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糊鍋

鎖定
糊鍋是酒泉的特色小吃。 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應該就算“糊鍋”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愛吃,賣糊鍋的店主在店門口架上一口大鍋,湯料用雞湯,投入蠶豆粉汁,成糊狀,再加蠶豆粉製成的粉塊、粉條、以及雞絲、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還有自制麪筋,最後放入配好的湯中即成,其味鮮香,突出姜與胡椒的辣味。
中文名
糊鍋
主要原料
粉塊,粉條,雞絲肉片,麻花,麪筋

糊鍋歷史淵源

酒泉糊鍋的來歷本人做過一些初步瞭解,沒有查到那個典籍有所記錄,只有一位朋友告訴我:聽人説過,糊鍋是在很早很早以前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幾位來此經商的外地人,因春節到了而無法回家和家人共吃團圓飯,大家就在旅店中拿出各自帶的熟食,有油餅、雞等各種食物,燴了一大鍋熱騰騰、稠糊糊的年夜飯,吃起來味道還不錯,結果被店家學會,逐漸流傳開來,被當地人改良演繹成一道風味獨特的小吃並取名“糊鍋”,一直傳承至今。糊鍋已經進入星級酒店,據説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來酒泉視察時就曾經品嚐過。
酒泉是新中國的航天之都,地處甘肅省西部,在河西走廊中段,也是一座歷史古城,自西漢置郡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西部的軍事重鎮。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裏也是我國東西交通之要衝,南北商賈貿易集散通衢之地。在飲食文化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中國古代飲食思想、傳統食禮在這裏沉澱滋長,形成了底藴豐厚的餐飲文化;加之各地、各民族的不斷融合,風味食品五彩繽紛,各具特色,這座小城的風采也將從風味食品上得到充分體現。
酒泉的糊鍋是特色獨具,風味獨有的。它耐人回味而表現含蓄,靈動而不張揚,親切地滋養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到這片熱土上的往來者,更是在酒泉人心中首屈一指,無可取代。酒泉的糊鍋與糊了鍋的意思從根本上是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徑庭的。儘管如此,善良得人們還是聯繫“糊了鍋”編成許許多多的美妙神話,賦予了它神奇色彩,讓其和霍去病傾酒金泉與戰士同飲而生酒泉的故事一樣流傳千古。
作為酒泉人,對糊鍋的感情是深厚無與之倫比的。它表面似製作粗糙而內藴豐厚,一見想吃,一吃即飽,一飽必返。這在胃口大,食慾旺的北方人心裏面是一面不倒的精神旗幟,是滿足“以食為天”的安全港灣。他還具有北方人特有的樸實,實在。非貴而廉,以香味取勝,不是以色悦人,自然少了客作高雅之地的機會,也就沒了追求浮華的虛榮,沒有了貴族食品的身價和高貴的抬舉,但他卻能固守心靈的家園。他的矜持和人格魅力,留戀故土的精神卻長留人們心中,美名永垂一方。因此,在一代代酒泉人心中,她不是嫁不出去的姑娘,而是一個留戀故土,愛守家鄉的安土重遷者,是固守心靈的好女子。如果説它是君子就有冰清玉潔的清純,是女子就有善良温婉的品性,永遠是酒泉人心中一顆耀眼的明星,安定一方的方向,
酒泉的糊鍋不是為人人分開而做的,是大鍋裏的精品,到處是家的情結,處處有家的温暖。他味中而適口.,沒有沖人頭腦的激烈,也沒有嚼之無味的平淡,,而是能讓你有大快朵頤的滿足感,有腹實心足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衣食無憂的快慰感。它不羨大雅,心繫一隅,樂民安邦,其胸懷實乃性中極致。
酒泉糊鍋,可早上食用,可中午食用,亦可晚上食用,天天吃而心致不減,依然感覺是氣味悠長,使人雖不見其形而滿口生香,心為之動,神為之牽,情為之系。它以麪食見長,素以洋芋(土豆)錯雜在裏面,麪筋,粉皮,麻花出入其裏。雞湯之香本是飄香四野,佳譽天下,配而烹之,更是妙不可言。故氣味噴香,必讓你垂涎不止。真是嚼麪筋柔而適口,吞而潤喉,咽而回味,擇麪筋、雞肉塊、粉皮、麻花而吃,似有吞丹養體之效,擇湯而噓之,猶如功氣數載,聚而入體,好不得那壯身漢子,養顏婦人。

