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索尼

(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

鎖定
索尼(日語:ソニー,英語:Sony;曾譯為“新力”),成立於1946年,是日本的一家跨國綜合企業,總部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港南1-7-1,由井深大盛田昭夫共同創立。公司致力於以創新技術推出娛樂產品,產品業務涉及家用視聽產品、數碼攝像機、數碼照相機、個人音頻產品、專業廣播電視器材以及電子零部件和其他領域 [19]  [138-139] 
1950年,索尼發佈日本第一台磁帶錄音機“G型”,由此正式展開錄音機、收音機等電子產品的開發銷售。1955年,推出日本的第一台晶體管收音機“TR-55”,發展晶體管技術。1968年,推出特麗瓏(Trinitron)彩色電視,使索尼電視在全球熱賣。1979年,推出世界首個隨身聽WalkmanTPS-L2,創造了耳機文化。通過多元化的商業投資,發展出音樂、影業、金融等業務,以家用遊戲機PlayStation進軍遊戲市場 [47]  。2021年,重組內部結構,從索尼公司更名為“索尼集團公司” [13] 
索尼多次上榜世界500強 [113]  、全球企業2000強 [115]  [117] 世界品牌500強 [120]  [137]  ,公司連續六年(2019-2024)被智庫機構“Ethisphere Institute”評為“全球最具商業道德企業”之一 [140]  。集團名下公司“索尼(中國)有限公司”, 連續八年(2015-2022)獲“金蜜蜂優秀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長青獎” [141] 
公司名稱
索尼
外文名
Sony Group Corporation
ソニー株式會社
Sony
成立時間
1946年5月7日
總部地點
日本東京都港區港南1-7-1
經營範圍
電子娛樂金融信息技術
公司類型
大型跨國集團
公司口號
BE MOVED與make.believe
年營業額
130208 億元(2023年財年數據,單位:日元) [81] 
員工數
114400 人(2019年)
創始人
井深大
盛田昭夫
淨利潤
9706億日元(2015年) [81] 
社長兼CEO
吉田憲一郎
中文口號
創新源於好奇 夢想成就未來
主要產品
Playstation/電視/照相機/手機
英文口號
make.believe
官    網
http://www.sony.net/

索尼公司歷史

索尼初創階段

1945年9月,為了在東京創辦新公司,井深大和樋口晃、太刀川正三郎等人前往東京,選擇日本橋區的百貨公司“白木屋”作為辦公場地,以“東京通信研究所”的招牌開始運營。在此期間,公司主營收音機維修等方面的工作,井深大邀請時年24歲的盛田昭夫加入公司。隨着新產品“真空管電壓表”開始向日本政府機關進行供應,公司業務由此步入正軌 [18] 
1946年5月7日,以盛田家族的19萬日元作為啓動資金,井深大與盛田昭夫成立“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巖間和夫在次月加入公司 [18-19]  。由井深大起草的創始章程中,提出成立公司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自由闊達、輕鬆愉快的理想工廠,通過優秀的技術為日本文化做出貢獻” [20] 
隨着產品的銷售勢頭強勁,公司開始尋找新的辦公地點,一段時間內在不同區域不同位置搬來搬去。1947年,公司搬遷至東京品川區御殿山的破舊倉庫。由於倉庫比較簡陋,經常漏雨,員工們在下雨時上班也需要打傘 [18]  [21] 
第一款產品電飯煲 第一款產品電飯煲
1947年拍攝,從左到右是盛田昭夫、井深大 1947年拍攝,從左到右是盛田昭夫、井深大
1947年夏季拍攝,從左到右為樋口、巖間、井深、盛田 1947年夏季拍攝,從左到右為樋口、巖間、井深、盛田
搬遷至工廠時,公司內部的環境 搬遷至工廠時,公司內部的環境
索尼的第一個磁帶工廠 索尼的第一個磁帶工廠
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標誌 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標誌

索尼開發播音設備

1946年,東京通信工業接到駐日美軍的業務,開始將舊軍用無線機改造成廣播用的無線中繼接收機,以此修復日本過去的NHK播音室 [18]  。基於此契機,東京通信工業嘗試製作能夠普及使用的磁帶錄音機,由工程師木原信敏主導開發。1950年,日本第一台磁帶錄音機“G型”上市,東京通信工業由此取得“磁帶錄音機(Tapecorder)”的註冊商標,磁帶產品品牌定為“SONI-TAPE” [19]  [22] 
1951年3月,普及型錄音機“H型”上市,進一步對產品重量等方面進行改良,隨着同期日本推行視聽教育、盛田等人展開錄音機使用方法的普及等,教育市場需求急劇增長,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22] 
1953年8月,東京通信工業向美國西部電子公司(Western Electric,名下機構有貝爾實驗室等)支付2.5萬美元(約900萬日元)的晶體管專利使用費,開始展開晶體管收音機的研發製造 [23]  。1955年8月,日本第一台晶體管收音機“TR-55”上市 [24]  。後續推出的多個晶體管收音機系列型號均取得了市場成功,將收音機從以前以家庭為單位的持有方式轉變為以個人為單位的持有方式 [25-26] 
磁帶錄音機“G型” 磁帶錄音機“G型”
晶體管收音機“TR-55” 晶體管收音機“TR-55”

索尼更名“索尼”

1955年,東京通信工業為推動美國市場發展,製作了新的產品商標“SONY(索尼)” [28]  。該詞由表示聲音的拉丁文詞根“sonus”和含義為“聰明可愛”的“sonny”兩個詞組成而來,旨在讓不同國家的人都能容易地讀出和記住這一名稱 [27]  。隨着晶體管收音機的出口銷量增長,“SONY”這一商標逐漸比東京通信工業更為人所知。1958年,公司名正式從“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變更為“索尼株式會社”,以謀求新的發展;12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25] 
1960年2月,索尼美國公司成立,索尼由此將業務重心從國內市場轉移到國際市場 [29]  。11月,索尼首個研究實驗室開始動工 [31] 
"Sony"標誌的演變 "Sony"標誌的演變
以“Sony”為名展開的市場推廣活動 以“Sony”為名展開的市場推廣活動

