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團風縣

鎖定
團風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地處大別山南翼,東臨巴河,西傍舉水、沙河,周邊與鄂州市、武漢市新洲區、黃岡市黃州區、浠水縣羅田縣麻城市相鄰。介於東經114°47′—115°14′,北緯30°35′—30°54′之間,總面積83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團風縣下轄8個鎮、2個鄉,另設有1個農場 [28]  。截至2021年末,團風縣常住人口26.57萬人。 [24] 
團風歷史悠久,始於唐代,至宋代形成集市。歷史上古鎮團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曾屯兵烏林,朱元璋曾在這裏戰敗陳友諒;素來商業繁盛,明、清年間商賈雲集,集市繁榮,是長江沿岸的商業重埠之一。團風孕育了黨的“一大代表”包惠僧,革命家林育英、林育南,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資本論》中譯者王亞南,哲學家熊十力,文學家秦兆陽,思想家殷海光,書法家張荊野、軍事家林彪以及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2] 
2023年,團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9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72億元,比上年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66.75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49.46億元,增長6.8%。 [31] 
中文名
團風縣
外文名
tuanfeng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2112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岡市
地理位置
湖北東部,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
面    積
838 km²
下轄地區
8個鎮,2個鄉
政府駐地
團風鎮人民路1號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編碼
438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26.57 萬(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大崎山森林公園
車牌代碼
鄂J1
地區生產總值
142.93 億元(2023年)

團風縣歷史沿革

團風縣
團風縣(13張)
團風在夏商為荊州之域。
秦時,黃岡為南郡
三國時,黃岡稱西陵西陽縣
西晉時,改名為衡州
隋開皇十八年,改衡州為黃州,改南安為黃岡。因黃州城東有一黃岡山而命名,因此黃岡縣得名之始。
“團風”作為地名,始於北宋的地理志書《元豐九域志》中。
明代黃岡縣是屬黃州府,明清以後,境內團風地域一直隸屬黃岡縣,於黃州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境解放,黃岡縣縣治設團風鎮。
1996年5月18日,黃岡執行區縣分治,團風縣正式成立。 [1] 

團風縣行政區劃

團風縣區劃沿革

1996年,團風縣轄8個鎮、5個鄉:團風鎮、淋山河鎮、總路嘴鎮、但店鎮、上巴河鎮、馬曹廟鎮、回龍山鎮、方高坪鎮、磙子河鄉、杜皮鄉、賈廟鄉、溢流河鄉、王家坊鄉。
2000年,撤銷王家坊鄉,併入團風鎮;撤銷磙子河鄉,併入淋山河鎮;撤銷溢流河鄉,併入但店鎮。調整後,全縣轄8個鎮、2個鄉。
2004年末,團風縣轄團風、方高坪、淋山河、回龍山、馬曹廟、上巴河、總路咀、但店8個鎮和賈廟鄉、杜皮鄉2個鄉, [30]  共有7個居委會、286個村委會。
2005年末,團風縣轄8個鎮、2個鄉,7個居委會、284個村委會。

團風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團風縣下轄8個鎮、2個鄉,另設有1個農場 [28]  。團風縣人民政府駐團風鎮人民路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421121100000
團風鎮
421121101000
淋山河鎮
421121102000
方高坪鎮
421121103000
回龍山鎮
421121104000
馬曹廟鎮
421121105000
上巴河鎮
421121106000
總路咀鎮
421121107000
但店鎮
421121200000
賈廟鄉
421121201000
杜皮鄉
421121400000
黃湖農場

團風縣地理環境

團風縣位置境域

團風縣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西向山脈之大崎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團風縣東臨巴河,西傍舉水、沙河,北倚大崎山,南濱長江,與鄂州市、武漢市新洲區、黃岡市黃州區浠水縣、羅田縣、麻城市相鄰。介於東經114°47'—115°14',北緯30°35'—30°54'之間,總面積838平方千米。 [3]  [25] 

團風縣地形地貌

團風縣地處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向長江衝擊平原過度地帶,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大崎山脈主峯海拔1040.8米,向西南山勢漸跌,海拔一般在100米上下,屬崗地地形。海拔50米上下的平原,集中在沿江、舉水一帶。 [3] 

