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龔自珍

(清代官吏、詩人、文學家)

鎖定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盦(一作定庵) [1]  。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在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諷喻之作。
別    名
易簡
鞏祚
璱人
定盦(一作定庵)、羽琌山民
所處時代
清代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浙江仁和(今杭州)
出生日期
1792年8月22日(壬子年)
逝世日期
1841年9月26日(辛丑年)
主要成就
詩詞、散文
主要作品
《定盦文集》《己亥雜詩》《國語注補》
本    名
龔自珍
官    職
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禮部主事
好    友
林則徐

龔自珍人物生平

龔自珍書香門第

龔自珍像 龔自珍像
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龔自珍出生於浙江仁和(今杭州)東城馬坡巷一個世代官宦的家庭。 [2]  祖父龔禔身,與同胞兄弟龔敬身同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進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龔敬身曾任吏部員外郎,後任雲南楚雄知府,為官清廉,在當地頗有政聲。龔自珍的父親龔麗正,幼年過繼給龔敬身為子,是嘉慶元年(1796年)進士,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龔自珍家人非但為官顯赫,且都極有文學修養,包括他的母親段馴在內,都著有詩集、文集傳世。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龔自珍,很難不受到薰陶。龔自珍自幼受母親教育,好讀詩文。從8歲起學習研究《經史》《大學》。12歲從外祖父段玉裁學《説文》。他搜輯科名掌故;以經説字、以字説經;考古今官制;為目錄學、金石學等。同時,在文學上,也顯示了創作的才華。13歲,作《知覺辨》;15歲,詩集編年;1810年(嘉慶十五年),倚聲填詞,應順天鄉試,由監生中式副榜第28名。

龔自珍仕途不順

1813年(嘉慶十八年)4月,龔自珍再應順天鄉試,又名落孫山,7月,妻子因誤診卒於徽州府署。
1814年(嘉慶十九年),從徽州護送妻子的棺柩回到杭州,存放在湖西的茅家埠 [2]  著四篇《明良論》,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對君權專制進行抨擊。令外祖父段玉裁閲後又驚又喜,他欣然加墨批點,認為他的論述正中當今政治要害,是別具一格的見解。後回徽州後參與父親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嘉慶二十年),續娶安慶知府何裕均侄孫女何吉雲。祖父病逝後與家人回杭州守孝。兩年後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龔自珍 龔自珍
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又應浙江鄉試,始中舉,主考官為著名漢學家高郵王引之
1819年(嘉慶二十四年),應會試落選,在京師與魏源一起師事今文學家劉逢祿,研讀《公羊春秋》。
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會試再度落第,以舉人挑選為內閣中書。
從1821年(道光元年)起,又任國史館校對等官職,先後十幾年。其間,他閲讀了內閣豐富的檔案和典籍,勾索舊聞,探討歷代得失,以後又參加《大清一統志》的修撰,寫出了《西域置行省議》等有深刻見解的文章。
1829年(道光九年),龔自珍經過第六次會試,終於考中貢士。他在殿試對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撰《御試安邊撫遠疏》,議論新疆平定準格爾叛亂後的善後治理,從施政、用人、治水、治邊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張。“臚舉時事,灑灑千餘言,直陳無隱,閲卷諸公皆大驚。主持殿試的大學士曹振鏞是個有名的“多磕頭、少説話”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優等,將龔自珍置於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為內閣中書。
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於龔自珍屢屢揭露時弊,觸動時忌,因而不斷遭到權貴的排擠和打擊,他又忤其長官,決計辭官南歸,
1839年6月4日(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離京。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還眷屬。兩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龔自珍寫下了許多激揚、深情的憂國憂民詩文,這便是著名的《己亥雜詩》315首。

龔自珍執教興學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春,龔自珍執教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三月,父親龔麗正去世,龔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陽書院講席。夏末,他曾寫信給江蘇巡撫梁章鉅,準備辭去教職,赴上海蔘加反抗外國侵略的戰鬥。但1841年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陽。

龔自珍主要成就

龔自珍政治

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例如《己亥雜詩》中第一二三首,“不論鹽鐵不愁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勝栽禾。”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税收和水利等問題,一味依賴東南的漕運,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致使農業生產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批評。再如《己亥雜詩》中第八七首,“故人懷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勳。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表達詩人對禁煙鬥爭的關注,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龔自珍文學

