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管城子

(詞語釋義)

鎖定
管城子,典故名,典出《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韓愈二十一·毛穎傳》。唐代韓愈曾寫《毛穎傳》,説毛筆被封在管城,叫“管城子”。後成為毛筆的代稱。亦稱“管城君”等。
中文名
管城子
拼    音
guǎn chéng zǐ
解    釋
筆的別稱
詳細介紹
詳見正文
出    處
《全唐文》

管城子詳細釋義

管城子典源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韓愈二十一·毛穎傳》
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闕口而長鬚,八竅而趺居,獨取其髦,簡牘是資,天下其同書,秦其遂兼諸侯乎!”遂獵,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俘於章台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日見親寵任事。穎為人強記而便敏,自結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 [1] 

管城子釋義

唐代韓愈曾寫《毛穎傳》,説毛筆被封在管城,叫“管城子”。後成為毛筆的代稱。亦稱“管城君”等。 [1] 

管城子用典示例

宋 黃庭堅 《戲呈孔毅父》詩:“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
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宣州諸葛氏 素工管城子,自右軍以來,世其業。”
明 徐渭 《景賢祠上梁文》:“獨立敢言,管城子有萬夫不當之勇;疾書妙契,指南針定千古未決之疑。”
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三九:“阿咸從我十日遊,遇管城子於虎邱,有筆可橐不可投,簪筆致身公與侯。”
劉克莊《念奴嬌》詞:“顛毛雖禿,尚堪封管城子。” [1] 

管城子相關閲讀

宋朝大詩人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中有這樣兩句: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詩意是我只是一個書生,沒有封侯之望了;而錢,更與我絕交了。由於此詩的廣泛流傳。管城子本意是毛筆,這裏指他的書生身份。食肉相,指封相之相,出《後漢書·班超傳》:“(超)行詣相者……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封侯相也。’”管城子除指毛筆的謔稱外,亦被稱為“管城侯”之意,唐代韓愈《毛穎傳》:“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始皇使蒙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管城子。” [2] 
參考資料
  • 1.    典故 管城君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4-05-21]
  • 2.    邵洛羊.中國美術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