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鎖定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年-122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為耶路撒冷第二王國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恆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
名    稱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發生時間
1228年11月-1229年5月
地    點
巴勒斯坦耶路撒冷
參戰方
神聖羅馬帝國阿尤布王朝
結    果
埃及蘇丹Al-Kamil與腓特烈二世締結了十年和約
主要指揮官
腓特烈二世蘇丹Al-Kamil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遲遲不行的東征

腓特烈二世於1215年在亞琛被他的監護人英諾森三世加冕為帝,當時他還很年輕 [1] 
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
青少年階段,弗雷德裏克就已陸續繼承了橫跨歐陸南北的大片領地。先是從他父親亨利手中,接過了大半個德意志地區和北意大利,又通過母親獲得了西西里島與那不勒斯。雖然在德意志北部,還有反對他合法性地位的小塊區域存在。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中世紀時代,名義上擁有最多疆域的神聖羅馬皇帝。因此,他也成為了很多地方實力派與教廷都需要重點提防的對象。尤其是以意大利中部為基地的羅馬教皇,實際上處於皇帝的南北領地包圍中。
教皇希望他能發動一次成功的十字軍,但接下來的時間他忙於鞏固自己在德國、意大利和西西里的地位。
1221年結束的第五次十字軍東征中,弗雷德裏克的位置非常尷尬。雖然他早已承諾參與其中,卻從一開始就遭到教廷的刻意打壓。來自德意志內部的奧地利公爵,成為了這次十字軍的前期領頭人物之一。這無疑是在削弱皇帝的個人威望。在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離開中東後,來自德意志北部的十字軍又接替上去。當地的貴族也一直反對弗雷德裏克成為皇帝。所以,儘管有象徵性的派兵增援,神聖羅馬帝國在實際上是缺席了這次遠征。年輕的皇帝,需要穩固自己在歐洲本土的地位,自然是有些以分身乏術。
第五次十字軍失敗後,條頓騎士團長赫爾曼·馮·薩爾察(Hermann von Salza)來拜見皇帝,建議他娶年輕的耶路撒冷王國女王尤蘭達為妻。1225年8月,剛加冕的女王被馬耳他伯爵亨利從阿克送到意大利。11月9日,31歲的皇帝與14歲的女王在布林迪希結婚。作為個人來説,這是一次悲慘的婚姻,尤蘭達不久就向父親抱怨皇帝勾引她的堂姐妹,皇帝將她送往巴勒莫,在那裏這個17歲的皇后在生下一個兒子——康拉德後6天就去世了。但這次婚姻在政治上是成功的。耶路撒冷王國跟帝國聯成了一體,腓特烈宣佈宣佈自己擁有耶路撒冷王國的統治權,作為聖地國王的弗里德里希可以去實現他10年前的誓言了。
1223年,在Ferentino會議上皇帝當着教皇和約翰國王的面重申了他的誓言,並定下了1225年6月24日這個期限。但到了這一天,他發現仍無法兑現,於是在第二天又在聖日耳曼諾(San Germano)宣佈1227年8月15日為新的期限,並煞有其事地保證,提供1000騎士、100艘船、50艘戰艦,至少作戰2年,還在羅馬存了10萬盎司金子作為保證金。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破教出門的皇帝

腓特烈的軍隊主要來自西西里王國境內,因為皇帝自己也無法有效調動阿爾卑斯山以北的諸侯武裝。
但新教皇格列高利九世不喜歡他,威脅要將他革出教門。1227年夏,他在阿普利亞集結軍隊,由於瘧疾在軍中橫行,7月底林堡公爵先帶着幾千人出發了。皇帝在布林迪西於9月8日登船,還沒出海就和圖林根伯爵一起病倒了。經過三天考慮,他聽從了顧問的勸告,在奧特朗托上岸治療。但教皇不聽他的解釋,立即將他革出教門。
1228年6月28日,被革出教門的皇帝帶着第二支部隊出發了。格列高裏聽説他沒有來申請寬恕就走了,認為是對自己的不敬,於是第二次將他革出教門。
這也意味着此次遠征不受教皇祝福與引導,不會有其他歐洲領主參與進來。但弗雷德裏克的東征,顯然不僅僅是為增加自己在基督教世界內部的話語權。因此皇帝聽説後只是一笑了之。
但他的一些部下不願跟隨一個被革教籍的人出征,很多人回家了。所以當他抵達巴勒斯坦後,他的軍隊已經大大縮小了。同時,由於尤蘭達去世,很多當地騎士不再把他看作是合法的國王,使他的行動受到了阻力。
弗雷德裏克的神羅-西西里東征軍,並沒有足以完成戰爭需求的兵力。這就和過去的歷次神羅東征軍,形成了鮮明反差。因為無論是從陸地前進的巴巴羅薩,還是由威尼斯船隊運輸的奧地利軍隊(與匈牙利國王安德烈二世的大軍一同行動),都有着更大規模和完善組織。弗雷德裏克則只能依靠西西里王國一地的運力,無法獲得同西西里存在海上爭霸的熱那亞船隊支持。這也是他自感無力征召德意志封建軍隊的另一個原因。
但就本質上而言,年輕皇帝的遠征模式沒有和前人有任何不同。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他決心到東方聚攏分散在三地的十字軍武裝,彙集成自己所需要的軍事力量。這恰恰也是神羅皇帝在跨區域戰爭中,所一直秉持的戰爭模式。君主本人率領核心精鋭抵達,徵召臨近戰區的采邑部隊,臨時組合為不同風格的大軍。只是在第六次十字軍時,運行機制從陸地搬到了海上。
1128年,神羅皇帝和他的船隊抵達了去往聖地的首個要地--塞浦路斯。由於威尼斯人和拉丁帝國都控制了地中海東部,所以這段行程並沒有大費周章。至於孤懸於西亞外海的塞浦路斯本身,也是十字軍在第三次東征後的最大前進基地。
在島上,弗雷德裏克再次遇到了自己的岳父,名義上的耶路撒冷王國攝政--約翰。面對這位親臨東方的君主,島上的法蘭克貴族們都表現的非常恭順。但表面的平和之下,還是包含着很多隱憂。因為皇帝已經以耶路撒冷王國的繼承者自居,並開始向攝政王約翰發難。他甚至要求後者接受處罰,將位於西亞海岸上的貝魯特港交給帝國管轄。這個要求自然被一口回絕,皇帝也意識到自己弄僵了同塞浦路斯貴族們的關係,讓他們和德意志諸侯一樣反對自己。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無血佔領的奇蹟