龔自珍 龔自珍
他的許多詩既是抒情,又是議論,但不涉事實,議論亦不具體,而只是把現實的普遍現象,提到社會歷史的高度,提出問題,抒發感慨,表示態度和願望。他以政論作詩,但並不抽象議論,也不散文化。
在他的詩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飛”、“爪怒”、“靈氣怒”等等,習見的景物變得虎虎有生氣,動人耳目,喚起不尋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寫落花,使引起傷感的衰敗的景物,變為無比壯麗的景象,更高出尋常的想象之外。“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則從衰敗中看出新生。
實際他寫得多的還是五七言“古體侓詩”,七言的“近體詩”,而以七言絕句為大宗。一般趨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縛,自由運用,衝口而出。這也以七言絕句表現得最突出。
龔詞大部分還是消閒之作,抒寫纏綿之情,成就遠遜於詩。晚年他發現自己詞的缺點:“不能古雅不幽靈,氣體難躋作者庭。悔殺流傳遺下女,自障紈扇過旗亭。”(《己亥雜詩》)。他也寫了一些抒發感慨懷抱的詞,抒發孤獨而自豪的感情;與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實現的感慨;與袁琴南兒時同上家學的情景;思想上劍態和簫心的矛盾,有志於作為,又思退隱,留戀山水。
有瑰麗,也有樸實;有古奧,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股自然清麗,沉着老練,有杜韓的影響,有些篇章由於用典過繁或過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帶來艱深晦澀的缺點。龔自珍先進的思想是他許多優秀詩篇的靈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藝術的獨創性,使龔詩別開生面,開創了詩的一個新的歷史時代,不同於唐宋詩,實開近代詩的新風貌。龔詩在當時欣賞的人不多,它的影響始大於晚清,主要由於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與思想政治內容結合,又不落於以文字、學問、議論為詩。
作為古文大家,龔自珍更為有名。其散文也與其詩歌的主要精神相一致,或“以經術作政論”,或直接批判揭露現實,或借題發揮,或通過論文、論事、記物、記名勝形勢對封建統治的腐朽、黑暗作批判諷刺,思想內容豐富而深刻。而表現方法也十分多樣,或直率,或奇詭,散行中有駢偶,簡括中有鋪陳,語言瑰麗古奧
龔文的表現方法一般很簡單,而簡括中又有鋪敍誇張,有的直率,有的奇詭。他的散文語言活潑多樣。有的散行中有駢偶,有的瑰麗,有的古奧,甚至偏僻生硬晦澀。龔文區別於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兩漢古文的一個獨特的發展,開創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風氣。龔自珍的詞也很著名。譚獻認為詞“綿麗沈揚,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復堂日記》二)。實際上,他的詞沒有擺脱傳統詞的影響,偏重於詞的言情本性。
梁啓超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初讀《定盦全集》,若受電然。”(《清代學術概論》

龔自珍佛學

龔自珍自稱“震旦佛弟子”, [11]  三十多歲時就接觸了佛學,曾從彭紹升的學生江沅學佛。他比較崇尚天台宗而不滿意晚唐以來的狂禪。在他的思想體系中,佛學特別是天台宗思想成為重要的理論來源。他曾吸收佛教萬法唯心的觀點而強調自我精神的創造作用,他認為:“天地,人所造,眾人自造。……眾人之宰,非道非極,自名曰我。我光造日月,我力造山川,我變造毛羽肖翅,我理造文字言語,我氣造天地,我天地又造人,我分別造倫紀。”既然一切皆我造,那麼世界的各種差別也都因我之“知見”而有,因我之“知見”而變,“十方、三世,所有微塵非他,知見而已矣”。據此,龔自珍提出了通過改變人們的“知見”來改變現實世界的想法。他認為,人人都有一個“無善無不善”的本性,通過後天的努力,能改變人心的好壞,從而達到改變世俗世界的目的。龔自珍對佛學的信受和奉持,給他的社會觀、人生觀都帶來很大的影響。佛教思想既是他信仰的內容,也是他用來批判現實的有力武器,是他掙脱傳統思想束縛、要求變法革新的精神法寶之一。在他一首名為《題梵冊》的詩裏,他大膽地貶抑儒教,推崇佛教,向儒家的正統地位發出挑戰:“儒但九流一,魁儒安足為?西方大聖書,亦掃亦包之。即以文章論,亦是九流師。釋迦諡文佛,淵淵勞我思。”儒家本來就是九流之一,沒有什麼可高貴的,而佛學卻能囊括九流,可以為九流師。在統治者定孔子為萬世師表的時代,龔自珍毅然地表現出他蔑視儒家道統的叛逆精神。 [12] 

