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管理財政學

鎖定
《管理財政學》是199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傳教等。
中文名
管理財政學
作    者
鄒傳教等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9年9月
頁    數
271 頁
定    價
16 元
ISBN
7210021701

管理財政學內容簡介

管理財政學是“財政管理學”的特殊分支。屬於公共管理學的重要範疇。
管理財政學圖片(1) 管理財政學圖片(1)
管理財政學是關於財政管理體制的科學,它是以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財政關係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管理科學。財政是國家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對社會產品所進行的一種社會集中性分配。“財政學”是關於財政的科學,它所研究的是作為財政分配主體的國家在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國家與企業和居民等其他經濟主體之間的社會分配關係。簡而言之:與“財政學”不同,“財政學”是研究政府“外部”財政關係的分配(經濟)學科。而“管理財政學”則是以政府“內部”財政關係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管理科學。這也是本書對“管理財政”這一科學範疇含義的約定,以示它與一般“財政管理”範疇的區別。“財政”、“財政管理”、“管理財政”是三個不同的科學範疇。(鄒傳教主編:《管理財政學》,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前言) [1]  [1]  [2] 
管理財政學圖片(2) 管理財政學圖片(2)
財政”,從不同角度看具有四種不同的構成體系:“分配關係”體系、“計劃管理”體系、“分配範疇”體系和“分級運行”體系。可以説古今中外,從“分級運行”角度看,國家財政從來都是按一定原則實行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級管理的。有一級政權就相應地建有一級財政。因此,客觀上也就必然存在一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間(省級及省以下各級地方政府可視作一個整體)的財政關係。如果以“國家”這一財政分配主體自身為參照的話,那麼,相對地可以把國家與企業、居民等其他經濟主體之間的財政分配關係稱為“外部財政關係”或稱真正的財政分配關係;而可以把國家內部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政分配關係稱為“內部財政關係”或稱虛擬的財政分配關係。換句話説,從財政學原理上講,政府間財政關係並不構成真實的財政收支。“外部財政關係”或稱真正財政分配關係主要體現為國家徵税(税收)和收費及財政支出過程中所形成的國家與企業、居民之間物質利益的分割上;而“內部財政關係”並不涉及國家物質利益的多少,它主要體現為國家內部各級政府間財政收支範圍大小及管理權限的劃分上。前者屬“財政學”的內容,後者屬“管理財政學”的內容。因此,實際上,“管理財政學”所研究的就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財政收支範圍及其管理權限劃分的財政管理體制問題。
國家財政總體運行來看,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及其分配格局,必須包括以下幾個大的方面和內容:
一、財政收支劃分問題。如何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合理劃分收支範圍及其管理權限,這是財政體制的核心內容。
二、國債問題。因為《國家預算法》明確規定,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債券。因此,事實上,中國的國債屬於中央財政範疇。它構成中央財政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三、地方税收體系問題。現代分級財政管理體制客觀上要求賦予地方政府獨立的税收立法和徵管權限。這是體現地方財政自主性的關鍵所在。
四、政府性收費問題。如何規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各自的收費範圍和管理權限也是處理中央與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的重要方面。
五、政府間轉移支付問題。在實際分級管理的財政體制下,為了保證國家財政的整體協調和統一運行,必然要根據政府間財政收支劃分情況再實行科學規範的轉移支付制度。
此外,預算外收支的設置是直接影響政府間財政分配格局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考慮到“分税制”財政體制客觀上本身具有“統一財政”的內容和必然要求,預算外分配遲早是要取消的。故暫不考慮。
本書由鄒傳教主編,李安澤副主編,方弈勇、朱惠文、伍紅、呂雁琴、楊紹忠、譚安華、蔡衞紅、任萍等參編。

管理財政學延伸資料

管理財政學圖片(3) 管理財政學圖片(3)
財政管理體制是國家在財政管理中劃分各級政權之間,以及國家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之間的責任、權力和利益關係的制度。簡稱財政體制。是國民經濟管理體制的組成部分。在中國,財政管理體制有其特定的內容,主要包括:預算管理體制税收管理體制、行政事業財務管理體制、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體制、企業財務管理體制、預算外資金管理體制等。財政管理體制的實質是正確處理國家在財政資金分配上的集權與分權問題。國家的各項職能是由各級政府共同承擔的,為了保證各級政府完成一定的政治經濟任務,就必須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地方各級政府之間,明確劃分各自的財政收支範圍、財政資金支配權和財政管理權。一般地説,各級政府有什麼樣的行政權力(事權),就應當有相應的財權,以便從財力上保證各級政府實現其職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深化改革決定,公報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税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税制、穩定税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深化改革決定》,公報,2013年11月12日)
該著作(《管理財政學》)提出了“管理財政”的概念,並首次以“管理財政學”命名該學科,強調“財政”、“財政管理”、“管理財政”是三個不同的經濟範疇,認為“管理財政學”是以財政分配主體——國家自身,即國家內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財政關係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管理科學。摘自:鄒傳教著:《財政學研究》,上冊:理論部分,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256頁。

管理財政學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政府間財政關係
第一節 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基本理論
第二節 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歷史與現狀
第三節 西方國家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理論與實踐
第四節 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改革與完善
第二章 中央國債規模
第一節 國債規模的概念及其衡量
第二節 中國國債規模現狀分析
第三節 中國國債規模發展趨勢分析
第四節 中國國債規模實證分析
第五節 控制國債規模的對策建議
第三章 地方税體系
第一節 市場經濟條件下地方政府職能的界定
第二節 中國現行地方税體系剖析
第三節 國外地方税管理經驗與借鑑
第四節 完善地方税體系構想
第四章 市政府性收費
第一節 政府性收費的概念與特徵
第二節 政府性收費的現狀分析
第三節 西方國家政府性收費的基本情況
第四節 改革和完善政府性收費的對策建議
第五章 政府間轉移支付
第一節 政府間轉移支付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政府間轉移支付的歷史考察
第三節 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的國際比較
第四節 完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的總體設計
參考資料
  • 1.    鄒傳教.管理財政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前言p1~3
  • 2.    管理財政學  .百度.1999-09-28[引用日期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