟民營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經濟模式。從總體上説,這是一種市場經濟模式,由於它具有市場經濟體制的一般優越性,從而為中國經濟帶來了活力。 2、印度模式: 記得家人出差到印度,回來後形容對那裏的“落後”印象深刻。簡陋的基礎設施、堵塞的交通、滿街低檔國產車、大城市的貧民窟、隨處可見的乞丐,作為孟買一景的多比哈特露天洗衣場……都給人以一種“窮國”的強烈觀感,跟中國沿海城市熱火朝天的市政建設比起來相形見絀。然而,人們往往沒有看到的是印度發展的潛力及其增長模式的可持續性,隨處可見的IT公司招牌掛滿大街小巷,迅速發展的服務行業……自1980年到2002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保持在6%,到2002年至2006年,其增長率穩步上升到7.5%。2006年以後的經濟增長率突破8%。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中產階級的規模翻了4倍,達到2.5億人。印度的經濟起步落後於中國大約10年,它的崛起之所以令人關注,並不是因為這是新的現象,而是因為它的發展模式非常特殊。其崛起主要依靠西方工作崗位的地域性轉移。同時印度迅速造就了一批世界級的知識密集型企業以高科技為先導的服務業優先,所屬行業包括軟件業、IT業和製藥業。這些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很少得到政府的資助,卻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印度採取的戰略跟其他亞洲國家不同,它並不依賴於出口勞動密集型的、價格低廉的工業產品,而更依靠國內市場以內需為主拉動消費,他們重消費而非投資,重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重高新技術產業而非技術含量低的工業,自下而上的市場主導的經濟運作。這種方式意味着印度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受到全球經濟疲軟的衝擊,從而表現出很強的韌勁。以消費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有利於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印度的貧富差距比其他發展中國家都要小。而且,30%至40%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於生產力的增長,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 3、中國經濟增長率和印度經濟增長率(圖) 4、中國和印度經濟增長模式的比較:如果説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對中國來説最有可比性的話,那就是印度,因為兩個國家的很多稟賦都比較相似。由於制度環境和初始條件不同,中印兩國的發展模式也不同,這表現在市場化路徑、開放模式和增長道路的差異。中國和印度走向市場化的道路不同,由於中國與印度的國情不同,中國和印度走向市場化的道路存在着很大差異。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基本制度的計劃經濟,而印度在其改革開放以前所實行的則是以私有制為基本制度的計劃經濟,這種制度上的根本差異導致了這兩個國家在向市場經濟轉型時,必須要選擇不同的改革道路。對於中國而言,要想完成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首要的任務便是進行所有制的改革。對於印度來説,其通向市場化的道路就是放鬆政府管制、大力推進經濟自由化貿易自由化就可以了。但不管中國和印度在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所採取的方法有多大的不同,中國和印度的改革在有一點上卻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兩國都謹慎地採取了漸進改革的方式,從而避免了那種發生在前蘇聯和中東歐計劃經濟國家轉型過程中的社會動亂,以及因為社會動亂而造成的經濟衰退。中國和印度對外開放的模式不同,這兩個國家也存在着相當顯著的差別。就中國而言,對外開放的主要方式是出口導向和引進外資,而印度的對外開放則採取了對外投資與自由貿易的方式。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增長道路不同,中國是沿着從農業到製造業,再到服務業的發展道路循序漸進的,而印度則部分地採取後一種經濟增長的道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務業的發展上。
三、中國和印度經濟增長的未來和所需面對的挑戰為了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印兩國都面臨着挑戰。兩國共同的問題是堅持通過創造財富來消滅貧困而不要搞平均主義。中國還需要深化以農民土地所有權、國有企業所有權和私人財產所有權為重點的產權改革,印度則需要改革其限制社會流動、壓抑經濟活力和削弱人力資本投資的種姓制度。印度與我國相比在經濟增長中的優勢:開放程度比中國高得多,與世界各主要大國關係較好,外部壓力較小,精英教育已見成效,印度社會精英階層整體素質比中國高得多。而印度的劣勢是: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社會動盪,恐怖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極大地打擊了外國投資,由於市場過度開放,對本民族工業造成很大沖擊,有些領域經濟命脈把持在外國資本家手裏,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很差,已經嚴重束縛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説:“只要政策對症下藥,經濟成就是會持續下去的,從而相應提高亞洲區內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也即代表着全球近半的人口,生活素質得到改善。” 辛格還指出,當前全球經濟面對的最大挑戰,仍是在如何復甦這個問題上。即使亞洲國家並沒有受不良證券的拖累,但區內國家多倚靠全球貿易支撐經濟,經濟變差,需求大減,波及出口貿易。“對中國、印度、印尼這些着重內需的國家來説,外來經濟環境不景氣,對其衝擊不會很大,但對於倚賴出口的經濟體來説,影響卻甚大。”但辛格補充説:“如今,亞太區經濟陸續轉佳,截至去年年底,亞洲多數國家的出口更已重回經濟危機發生前的水平,當中還包括曾遭受最嚴重打擊的國家。”依據2010年一季度的增長率來看,短期內中、印兩國的經濟發展走向還是會加速前進的。

