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絕對年齡

鎖定
以“”為單位表示的地質體地質事件年齡。通常由同位素方法測得,因此是“同位素年齡”的同義詞。
中文名
絕對年齡
外文名
absolute age
應    用
描述地質事件發生時間

絕對年齡定義

地質科學的重要任務,在於揭露組成地殼的物質在地質發展過程中的運動規律。大量的資料説明了無論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這些物質在地殼中的分佈都是不均一的,存在狀態也不一致。
這些特點標誌着地質發展的階段性。精確測定地質發展階段的時間,確定絕對年齡,是認識地質發展過程中的規律的重要步驟。確定地質絕對年齡,有着重要的意義。 [1] 

絕對年齡測量方法

【1】剝蝕法
通過測定海水中某種成份的總量及其年輸入量就可獲得海水的年齡。測得Na+在海洋中的總量為1.22×1022g,因為輸入海洋的Na+大多來自陸上岩石的風化剝蝕,因此,可通過推算岩石的年剝蝕量,計算出由江河輸入海洋的Na+量每年不超過6.9×1013g,由此算得海洋的年齡為1.22×1022g/6.9×1013g=1.8×108年(1.8億年)。大洋鑽探獲得的化石記錄的洋底年齡也為1.8億年。由於實際的剝蝕速度取決於地表的坡度、降水 量,温度及CO2的含量,還與岩石及土壤的類型等有關,影響因素很多,因此,現在一般已放棄這種計算方法。但是,從模糊概念及統計學意義上來講,用此方法來推斷某一時段的年齡,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這種方法影響因素太多,計算誤差大,只能粗略估計某地質時段所經歷的時間,如計算海、湖的年齡。不能用於岩石年齡的測定。
【2】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該方法是1904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福首先提出的,此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假設岩石形成時,含有一定量的具放射性的母體同位素,隨時間的流逝,該母體同位素蜕變,其含量逐漸減少,蜕變後形成的子體同位素則逐漸增多,只要測定母體同位素與子體同位素之比,則該比值就可作為岩石形成以來的時間的尺度。
用以計算岩石的年齡的公式為:t=ln(1+D/N)/λλ為衰變常數;D為子體同位素含量;N為母體同位素含量
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測得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年齡為40-43億年;對來自外星球的隕石及月岩的測定,獲得的最大年齡為45-47億年。據此,確定地球的年齡為至少有45億年。
這是是唯一的一種可測定岩石自形成至今的時間的方法,由其測出的岩石的年齡稱絕對地質年齡。

絕對年齡(絕對)地質

年代開始
百萬年前(GSSP)
主要事件
0.011430 ± 0.00013
人類繁榮(參照年表)
1.806 ± 0.005
冰河時期,大量大型哺乳動物滅絕
人類進化到現代狀態
5.332 ± 0.005
人類的人猿祖先出現
23.03 ± 0.05

33.9 ± 0.1
大部份哺乳動物目崛起
55.8 ± 0.2

65.5 ± 0.3

145.5 ± 4
恐龍的繁榮和滅絕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地球上45%生物滅絕
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出現
199.6 ± 0.6
有袋類哺乳動物出現
鳥類出現
251.0 ± 0.7
恐龍出現
299.0 ± 0.8
二疊紀滅絕事件,地球上95%生物滅絕
盤古大陸形成
359.2 ± 2.5
昆蟲繁榮
煤炭森林
416.0 ± 2.8
魚類繁榮
昆蟲出現
石松木賊出現
443.7 ± 1.5
陸生的裸蕨植物出現
488.3 ± 1.7
魚類出現;海生藻類繁盛
542.0 ± 1.0
寒武紀生命大爆炸
630 +5/-30
850
發生雪球事件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50
2300
成鐵紀
2500
大氧化事件、第一次冰河時期

2800

3200

3600
藍綠藻出現

3800
細菌出現

3850
地球遭到小行星彗星強烈的轟擊

3950
地球上出現第一個生物——古細菌

4150
地球上出現海洋

4570
地球出現
參考資料
  • 1.    李璞. 地質絕對年齡研究與地質科學[J]. 科學通報,1962,1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