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點唇瓢蟲

鎖定
昆蟲名,為鞘翅目,瓢蟲科,捕食介殼蟲的種類很多,如柿綿蚧、龜蠟蚧、牡蠣蚧、桑白蚧等,以及蚜蟲、木蝨、葉蟬等。此類昆蟲專捕食蚧蟲,棲息於茶、桑、多種果樹及林木上,捕食多種蚧蟲,包括矢尖蚧、黑點蚧、褐圓蚧、桑盾蚧、柑桔綿蚧、日本龜蠟蚧等,紅點唇瓢蟲是一種益蟲。
中文名
紅點唇瓢蟲
拉丁學名
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鞘翅目
瓢蟲科
分佈區域
四川、福建等
功能類別
捕食性天敵

紅點唇瓢蟲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8-4.5毫米,體寬3.6-4.2毫米。蟲體周緣近於圓形,背面黑色而有光澤,半球形拱起,每1鞘翅中央各有l紅褐色近圓形斑。胸部腹面和緣折黑色,腹部腹面褐黃色。足黑色,頭、胸背及鞘翅上均有刻點,頭部的刻點深粗而密,前胸背板上的刻點最淺,鞘翅上的刻點細小而邊緣處的刻點粗深。前胸背板的前側突部分有白色細毛,中央下凹的兩側平直,後緣在複眼間輕微凸出。鞘翅外緣有細窄的隆線,肩胛明顯,緣折完整,前寬後窄。雌蟲第5腹板長超過第4腹板的兩倍,後緣圓弧形凸出,第6腹板後緣圓凸,雄蟲第5腹板長不及第4腹板的兩倍,後緣齊平,第6腹板後緣亦齊平。·
卵:長橢圓形,長1毫米餘,初為淡黃色,後漸變濃,以至橙紅色,孵化前變暗色。;
幼蟲:初孵化時,體長2毫米餘,全體橙紅色,體背有6列黑色刺毛。成長後體長6毫米餘,頭部及足褐色,胴部地色灰褐色,刺毛上生黑色小枝。
紅點唇瓢蟲 紅點唇瓢蟲
蛹:卵形,一頭略尖,外包幼蟲的蜕皮殼,殼背裂開,蛹背黑褐,有黃色之線紋。 [1] 

紅點唇瓢蟲寄主

桑白蚧、梨圓蚧、龜蠟蚧、桃球蚧、朝鮮球蚧、東方盔蚧、牡蠣蚧、柿絨蚧、松幹蚧等。 [1] 

紅點唇瓢蟲生活史

在山東1年發生2代,河南3代,成蟲在樹幹裂縫、石縫、落葉下過冬。4月份出蟄取食,產卵於樹皮縫或介殼蟲空殼下。成蟲、幼蟲均能捕食害蟲 [2] 

紅點唇瓢蟲分佈範圍

在國內北自黑龍江南至雲南等省均有發生,國外朝鮮、日本意大利等均有分佈。 [1] 

紅點唇瓢蟲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兩代,以成蟲潛伏在樹幹裂皮縫內和枯葉下越冬。春季活動以後繼續吃介殼蟲,並在介殼蟲的空殼下面產卵兩三粒。成蟲和幼蟲主要捕食介殼蟲類,以梨圓蚧最多,其他還有龜臘蚧、桑白蚧、牡蠣蚧、柿綿蚧和球堅蚧等。 [3] 

