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麗珠

鎖定
範麗珠,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1]  多年來致力於中民間宗教信仰的歷史與民族誌的研究,並涉足於宗教社會學理論的探討以及民間宗教信仰在中國現代社會發展趨向的研究。
中文名
範麗珠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香港中文大學 [1]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宗教社會學與中國》
出生地
天津
性    別

範麗珠人物經歷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範麗珠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範麗珠
1980年—1984年,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
1984年7月—1994年3月,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人員。
1991年—1993年,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
1994年3月—1995年9月,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社會學系Luce基金會訪問學者。
1996年—2000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獲博士學位。
2000年11月—今,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學系教師。
現任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特約研究員,美國舊金山大學(USF)利瑪竇中西文化歷史研究所(Ricci Institute)聘為EDS- Stewart Chair 研究員。 [1-2] 

範麗珠社會工作

民盟復旦大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民盟上海市委員會學習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上海市虹口區政協委員 [2] 

範麗珠研究方向

宗教社會學、宗教文化與中國社會 [1] 

範麗珠主要貢獻

承擔美國美國舊金山大學(USF)利瑪竇中西文化歷史研究所(Ricci Institute)和Luce 基金會支持的中國宗教與世界文化比較課題;加拿大國家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北方農村廟會文化研究 ﹐並從事新興宗教運動與當代中國宗教的研究。承擔美國USCEI 的上海社區文化研究項目。主持由台灣輔仁大學資助的“中國人對西方文化態度”研究項目。參與主持美國加州大學(Santa Babara)有關中國宗教研究項目。2004-2007年,主持福特基金會項目“上海菁英代表對「非政府組織」的設立態度與立法意見之考察”;2005-2008年 參與蔣經國基金會支持項目“Engaged Religions and the Public Good in Chinese Societies ”;2007-2009年,主持福特基金會項目“中國鄉村民間組織研究”;2007年-2008年主持教委項目“美國宗教非政府組織研究”。
與Whiteheads 教授合作撰寫《宗教社會學與中國》,與Overymer 教授合作撰寫中國北方農村民間宗教調查;主持中國民間宗教研究若干項目。 [2] 

範麗珠專著

1.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及其歷史因素之研究》,翻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4] 
2. 《當代世界宗教學》,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400頁。
3. 《華北農村民間文化研究叢書. 香河地區民俗輯錄》,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 《華北農村民間文化研究叢書. 保定地區民俗輯錄》,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 《華北農村民間文化研究叢書. 固安地區民俗輯錄》,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6. 《華北農村民間文化研究叢書.邯鄲地區民俗輯錄》,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7. 《當代中國人宗教信仰的變遷:深圳民間宗教信徒的田野研究》,台北:韋伯文化,2005年, 323頁。
8. 《SARS 全球化與中國社會》(主編之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9. 《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主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5] 
10. 《當代中國人宗教信仰的變遷:深圳特區研究報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2003年。 [2] 
11. 《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修訂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二作者) [6] 
12. 《中國民眾意識》,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7] 
13. 《碧血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8]  台灣國際村文化書屋,1997年版。 [9] 
14. 《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15. 《洪門 青幫 紅幫》(與孟超合作),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10] 
16. 《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文化大觀》系列之一,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0年。