索尼電視產業佈局

基於晶體管領域的技術優勢,索尼開始將業務重點聚焦於電視產業。1960年5月,晶體管電視機“TV8-301”上市,但因價格高昂、經常故障等緣故,高銷量的同時也有着高退貨率,虧損較多 [30]  。1962年4月,晶體管微型電視機“TV5-303”上市,在日本和美國市場均取得商業成功 [32] 
由於兩款產品均為黑白電視,索尼技術團隊開始進行彩色電視顯像管技術的研究 [32]  ,然而因開發費用過大,索尼的財務狀況一度陷入危機。1968年,特麗瓏(Trinitron)彩色電視“KV-1310”發售。因畫面表現出色,使索尼迅速度過危機 [33]  。在此期間,索尼開始拓展電子產品以外的業務。1961年4月,為擴建陳列室,不動產管理公司“索尼企業”成立 [35]  。1968年,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合資建立CBS/SONY公司 [34] 
晶體管電視機TV8-301 晶體管電視機TV8-301
晶體管微型電視機TV5-303 晶體管微型電視機TV5-303
特麗瓏彩色電視KV-1310 特麗瓏彩色電視KV-1310

索尼深化電子產品

20世紀60年代,索尼發售家用黑白錄像機“CV-2000”。70年代後,索尼開始以普及家庭錄像機為目標,於1970年與JVC松下等企業共同推出盒式錄像帶標準“U-matic”。1971年,發佈其標準產品“U-matic”磁帶、U-Matic彩色錄像機VP-1100等,銷量不佳。1975年,推出更小、更便宜的錄像帶標準“Betamax ” 和基於該標準的家用錄像機“SL-6300”,由此快速佔領家用錄像機市場 [36-37]  。1976年9月,JVC推出VHS規格的家用錄像機,與Betamax展開長達十二年的“標準化戰爭”,最終以1988年索尼生產VHS產品,Betamax逐步退出市場而結束。另一方面,索尼團隊開始進行攝像機的研究,並在1980年推出“8mm格式”及相關攝像機產品 [38] 
1968年開始,索尼一直在生產和銷售基於飛利浦緊湊型磁帶標準的盒式錄音機。1979年,索尼基於錄音機產品“TCM-100”進行製作,推出世界首個隨身聽WalkmanTPS-L2。該產品自1980年2月開始在全世界銷售,並在1980年11月開始全球統一使用“Walkman”這個不標準的日式英語為品牌,直到1995年為止,“Walkman”已經在全球銷售突破1億5千萬台 [39-40] 
家用1/2英寸Betacam錄像機SL-6300 家用1/2英寸Betacam錄像機SL-6300
攝影機HVC-F1 攝影機HVC-F1
隨身聽TPS-L2 隨身聽TPS-L2

索尼發展數字化音頻

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時任CBS/SONY唱片公司社長大賀典雄的主導下,索尼團隊開始進行音頻數字化的研究工作,與同期的激光視頻唱片先行企業飛利浦展開合作。1980年,雙方合作推出規格提案“小型唱片數字音頻系統(通稱CD系統)”。1981年,國際數字音頻光盤協會(DAD)將該提案列為國際統一規格。1982年10月1日,索尼發佈CD播放器“CDP-101”。1984年11月,推出便攜式CD播放器“D-50”。1985年,實現“CD-ROM”的規格化 [19]  [41] 
此後,索尼將數字技術用於開發新的磁盤和磁帶介質。1988年,發佈磁光盤(MO)。1992年,推出迷你磁光盤(MD)標準。1995年,與飛利浦共同推出DVD標準 [41-42] 
CD播放器CDP-101 CD播放器CDP-101
便攜式CD播放器D-50 便攜式CD播放器D-50
迷你磁光盤MDW-60 迷你磁光盤MDW-60

索尼多元化產業

1988年,索尼收購CBS公司屬下的CBS唱片公司(1991年更名為索尼音樂娛樂公司)。1989年11月,以公開買進股票方式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1991年更名為索尼影視娛樂公司)。隨着兩宗大型兼併,索尼在電影、音樂兩個領域擁有了大量軟件資產以及全球性的經營基礎 [19]  [34] 
1993年11月,索尼公司與索尼音樂娛樂合資成立索尼電腦娛樂(後更名為索尼互動娛樂),佈局家用遊戲機業務。1994年12月,在日本推出PlayStation遊戲機並取得商業成功。截至1996年5月,累計銷量超過500萬台,成為索尼繼隨身聽後的又一成功產品 [43-44]  。1995年,成立索尼通信網絡公司(後更名為索尼網絡通信),次年推出網絡連接服務“So-net” [19]  [45]  。1996年,推出Cyber-Shot數碼相機“DSC-F1” [19]  ;1997年,以VAIO品牌進軍筆記本電腦市場 [46]  ;1998年,成立索尼保險規劃公司,在次年更名為索尼損害保險;2001年,成立索尼銀行,與愛立信合資成立索尼愛立信移動通訊公司;2004年,成立索尼金融控股公司 [19] 
2000年,索尼在電子、遊戲、娛樂、金融四大領域取得空前成功,電影事業羣發行的《蜘蛛俠》《卧虎藏龍》等熱門影片,使電影事業羣成為索尼的重要獲利來源 [47] 
索尼影視娛樂公司 索尼影視娛樂公司
索尼音樂娛樂公司 索尼音樂娛樂公司
索尼電腦娛樂公司 索尼電腦娛樂公司
PlayStation遊戲機 PlayStation遊戲機
VAIO筆記本 VAIO筆記本
索尼愛立信 索尼愛立信

索尼面臨危機

2001年全球經濟衰退、網絡泡沫化後,一連串的決策錯誤以及電子產品價格不斷壓縮等因素,使索尼的各方面業務遭受嚴重受挫。2003年4月,索尼公佈2002年財政年度報表,公司鉅額虧損的消息披露後,索尼危機開始浮現枱面,索尼股票連續2天跌停25%,並誘發日本股市的高科技股紛紛跳水,帶動日經指數大幅下跌 [47] 
2005年3月,日本索尼董事會任命美國索尼負責人霍華德·斯金格出任董事長兼CEO,並於2005年6月22日正式經由股東大會通過最終投票,成為索尼史上第一位外籍領導人。在他主導下,索尼將電子、遊戲、娛樂產業列為重點產業,推出遊戲機PlayStation 3、電視品牌BRAVIA等產品,並對內部運營及市場佈局進行調整優化 [47]  ,然而仍無法遏制索尼的股價下跌 [48] 
2012年4月,平井一夫接替霍華德·斯金格,擔任索尼董事長兼CEO [48]  。平井一夫上台之後,快速剝離了索尼化學等非核心業務,重組業務集團,並且把復興電子業務(主要包括:相機、攝像機、遊戲機和手機)作為主要工作。在索尼內部,他還推行了“一個索尼”的戰略,讓以往各自為戰的部門聯合起來,把優勢資源用於核心產品 [49]  。2012年2月,索尼回購索尼愛立信股份,將索尼愛立信完全子公司化,更名為索尼移動通信 [50]  ;4月,以22億美元收購音樂公司百代 [1]  ;9月,與奧林巴斯宣佈就成立業務與資本聯盟達成協議 [51]  。2014年,拆分電視業務,成立索尼視覺產品 [52]  ,將筆記本電腦業務出售給產業投資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 [53]  。2018年平井一夫宣佈卸任前,索尼已走出虧損,並在2017年財報已實現整體盈利 [54] 
2016年,平井一夫在北京的“索尼魅力賞”大會致歡迎詞 2016年,平井一夫在北京的“索尼魅力賞”大會致歡迎詞