團風縣氣候特徵

團風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温16.8℃,1月均温3.9℃,7月均温29.3℃,年均降水量1233毫米。 [3] 

團風縣自然資源

團風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團風縣主要地類數據公如下:
(一)耕地24950.69公頃(374260.35畝)。
其中,水田18571.47公頃(278572.05畝),佔74.43%;水澆地2064.27公頃(30964.05畝),佔8.27%;旱地4314.95萬公頃(64724.25畝),佔17.29%。耕地主要分佈在團風鎮、淋山河鎮、但店鎮、回龍山鎮、上巴河鎮等地,佔全縣耕地的68%。團風縣耕地上作物熟制全部為一年兩熟以上,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8892.14公頃(133382.1畝),佔全縣耕地的35.64%;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0224.89公頃(153373.35畝),佔40.99%;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4973.65公頃(74604.75畝),佔19.93%;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835.07公頃(12526.05畝),佔3.34%;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4.94公頃(374.1畝),佔0.1%。團風縣地處丘陵,耕地分佈在2—6度坡度(含6度)的面積最多,25度以上耕地較少。
(二)園地1910.46公頃(28656.9畝)。
其中,果園1512.38公頃(22685.7畝),佔79.16%;茶園158.34公頃(2375.1畝),佔8.29%;其他園地239.74公頃(3596.1畝),佔12.55%。園地主要分佈在但店鎮、淋山河鎮,杜皮鄉、回龍山鎮、馬曹廟鎮等地,佔全縣園地的78.31%。
(三)林地29022.31公頃(435334.65畝)。
其中,喬木林地20505.26公頃(307578.9畝),佔70.65%;竹林地304.12公頃(4561.8畝),佔1.05%;灌木林地191.63公頃(2874.45畝),佔0.66%;其他林地8021.30公頃(120319.5畝),佔27.64%。林地主要分佈在賈廟鄉、但店鎮、杜皮鄉、淋山河鎮、馬曹廟鎮等地,佔全縣林地的82.79%。
(四)草地799.27公頃(11989.05畝)。
草地三個二級地類裏團風縣只有其他草地。其他草地799.27公頃(11989.05畝),佔100%。草地主要分佈在團風鎮、方高坪鎮、回龍山鎮、馬曹廟鎮、上巴河鎮等地,佔全縣草地的64.05%。
(五)濕地1084.75公頃(16271.25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7個二級地類裏團風縣只有內陸灘塗。內陸灘塗1084.75公頃(16271.25畝),佔100%。濕地主要分佈在團風鎮、上巴河鎮、但店鎮、淋山河鎮、回龍山鎮等地,佔全縣濕地的95.49%。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361.16公頃(140417.4畝)。
其中,建制鎮用地1807.21公頃(27108.15畝),佔19.31%;村莊用地7066.19公頃(105992.85畝),佔75.48%;採礦用地283.51公頃(4252.65畝),佔3.03%;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204.25公頃(3063.75畝),佔2.18%。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較大的是團風鎮、但店鎮、淋山河鎮、上巴河鎮、回龍山鎮等地,佔全縣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的68.01%。
(七)交通運輸用地2037.39公頃(30560.85畝)。
其中,鐵路用地126.22公頃(1893.3畝),佔6.20%;公路用地935.64公頃(14034.6畝),佔45.92%;農村道路970.83公頃(14562.45畝),佔47.65%;港口碼頭用地4.70公頃(70.5畝),佔0.23%。交通運輸用地面積較大的是團風鎮、淋山河鎮、但店鎮、回龍山鎮、總路咀鎮等地,佔全縣交通運輸用地的64.93%。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420.07公頃(186301.05畝)。
其中,河流水面2276.10公頃(34141.5畝),佔18.33%;湖泊水面600.60公頃(9009.0畝),佔4.84%;水庫水面1563.23公頃(23448.45畝),佔12.59%;坑塘水面6761.15公頃(101417.25畝),佔54.44%;溝渠917.35公頃(13760.25畝),佔7.39%;水工建築用地301.64公頃(4524.6畝),佔2.4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主要分佈在團風鎮、回龍山鎮、但店鎮、總路咀鎮、淋山河鎮等地,佔全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74.46%。 [26] 