範麗珠學術論文

1. 全球化時代中國民間文化的價值,《復旦學報》2008年特輯
2. “善”作為中國的宗教倫理,《甘肅理論學刊》2007年第6期(總184期)
3. 全球治理下非政府組織跨國效應的研究,《雲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第6卷總第32期)
4. 海外國家和地區行業協會發展模式研究,《雲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第6卷總第30期)
5. 研究中國宗教的社會學範式:楊慶堃眼中的中國社會宗教,《社會》2007年第一期。
6. A Sociological Paradigm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Religion: C. K. Yang’s 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Social Change in Contemporary China, edt. By Wenfang Tang and Burkart Holzner, Pittsburgh: Pitts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
7. 公益活動與中國鄉村社會資源,《社會》2006年第五期,第二十六卷。
8. 中國人宗教經驗之意義與中國宗教內涵初探,《復旦社會學論壇》(第一輯),上海:三聯,2005年版。
9. 中國民間文化的現代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7月。
10. "Fate and Fortune: Popular Religion and Moral Capital in Shenzhen",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 February 2005, vol. 32.
11. The Spiritual Search in Shenzhen: Adopting and Adapting China’s Common Spiritual Heritage, Nova Religio, 9, no. 2 (November 2005).
12. 現代社會的“宗教性”闡釋-深圳民間宗教研究發微,《社會》,2004年第2期
13. 如何描述當代中國人宗教信仰的變遷-深圳民間宗教信徒的田野研究方法簡述,《神學的公共性-基督教文化學刊》,第11輯 2004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4. 全球化的新興宗教現象的理論與探索,《理論與探索》,2004年第17卷第3期(總67期)。
15. Popular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Social Compass, Volume 50 Issue 04, 12/2003, SAGE Publication, Cambridge.
16. 婚姻人權的九大觀念的實證研究,《社會》2003年第3期。
17. 中國知識分子使命與社會關懷的轉化,《跨文化對話》第12期,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18. 非營利領域與“正確理解的利益”,《讀書》2003年第6期。
19. The Cult of Silkworm Mother as a Core of Local Community Religion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China Quarterly, No. 174, 2003, Ju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 A Review of Minxiang: Civil Incense Worship in Liao Ning, Ethnography in China Today: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Methods and Results, Edt. D. Overmyer, Yuan-Liou Publishing Co., 2002.
21. Nourishing the Spirit: Social Change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oday, Pacific Rim Report, April 2002.
22. 民間非營利活動的社會文化支持,“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學術研討會,收入《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NGO》論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3. 中國宗教的制度性和散開性,《讀書》2002年第6期。
24. Popular Religion in Shenzhen, Pacific Rim Report, Spring, 2001.
25. “中國社會的宗教”前言(原著C. K. Yang, 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國外社會學》2001年5期。
26. “尋找生命意義與深圳的新宗教運動”,《亞洲研究》(香港)2001年第38期。
27. “從現代性與宗教性探討當代宗教社會學的意義”,《社會學叢刊》, 2001年春季刊號。
28. “從自我的認識中發現宗教----深圳女性民間宗教信徒的田野研究”, 《鼎》2001年春季刊(香港) 。
29. “從現代性和世俗化來探討宗教社會學的發展脈絡”《國外社會學》1999年5-6合期。 [3] 