索尼發展現狀

2019年,索尼將影像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IP&S)、家庭娛樂及音頻業務(HE&S)和移動通訊業務(MC)重組為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EP&S),索尼視覺產品公司和索尼視聽產品公司合併組成索尼家庭娛樂和音頻產品公司 [55]  。2020年,成立中間控股公司索尼電子公司,整合其電子產品與解決方案(EP&S)部門的三個業務(影像產品與解決方案、家庭娛樂與音頻、移動通信)——及相關的全球銷售和市場營銷、製造、物流、採購和工程平台業務 [56] 
2021年,索尼公司更名“索尼集團公司”,索尼電子公司更名“索尼公司”,整合原本的索尼電子公司、索尼影像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索尼家庭娛樂和音頻產品公司和索尼移動公司進行統一管理 [57-58]  。截至2023年3月31日,索尼集團公司2022財年共收入115398億日元,六大主營業務(遊戲及網絡服務業務,音樂業務,影視業務、娛樂、技術及服務業務,影像及傳感解決方案業務,金融服務業務)均實現穩健發展 [59] 
2024年5月,索尼集團發佈2023財年全年業績,披露其銷售收入達130208億日元。在2023財年,索尼集團各項業務表現穩健,遊戲業務主要得益於非第一方遊戲軟件及遊戲內付費銷售增長;音樂業務在錄製音樂和音樂發行的流媒體付費訂閲服務銷售增加;影視業務有多部影片上映帶來的銷售增加,以及Crunchyroll的付費訂閲用户增加;用於移動產品的圖像傳感器的銷售增加;匯率的積極影響等 [81] 

索尼公司治理

索尼董事會

董事人員(截至2024年5月13日)
姓名
委員會身份
董事會主席,提名委員會主席
審計委員會主席,提名委員會成員
秋山咲惠
薪酬委員會成員
温迪·貝克爾(Wendy Becker)
薪酬委員會主席,提名委員會成員
岸上惠子
審計委員會成員
約瑟夫·克拉夫特(Joseph A. Kraft Jr.)
審計委員會成員
尼爾·亨特(Neil Hunt)
威廉·莫羅(William Morrow)
薪酬委員會成員
(以上資料參考 [60] 

索尼管理團隊

姓名
職位
吉田憲一郎
公司代表執行官、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十時裕樹
公司代表執行官、執行總裁、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索尼互動娛樂臨時首席執行官
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公司執行官
主管知識產權、事業戰略、商業開發、業務開發平台和移動業務
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企業執行官
主管研發中心和AI協作
索尼計算機科學研究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索尼AI公司代表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清水照士
高級執行副總裁
主管影像及傳感解決方案業務
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代表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羅伯·斯特林格
(Rob Stringer)
高級執行副總裁
主管音樂業務(全球)
索尼音樂集團董事長,索尼音樂娛樂公司首席執行官
安東尼·文奇奎拉
(Anthony Vinciquerra)
高級執行副總裁
主管影視業務
索尼影視娛樂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村松俊亮
高級執行副總裁
主管音樂業務(日本)
索尼音樂娛樂(日本)公司總裁、董事會代表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喬恩·普拉特
(Jon Platt)
高級執行副總裁
主管音樂發行業務(全球)
索尼音樂發行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槙公雄
高級執行副總裁
主管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
索尼公司代表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遠藤俊英
高級執行副總裁
索尼金融集團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代表董事
神户司郎
高級執行副總裁、公司執行官
主管法務、合規、隱私、企業公關、品牌戰略、可持續發展和對外關係事務
安部和志
高級執行副總裁
公司執行官
主管人力資源和總務、集團DE&I(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推廣、秘書部
中國總代表
小寺剛
執行副總裁、首席信息官兼首席數字官
主管數字化轉型戰略、信息系統和信息安全
企業數字化轉型辦公室 高級總經理
(以上資料參考 [60-63] 

索尼組織結構

截至2024年5月13日索尼集團的組織結構圖展示,索尼集團依據六大業務進行組織細分,分別為 [64] 
  1. 遊戲及網絡服務業務:索尼互動娛樂(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2. 音樂業務:索尼音樂集團(Sony Music Group)、日本索尼音樂娛樂(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japan)
  3. 影視業務:索尼影視娛樂(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4. 娛樂、技術及服務業務:索尼公司(Sony Corporation)
  5. 影像及傳感解決方案業務: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6. 金融服務業務:索尼金融集團(Sony Financial Group Inc.) [64] 
除以上主要公司外,索尼還存在多個關聯公司,例如:美國索尼電子公司、索尼全球教育、日本索尼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索尼銀行公司、索尼(中國)有限公司等 [65] 