經濟學論文發表

經濟學論文存在的問題

全中國有多少能夠發表經濟學論文的刊物?數百種,甚至上千種?反正是多如牛毛。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各地的社科院、許多大學的經濟學院、一些國家機關、金融機構等等都有自己的刊物,這還不算也刊登理論文章的報紙。應該説,中國的經濟學和經濟學期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
(1)綜合性的期刊太多,專業性的期刊太少。在國外,除了為數不多的幾本綜合性經濟學期刊之外,具有國際性聲譽的主要是各種專業性期刊,比如金融有《金融學》雜誌,比較經濟學有《比較經濟學》雜誌等。國內的各個經濟學期刊並沒有明確的專業分工,內容重疊,使得讀者想要了解一個領域的最新進展往往無從入手。
(2)對刊物的評價缺乏科學標準。或是根據國家有關行政單位的評比,這使得學術期刊的評級缺乏學術界公認的科學標準。
學術期刊多而質量參差不齊,對於研究人員和學生髮表論文來説,既是一件好事一個聰明的研究生隨隨便便挑幾份刊物,登數十篇論文,根本就不是件難事。説它是壞事,是因為發表論文如此容易,會很容易地毀掉剛出道的學子,讓他們覺得科學研究原來是這樣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議是青年學子們在投稿的時候一定要確立自己的目標,就是不滿足於在平庸雜誌上發表論文的數量,而一定要登上好的經濟學刊物的“大雅之堂”。

經濟學論文優秀刊物

那麼,什麼是好的經濟學刊物?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往往充斥着難懂的術語、複雜的推理和煩瑣的數據,很難讓普通讀者讀懂,並因此會讓門外漢感到“高山仰止”、“陽春白雪”。事實上,學術期刊與大眾媒體的功能是不同的。大眾媒體面向的是普通公眾,讀者只需要受過中級的教育程度並有基本的理解力,但不必要受過某個學科的專門訓練。學術期刊的作者和讀者基本上侷限在一個狹窄的小圈子裏,即受過某個學科的訓練並且仍然在從事這個學科的研究和教學的人員。大眾媒體上的文章是為了影響讀者,而學術期刊上的論文是為了同行交流。所以,如果用所傳遞的信息量或是思想的深刻程度來衡量文章的質量,學術期刊上的論文並不一定要比大眾媒體上的文章質量更高。比如《經濟學人》、《商業週刊》在專業經濟學家那裏贏得了很高的榮譽,不少一流的經濟學家都承認他們經常從這些雜誌上找到靈感,而在國際關係領域,《外交》雜誌的水平不亞於任何一份最好的學術期刊,但是這些雜誌並不能被稱為學術期刊。在《經濟學人》或是《外交》上發表文章能夠提高作者的知名度但對他在大學裏評職稱卻是一點也幫不上忙。衡量學術期刊的標準首先不在於其內容而在於其形式。

經濟學論文發表期刊名稱

經濟學論文發表期刊主要有(排名不分先後順序):《管理世界》《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改革》《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開發研究》《上海經濟研究》《宏觀經濟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參考》《生產力研究》《城市問題》《城市發展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資源科學》《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問題探索》《資源、產業(改名為:資源與產業)》《中國經濟問題》《南方經濟》《現代城市研究》《消費經濟》《生態經濟》《經濟數學》《中國流通經濟》《開放導報》《特區經濟》《現代經濟探討》《宏觀經濟管理》《運籌與管理》《改革與戰略》《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國經貿導刊》等。

經濟學論文寫作要點

經濟學論文選題結構特點

《經濟學論文撰寫與發表》 《經濟學論文撰寫與發表》
1. 選題
選題應該能夠解釋關係較多人利益的現實活動,如用激勵理論研究中國農業問題。
2. 內容
內容的好壞主要取決於:(1)用同行通用的規範經濟學方法分析問題;(2)語言清晰準確表達要表達的意思;(3)模型對現實的解釋能力

經濟學論文理論模型分析

1. 基礎理論,包括理論綜述、現實意義。
例如:具體鑽研某一特定領域。
2. 模型,包括假設、界定函數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廣。
例如:《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博弈論》。
3. 實證分析,例如:《計量經濟學》。

