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鎖定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是1998年4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文學活動。
中文名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參評作品範圍
1989~1994年
頒獎時間
1998年4月20日
頒獎地點
北京人民大會堂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簡介

參評作品範圍:1989~1994年
1994年12月7日(19日?)公佈4部獲獎作品,分別是陳忠實白鹿原》(修訂本)、王火戰爭和人》(三部曲)、劉斯奮白門柳》(第一、二部)和劉玉民騷動之秋
1998年4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頒獎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評委名單

評委會主任:巴金
評委會成員(共23人):劉白羽、陳昌本、丁寧 、劉玉山、江曉天、朱寨、鄧友梅、陳湧、李希凡、陳建功、鄭伯農、袁鷹、顧驤、唐達成、郭運德、謝永旺、韓瑞亭、曾鎮南、雷達、雍文華、蔡葵、魏巍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如下:
《白鹿原》(修訂本) 陳忠實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白鹿原》(初版) 陳忠實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6月)
《戰爭和人》(三部曲) 王火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1989年、1992年
《白門柳》(第一、二部) 劉斯奮著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年、1991年
《騷動之秋》 劉玉民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7月
《白鹿原》
作品簡介
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班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
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着不祥。一個家族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粟。
厚重深邃的思想內容,複雜多變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形成作品鮮明的藝術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實感。
作家簡介
《白鹿原》(陳忠實) 《白鹿原》(陳忠實)
陳忠實,1942年生於西安市灞橋區,1965年初發表散文處女作,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已出版《陳忠實小説自選集》三卷、《陳忠實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別白鴿》等40餘種作品。《信任》獲1979年全國短篇小説獎,《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獲1990-1991全國報告文學獎,長篇小説《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1998),在日本、韓國、越南翻譯出版。曾十餘次獲得《當代》、《人民文學》、《長城》、《求是》、《長江文藝》等各大刊物獎。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戰爭和人》
作品簡介
《戰爭和人》三部曲,原來以《月落烏啼霜滿天》《山在虛無縹緲間》《楓葉荻花秋瑟瑟》三部單行本形式先後在一九八七年、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二年分別出版。
一是因為寫成一部先由出版社審發一部,二是因為每部都能單獨閲讀、獨立存在。但無論從寫作時的整體構思或讀者的閲讀效果、閲讀要求來説,三部曲是有連貫性的,是三本系列,一個整體。所以現在再版,就以《戰爭和人》為總名,三部結成一套,改用統一的封面,獻給讀者。
作家簡介
王火,原籍江蘇如東,本名王洪溥,1924年出生於上海,194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文學學士),留校做過助教。1949年為中華全國文協上海分會會員,上海解放在上海總工會籌委會文教部工作。1950年參與籌建勞動出版社任副總編輯創辦《工人》半月刊。1953年調北京中華全國總工會,籌辦《中國工人》雜誌任主編助理兼編委。1961年後在山東做過十幾年省屬重點中學和出版社方面領導工作。曾任山東省作協常務理事。1983年到成都,任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參與籌建四川文藝出版社,為第一任書記兼總編。王火1987年春離休。王火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職稱為編審,現為四川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四川出版社工作者協會顧問、四川省出版專業高評委委員。有傳略《在編輯與創作兩個領域成就顯著的王火》列入中宣部編輯的《編輯家列傳》(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人物》、《中華英才》、《中華兒女》、《中外交流》、《傳記人物》、《文藝報》、《文學報》、《新聞出版報》、《四川畫報》等數十種報刊介紹過事蹟。《世界華人文化名人傳略》《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勞模大辭典》等等辭書均有辭條。