索尼財政情況

索尼財年報告

歷年年度財年報告主要數據(貨幣單位:億日元)
年份
銷售收入
營業利潤
淨利潤
備註
1961
185.58
17.2
7.2
財年計算為上年度的11月1日到次年度的10月31日,例如:1961財年的計算週期為1960年11月1日至1961年10月31日
1962
229.61
21
11.24
1963
277.75
22.78
10.63
1964
333.46
36.74
14.7
1965
370.19
45.95
16.68
1966
469.4
59.88
27.47
1967
584.03
80.81
42.52
1968
712.13
83.87
45.18
1969
1091.82
161.79
84.61
1970
1500.81
203.68
102.65
1971
1946.86
261.52
137.86
1972
2469.65
372.34
187.73
1973
3160.44
487.1
251.34
1974
3985.85
536.77
225.18
1975
4118.24
427.65
168.93
1976
4685.89
641.37
309.26
1977
5128.14
599.65
348.98
1978
5423.16
336.49
258.74
1979
6527.3
781.23
177.16
1980
9051.5
1221.66
686.43
1981
10640.37
1464.11
669.01
1982
11323.61
1157.33
458.2
1983
11320.77
720.8
297.91
1984
12849.24
1399.89
714.31
1985
14482.9
1428.17
730.21
1986
14795.51
480.62
412.44
該年度財報彙算日期開始調整,故1986年有額外5個月財報彙總,時間為1986年11月1日至1987年3月31日
6230.8
232.1
132.54
1987
15948.26
675.29
372.36
1987年開始,財年計算為當年度的4月1日到次年度的3月31日,例如:1987財年的計算週期為1987年4月1日至1988年3月31日
1988
22036.01
1626.28
724.69
1989
29475.97
2975.46
1028.08
1990
36955.08
3021.81
1169.25
1991
39316.02
1769.04
1201.21
1992
40012.7
1306.4
362.6
1993
37442.85
1069.62
152.98
1994
39905.83
-1666.4
-2933.56
1995
45925.65
2353.24
542.52
1996
56631.34
3703.3
1394.6
1997
67610.04
5257.24
2220.68
1998
68041.82
3380.61
1790.04
1999
66866.61
2232.04
1218.35
2000
73148.24
2253.46
167.54
2001
75782.58
1346.31
153.1
2002
75060.08
2178.15
1155.19
2003
75306.35
1331.46
885.11
2004
71913.25
1456.28
1638.38
2005
75105.97
2264.16
1236.16
2006
82956.95
717.5
1263.28
2007
88714.14
4752.99
3636.56
2008
77299.93
-2277.83
-1022.14
2009
72098.49
285.28
107.82
2010
71775.89
1967.25
-2224.06
2011
64930.83
-656.63
-3976.64
2012
67955
2265
415
2013
77673
265
-1284
2014
82159
685
-1260
2015
81057
2942
1478
2016
76033
2887
733
2017
85440
7349
4908
2018
86657
8942
9163
2019
82599
8455
5822
2020
89994
9719
11718
2021
99215
12023
8822
2022
115398
12082
9371
2023
130208
12088
9706
(以上資料參考 [59]  [66-75]  [81] 

索尼股市

1958年12月,索尼(股票代碼:6758)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76]  。1961年2月11日,索尼召開臨時董事會,決議發行新股票以增資,向美國市場公開募集200萬ADR股票,以此來提高索尼在美國的知名度;6月,索尼ADR(股票代碼:SNE)正式發行,開盤價格為17.50美元,發售後1小時內200萬股全部售出,以24美元的價格收盤 [77]  。1970年9月,索尼ADR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76]  。截至2023年3月31日,索尼已發行股票總數達1261081781股,股東人數395668人 [101] 
2006年,因營業淨利的大幅萎縮,索尼股價連續兩天出現25%跌停,誘發日本股市的高科技股紛紛跳水、帶動日經指數下跌,美國《商業週刊》稱這是全球的一堂震撼課——“SONY SHOCK”(索尼震撼) [78]  。隨着業績扭虧為盈後,2018年9月,東京交易所交易的索尼股價上漲至60美元,攀升十年來新高 [79-80] 

索尼主要股東

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主要股東情況
股東姓名
擁有股份數(千股)
控股比例
日本Master Trust信託銀行(信託賬户)(注1)
234,657
19.0%
花旗銀行存託(注2 )
117,454
9.5%
日本託管銀行(信託賬户)(注1 )
88,689
7.2%
22,916
1.9%
20,435
1.7%
SSBTC客户綜合賬户(注3 )
19,055
1.5%
挪威政府
19,038
1.5%
GIC Private Limited
18,165
1.5%
16,644
1.3%
紐約梅隆銀行(注3 )
14,600
1.2%
(注1):每位股東持有的股份由投資者託管,包括證券投資信託中的股份。
(注2):ADR(美國存託證券)的受託銀行,故而花旗銀行為名義持有人。
(注3):主要經營歐美機構投資者所有股票的投資業務,為相應機構投資者的股票名義持有人。
(以上資料參考 [101] 

索尼公司業務

截至2024年5月,索尼集團主營六大業務板塊:遊戲與網絡服務業務(G&NS);音樂業務(Music);影視業務(Pictures);娛樂、技術及服務業務(ET&S);影像與傳感解決方案業務(I&SS);金融服務業務(Financial Services)。六大業務板塊分別由相應公司直接或間接進行管理和業務規劃。此外,索尼相關公司也有涉及無人機、AI等新業務的規劃,但未在財年報告中有所體現 [81-82] 

索尼遊戲與網絡服務

索尼互動娛樂是索尼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負責銷售PlayStation系列產品及配件,提供遊戲數字商店“PlayStation Store”、訂閲服務“PlayStation Plus”等服務,此外也涉及對遊戲工作室的收購與遊戲開發 [83]  。截至2024年3月,遊戲與網絡服務銷售業務收入為42677億日元,約佔2023財年總銷售收入的33%,營業利潤為2902億日元 [81] 
硬件與服務
名稱
介紹
PlayStation
PlayStation 5 PlayStation 5
PlayStation系列主機是索尼互動娛樂最早推出的遊戲產品,自1994年推出初代PlayStation後,在十幾年間推出PlayStation 2(2000)、PS one(2000)、PlayStation Portable(2004)、PlayStation 3(2006)、PlayStation vita(2011)、PlayStation 4(2013)、PlayStation VR(2016)、PlayStation 5(2020年)等。截止2023年12月,最新機型PlayStation 5銷量已突破5000萬台。
PlayStation Plus
PlayStation Plus PlayStation Plus
PlayStation Plus是2010年推出的收費訂閲服務,旨在為玩家提供可免費遊玩的PlayStation遊戲,此外還有在線多人遊玩功能和各種會員專屬福利等。
PlayStation Store
PlayStation Store PlayStation Store
PlayStation Store是索尼專供的遊戲數字商店,內置於PlayStation系列主機,提供可購買與下載的PlayStation遊戲。
PlayStation遊戲系列
聖塔莫尼卡推出的《戰神》系列 聖塔莫尼卡推出的《戰神》系列
索尼互動娛樂名下存在多個第一方工作室,例如Polyphony Digital索尼電腦娛樂聖塔莫尼卡工作室(SIE Santa Monica Studio)、頑皮狗、遊騎兵工作室(Guerrilla Games)等,相應工作室開發的遊戲系列組成PlayStation主機上的部分代表性遊戲,如《跑車浪漫旅》《戰神》《神秘海域》《最後生還者》《地平線》等遊戲系列。
(以上資料參考 [44]  [83-85] 

索尼音樂

索尼音樂業務由索尼音樂娛樂公司和索尼音樂發行公司負責。前者由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展而成,開展藝人簽約、唱片製作等業務 [86]  ;後者由索雅音樂版權公司發展而成,負責音樂的出版發行 [87]  。截至2024年3月,音樂業務銷售收入為16190億日元,約佔2023財年總銷售收入的12%,營業利潤為3017億日元 [81] 

