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絲瓜藤

鎖定
絲瓜藤,中藥名。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和粵絲瓜Luffa acutangula (L.)Roxb.的莖。遍及全國。具有舒筋活血,止咳化痰,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於腰膝痠痛,肢體麻木,月經不調,咳嗽痰多鼻炎牙宣齲齒
中藥名稱
絲瓜藤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葫蘆目
葫蘆科
絲瓜屬
絲瓜、粵絲瓜
分佈區域
遍及全國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煎湯:30-60g;研末:3-6g;外用適量

絲瓜藤入藥部位

莖。

絲瓜藤性味

味苦,性微寒。

絲瓜藤歸經

歸心、脾、腎經。

絲瓜藤功效

舒筋活血,止咳化痰,解毒殺蟲。

絲瓜藤主治

用於腰膝痠痛,肢體麻木,月經不調,咳嗽痰多,鼻淵牙宣齲齒

絲瓜藤相關配伍

1、治腎虛腰痛:絲瓜藤連根,焙燥研細末。黃酒送服,每次3g,每日2次。(《食物中藥與便方》)
2、治鼻中時時流臭黃水,甚者腦亦時痛:絲瓜藤近根三五寸許,燒存性,為細末,酒調服之。(《醫學正傳》)
3、治牙宣露痛:
①用絲瓜藤陰乾,臨時火煅存性,研搽。(《綱目》引《海上妙方》)
②絲瓜藤一握,川椒一撮,燈心一把。水煎濃汁,漱吐,其痛立住。(《綱目》引《惠生堂房》)
4、治陽旺:用絲瓜小藤搗爛。敷玉莖,陽即倒矣。(《壽世保元》)
內服:煎湯,30-60g;或燒存性,研末,每次3-6g。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調敷。

絲瓜藤採收加工

夏、秋兩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絲瓜藤形態特徵

1、絲瓜: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粗糙,有稜溝,有微柔毛。莖須粗壯,通常2-4枝。葉互生葉柄粗糙,長10-12cm,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長寬均為10-12cm,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較長,長8-12cm,洗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綠色,有疣點,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長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於總狀花序的頂端,花序梗粗壯,長12-14cm,花梗長2cm;花萼筒鐘形,被短柔毛;花冠黃色,幅狀,開後直徑5-9cm,裂片5,長圓形,長0.8-1.3cm,寬0.4-0.7cm,裏面被黃白色長柔毛,外面具3-5條突起的脈,雄蕊5,稀3,花絲6-8mm,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雌花單生,花梗長2-10cm;花被與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3,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30cm,直徑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成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裏面有網狀纖維,由先端蓋裂。種子多數,黑色,卵形,扁,平滑,邊緣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2、粵絲瓜:其形態基本與絲瓜相同,但其莖有明顯的稜角,卷鬚下部也具稜;雄花的雄蕊為3,1枚1室,2枚2室;子房有稜角,棍棒形而無毛茸,果實外面具有8-10條縱向的稜;種子無狹翼邊緣,但基部2淺裂。

絲瓜藤生長環境

1、絲瓜: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2、粵絲瓜:我國廣東、廣西有栽培,北部少見。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 : 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