糊鍋動人故事

這是關於糊鍋的一個真切的故事。這也是肯定酒泉糊鍋氣香味美的一時佳話。這又是糊鍋文化的人文內涵,是故人思糊的真情演繹。一位走出故鄉酒泉的老人,在生命垂危之際,説的不是什麼人生感慨、反思和多情重語,而是一心只願最後一次吃上家鄉的糊鍋,在老人感染下,家人對此無一反對。老人的兒子從西安不遠千里乘飛機直奔酒泉(且不説他孝子之心),就從他家裏人的反應看來,這樣的願望和思念是多麼的讓人敬慕。
他來到酒泉糊鍋之家,在熱情的關問下道出了心委,世人所聽着為之感動,店主人當即免費提供給他多份(且不論店主人的熱心)希望他帶回去給家裏的人也嚐嚐,趕快回去滿足一個生命即將消逝 ,一顆流星即將隕落之前的最後祈求,並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希望他們能不忘根,多回家鄉嚐嚐糊鍋的味道。是啊,一個老人掙扎在死亡線上,還努力的睜大雙眼,極力地等待心的迴歸,體的歸根,把家鄉的糊鍋作為生命的最後牽掛和唯一。我想這位老人在九泉之下一定滿眼淚花,感慨萬千,這是幸福的眼淚,心願已結的釋懷。我想這位老人在最後選擇永遠地閉上雙眼時,糊鍋的味道是不是猶在,這份感懷的心是不是永存。
這是一種難以言説的牽掛和生命的等待。真心期望將此念放在生命中等待的故鄉人、酒泉人,永遠不泯回鄉問味的渴望,常回家嚐嚐。糊鍋名人常傳,糊鍋情心永懷,糊鍋之愛民皆有之。
故鄉人愛糊鍋,糊鍋美名眾口傳。

糊鍋當代傳承

糊鍋是酒泉最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大眾首選的早點。不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來這兒居住過的;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小孩,城裏人還是進城辦事的鄉下人,一年四季早點都喜歡吃一碗糊鍋。臨近縣市的人為吃一碗糊鍋,經常會驅車前來一飽口福;外出求學的、走出酒泉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到家鄉的第一頓早點必定是去吃糊鍋;尤其是在海外漂泊的遊子回鄉省親時,一定要先打一個越洋電話告知家人:“最近哪家的糊鍋最好啊?回家要先吃一碗糊鍋”;更有甚者會把糊鍋打包帶上飛機送給遠方的親友做為最好的禮物(一點不誇張,請百度糊鍋)。
酒泉城區大街小巷有很多糊鍋飯館,遍佈酒泉的大街小巷。門面不大,最大的也就擺十幾張小桌子,賣糊鍋的店主在門內支上火爐,架上一口大鍋,使糊鍋湯一直保持滾燙,客人來了把麪筋、麻花、粉皮都現放到湯麪上,也可以只選擇麻花、麪筋中的一種,稍微一攪盛入碗中,吃起來麪筋酥軟、麻花香脆、粉皮滑爽,喝一口湯雞香中透着胡椒的辛辣,尤其是秋冬季節,吃上一碗全身能暖和大半天。
以前酒泉人愛吃糊鍋不能用座無虛席來形容,因為吃早點時,很多人會因為無座而端着大碗站在店門外吃,所以酒泉糊鍋的生意不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很紅火。開的糊鍋店多了,上午隨時都可以吃到。