索尼影視

索尼影視業務由索尼影視娛樂公司 (SPE)進行統籌,其業務涵蓋電影和電視節目的製作、採購和發行;電視網絡;數字內容的創作和發行;影片製片廠的運營;以及新娛樂產品、服務和技術的開發。電影集團製片機構包括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美國銀幕寶石影片公司(Screen Gems)、美國三星影業(TriStar Pictures)、3000影業(3000 Pictures)、美國索尼動畫電影公司(Sony Pictures Animation)、第六階電影公司(Stage 6 Films)、福音電影公司(AFFIRM Films)、索尼國際製片(Sony Pictures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s)、美國索尼經典影視公司(Sony Pictures Classics) [88]  。截至2024年3月,影視業務銷售收入達14931億日元,約佔2023財年總銷售收入的11%,營業利潤為1177億日元 [81] 

索尼娛樂、技術及服務

該業務涵蓋索尼的五項產品和服務業務,即:消費電子產品、專業產品、智能手機、索尼奧林巴斯醫療解決方案、索尼網絡通信 [82]  ,最初由各索尼公司進行管理統籌。2021年4月1日,索尼電子公司、索尼影像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索尼家庭娛樂和音頻產品公司和索尼移動公司合併為“索尼公司”,業務結構由此重組,形成統一管理體系。除以上公司被合併外,索尼全球機械加工與操作公司、索尼網絡通信公司、索尼(中國)有限公司等在治理結構上由“索尼公司”進行管理 [57]  [89-90]  。截至2024年3月,娛樂、技術及服務業務銷售收入達24537億日元,約佔2023財年總銷售收入的19%,營業利潤為1874億日元 [81] 
名稱
介紹
消費電子產品
Alpha 7R V 全畫幅微單相機 Alpha 7R V 全畫幅微單相機
該類產品面向家庭及個人消費者,具體分類為:
數碼影像產品:微單數碼相機、數碼相機、電影機/數碼攝像機、儲存卡、麥克風及相關產品配件
家庭影像產品:BRAVIA電視機、家庭影音系統、4K/2K播放器、家庭影院投影機
家庭音響產品:家庭影音系統、高保真音響組件、無線揚聲器
音頻產品:耳機、MP4/MP3播放器、無線揚聲器、高解析度音頻設備、數碼錄音棒
專業產品
HDC-F5500 攝像機系統 HDC-F5500 攝像機系統
該類產品面向電視台、教育院校、酒店地產等企事業機構,通過產品支持提供現場製作、演播大廳、新聞報道等場景的解決方案,具體分類為:
專業攝像機:演播空和廣播攝像機、數字電影攝像機、攝錄一體機、PTZ 攝像機系列、可擴展系統遙控相機
音頻:專業音頻、麥克風陣列系統、專業揚聲器
廣播和製作:專業監視器、錄像機和記錄器、切換台和直播系統、專業記錄媒體
醫療:監視器、錄像機和存儲、IP 成像平台、打印機和打印介質
專業顯示:商用顯示器、LED 顯示屏、專業投影機、家庭影院投影機
存儲和內容管理:使用光盤數據存儲
智能手機
索尼 Xperia 5 V 索尼 Xperia 5 V
索尼的智能手機業務始於2001年合資成立的索尼愛立信,在此期間索尼愛立信發行了多款翻蓋式手機。隨着2012年將索尼愛立信子公司化後,作為移動產品及通信業務發展,後被併入娛樂、技術及服務業務,智能手機品牌名為“Xperia”。
索尼奧林巴斯醫療解決方案
外科手術用內窺鏡系統“VISERA ELITE III” 外科手術用內窺鏡系統“VISERA ELITE III”
2013年,索尼與奧林巴斯合資成立“索尼奧林巴斯醫療解決方案公司”,主要負責外科醫學、手術室和其他醫療領域方面的產品開發。2022年9月,由3家公司合作開發,支持4K、3D、IR觀察等功能的外科手術用內窺鏡系統“VISERA ELITE III”正式發售。
索尼網絡通信
索尼網絡通信 索尼網絡通信
索尼網絡通信公司成立於1995年11月,主要負責光纖寬帶、移動虛擬專用網絡、互聯網/物聯網解決方案等通信服務業務,此外對集成服務、智能辦公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以上資料參考 [91-98] 

索尼影像與傳感解決方案

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集團(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Group)成立於2015年,以搭載圖像傳感器為核心,發展包括微型顯示器、各類LSI(大規模集成電路)、半導體激光器等在內的設備解決方案業務 [99]  。截至2024年3月,影像與傳感解決方案業務銷售收入達16027億日元,約佔2023財年總銷售收入的12%,營業利潤為1935億日元 [81] 

索尼金融服務

索尼金融集團(Sony Financial Group)成立於2004年,負責對索尼相關子公司(人壽保險公司、非人壽保險公司、銀行和其他公司)進行管理控制,從事保險控股公司和銀行控股公司相關業務 [100]  。截至2024年3月,金融業務銷售收入達17700億日元,約佔2023財年總銷售收入的13%,營業利潤為1736億日元 [81] 

索尼社會活動

索尼青少年教育

在“為了下一代”的口號下,索尼利用其產品、內容、技術、員工優勢和合作夥伴關係,在世界各地開展社會貢獻活動,並致力於通過支持兒童教育和在大規模災難中提供緊急救援來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 [102] 
索尼開展兒童好奇心培養教育計劃“索尼CurioStep”,通過STEAM研習會等向娛樂領域延伸的科學活動,以及博物館參觀、科學競賽等活動,為兒童提供學習機會,支持兒童成長與發展 [103]  。在日本,推出“KANDO體驗項目”來解決日本社會兒童教育不平等的問題 [104]  。在中國,索尼於2013年創立了“夢想教室”項目,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提供兼具軟硬件特色的“夢想教室” [105] 
2017年,針對青年羣體推出“綠色征程”索尼大學生環保營活動,面向高校環保社團,通過專業講師培訓指導、環保專家授課、環保案例分析、實地考察繪製綠地圖等形式,對青年環保骨幹進行系列培訓 [106] 
索尼在華企業員工志願者在各地開展支教活動 索尼在華企業員工志願者在各地開展支教活動