經濟學論文撰寫要求

論文的組成
論文一般由題目、署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部分組成。
(一)題目
題目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
1.準確得體。能準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範圍和深度。
2.簡短精煉。力求題目的字數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於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並無統一的"硬性"規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若題名語意未盡,可以用副題名補充説明論文中的特定內容。
(二)署名
作者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者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
(三)摘要
1.摘要規範
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作用是不閲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就是對論文內容的高度提煉和濃縮。摘要一般在論文完稿後再撰寫。學位論文還應有英文摘要。
論文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文字必須十分簡煉,內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數不超過論文字數的5%。例如,對於3000字的一篇論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200字。對於6000字的一篇論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外文摘要相應地不宜超過250個實詞)。
2.撰寫摘要注意事項:
(1)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
(2)論文摘要是對論文內容的客觀反映,不要作自我評價(要避免主觀評價),避免使用諸如“本文論述了……,對……有重要意義”之類的詞句。
(3)從某種意義上説,論文摘要應為一篇相對完整的短文,讀者即便不讀論文全文,也能通過摘要對論文內容有大致的瞭解,能夠獲取必要的信息。
(4)論文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條列式書寫法。
(四)關鍵詞
1.關鍵詞規範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用以標示論文主要內容的詞或詞組,通常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號編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選三至五個,最多不超過八個。
關鍵詞一般是名詞性的詞或詞組,個別情況下也有動詞性的詞或詞組。
2.選擇關鍵詞的方法
關鍵詞的一般選擇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從其題名、層次標題和正文(出現頻率較高且比較關鍵的詞)中選出來。
論文的正文部分的寫作
正文一般包括序論(引言)、本論、結論三部分。文中一般不出現“引言”、“本論”、“結論”字樣,但一般應有引言段和結論段。本論是論文的主體,一般要分幾個部分和幾個論述層次,要求加上小標題或數字序號,以顯示文章清晰的思路。
一、引言
一般説明研究內容和目的、研究背景等。
二、基本概念解釋
解釋論文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研究的最重要性或是必然性或是背景、緣由、意義等
三、論文選題的對象的現狀或是存在的問題或是缺陷等(最好結合滋生工作實際來寫)
本論是論文的主體部分,是集中表述研究成果的部分,對問題的分析、對觀點的證明, 主要是在這一部分中進行並完成的。一篇論文質量的高低,也主要取決於本論部分寫得如何。本論部分的內容量大而複雜,一般要分幾個層次加以論述,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本論部分分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小邏輯段,一個小邏輯段可包含一個或幾個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層次。每一邏輯段可冠以適當標題。一般説來,論文的層次可按順序 “一、(頓號)”、“(一)”、“1.(實心下圓點)”、“(1)”形式的標題序號。
四、介紹這一現狀的原因或是成因等
結論是一篇論文的收束部分,是文章內容的歸結,通常包含提出論證結果和指明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兩項內容,但可有所側重。結論中也可對研究成果的意義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做出扼要的説明和估測。
論文的層次一般不超過五級。
五、對策或是策略或是發展研究
六、小結
概括説明研究了什麼、得到了哪些結論
(六)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指作者所收集到的對本文的論述有重要參考價值並足以支撐本文論述的資料。
為了反映文章的科學依據、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嚴肅態度以及向讀者提供有關信息的出處,正文之後一般應列出參考文獻表。列出的限於那些作者親自閲讀過的、最主要的,且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格式如下:
專著類:序號、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
期刊類:序號、作者、論文題目,刊名,期號和出版時間。
網頁類:序號、作者、論文題目,詳細網址,日期。

經濟學論文寫作指導

(一)主題的寫法
經濟學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範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經濟學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經濟學論文是學術作品,因此其表述要嚴謹簡明,重點突出,專業常識應簡寫或不寫,做到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凝練、説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語言。論文中如出現一個非通用性的新名詞、新術語或新概念,需隨即解釋清楚。
(二)題目的寫法
經濟學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於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詞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麼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例如:“在事實與虛構之間:梅樂、卡彭特、沃爾夫的新聞觀”就比“三個美國作家的新聞觀研究”更專業更準確。
(三)摘要的寫法
經濟學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通過閲讀經濟學論文摘要,讀者應該能夠對論文的研究方法及結論有一個整體性的瞭解,因此摘要的寫法應力求精確簡明。論文摘要切忌寫成全文的提綱,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這樣的或類似的陳述方式。
(四)引言的寫法
一篇經濟學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1.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2.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3.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範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4.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5. “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裏不需要再重複。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經濟學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準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瞭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經濟學論文裝訂規範

封面
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封底
四、 參考文獻格式
序號、作者、書名(論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時間(期刊時間)
注:完成1500字的外文文獻譯文

經濟學論文參考題目

2012屆經濟學畢業論文題目
1、關中——天水經濟區城市羣合作發展研究
2、產業組織視角下的軍民融合及其規制研究
3、陝西行業收入差距擴大的實證分析
4、我國收入分配效率與公平問題探討
5、××省(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及對策探討
6、論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問題
7、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幸福指數調查研究
8、渭南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研究
9、適度消費與經濟和諧增長的對策研究
10、中等消費階層的消費特徵及其發展趨勢探討
11、中低收入階層實現小康的對策研究
12、渭南公共產品的城鄉統籌問題研究
13、渭南地區(某地區)勞動收入所佔比重持續下降的實證分析
14、渭南地區農業合作化發展研究
15、中外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差異分析
16、淺談我國循環型農村經濟發展模式
17、××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18、陝西農民工問題的經濟學分析
19、××省產業承接與產業結構調整關係研究
20、渭南地區新型工業化發展研究

經濟學論文合式結構

論文內容之間的邏輯聯繫是縱向、橫向穿插進行,交織在一起的。具體表現為論文的縱、橫式結構,簡稱合式結構。這種結構的論文,有的以縱向展開為主,有的以橫向展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