範麗珠學術活動

2008年1月-2月,美國波士頓大學參加Peter Berger 教授主持的“宗教與現代性”研討;2月5日在芝加哥大學亞洲中心演講“Reviving and Thriving of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China.”
2007年11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參加“Religious Innovation in East Asia”研討會,作主題報告“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2007年10月,參加瑞士社科院主辦的“Universality: From Theory to Practice”研討會,發表論文“Spiritual Nourishment: Plural Beliefs and Values in a Late-Modern World”。
2006年7-8月,瑞士弗裏堡大學教授中國宗教課程。
July 17th –21st 2006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igious Factor in Contemporary China Organized by the Chair of Science of Relig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Fribourg.
2006年1月-3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訪問教授,教授“Chinese Religion in Late Modern World”課程。
2005年11月19-20日籌備並主持復旦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發展公益事業建構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
2005年11月23-26日,到國立新加坡大學參加Religious Commodifications in Asia: Enchantment of
Globalising World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China’s Religious Heritage as Moral Capital ”。
2005年10月28-30日,到美國加州大學(Santa Barbara)參加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Modernity and the Second Disenchantment in Post-Mao China”。
2005年4月-5月,瑞典Lund 大學訪問學者,以中國民眾宗教意識為題演講。
2005年1月-2月到加拿大Queens 大學訪問學者,並以中國文化與宗教為題演講;到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訪問,以中國當代社會變遷與民眾宗教意識為題演講。
2004年10月11日至12日,籌備並主持復旦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 “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一個平衡發展的好社會”國際學術討論會將於2004年。
2004年7月-8月,美國舊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訪問學者,與Whitehead 教授一道進行中國宗教的跨文化與跨學科研究,成果將以中文與英文專著和論文的形式體現。
2003-11-28-29,籌辦並主持“非小説類作者的權利:保護、發展與國際網絡——挪威與中國的經驗”國際研討會,該國際會議與挪威非小説類作者與翻譯者協會合作;
2003年9月,籌辦並主持16-18日“全球化與中國民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該國際會議與美國美國加州大學(Santa Babara)合作;
2003年9月,參加在馬尼拉召開的“治理、組織的效率和非營利部門”(Governanc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the Non-Profit Sector)國際會議;
2003年9月,參加在廣州舉行的“共同計劃、聯合行動,合力推動勞工服務項目的積極發展 ”國際會議;
2003年7月—8月,美國舊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訪問學者,與Whitehead 教授一道進行中國宗教的跨文化與跨學科研究,成果將以中文與英文專著和論文的形式體現。
2003年3月,參加在北京舉行的“跨文化對話的回顧與前瞻——為建立一個負責、多元、協力的世界 ”國際會議;
2003年1月—2月,瑞典Lund 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講授“中國宗教的研究”;其間到挪威Bergen 大學人類學系演講,題目為“社會變遷與中國宗教 ”。
2002年9月,主持籌辦10-11日“經濟全球化下的民間非營利組織論壇”,上海市政協主辦,復旦大學協辦;“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國際學術研討會及舉行復旦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典禮。
2002年8月,參見宗教社會學年會,並發表論文“當代中國民間信仰”。
2002年7月—8月,美國密歇根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訪問學者。
2002年2月, 舊金山大學(USF)“Nourishing the Spirit: Social Change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oday ”講座。
2001年10月﹐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德國米索爾團結基金會舉辦的“基督教與當代社會”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基督教社會對中國宗教發展的啓示-有關現代社會新興宗教的理論與探討”。
2001年8月﹐受台灣輔仁大學中國社會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請,在該中心作研究訪問一個月,並就“中國民間宗教研究”、“從兩性的角度看大陸的新婚姻法”專題演講。
2001年2月,參加舊金山大學(USF)“Nourishing the Spirit: Social Change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oday ”研討會,宣讀論文“The Transformational Patterns of Religious Belief Systems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se Study of Popular Believers in Shenzhen”
2000--2003年,受加拿大國家社會科學委員會資助與加拿大比西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東亞系歐大年(Danniel Overymer)教授合作北方農村的民間廟會文化田野研究。 [2] 

範麗珠獲獎記錄

  1. 2007年,復旦大學2006年度獎教金(陸宗霖)。
  2. 2004年,專著《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的宗教意識》(天津人民出版2000版)獲得天津社會科學三等獎。
  3. 2004年,獲得復旦大學復華獎教金文科科研成果個人獎
  4. 2004年,獲得復旦大學論文(2003)獎勵A類獎,兩篇。
  5. 2004年,被畢業班學生評選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6. 1999年﹐專著《中國民眾意識》(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獲得山西省優秀圖書成果二等獎。
  7. 1997年﹐專著《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獲得第二屆中國社會科學青年優秀成果二等獎。
  8. 1995年﹐專著《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獲得華北地區十五省市優秀圖書獎。
  9. 1994年﹐論文《中國民眾的宗教意識》(《天津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獲得第一屆中國社會科
  10. 學青年優秀成果專家提名獎。
  11. 1993年﹐論文《中國民眾的宗教意識》(《天津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獲得第五屆天津社會科
  12. 學青年優秀成果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