索尼兒童救災基金

2016年,索尼和非政府組織救助兒童會共同創立了“兒童緊急災難和恢復基金”,為突發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危機提供緊急支持,併為兒童提供中長期恢復支持 [107] 
基金捐贈明細
時間
事件
基金捐款額
2024年1月
3800萬日元
2023年10月
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援助活動
561萬日元(員工募捐+配對)
2023年10月
500萬日元
2023年5月
2萬美元(268萬日元)
2023年3月
1萬美元(136萬日元)
2023年2月
3283萬日元(包括員工募捐+匹配)
2022年12月
2萬美元(277萬日元)
2022年10月
1萬美元(148萬日元)
2022年9月
3萬美元(415萬日元)
2022年3月
對烏克蘭及周邊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
3577萬日元(員工募捐+配對)
2021年12月
菲律賓颱風
300萬日元
2021年8月
500萬日元
2021年1月
100萬日元
2020年11月
越南菲律賓颱風
400萬日元
2020年8月
1380萬日元
2020年1月
澳大利亞森林火災
380萬日元
2020年1月
印度尼西亞洪水
100萬日元
2019年10月
1000萬日元
2019年3月
非洲東南部熱帶氣旋伊代
200萬日元
2018年9月
300萬日元
2018年8月
200萬日元
2018年7月
300萬日元
2018年7月
500萬日元
2017年9月
500萬日元
2017年7月
7月九州北部暴雨
200萬日元
2016年4月
2500萬日元
(以上資料參考 [107] 

索尼救災捐款

時間
事件
捐款額
2024年4月
台灣東部地震
1.5億日元
2024年1月
諾託半島地震
約1.3億日元
2023年10月
以色列和加沙的人道主義援助
約3.19億日元
2023年8月
美國夏威夷毛伊島的野火
20萬美元(大約2900萬日元)
2023年2月
敍利亞蒂爾基耶地震
約七千九百萬日元
2022年12月
印度尼西亞地震
約21,500美元(約298萬日元)
2022年3月
烏克蘭和該地區國家的人道主義援助
約660萬美元
2021年12月
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颱風
約445萬日元
2021年7月
100萬元人民幣
2021年7月
歐洲洪水
約380萬日元
2020年8月
約4030萬日元
2020年1月
澳大利亞叢林大火
約520萬日元
2019年10月
颱風海貝思
約4500萬日元
2018年12月
約130萬日元
2018年9月
9·28印尼地震
約500萬日元
2018年8月
印度洪災
約2500萬日元
2018年7月
7·5日本西部暴雨
3799萬日元
2017年9月
9·19墨西哥地震
約2000萬日元
2017年7月
7月九州北部暴雨
200萬日元
2016年4月
4·14熊本地震
11000萬日元
2015年4月
約3100萬日元
2014年8月
約3500萬日元
2013年11月
約5700萬日元
2013年6月
印度洪水
約260萬日元
2013年4月
約3200萬日元
2012年10月
約10萬美元
2012年2月
索馬里抗旱難民援助
約500萬日元
2011年11月
泰國洪水
約3200萬日元
2011年3月
約20.2億日元
2011年2月
約5萬新西蘭幣
2010年10月
泰國洪水
約37000美元
2010年7月
巴基斯坦洪水
約115000美元
2010年4月
約1400萬日元
2010年1月
約6700萬日元
2009年9月
蘇門答臘地震
約200萬日元
2009年9月
菲律賓和越南的颱風
約560萬日元
2008年6月
約550萬日元
2008年5月
約19000萬日元
2008年5月
約2000萬日元
2007年12月
孟加拉國旋風錫德
約500萬日元
2006年5月
印度尼西亞爪哇地震
約2700萬日元
2005年10月
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震
約4千萬日元
2005年8月
約19000萬日元
2004年12月
蘇門答臘地震
約21000萬日元
2003年12月
伊朗巴姆地震
約15萬美元
2003年10月
美國南加州森林火災
約10萬美元
2001年12月
阿富汗難民援助
約1億日元
1999年10月
台灣地震
約3470萬日元
1999年8月
土耳其伊茲米特地震
約3150萬日元
(以上資料參考 [108-109] 

索尼新冠肺炎援助基金

2020年,索尼在華企業通過中華慈善總會捐款100萬元人民幣,用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2月,宣佈追加捐款至3000萬日元,其中包括索尼公司通過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捐贈的1500萬日元 [112]  。截至2020年3月3日,索尼集團及在華企業捐贈大約4750萬日元,幫助中國抗擊疫情 [109] 
2020年4月,索尼設立了1億美元的“索尼全球新冠肺炎援助基金”,用於為“醫療”、“教育”和“創意產業社羣”三個主要領域的人們提供援助 [110]  。截至2022年4月,已向約5600個團體提供了總額約6500萬美元的支援 [111] 

索尼榮譽記錄

索尼企業排名

財富“世界五百強”榜單
年份
排名
2008
第75名
2009
第81名
2010
第69名
2011
第73名
2012
第87名
2013
第94名
2014
第105名
2015
第116名
2016
第113名
2017
第105名
2018
第97名
2019
第116名
2020
第122名
2021
第88名
2022
第116名
2023
第140名
(以上資料參考 [113] 
其他相關榜單
年份
評選機構
榜單
排名
2017
全球企業2000強
第449名
2018
美國知識產權所有者協會
美國實用新型專利授予機構300強
第18名
2020
福布斯
全球企業2000強
第58名
胡潤世界500強
第96名
2021
福布斯
全球企業2000強
第35名
胡潤百富
胡潤世界500強
第105名
2022
福布斯
全球企業2000強
第56名
胡潤百富
胡潤世界500強
第142名
2023
福布斯
全球企業2000強
第57名
胡潤百富
胡潤世界500強
第169名
(以上資料參考 [3]  [113-119] 

索尼品牌排名

年份
評選機構
榜單
排名
2005
世界品牌500強
第52名
2006
第53名
2007
第54名
2008
第54名
2009
第56名
2010
第53名
2011
第16名
2012
第66名
2013
第59名
2014
第94名
2015
第86名
2016
第97名
2017
第111名
2018
Interbrand
全球品牌百強榜
第56名
世界品牌實驗室
世界品牌500強
第100名
2019
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
全球最具價值500大品牌
第144名
世界品牌實驗室
世界品牌500強
第97名
電商消費3C數碼品牌TOP 10
第10名
2020
世界品牌實驗室
世界品牌500強
第84名
艾媒金榜
2020年5月中國十大智能電視品牌
第4名
2020Q1中國智能手環品牌
第15名
2020Q1中國十大智能音箱品牌
第5名
福布斯
全球品牌價值100強
第47名
2021
世界品牌實驗室
世界品牌500強
第91名
2022
世界品牌實驗室
世界品牌500強
第98名
2023
世界品牌實驗室
世界品牌500強
第92名
(以上資料參考 [2]  [4-8]  [11-12]  [120-137] 

索尼企業文化

企業宗旨
用創意和科技的力量感動世界
價值觀
夢想與好奇心、多樣性、正直與真誠、可持續發展
(以上資料參考 [17] 