主要作品
王火自四十年代中開始創作,在《時速新報》、《文匯報》、《大公報》、《萬象》雜誌等報刊發表過小説、散文、特寫。
1946年至1948年曾採訪過南京大屠殺及審判漢奸。編寫出版過上海解放後第一套式從課本,並出版了《工人廣播劇選一、二集》《鍊鋼英雄》、《工人階級的旗幟》、《蘇聯專家在新中國》、《怎樣辦報》《二七大罷工》《從五卅到大革命》《三年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等讀物十多種。近600萬字作品。
長篇小説十部:即《戰爭和人》三部曲,包括《月落烏啼霜滿天》(1987年,人民出版社)、《山在虛無縹緲間》(1989年10月,人民出版社)《楓葉荻花秋瑟瑟》(1982年2月人民出版社);《血染春秋——節振國傳奇》(1982年花山文藝出版社);《外國八路》(1981年12月百花文藝出版社);《濃霧中的火光》(1983年7月,重慶出版社);《雪祭》(1988年11月,重慶出版社);《流螢傳奇》(1992年2月,明天出版社);《王冠之迷》(1992年9月華夏出版社);《禪悟》(1993年9月,《峨眉》);《女人夜沙龍》(1996年9月,四川文藝出版社);《霹靂三年》(1999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篇小説二十一部:《赤膽忠心》(即“節振國”)(1957年7月,工人出版社);《白下舊夢》(1983年3期,《收穫》);《隱私權》(1990 年11月花城出版社)《邊陲軍魂》(1985年5月,貴州人民出版社);《潛網上的漩渦》(1985年2期,《收穫》);《心上的海潮》(1982年,1 期《江南》);《變形記》(1983年1期《幽燕》);《黑色的監獄,白色的夢》(1986年12月,《未來》);《夜雨聞鈴腸斷聲》(收入《心上的海潮》集1985年3月,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夜的悲歌》(1982年,《十月》);《雨的精魂》(1985年2期,《紅巖》);《嘯傲冰雪》(1992年3期,《紅巖》);《兔絲女人》(1991年2月,《上海小説》);《後方的戰線》(1958年10月,上海文藝出版社);《江教授、“假洋鬼子”和裘文婷》(1987年3月,《紅巖》);《摩登的困惑》(1989年3期,《大眾小説》);《香港猴腦宴》(1987年1期),(連載小説);《複雜的顛倒》(1981年3期,《柳泉》);《單行道上的女經理》(1992年1月,《上海小説》);《迷宮悲喜》(1995年第4期《人民文學》)《異國的秋雨黃昏》(1996年第一期《十月》)。
短篇小説:《新“三岔口”》(1981年5月,《人民文學》)、《滾燙的回憶》(1980年1期,《十月》)等八十篇,部分收入《夢中人生》(1989年6月,《四川文藝出版社》)、《“東方威尼斯”一個京劇女演員的傳奇》(1987年7月,山東人民出版社)、《流星——王火中短篇精選》(2000年5月,徵訂出版社)等集子中。
《戰爭和人》(王火) 《戰爭和人》(王火)
此外,有童年回憶錄《推動了的黃金時代——金陵童話》(1992年9月,少兒出版社)、四個電影劇本:《平鷹墳》(主要執筆,1977年上影拍攝,1979年選入《山東建國三十年電影劇本選》)、《明月天涯》(1981年1期,《花城》)、《外國八路》(1982年3期,《電影劇本園地》)、《綠雲寒》(1995年4月《峨眉》)。散文四十餘萬字,結集出版的有《西窗燭》集(1991年1月,四川教育出版社)、《王火散文隨筆》(1997年6 月,重慶出版社)《帶露摘花》(2000年6月,廣州出版社)等。
《白門柳》
作品簡介
《夕陽芳草》是長篇歷史小説《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一部,集中描寫了大明王朝覆滅的前夕,江南地區的文人組織“復社”和“閹黨”、餘孽之間的激烈鬥爭,以及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與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愛情糾葛,竟同權臣暗中進行政治交易,為“閹黨”餘孽開脱,使江南的政治、社黨的爭鬥、內訌更顯波詭雲譎。小説通過當時的一批知識分子,即所謂“士”這一階層的性格狀態,以及上至朝中權貴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再現了我國十七世紀中葉尖鋭複雜的社會矛盾,展示了一幅奢華腐朽走向哀敗孕育新生的末世畫卷。作品無論是寫歷史人物生活情懷,還是金粉江南民情風俗,都細膩傳神、繪聲繪色、新意迭出。
《秋露危城》是長篇歷史小説《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二部。本書以明末動盪複雜的局勢為背景,生動真實地再現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建立及其迅速崩潰的過程。農民軍領袖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崇禎的突然滅亡給江南造成了衝擊和極度混亂。為江南半壁河山,擁立新君,以史可法為首的東林集團與以馬士英為首的政治勢力展開較量。政權內部的矛盾日趨尖鋭,各派鬥爭驚心動魄,甚至爆發內戰危機,直至清兵一舉南下。作品通過對黃宗羲、陳貞慧、史可法、錢謙益、柳如是、董小苑等一系列著名人物的命運、性格變化的描寫,以姿采紛呈的運筆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了一幅場景遼闊、人物眾多的歷史長卷,其中既有政治場中嚴酷的正邪之戰、社黨內部的恩怨紛爭,又有秦淮兩岸男女在亂世中的感情糾葛,交織成一曲波瀾壯闊、悲風四起的末世輓歌,具有極強的歷史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