糊鍋製作方法

糊鍋版本一

湯:準備雞一隻洗好放入鍋內,涼水加滿一鍋,大火燒開,清除血沫,然後小火燉至雞肉爛熟,然後將雞肉撈出撕成雞絲,然後將雞湯留一部分在鍋內,加水燒開,加入適量的鹽、花椒粉、胡椒粉、大量的姜粉、和少許味精或雞精,加入雞絲,然後用水澱粉勾芡成糊狀。
[制湯要點]:姜粉一定要多點,要有辛辣味糊鍋才夠好吃,其次湯不能太清。
麻花:炸好的麻花掰碎。
麪筋:先取適量麪粉和成麪糰,然後找一個大盆放清水將麪糰在水中揉搓,當把面揉搓至成口香糖狀時麪筋就洗出來了,然後那洗出的麪筋加適量麪粉揉勻,攤成餅狀,厚度3釐米左右,放入餅鐺小火烤至兩面發黃。最好是吃隔夜的麪筋,因為剛做出的麪筋裏面水分很大,吃起來口感不好。(洗完麪筋後的水可以澄清後用來做糊鍋的湯,可以代替澱粉)
粉皮:酒泉特色之一。
[製作方法]:用幹澱粉加清水攪拌,攪勻後準備一個小羅(音譯)(平底淺鍋),鍋內加清水,燒開,用小火保持温度,然後將小羅上塗抹上少許胡麻油,然後倒入澱粉和水混合物,要少倒一些,能剛佔滿小羅底部為最好(多了粉皮就太厚了不好吃),然後將小羅放入鍋內,注意不能讓鍋內的水進入小羅裏,水要保持微開,小了粉皮不容易凝結,火大了容易把小掀翻。煮大約8-10分鐘就可以將小羅取出,倒出裏面的粉皮,這個時候粉皮已經凝固成形,粉皮要放在涼水裏,吃時取出。
最後:整合過程,將剛才做好的麻花和粉皮放入湯中,盛出的就是一碗香噴噴的糊鍋了。
補充:麪筋洗好不加麪粉直接上鍋蒸,就是酒泉小吃涼皮用的麪筋。(需要注意的是在蒸的過程中不能打開鍋蓋,否則麪筋就僵了)

糊鍋版本二

其實做糊鍋所用的原料並不多,只用麪粉、蠶豆澱粉、雞或肉、植物油、鹽、胡椒粉、姜粉、醬油等,尤其是雞或肉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做的方法和調味很獨特,而且工序比較繁瑣,一般人做不出口味正宗的,所以家庭一般都不做。現以雞湯糊鍋為例,把做的過程描述如下,以饗讀者。
1 、洗麪筋和做麪筋餅:首先用一部分麪粉加適量鹽和成軟硬適當的麪糰餳約半小時,然後放在水盆中反覆搓洗,直至將麪筋和澱粉分離;澱粉融入水中靜置約6小時使其沉澱,然後潷去浮水備用;分離出的麪筋加入乾麪粉,自然發酵約2小時後,擀成約3公分厚的麪餅烙熟切大片備用;
2 、炸麻花:另外和麪摻入發麪揉炸麻花,麻花一定要炸的酥脆,放涼後掰成麻花瓣備用;
3 、涮粉皮蠶豆澱粉加水溶解開,加少許鹽調成稀稠合適的糊,取適量放入平底鐵鑼中,置開水鍋浮面上,蒸5分鐘左右即成粉皮,立即放入涼水中從鐵鑼上取下,泡入水中使之發白發脆,撈出切塊備用;
4 、燉雞湯:整隻雞寬湯清燉好,雞肉撈出晾涼後撕成一寸長的細絲備用;
5 、出成品:雞湯燒開,取適量洗好的澱粉糊放入雞湯中攪勻使其稀稠合適,放入雞絲、鹽、醬油、胡椒粉、部在鍋中平旋一週,舀入碗中即可。
吃法
糊鍋是趁熱呼的時候吃的,而且不要和其它食品混合同吃,否則就不是糊鍋的那個味道了。
如果您看了以上糊鍋的做法和吃法,感覺是否確實是獨一無二呢?您還在什麼地方吃過糊鍋呢?有人很奇怪糊鍋除了酒泉市府所在地的肅州城區有,連下屬的其它6個縣市都沒有,但事實確實如此。本地相鄰城市有來酒泉學習取經回去開糊鍋店的,但做不出正宗的味道;河南有糊辣湯,但在選用食材方面就有很大的區別,口味也大不相同;全國各地只有酒泉這個小城才有這種獨特的小吃,大約是水土的關係吧。所以説酒泉糊鍋,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