龔自珍主要作品

作品選摘
夢中述願
歌筵有乞書扇者
送南歸者
己亥雜詩-八七
夢中作
己亥雜詩-五
己亥雜詩-十四
己亥雜詩-十九
己亥雜詩-四四
己亥雜詩-八三
己亥雜詩-二二零
三別好詩
秋心三首
平均篇
懷人館詞
紅禪詞
明良論
乙丙之際箸議
書金伶
西域置行省議
東南罷番舶議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
捕蜮
--
夜坐二首
--

龔自珍人物評價

龔自珍 龔自珍
他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並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準備。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社會觀上,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在哲學思想上,闡發佛教中天台宗的觀點,提出人性“無善無不善”,“善惡皆後起”的一家之談。在史學上,發出“尊史”的呼籲,並潛心於西北歷史、地理的探討。在文學上,則提出“尊情”之説,主張詩與人為一。 [3] 
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己亥雜詩》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詩揭露社會弊病,抨擊官僚制度,表現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他對死氣沉沉的社會,砰然一擊,驚醒很多世人的沉夢,促使人們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擊專制統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
梁啓超:①舉國方沉酣太平,而彼輩若不勝其憂危,恆相與指天畫地,規天下大計。②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今文學派之開拓,實自龔氏。 [4] 

龔自珍軼事典故

龔自珍藏書故事

龔自珍小像 龔自珍小像
龔自珍不僅僅是晚清思想家,還是一名知名的藏書家、目錄學家。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時代所撰《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等文,對封建專制的積弊,進行了揭露和抨擊。藏書極精,抄本和宋、元本達20餘種,曾託鈕樹玉、何元錫等人助其搜討,又四處借抄。曾為諸多知名藏書家撰寫藏書記、藏書詩、藏書序跋。其《慈雲樓藏書志·序》,對古典目錄學的闡述,深刻獨到:目錄之學,始於劉向,嗣是而降,約分三支:一曰朝廷官簿,一曰私家著錄,一曰史家著錄,三者體例不同,實相資為用,不能偏廢。尤喜收藏碑文、石刻、印章,文博藏品之富,陳元祿稱之為“不可勝記”。藏室名為“寶燕閣”、“寰中一玉之齋”,其藏帖“二千種之冠”,邀林則徐、魏源、何紹基等好友同賞。又有“晉墨齋”。研究藏品之作如《説印》《商周彝器文錄序》《秦漢石刻文錄序》《瓦錄序》等專論文章數篇。惜藏書後來毀於火。他生平詩文甚富,後人輯為《龔自珍全集》。其子龔橙撰有《仁和龔氏舊藏書目》1冊,手抄本,著錄圖書700餘種。 [5] 

龔自珍名父逆子

龔橙是龔自珍的長子,字孝拱,號半倫。他除了對小老婆,別的通通不愛,故自號“半倫”,真是“坦誠”得讓人佩服。龔半倫雖放蕩不羈,可並非不學無術之徒,相反他自幼聰穎,“藏書極富,甲於江浙,多四庫中未收之書”,少時即“沉酣其中”。孝拱治學於公羊最深,著述甚富。他不自收拾,為人豪放,不修邊幅,恃才傲物,世人因此多忌恨他。晚年家道益落,變賣先人金石書畫殆盡。李鴻章愛其才,月資二百金以備無米之炊。孝拱客居海上時,曾做英國人威妥瑪的幕府,月資數百金。後來資金日減,生活益窘,寵愛的兩個姬妾都下堂入廚。
有人甚至攻擊他曾把女兒送給威妥瑪做妾。龔孝拱給英國人巴夏禮做幕僚時,曾引導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據説當時英人慾直攻故宮,龔孝拱力阻之,説圓明園珍寶如山,是中國菁華之所在,毀此亦足以泄憤。英人聽從他的話,京城遂得保存。 [6] 
與龔半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父親龔自珍。父子倆一個愛國,一個賣國,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清人趙翼説,名父之子多敗德,這雖然不是必然規律,但名父不幸而有逆子,按照“子不教父之過”的説法,龔自珍自然也難辭其咎。孝珙除精於公羊學外,還精於史學、小學。著有《元志五十卷》《雁足鐙考三卷》《清邋遢史三卷》。