《雞鳴風雨》是長篇歷史小説《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三部,情節緊接上一部,描寫明朝殘餘勢力在弘光王朝覆滅後,退守浙東地區,繼續堅持抗清及其最終滅亡的過程。在本卷中,幾個主要人物被命運驅上了不同的道路。黃宗羲毅然參加義軍從事武裝鬥爭;冒襄和董小宛成為顛沛離的難民;錢謙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則獨自留在南京,各自經歷了種種艱難曲折,最終又集結在抗清的旗幟之下。作為全書的大結局,本卷在繼續保留和發揚前兩部物色的基礎上,結構更加開闊色彩更加斑斕,情節更加繪紜。其中正義與邪惡、卑鄙與崇高、野心與情慾、征服與反抗、腐朽與新生,種種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徹底,使人沉浸於豐厚的藝術享受的同時,還可以從“士”即知識分子階層,作為文化守護者的職責和命運中,獲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作家簡介
《白門柳》(劉斯奮) 《白門柳》(劉斯奮)
劉斯奮,廣東省中山市人,一九四四年生,一九六七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著有《黃節詩選》、《蘇曼殊詩箋註》、《辛棄疾詞選》、《周邦彥詞選》、《姜夔張炎詞選》、《陳寅恪晚年詩文及其他》、《唐宋詩詞彩圖辭典》等,並出版《劉斯奮人物畫選》。1981年起從事長篇歷史小説《白門柳》的創作。榮獲全國長篇小説的最高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這是迄今為止,廣東第一位也是唯一的獲得此項殊榮的作家。
《騷動之秋》
作品簡介
《騷動之秋》是一部反映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農村面貌和人際關係的巨大變化的長篇小説。描寫一個“農民改革家”嶽鵬程在改革家鄉面貌中激起的種種騷動 ,1998年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騷動之秋》,既是描寫一個“農民改革家”嶽鵬程在改革家鄉面貌中激起的種種騷動:從省市縣委領導的關注到全國和省級報婚的社會輿論的宣傳,從李龍山的古老傳説到李王廟後殿的碑碣上刻下嶽鵬程和大桑園的名字……但同時,也着重寫了嶽鵬程內心的種種騷動,他和兒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見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衝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導致與妻子的衝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鋭化;他在改革中處理問題的大膽、果斷、魄力、遠見等等,的確使鄉鎮企業有了較大發展,然而又的確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受到不正的社會風氣的影響,採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進行了倒賣緊缺物資的活動……
作家簡介
劉玉民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51/02
民 族: 漢族
1958—1970年在原籍山東榮成市讀書。1971—1982年在濟南軍區當過戰士、理論教員、文化幹事等。1983年後,歷任濟南市文聯編輯、創作員、創作室主任、副主席等職。現為山東省文聯副主席、濟南市作協主席。系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騷動之秋》(劉玉民) 《騷動之秋》(劉玉民)
著有長篇小説《騷動之秋》(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1991年版),《羊角號》(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過龍兵》(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修訂版),《八仙東遊記》(山東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報告文學集《東方奇人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長篇報告文學《都市之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劇作選《呼喚陽光》、《四個女人一台戲》、《黃河之水天上來》(濟南出版社2001年版);以及中篇小説《海獵》、《不肯流逝的歲月》,散文《星條旗為誰而降》、《穿越生死線》等。作品多次獲獎,長篇小説《騷動之秋》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手跡及作品,中國現代文學館和茅盾先生故鄉多有收藏。近年時有詩作和書法作品聞世,並受到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