團風縣礦產資源

團風縣境內已探明有礦產資源35種,礦牀點100多處,其中花崗石、大理石、白雲石儲量達23億立方米,黃砂靜態儲量10億噸。 [2] 

團風縣人口

截至2021年末,團風縣總户數12.59萬户,年末户籍總人口35.97萬人,其中,男性19.04萬人,女性16.93萬人;出生人口2255人,死亡人口292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9%。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6.57萬人,其中,城鎮10.86萬人,農村15.7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0.87%,比上年增長0.1個百分點。 [24] 

團風縣政治

縣委書記:何永紅 [21] 
縣長:胡凱。
副縣長:郭國勝、汪秀芬(女)、徐林(女)、祁玉林、彭哲、唐寧、葉青鋒。 [22] 

團風縣經濟

團風縣綜述

2023年,團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9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72億元,比上年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66.75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49.46億元,增長6.8%。 [31] 
2022年,團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8.2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67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69.20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45.37億元,增長3.0%。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7.1:50.1:32.8。 [27]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團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比上年增長14.7%。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6.6%,製造業投資增長43.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3.4%。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11.56萬平方米,下降42.1%;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44.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34.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66.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7.3%。民間投資增長1.8%;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增長16.1%。工業投資同比增長66.6%,技改投資同比增長45.3%,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為21.4%。 [31] 
2022年,團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比上年增長23.3%。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0.6%,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34%;製造業投資增長7%;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2.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3.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8.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79.0%。民間投資增長30.8%,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92%。 [27] 
財税收支
2022年,團風縣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8億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長9.1%;其中税收收入4.44億元,可比增長9.2%,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3.0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23億元,增長22.9%。 [27] 
人民生活
2023年,團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0元,比上年增長7.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62元,比上年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63元,比上年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2.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1.94,比上年同期縮小0.04。 [31] 
2022年,團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21元,同比增長7.2%,高出全市增速0.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4元,同比增長8.4%,低於全市增速0.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972,差距進一步縮小。 [27] 

團風縣第一產業

2022年,團風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5.02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87億元,比上年增長4.5%。 [27] 
農業
2023年,團風縣糧食總產量11.42萬噸,比上年增加0.21萬噸,增長1.9%。其中,夏糧產量0.58萬噸,增長5.8%。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1.33萬噸,比上年增長2.3%;其中,豬肉產量0.62萬噸,增長2.2%;牛肉產量0.16萬噸,增長5.1%;羊肉產量0.03萬噸,下降1.6%;禽肉產量0.52萬噸,增長2.0%。禽蛋產量6.00萬噸,增長3.4%。全年生豬出欄8.17萬頭,增長3.8%;年末生豬存欄6.55萬頭,增長0.8%。 [31] 
2022年,團風縣糧食總產量11.21萬噸;其中,夏糧產量0.55萬噸,早稻產量0.61萬噸,秋糧產量10.05萬噸。油料、蔬菜及食用菌、園林水果產量分別為1.88萬噸、12.48萬噸、0.06萬噸,分別增長13.4%、3.8%和0.8%。 [27] 
林業
2021年,團風縣森林覆蓋率30.12%,森林蓄積量136.8萬立方米;當年造林面積2.05萬畝,造林綠化任務完成率達到100%。 [24] 
畜牧業
2022年,團風縣豬肉產量0.61萬噸,牛肉產量0.15萬噸,羊肉產量0.03萬噸,禽肉產量0.51萬噸,禽蛋產量5.81萬噸;年末生豬存欄6.50萬頭。 [27] 
生產條件
2022年,團風縣水產品產量5.26萬噸。 [27] 

團風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團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8.99億元,同比增長14.3%;分主要行業看,金屬製品業總產值57.69億元,增長7.4%;農副食品加工業總產值15.20億元,增長9.2%;食品製造業總產值12.56億元,增長35.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總產值5.47億元,增長29.7%。 [31] 
2022年,團風縣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15.03億元,同比增長13.8%。從主要行業看,其中金屬製品業完成產值56.34億元,同比增長10.3%;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產值17.10億元,同比增長23.9%;食品製造業完成產值15.25億元,同比增長19.1%。2022年,團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2%。完成全口徑工業增加值26.51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工業製造業增加值23.91億元,同比增長7.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7.3%。全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 [27] 
建築業
2021年,團風縣64家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築企業累計完成總產值447.75億元,同比增長26.6%。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9.76億元,同比增長15.5%;建築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1%。 [24] 