龔自珍死因之謎

離奇暴斃與丁香花公案
龔自珍塑像 龔自珍塑像
自珍在京做官時,是明善堂主人的上客。主人的側福晉顧太清慕其才,二人有曖昧事。有人説,自珍詩集中游仙詩及詞中《桂殿秋》《憶瑤姬》《夢玉人引》諸闕,倘恍迷離,都是為這件事而引發的。後來被明善堂主人察覺,只好引疾歸鄉。結果還是被明善堂主人鴆殺了。還有一説。自珍晚年眷戀一個歌妓 [13]  ,叫靈蕭,而靈蕭卻另有所愛。有一天,他去靈蕭家,遇見了那個人,自珍讓靈蕭與他斷絕往來。靈蕭明應,而暗中往來愈密切。半年之後,龔自珍在靈蕭家又遇到那人。龔自珍回家拿了鴆毒交給靈蕭,命她毒死那人。這種毒藥本出自宮內,服下後並非立即死,死後也沒有傷痕可驗。那靈蕭收下藥,隨即放入酒中,端給自珍。龔自珍飲下,回到家就感不適,數日後死了。 [7] 
雖然日子過得苦哈哈,龔自珍詩歌中卻不乏豔情之作,這與他的生活態
度是分不開的。他對女性的欣賞,讓他一生中有過許多短暫的情緣。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他與清代女詞人顧太清的情感糾葛。這一段情事,是清代最廣為人知、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段秘聞,稱為“丁香花公案”。 [8] 
這段公案,起源於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一首。詩歌寫道:“空山徒倚倦遊身,夢見城西閬苑春。一騎傳箋朱邸晚,臨風遞與縞衣人。”篇末並自注雲:憶宣武門內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這裏的“宣武門內太平湖”,指的是乾隆曾孫、宗室才子、貝勒奕繪的府邸;而“丁香花”、“縞衣人”,則被附會為奕繪的側福晉顧太清。
奕繪和顧太清都能詩善文,與京中文人墨客過從甚密。龔自珍本是他們夫婦的座上賓。人們認為這首詩表明顧太清與龔自珍之間存有曖昧之事。清末學者冒廣生《讀太素道人〈明善堂集〉感顧太清遺事輒書六絕句》首次將此事書之成文:“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來。人是傾城姓傾國,丁香花發一徘徊。”這起“丁香花公案”遂廣為流傳,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闢謠者有之。清末的曾樸曾將此事虛構一番,寫入了小説《孽海花》的第三、四回,兩人的所謂“情事”更是得以盛傳。
龔自珍與顧太清一為當世才子,一為聞名才女,二人的情緣是真是幻,直到今日仍然爭執不休。只是,這件事對兩位當事人的一生影響深遠。顧太清被逐出王府,從此流落市井。1839年(道光十九年),龔自珍也辭官回鄉。他匆忙離開京師之後,對進京心有餘悸,曾遣僕人入京迎接家眷,自己並不親往。兩年後的八月,龔自珍暴病而卒。
其他説法
一説死於權貴穆彰阿之手,一説被歌妓靈簫和小云毒死,—説是榮親王府派來的殺手 [9]  。晚清小説《孽海花》則以龔自珍兒子的口吻説,他被宗人府的同事,用毒酒毒死了。

龔自珍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家世
曾祖
龔斌
祖父
父親
母親
段訓
——
妻子
段美貞、何吉雲
子輩
兒子

龔自珍後世紀念

龔自珍紀念館
龔自珍紀念館
龔自珍紀念館(4張)
龔自珍紀念館位於杭州城東馬坡巷6號小採園內,佔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開館。龔自珍紀念館建於清末,屬中式宅院,為清代桐鄉人汪維所建“小米山房”,俗稱“小米園”。1988-1989年,小米園整修後作為龔自珍紀念館。館佔地約0.7公頃,建築面積498平方米,已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主體是座清代風格的兩層樓房,上下五開間,兼有耳房,雕樑畫棟,古樸典雅。館內正廳安放龔自珍半身古銅色塑像,四周懸掛沙孟海、趙樸初等名家提寫的匾額、楹聯。四個展室,陳列了龔自珍生平圖文簡介、大事年表、史料、龔氏年譜、詩選和後人研究文集等。庭院內小橋流水、假山亭榭,在花木襯托下,富有古典園林的特色。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