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
- 外文名
- Shaoxing Baihua Yue Opera Troupe
- 創始時間
- 1986年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劇團成員
編輯團裏湧現出一大批文武兼備、德藝雙馨的優秀青年演員,如吳鳳花、吳素英、陳飛、陳琴湘、楊利芳、周淑君、袁慧萍、於偉萍、潘琴、張琳、張霞君、董鑑鴻等,她們先後在全國及省、市戲劇節中獲獎,其中吳鳳花、吳素英、陳飛、張琳獲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演出劇目
編輯劇團自1986年成立至2006年,先後創作和演出了大戲20台,摺子戲40餘出,其中既有以唱做見長的文戲,如《三看御妹》《吳王悲歌》《狸貓換太子》《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更有難度較大的文武戲,如《劈山救母》《陸文龍》《穆桂英掛帥》《將門之子》等;摺子戲中的《行路》《斬娥》已成為劇團的代表作。
[1]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藝術影響
編輯劇團以充滿生機的活力、整齊和諧的陣容、文武兼備的特色、嚴謹樸實的團風以及較高的劇目質量受到讚譽,先後應邀赴上海、江蘇、廣東、山東、天津、西安、四川、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演出,普遍受到熱烈歡迎。
至2006年,共計先後一次赴台、二次進京、三次赴港演出,並兩次進中南海,受到了中央領導、首都行家和港台觀眾的一致好評。
劇團還先後多次被評為省、市、縣先進單位。在1988年、1990年兩次全省專業劇團考核定級中,均被評為浙江省一級劇團。1992年受到省委宣傳部通報嘉獎。1995年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受到國家文化部、人事部的表彰。
1988年5月、1995年11月,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兩次晉京演出,在首都劇場、人民劇場、中南海禮堂演出,取得了成功。喬石、劉華清、尉健行、陳慕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觀看了演出,首都藝術界的行家們也都一再來看戲,對劇團有讚揚,有建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戲劇電影報》登報刊,紛紛載文介紹紹興小百花,中央電視台連續三次報道了劇團的演出盛況。
1990年4月、1992年4月劇團應邀兩次赴香港演出。整個演出盛況空前,反響強烈,每天晚上,劇院門前“全院滿座”的紅旗高掛,僅《穆桂英掛帥》一劇演出時,觀眾鼓掌達58次之多,謝幕五次還下不了台。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先生,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紹興旅港同鄉會會長,副會長等新老朋友先後多次觀看了演出,並祝賀演出成功。 1995年8月15日至9月14日,劇團首次赴台灣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交流演出。受到了台灣觀眾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主要演員
編輯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四朵梅花
唯一的二度梅———吳鳳花,1970年出生。範派小生,師承範瑞娟。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第13屆(1996年)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第25屆(2011年)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代表劇目:《陸文龍》《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三看御妹》《沉香扇》《吳王悲歌》等。
吳素英,1967年7月出生。呂派花旦,師承呂瑞英。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副團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代表劇目:《沉香扇》《李慧娘》《三看御妹》《狸貓換太子》《打金枝》《九斤姑娘》等。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後起之秀
董鑑鴻,女,越劇旦角青年演員。工傅派花旦青衣,師承陳飛。
2006年在第一屆越女爭鋒中與同團的張琳同獲金獎。
2009年在第二屆越女爭鋒中,和張宇峯搭檔的“環宇飛鴻”組合,獲得金獎第一名。
2009年參加第二屆“越女爭鋒——全國青年演員電視挑戰賽”獲得優異成績,脱穎而出。
2009年參加第二屆“越女爭鋒——全國青年演員電視挑戰賽”獲得優異成績,脱穎而出。
- 參考資料
-
- 1. 參見
- 2. 柯橋區小百花越劇藝術傳習中心 .柯橋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3-26]
- 3. 一個“良性循環”的戲曲傳承模式 ——探訪紹興小百花越劇藝術傳習中心人才培養經驗 .中國藝術報-中國文藝網[引用日期2023-03-26]
- 4. 傳承鼎新 步步生“花”傳承鼎新 步步生“花”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2022年別樣綻放 .紹興日報[引用日期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