團風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團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65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1億元,增長22.1%;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銷售額1.87億元,增長17.0%。按消費類型分,限上商品零售1.87億元,增長17.0%;限上餐飲收入1.34億元,增長29.9%。分四大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4.25億元,下降11.3%;零售業銷售額1.79億元,增長18.1%;住宿業營業額0.25億元,增長44.4%;餐飲業營業額1.36億元,增長28.2%。分商品零售類值看,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39.3%、56.8%。 [31] 
2022年,團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61億元,比上年增長3.2%。從行業看,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全口徑銷售額(營業額)分別增長10.15%、5.99%、10.93%、4.84%。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63.9%、24.9%。限上單位網上零售額達4818.5萬元,增長121.2%。 [27] 
對外經濟
2022年,團風縣進出口總額474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2.3%。其中,出口4540萬美元,增長82%;進口200萬美元,增長81.8%。 [27] 
招商引資
2022年,全縣實際使用外資530萬美元。 [27] 
房地產業
2021年,團風縣房地產投資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19.9%,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212.3%;房地產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4.8%,銷售額同比增長10.9%。 [24] 
郵電通信
2021年,團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收入5493萬元,其中郵政收入1809萬元,電信收入3684萬元。報刊發行量達到311萬件,固定電話用户年末達到9690户,移動電話用户年末達到225438户。 [24] 
旅遊業
2021年,團風縣共接待國內遊客157萬人,同比增長20.6%;實現綜合旅遊收入13.12億元,同比增長20.8%。縣內AAA級景區2家,A級景區3家,旅遊名村2個。 [24] 
金融業
2023年,團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232.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6%,比年初增加22.19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為217.18億元,增長8.2%,比年初增加16.48億元。 [31] 
截至2022年末,團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210.07億元,同比增長8.7%,比年初增加16.7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為200.70億元,同比增長22.9%,比年初增加37.38億元。 [27] 

團風縣交通運輸

團風縣交通

大廣、武英高速公路、江北高等級公路、廣大——黃鄂高速連接線在境內縱橫交錯,高速公路出口達到6個,京九鐵路貫穿全境,長江黃金水道穿境10餘千米,團風港區建設已納入武漢新港總體規劃。距武漢至黃岡城際鐵路、陽邏長江大橋、黃岡長江公鐵兩用大橋10分鐘左右車程,距武漢火車站、天河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車程,距黃岡市區20千米,距黃州火車站16千米,半小時城市羣有武漢、鄂州、黃石、黃岡等四大城市。 [2] 
截至2021年末,團風縣公路通車裏程2632.88千米,其中等級公路2621.89千米。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例達到100%。 [24] 

團風縣運輸

2021年,團風縣全社會貨物運輸量412.95萬噸,其中公路貨運量45萬噸,水路貨運量367.95萬噸;全社會客運總量129.91萬人,其中公路客運量125.3萬人,水路客運量4.61萬人。全年貨運週轉量為335565萬噸千米,客運週轉量為4118.72萬人千米。年末公共汽(電)車運營車輛達到180輛,出租汽車達到50輛。 [24] 

團風縣社會事業

團風縣科技事業

2021年,團風縣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43人,其中中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185人,農業技術人員15人,女性技術人員165人。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3家(新申報7家,重新認定6家),淨增4家;徵集有效技術需求26條,技術合同成交額2.4億元;開展校企小分隊科技對接活動20餘次,完成“千企聯百校”項目簽約6項;聘用科技副總6個,創新團隊4個,選派2021-2023年三區人才11名;實現科技成果轉化7項,組織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11.48%;R&D研發投入0.89億,佔GDP比重0.83%,全市排名第三。全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9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7件。有效註冊商標數量1537件。 [24] 

團風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團風縣擁有各類學校107所,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所,普通高中2所,普通初中16所,小學44所,幼兒園44所。全縣本學年在校學生數36713人,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870人,普通中學11822人(普通高中4136人,普通初中7686人),小學16698人,幼兒園7323人;全縣共有專任教師2750人,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65人,普通中學1375人(普通高中318人,普通初中1057人),小學852人,幼兒園458人。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3%,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6.7%;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3年。 [24] 