紅點唇瓢蟲繁殖技術

紅點唇瓢蟲飼養條件

温度:紅點唇瓢蟲在室內自然温度下,從4月中旬到10月中旬均可飼養,飼養週期的長短,隨氣温不同而變化。春季氣温較低,從卵開始到成蟲產卵需60天左右,夏季則只需40天左右。
另外,在控温10-15℃、20-25℃、30-35℃三種温度範圍內飼養,以20-25℃,相對濕度60-70%時最適宜,完成一個世代需50-58天。在10-15℃,生長髮育甚為緩慢,完成一個世代要經8個多月。在30-35℃,生長雖然迅速,但成蟲易於死亡,飼料也易乾燥,難以飼養。
濕度:以相對濕度65-75%為宜。在接近於飽和的濕度條件下,成蟲不甚活動,不交尾,不產卵,而且易於引起飼料黴變,在濕度過低時,不但生長髮育緩慢,而且成蟲幼蟲易於乾死。
光照:該蟲在室內飼養繁殖中,對光線要求不嚴格,不但在晝夜正常光亮和黑暗交替使用下可正常生長髮育,而且在24小時的光照或24小時黑暗條件下,均可正常生長髮育。

紅點唇瓢蟲天然飼料

日本龜蠟蚧白蠟蟲是飼養紅點唇瓢蟲的天然飼料。
日本龜蠟蚧分佈於我國20個省、市,數量多、蟲體較大,若能用作飼料,來源較易。用成蚧和卵作飼料,瓢蟲能正常生長髮育和產卵。用成蚧作飼料,將雌成蚧由枝條剝離,平鋪在直徑20釐米的培養皿中,接上初孵化的紅點唇瓢蟲幼蟲,以後不斷加添剝離蟲枝的雌蚧。從10月至次年4月中旬,可直接從野外採集。如4月份雌成蚧產卵前,將蟲枝貯藏於0-5℃以下,蟲枝上的雌成蚧能存活半年左右。這樣,可以基本上保證全年的飼料供應。在相同條件下,以卵作飼料較以雌成蚧作飼料,所飼育的紅點唇瓢蟲的幼蟲期短7天左右,成活率高16.6%,由於龜蠟蚧卵期較長,一般不會因若蟲孵化而造成的飼養上的困難。此外,卵不易生黴和乾癟,飼養中可減少投放飼料的次數,比用雌體飼養要省工。該蚧產卵量較大,每雌蚧平均可產卵1610粒。根據飼養試驗,23頭雌成蚧,可將瓢蟲的1頭初孵幼蟲養成成蟲。
日本龜蠟蚧一年發生1代,在自然條件下能提供卵的時間僅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瓢蟲飼養中,要全年均衡地供供卵源,就要解決此蚧非產卵期間的卵源供應問題。一般可以採用加温催卵法,以保持温度為25℃,相對濕度為75%以上為宜,低於50%以下時,則不能產卵。在適宜的温濕度條件下,採用加温催卵的方法,可以使10月份以後的日本龜蠟蚧雌蚧正常產卵。這樣可以基本上解決10月份以後6個多月的飼養紅點唇瓢蟲的飼料來源問題。另外,還可促使蚧蟲提早發育產卵,如4月份在梔子花上接上室內催孵的若蟲,結果至8、9月雌成蚧即已成熟產卵。較自然界早七個多月。這亦為產卵後卵源的解決,提供一個途徑。
利用白蠟蟲卵作飼料,卵源也較易解決,一是該蟲卵量,大,每雌平均產卵3000粒,多者達15000粒,且卵粒大,卵期亦長,有一個月左右。二是由於該蟲的白蠟是重要的醫藥和工業材料,前人對該蟲的研究較多,有成熟的培養技術,這對卵的持續供應是很有利的。

紅點唇瓢蟲人工飼料

Smirn0ff(1958)的配方:瓊脂1.3克,蔗糖16克,蜜料6克,蜂王漿4.5克,酵母粉0.5克,幹蟲粉末2克,水100毫升,配製時將三者和水一起加熱至瓊脂溶,冷卻至35~38℃時,再加蜂王漿,混合後存於冰箱中。喂蟲時再加入酵母粉和幹蟲粉。
此外,用南瓜(果)或夾竹桃(葉)繁育褐圓蚧,馬鈴薯塊莖培育紅圓蚧和桑盾蚧,可供作繁殖紅點唇瓢蟲的飼料。

