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

鎖定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的良好條件,為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指導灣區城際鐵路科學、有序規劃建設,支撐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2018年1月19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已啓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20-2030年)》編制工作,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 [1] 
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對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進行了批覆,計劃總投資將達到4741億元。 [2] 
中文名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
線路長度
775 km [4] 
鐵路等級
城際鐵路
途經省份
粵、港、澳
沿途城市
廣州、香港、澳門、深圳、東莞、佛山、江門、珠海、中山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項目規劃

為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需要,2018年1月廣東省發改委啓動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推進“環線+放射線”珠三角城際鐵路網的建設,完善環大灣區的城際軌道網。
2018年1月19日,廣東省發改委啓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20-2030年)》編制工作招標工作。
同時,加強珠三角東西岸主要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的規劃、建設和統籌,重點推進贛深高鐵、廣汕、深茂鐵路的建設,包括加快廣湛高鐵、深汕、肇江珠鐵路的前期建設工作,加強珠三角跟粵東西北中心城市和泛珠周圍省的緊密聯繫。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項目研究地域範圍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並考慮連接粵東西北等省內區域,以及輻射泛珠三角等區域。
2019年6月19日,珠海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會議召開。會議透露,省發改委已向國家發改委上報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 [1]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線網規劃23條線路,總里程超2000公里。採用“外拓通道、內築網絡”的思路提出“三極三軸放射”的網絡佈局,目前已運營7條、在建11條,將充分發揮廣州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廣州至佛山、東莞中心30分鐘互達,廣州至清遠45分鐘互達,其他城市60分鐘互達。
根據廣東省政府決策部署,廣州地鐵承接珠三角城際鐵路項目13個,總里程達550公里,其中:已運營項目6個、320公里,在建項目7個、230公里。
2020年,廣州市批覆了城市軌道快線A+快線B+普線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規劃線路53條,總里程超2000公里。目前已建成運營線路16條、621公里,在建12條、200公里。
根據規劃,預計到2035年,“軌道上的大灣區”交通運營規模達7500公里,其中鐵路+城際近35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近4000公里,實現大灣區內部1小時交通圈,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80%規劃人口5萬以上城鎮。 [5]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規劃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將促進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聯互通,產業鏈條實現深度融合,共建優質生活圈,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
廣東省鐵路網發展規劃示意圖 廣東省鐵路網發展規劃示意圖
“環線+放射線”的珠三角城際鐵路網的建設,不僅有助於完善珠三角地區的交通出行,更有助於推進珠三角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等綜合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項目投資

  • 計劃總投資
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對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進行了批覆。按照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將實施13個總里程約為775公里的城際鐵路項目,以及5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計劃總投資將達到4741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新批覆的鐵路建設規劃,將與大灣區內的高鐵、普速鐵路、市域市郊鐵路形成一個多層次鐵路網絡,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從而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2]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進展

2024年5月26日12時,廣佛南環、佛莞城際正式開通運營,新開的兩條城際線路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首尾相連,實現“四線”貫通運營,形成一條全長258公里、橫跨5座城市、呈東西走向的交通大動脈。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