團風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末,團風縣共有公共文化機構16個,其中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所,文化站10個,體育場館1個。縣圖書館採編圖書期刊、文獻資源總量達177370冊(件)。 [24] 

團風縣體育事業

2021年,團風縣共舉辦各類線上線下體育賽事35次,積極組織參加羣眾性體育賽事,獲得團體及單項獎項10餘個。縣體育館全年共接待健身人員4.2萬餘人次。 [24] 

團風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1年末,團風縣衞生機構19個,其中醫院5個,衞生院13個,婦幼保健院(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衞生機構牀位數2076張,其中醫院1556張,衞生院520張,每千人擁有病牀數7.3張。衞生技術人員1247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07人,註冊護士798人,每千人擁有執業醫師2.27人。 [24] 

團風縣社會保障

2022年,團風縣新增就業4061人,完成率116%;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任務數850人,完成1058人,完成率124%;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人數任務數350人,完成1013人,完成率289%。全縣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27] 
截至2021年末,團風縣參加養老保險總人口25.83萬人,其中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1.49萬人,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1萬人,城鎮離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34萬人,機關事業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0.99萬人。年末全縣參加醫療保險人口28.93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6.97萬人,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96萬人。
2021年,團風縣享受社會救濟總人數12356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089人,享受低保人員數佔救濟總人數比例為89.74%。共有14個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擁有1314張社會福利收養性牀位,每千名老年人口養老牀位數43.6張;年末共有各類社會組織124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實施覆蓋率100%。 [24] 

團風縣環境保護

2021年,團風縣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100%。全年PMA2.5達標天數比例為94.5%,城市空氣優良天數為301天,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83.1%。全縣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 [24] 

團風縣歷史文化

團風縣 綜述

團風始發於唐代,至宋代形成集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曹操曾將烏林(團風)作為屯兵重地,元末時期朱元璋曾在這裏戰敗陳友諒,明、清年間商賈雲集,集市繁榮,是長江沿岸商業重埠。1929年至1932年,國民政府黃岡縣公署設在此鎮。1949年至1954年,中共黃岡縣委、縣人民政府也設在該鎮。1995年12月,黃岡地區經國務院批准撤地建市,原黃州市區縣分設,團風縣於1996年5月18日正式掛牌運作。
團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一塊聞名遐邇紅色的土地、名人故里,孕育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和近現代名人,革命家、黨的“一大”代表包惠僧、工人運動領袖林育英(張浩)、青年運動領袖林育南,軍事家林彪,地質學家李四光,經濟學家王亞南,哲學家熊十力,文學家秦兆陽,思想家殷海光,書法家張荊野等均誕生於此,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李先念、方毅、劉西堯、張體學都曾在這裏留下戰鬥的足跡。 [29] 

團風縣地名由來

團風的地理位置奇特,萬里長江至此一分為三,左江、右江與中江將兩個大沙洲緊緊環抱,團風便為江河湖泊中的高地,形成一道天然擋風屏障,港口條件優越,常有船隻泊此避風,故名“團風”。
另有一種説舊州長河感化河水在此匯合流入長河,水流湍急,團風繫有同音字湍渢演變而來,故名“團風”。 [1] 