紅點唇瓢蟲飼養技術

瓢蟲種源的蒐集和保存:秋、冬開始飼養的,可直接從當地有關蚧蟲寄主樹木枝幹凹陷處或翹皮下搜尋越冬成蟲進行飼養。如當地沒有此種瓢蟲分佈,則需要從外地引進。
在其它季節開始飼養,除了收集成蟲外,幼蟲和蛹亦可利用,幼蟲可用毛筆輕輕地刷下,蛹可以連枝條剪下或連樹皮削下帶回室內。在飼養中,應注意自己保存種源。保存時,可將成蟲置於10℃左右,貯藏備用。
成蟲的飼養管理:成蟲較易於飼養,在適宜的温濕度一條件下,只要及時給與飼料,即可正常發育繁殖。重要的是,在飼養中如何獲得大量的卵。根據試驗,可以採取下列方法讓其集中產卵。一是在飼養器皿中,投入日本龜蠟蚧等的介殼,成蟲便可產卵於這些介殼中,待成蟲產卵二、三天後,便將成蟲移置於其它飼養皿中,讓其繼續產卵。對已被產卵的介殼則置原器皿中,待其孵化後,移開飼養。如此不斷進行,直至卵基本產完為止。二是在飼養器皿中設置紙折或雙層葉片讓其產卵,成蟲產卵時,則是沿着紙折和葉片夾縫產卵。只需將紙折或葉片移入飼養皿中即成。
幼蟲的飼養管理:用上述的卵,待幼蟲孵化後,即行飼養。幼蟲階段是較難飼養,也是工作量較大的一個蟲態。首要問題要克服互相殘殺。採用隔離物,即在培養皿中先撒鋪一層0.5釐米厚的日本龜蠟蚧介殼,然後撒上蚧卵飼養瓢蟲幼蟲,這樣幼蟲在極其迂迴曲折的環境中活動,又有豐富的日本龜蠟蚧的卵作飼料,互相殘殺的現象明顯減少。
飼養密度:在有間隔物的條件下,可以採取較高的飼養密度,每頭幼蟲在平均佔有0.5釐米面積時,飼養效果仍較好,但至0.25釐米時,損失率則明顯提高。
飼料料的投放:據蟲齡的不同和飼料的狀況,及時補足飼料。1-2齡幼蟲喂天然飼料,隔4-7天喂1次,喂人工飼料隔2-3天換1次,3齡後的幼蟲餵養時間可縮短。餵養時需做好防黴工作,換下的養蟲皿需用1ppm的高錳酸鉀浸泡消毒。
蛹期的管理:幼蟲接近老熟時,需在養蟲中放些枝條或紙條等附着物,並剔除發育較遲的少數幼蟲或另行飼養。對有蛹的器皿則集中放置,待其羽化後收集成蟲。

紅點唇瓢蟲利用情況

在有日本蠟蚧和衞矛尖盾蚧的大葉黃楊上、桔綿蠟蚧為害的海桐上,桑白盾蚧為害的桃園裏以及梨圓蚧為害的核桃楸園裏,紅點唇瓢蟲能形成穩定的種羣,數量很多。因此可以在上述植物上收集瓢蟲助遷到柑桔園裏或經室內人工飼養釋放到柑桔園裏,以控制柑桔蚧類的為害。在貴州湄潭受椰圓蚧危害嚴重的茶園內禁止使用化學農藥,人工助遷紅點唇瓢蟲,兩年內基本控制了蚧蟲的危害。
參考資料
  • 1.    章宗江著.果樹害蟲天敵: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年09月第1版:第112-113頁
  • 2.    夏聲廣,徐蘇君主編.柿樹病蟲害防治原色生態圖譜: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2:第66頁
  • 3.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鄭州分所編著.果樹病蟲害防治:河南人民出版社,1977年12月第1版:第2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