索尼企業事件

索尼遭受攻擊

2014年12月9日,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在線商店週一遭受黑客攻擊,導致兩個多小時無法登陸。索尼尚未收到任何有關信息泄漏或被竊的報告。上個月索尼影視娛樂的計算機網絡遭到攻擊,有人懷疑是朝鮮黑客所為 [9] 
從2014年聖誕平安夜開始,索尼公司的在線遊戲平台PlayStation和微軟的遊戲平台Xbox就遭到黑客攻擊。到2014年12月26日下午仍未恢復。黑客組織“蜥蜴小組”(Lizard Squad)宣稱對此負責。 [10] 

索尼資料被盜

2011年4月25日消息,索尼PlayStation網絡受到攻擊,迫使公司重建網絡。今天索尼透露説,黑客已經獲得用户信息,可能包括信用卡號碼。PlayStation網絡共有7700萬用户,4月27日網絡再度遭攻擊,索尼被迫關閉網絡。
索尼已經通知PlayStation網絡用户,稱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付費歷史和生日)被一位“非法人士”獲得。上週,該“非法人士”攻擊索尼網絡並導致服務中斷。索尼用户信用卡號碼可能也被掌握。
2011年5月6日,索尼CEO霍華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首次就PlayStation網絡入侵事件向公眾道歉。同時,索尼發言人稱,該公司將會向那些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個人信息的用户提供身份盜用監控服務。索尼表示此次計劃只針對美國用户,同時它正在考慮為其他國家的PSN和Qriocity音樂服務用户提供類似的計劃。但是,索尼並沒有提到,個人信息同樣被盜的索尼在線娛樂(Sony Online Entertainment)的用户是否也將會享受到類似的計劃。

索尼內存壟斷

美國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在10月中宣佈對SRAM價格壟斷案展開調查,先前已接獲傳票的廠商包括三星電子、柏士半導體(Cypress)、美光三菱電機。美國司法部反托拉斯局要求索尼公司提供SRAM相關銷售資訊,索尼公司表示公司將全面配合調查。

索尼合併爭議

2006年7月13日,位於盧森堡的歐盟初審法院推翻了歐盟2004年對索尼音樂(Sony Music)和博德曼公司(BMG)合併案的批准,使得索尼博德曼(SONY BMG)這家全球第二大唱片公司面臨被拆分的危險。歐盟初審法院在這項歷史性判決中表示當時批准這筆併購的歐盟委員會僅僅對併購的後果進行了非常草率的檢查,委員會並未提供足夠的證據來從法律上證明“併購前兩者一起不存在主導市場的地位,而併購後亦不存在此種可能”。
歐盟法院的判決意味著索尼音樂(Sony Music)和博德曼公司(BMG)將重新向歐盟提交併購計劃,而新的計劃中將包括市場狀況。歐盟委員會將重新審查日本索尼音樂和德國BMG的合併。

索尼召回事件

2005年底,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製造商戴爾(DELL)公司,連續傳出筆記型電腦爆炸意外,並引起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與日本經濟產業省官方的調查。
2006年8月15日,戴爾公司與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進行“電子產業中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性電池召回通知”,召回範圍包含約410萬顆由索尼公司(Sony)製造的戴爾鋰離子電池,在此之後,蘋果電腦(Apple)、東芝(Toshiba)的Dynabook、聯想(Lenovo)的IBM-ThinkPad、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夏普(Sharp)、捷威(Gatway)陸續宣佈召回筆記型電腦電池。9月29日,索尼公司決定大規模啓用“鋰電池自主更換計劃”回收在全球生產的筆記型電腦用鋰電池,並提供免費更換新品的服務。
索尼表示召回的原因,是在極度罕見的情況下,相關的電池芯中有微小的金屬屑會接觸到電池芯的其它部位,從而產生短路。一般情況下,在這種情況發生時,電池組會斷電。然而在某些極為罕見的條件下,這種內部短路會引發電池芯過熱和可能的起火。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會因為不同電腦製造商使用的電腦系統配置不同而產生差異。
2006年10月19日,日本索尼公佈“2006會計年度第1季財報”,由於受到“鋰電池自主更換計劃”衝擊影響,財務長大根田 伸行(Nobuyuki Oneda)表示,全球可能總共需要召回960萬顆Sony制筆記型電腦電池,將給公司帶來大約510億日元的損失,遠高於此前預計的200億至300億日元。
2016年2月29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已向國家質檢總局提交了召回計劃,召回部分進口的VAIO筆記本電腦用的電池組,生產日期為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間,型號為VGP-BPS26。據該公司統計,中國內地受影響的電池組數量為10617塊。此次召回範圍內的電池組由於在生產過程中混入金屬異物,在個別情況下存在過熱導致燒壞隱患。

索尼防拷軟件

2005年十月,任職於Sysinternals的Mark Russinovich 揭露了索尼博德曼(Sony BMG)所銷售的音樂CD,使用了一種稱為rootkit黑客技術,在未知會使用者的情況下,安裝數位版權管理軟件(DRM)到使用者的電腦中。這套軟件是由英國公司First 4 Internet所開發,稱之為Extended Copy Protection(簡稱XPC)軟件,一般使用者難以偵測與移除。在許多國家當中,這在未告知使用者徑自安裝軟件是違法的行為,並且造成使用者系統的嚴重安全危害問題,同時影響使用者系統的效能。

索尼CCD爭議

自2004年後,開始索尼所生產的Cyber-Shot數碼相機,2002~2003年之間推出的機型持續發生CCD感光元件自動故障問題,2005年10月5日索尼發佈了因為一個關鍵的製程錯誤導致了除了索尼自身外,甚至採用Sony CCD感光元件的尼康(Nikon)、佳能(Canon)、富士(Fujifilm)、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理光(Ricoh)、奧林巴斯(Olympus),需要回收上百種不同的數位影像商品。
此次故障原因之分析,一致指向連接CCD芯片和外框之焊接線發生老化導致脱落所造成,此問題約在使用者持續使用該器材一~二年之後才會逐一浮現。據瞭解此次存在缺陷的產品是由SONY半導體位於日本九州生產線所製造。兩個主要的原因導致CCD缺陷的結果:一是該生產線調整了焊接線設備之設定,結果導致導線與電極的接合力度減小;另一個問題則是CCD表面玻璃封裝黏合劑劣化,隨著時間增長腐蝕了導線接合部位,進而造成CCD的故障。