團風縣風景名勝

大崎山森林公園
位於團風縣北部,地處團風、羅田、麻城交界處,與武漢新州區、道觀河風景區毗鄰,公園經營總面積2萬餘畝,林木蓄積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1.4%,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公園所在山峯大崎山,挺拔巍峨,素有“鄂東泰山”之譽,主峯龍王頂海拔1040.8米,山體呈東西走向,東南橫卧小崎山、禱雨山,西北聳立接天山。明代《黃州府志》説,大崎山“遠自麻城龜峯而來,蜿蜒盤伏,至此突然高舉,山勢絕懸,甲於一郡”。大崎山自然景點眾多,有遠近聞名的崎山八景:大崎山寨、龍王井、能仁寺、獅子口、接天山古松羣、鷂子翻身、黑巖谷、平冠松。 [4] 
牛車河水利生態旅遊區
有“鄂東千島湖”之稱,位於團風縣北部山區,地處總路咀鎮、賈廟鄉、杜皮鄉三鎮交界,是六十年代修建的大型水庫,稱為“人工湖”。水庫容量1億多立方,水面近10平方千米,庫中有6個大汊、66個小汊。牛車河水質清澈,自然風光綺麗,湖中有眾多小島,小島樹木葱蘢,林中野生動物嬉戲;周圍山色黛秀,蜿蜒起伏,松濤陣陣,泉水淙淙;水庫中,水色靈秀,山石嶙峋,極具觀賞性。 [5] 
神仙寨
海拔258.9米,位於團風縣城北10千米,為方高坪鎮、馬曹廟鎮、淋山河三鎮交界處。山中有座“龍泉寺”古廟,香火旺盛,寺旁有“龍泉井”一口,水質極佳,冬熱水而能淋浴,夏涼水而勝冰水,太平天國時期,日供千餘人飲用水而不幹涸。山中泉水微量元素豐富,含硒、磷、鐵、鋅等,常年飲用此水能長壽,神仙寨由此得名。神仙寨頂周有石砌寨城,周長2.5千米,城牆高約5—6米,按東西南北建有四城門,門旁有屯兵堡,寨內原建有小石屋300多棟,遺址尚存,是鄂東保存最完整的古兵寨之一,系清朝地方官史、豪坤為抵卸太平天國軍的打擊而威逼勞動人民所砌成。 [6] 
黃岡革命烈士陵園
位於鄂東大別山南麓,杜皮鄉境內,始建於1975年,佔地面積34.9萬平方米,是“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和“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王任重、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親臨陵園視察指導工作,併為紀念碑、紀念館題詞。園內環境幽靜,景觀宜人,各類樹種達37000多株,林木繁茂,四季常青。 [7] 
林家大壪
位於團風縣回龍山,回龍山誕生了“地質之光”李四光、革命家林育南、林育英(張浩),軍事家林彪,文壇宿將殷鑑、秦兆陽等著名人物,誕生了鄂東最早的共產主義團體“共存社”。林家大壪背後的白羊山,海拔270米,右依鳳凰山,如一隻鳳凰匍伏於此,彷彿時刻準備翱翔。有歌謠曰:白羊山,鳳凰山,山青水秀林家壪。林育南、林育英(張浩)、林彪就誕生在這裏。由羣眾自發集資修繕“林氏三兄弟”故居,雖因陋就簡,保存完好。 [8] 
團風渡江戰役紀念公園
位於團風縣城,座落在舉水大橋東側,為紀念1949年5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團風至武穴長江段上發起的渡江戰役而興建。渡江戰役紀念碑、紀念館及渡江廣場等構成團風渡江公園主要景點,是團風紅色旅遊新名片。紀念碑高25.2米加地面海拔23.8米,恰好是49米,暗合1949年渡江。基座兩側為渡江戰役大型浮雕,前後分別為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題詞和紀念碑碑文。 [9] 

團風縣地方特產

上巴河蓮藕
團風縣上巴河鎮的特產。上巴河蓮藕表皮白色,滋潤如嫩玉,且無銅鏽斑紋,儲藏十天半月色澤不變。生吃,嫩脆香甜多汁;熟食,妙而不黑;燉吃,易爛而湯味醇厚純正。團風的藕主要產於上巴河鎮馬家塹一帶。上巴河古為河道,全鎮範圍內冷浸田、爛泥田較多,適合蓮藕生長。上巴河的藕和一般的藕不同,一般的藕是7到9個孔,上巴河的藕是9到11孔。一般的藕為圓筒形,表皮呈老黃色,多節而有節毛,生吃有渣澀感。上巴河的藕是四方形,面上有一平緩的凹槽,表皮白色,滋潤如嫩玉,且無銅鏽斑紋,儲藏十天半月色澤不變。 [10] 
團風射干
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成份有野鳶尾苷、鳶尾苷黃酮。具有清熱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腫的藥用價值,對常見致病性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主要分佈於團風縣賈廟、杜皮,但店三鄉鎮。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第178號文件,經審查合格,批准團風射干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建成了以但店、杜皮、賈廟3個鄉鎮為中心的連片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000多畝。 [11] 
賈廟野生茶油
以大崎山深處的野生茶籽為原料,精工榨取而成的食用油,品質優良,自然健康,是養生健康之珍品。據《本草綱目》記載:茶籽油性寒涼,味甘平,有潤腸通便,清熱化濕,潤肺區痰,利頭目;根據《農息居飲食譜》記載:茶油烹調,日用皆宜。蒸蒸食之,澤發生光油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根據《綱目拾遺》記載:茶油可潤腸、清胃、解毒、殺菌。據中醫論述,長期食用茶油,能降低人體血清中的膽固醇,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有療效。同時,具有養顏護膚等功效,消化吸收率達99%以上,特別是對產婦後復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12] 
淋山河辣椒
主要產於淋山河謝河的趙方園新屋灣和劉家街一帶。這種辣椒別具特色,辣度適中,辣中帶甜,個大色紅,肉厚籽少,鮮脆可口,內含豐富的微量元素,有開胃增食之功,貫通血脈之效。株高70—80釐米,分枝部位低,單個辣椒平均鮮重28.43克、肉厚4.7毫米,10多個至20多個就有500克。最高畝產達725千克。謝河辣椒種植歷史久遠,從清代至今,農民就世代相傳的栽培技術,故能長期保質其優良種性。但此辣椒具有地域選擇性,移植它處易變種。 [13] 
黃岡曬煙
鄂東名優土特產品之一。清光緒年間編的《煙葉略述》記載:“湖北黃岡縣土性甚宜煙草,所產向與鄧州爭衡。”日本外務省出版的《清國事情》也明確記載:“集中在漢口的煙草,湖北產品中以黃岡煙、均州煙聲價最好,產量亦多”。民國四年(1915年),黃岡曬煙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太平洋博覽會上榮獲“世界煙草佳品”獎。黃岡曬煙以其色澤黃亮、葉片平整、筋小葉薄、油份充足、燃燒性強、醇正爽口、勁頭適中等特點馳名。其品種主要有“九月寒”(俗稱山煙)和“千層塔(俗稱地煙)兩種。 [14] 
賈廟苦荊茶
因其味苦而樹形又形似荊刺得名,主產於團風賈廟常年種植面積20000畝,產量250噸。1977年,經湖北省植物研究所驗證,苦荊茶系“貓兒刺樹”變種。這種茶樹高者3米,矮者1米多,分枝部位很低,主枝不明,全株呈塔形,葉片寬大深綠,有蠟質層,多角形的葉緣上生有3—4對小刺。苦荊茶的製作與一般茶葉相同,湯味苦,但飲之先苦後甘,回味清新爽潤,同時極耐沖泡,一兩片葉即可總沖泡一天,三天後仍有苦味。 [15] 
團風荸薺
荸薺又名“馬蹄”,肉質潔白、脆嫩多汁、醇甘清香、營養豐富,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荸薺果蔬兼用,為果生吃,味勝秋梨;或當蔬菜食用,皆鮮美可口。團風是傳統的荸薺種植之鄉,尤以方高坪港口一帶的荸薺品質最佳,且種植時完全施用有機肥,無任何無機肥,土壤無任何污染,所產荸薺皮薄、肉嫩、味鮮可口。每年種植一萬畝以上,產量達1500多公斤。荸薺它除了能製成口感好的“馬蹄爽”飲料外,還可以開發製成馬蹄罐頭、馬蹄粉,馬蹄皮可製成防腐劑。2009年,“團風荸薺”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 [16] 

團風縣著名人物

早期軍事將領:黃純一 [17] 
農民領袖:漆先庭 [17] 
邏輯學家:哲學家:殷海光 [17] 
愛國將領:方本仁 [17] 
愛國將領:徐會之 [17] 
無產階級革命軍家:殷鑑 [17] 
辛亥革命志士:張荊野 [17] 
文學家:秦兆陽 [17] 
經濟學家:王亞南 [17] 
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 [17] 
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林育南 [17] 
工人運動領袖:張浩 [17] 
軍事家:林彪 [17] 
地質學家:李四光 [17] 

團風縣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5日,團風縣獲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18]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9]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 
2021年12月,被擬確定為第三批湖北省創新型縣(市、區)建設單位。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