索尼產品質量

2005年10月,索尼提供的CCD攝像元件質量缺陷導致七大日系數碼相機廠商出現質量問題,索尼需要為100多款產品提供免費維修的,並遭到合作廠商的集體索賠。當年12月,索尼6個型號數碼相機因質量問題被浙江省工商局責令停止銷售並立案調查。索尼就相機質量先後發表三次聲明,雖然委婉地公開承認了產品不合格的事實,並向中國消費者道歉,但卻以不影響消費者的健康為理由拒絕召回問題數碼相機,只表示“如果用户希望退貨,索尼(中國)也將給予辦理”。
2006年,索尼的產品質量問題主要聚焦於筆記本電池的問題、PS遊戲機的兼容問題等。2008年,則主要集中於筆記本產品,例如主板、電池等。2009年後,涉及電視、相機等多個產品線。在315消費者維權網上,索尼的產品投訴也呈大幅度上升的趨勢。

索尼否認破產

2013年8月18日夜間有網友發佈央視新聞頻道的“截圖”,稱索尼申請破產,截圖顯示,新聞主標題是《索尼公司申請破產》,副標題則是《索尼電子業務全線潰敗》,正在播出的字幕為“索尼的帝國已經瓦解,產品毫無亮點”,該截圖一發出就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大多數網友對此將信將疑。此圖片實際上有很大漏洞,因為CCTV新聞從不會使用幼圓字體,後被證明是假圖。
索尼中國通過官方微博對破產的新聞進行了否認,索尼表示,“索尼宣佈破產”是謠言,八月初的季度財報顯示索尼產品、業績都表現出色,索尼還表示,“九月初柏林IFA大戰,瞧好吧您吶”,這似乎也暗示索尼將在IFA上推出新品,實際上,此前就有消息稱索尼將在IFA上推出全線筆記本新品以及智能手機新品,手機新品可能正是支持4K級視頻錄製的Honami,而關於筆記本新品還沒有更多消息。

索尼總部大樓出售

北京時間2013年3月16日消息,日本電子巨頭索尼公司於當地時間週五完成了以11億美元將美國總部大樓出售給以不動產開發商Chetrit Group為首投資團體的交易。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SL Green Realty最早為這項交易提供了最高期限為三年的9.25億美元全額貸款,而具體的數額則會根據索尼還會在這幢大廈中停留多久而定。然而,中國銀行隨後介入了索尼的這筆交易中,並同意以高級貸款的形式向其提供6億美元債務融資。而在其餘的3.25億美元債務融資中,有1.75億美元的初級貸款金額被SL Green Realty轉讓給了私募股權公司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旗下的執行債務基金,這一金額可能被提高至2.5億美元。

索尼變賣總部大樓

為了配合業務大重組,索尼正在變賣一些非核心資產和地產籌集資金。被轉讓者包括作為發家之地的東京御殿山地區的大樓。索尼這次轉讓的東京的地產中,包括了著名的總部NS大廈。轉讓的收入將達到150億日元,約合1.47億美元。
2014年3月7日,索尼達成交易,以161億日元(約合1.56億美元)的價格將其位於東京的舊總部以及附近的一座大樓出售給住友不動產公司(Sumitomo Realty & Development)。索尼稱,該交易將能夠在即將到來的4月至6月財季增加大約100億日元營業利潤。其出售的大樓此前是醫療業務與與消費產品無關的眾多業務人員的辦公地,1990年至2007年期間是索尼的總部。

索尼出售PC業務

索尼表示,在包括全球PC產業的鉅變在內的多種因素影響下,其決定“停止PC產品的計劃、設計及開發”,出售PC業務以集中精力發展包括手機和平板在內的移動產品線。索尼已與JIP就有關出售該業務訂立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展開盡職調查,並洽談業務轉讓的詳細條款及條件。索尼與JIP的交易將於7月底前完成,屆時,JIP旗下的新公司將開始致力於在日本銷售VAIO系列PC,該公司計劃為該業務招募250到300名索尼員工。索尼將持有新公司5%的股份索尼同一天公佈的財報顯示,受出售筆記本電腦業務等影響,2013財年預計將出現1100億日元(約11億美元)虧損,這將是索尼連續兩年出現經營赤字。

索尼出售電子書

繼出售PC業務後,索尼於2014年5月宣佈關閉電子書業務賣,將其出售給加拿大電子閲讀器製造商Kobo公司。2004年,索尼推出全球首款採用“e-ink”顯示器的批量生產電子閲讀器,開啓了電子書時代,但由於由於內容生態落後,業務難以為繼據科技媒體engadget報道,索尼正在進行業務移交,並宣佈在英國,奧地利和德國,Kobo應用程序將被預裝在索尼的Xperia智能手機和Reader設備上。世界各地的索尼電子書商店Reader Store也將陸續關閉。

索尼違法處罰

2021年10月12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2018)中“廣告不得損害國家的尊嚴或者利益,泄露國家秘密”條款,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罰款100萬元。 [15] 

索尼中國裁員

2014年10月31日,索尼集團公佈了201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集團高層公佈了關於移動業務改革的措施,其中包括索尼移動公司將大幅縮減在中國的移動業務規模,即將實施的、涉及全球1000名員工的裁員計劃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700-800人)。與此同時,索尼移動將停止針對中國市場特定手機型號的開發,但會考慮提供全制式的型號。11月4日,面對即將到來的裁員,數十名索尼移動公司員工在北京索尼移動通信大廈前拉橫幅進行抗議,要求公司“公開透明”,但索尼官方否認了“暴力裁員”的説法。隨後,索尼方面回覆媒體,目前補償方案還未最後確定,但最終方案一定會優於法律規定標準。

索尼起訴

2022年8月,英國消費者權益倡導者Alex Neill代表900萬消費者對索尼PlayStation提起了集體訴訟,指控該公司以高價遊戲和遊戲內購“欺騙人們”,要求其賠償50億英鎊(403億元人民幣)。 [14] 

索尼微博賬號禁言

2023年1月,認證為“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的賬號@索尼中國被禁言,被禁言的具體原因,微博方面暫未給予説明,索尼中國賬號頁面則顯示,“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該用户目前處於禁言狀態”。在被禁言前的數個小時,索尼中國仍持續更新動態。 [15] 

索尼索尼旗下Bungie工作室裁員

2023年10月,據知情人士透露,索尼旗下游戲工作室Bungie解僱了一批員工,具體人數不詳。知情人士稱,該工作室剛剛將《命運 2》資料片《The Final Shape》的發佈時間從2024年2月份推遲到了6月,而Bungie的下一款遊戲《Marathon》則推遲到了2025年。索尼於2022年初以 36 億美元收購了Bungie。索尼的遊戲業務部門PlayStation今年以來已多次裁員,部門主管Jim Ryan也表示將於2024年3月退休。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