皇帝在塞浦路斯度過了1228年夏季,9月,神羅皇帝終於渡海抵達中東,進入了當時的耶路撒冷王國都城--阿克港。通過十字軍與意大利商業城市運作,這裏已經後來居上,在貿易額方面勝過了北方的貝魯特。
教皇的革教令也到了,阿卡城裏的世俗貴族因此不願意追隨皇帝。兩大騎士團宣佈跟他斷絕關係,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成員如果願意追隨皇帝出征,皇帝就必須在官方文書中去掉他們的名字,免得教會因此事而進行追究。只有條頓騎士團和他手下的騎士們還勉強支持他。皇帝發現自己無力發動戰爭,他決定通過談判達到目的。
這時的阿尤布王朝也在經歷着一場內戰,埃及蘇丹卡米勒和大馬士革蘇丹穆阿扎姆之間正因阿尤布王朝的亞洲領土和統治權問題進行着兄弟間的殘殺。為了對付穆阿扎姆,卡米勒決定藉助十字軍的力量來打擊自己的穆斯林兄弟。早在腓特烈二世在巴勒莫未出發時,卡米勒的使者就與他達成一項協議,腓特烈二世派兵支持卡米勒對敍利亞蘇丹的戰爭,而卡米勒將耶路撒冷交付給他作為回報。1227年底阿爾-卡米勒的兄弟、大馬士革總督阿扎姆去世,他的兒子年幼,於是阿爾-卡米勒趁機圍攻大馬士革。他還向在阿克的弗里德里希派去使者,儘量拖延時間。
雙方的情形很相似,都無力作戰,都想獲得一些象徵性的勝利。1228年11月,腓特烈二世嘗試引穆斯林出戰,但蘇丹固守不出,使得他撤退,加固了雅法。由於大馬士革久攻不下,蘇丹決定與十字軍議和。
讓蘇丹感到驚訝的是,德意志出生的皇帝不僅能熟練使用拉丁語和希臘語,甚至能用阿拉伯語和自己交談。這其實也得益於弗雷德裏克從小生活的西西里環境,一個不斷在神聖羅馬帝國、諾曼海盜、阿拉伯征服者與拜占庭希臘人之間易手的地方。在弗雷德裏克東征的時代,島上還有一些阿拉伯社區存在。
1229年2月,雙方走上了談判桌達成《雅法和約》。
耶路撒冷、伯利恆、拿撒勒、蒙福爾和託倫城堡以及從耶路撒冷到雅法的走廊地帶歸還基督徒,可以在耶路撒冷修建城牆;耶路撒冷王國則還能要回沿海的雅法、西頓兩個港口;穆斯林保留在聖陵和阿克薩清真寺的權利,可以自由出入聖城,並派兵駐紮在約旦河邊的要塞裏;簽訂10年的停戰協議;歸還雙方戰俘。
顯然,這是神羅皇帝的東方貿易需要,也是阿尤布蘇丹希望提升海運收益的結果。
阿爾-卡米勒在名義上吃了虧,他的阿訇們也公開指責他,穆斯林都很不滿。但他清楚,在這種形勢下他可以隨時收回聖城,所以他可以不理會這些指責。
但西方仍在指責皇帝,認為他沒有在戰場上堂堂正正的打敗異教徒,而聖城由於沒有防禦能力,仍要依靠穆斯林的意願而生存。實際上,他對蘇丹的感情恐怕比對自己在西方的敵人融洽的多,在談判中,蘇丹將一封企圖謀害他的信交給他看,他大聲説道:“看,這就是基督徒之間的友誼。”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結束後的耶路撒冷王國版圖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結束後的耶路撒冷王國版圖
3月17日,腓特烈二世進入聖城,只有德國人和意大利人陪同他,連教長也沒來,城市大部份是冷冷清清的。18日是星期日,皇帝到聖陵教堂作彌撒,卻連個牧師都找不到,但他大膽地給自己加冕為王了。然後他來到也是空無一人的聖約翰醫院,在那裏建立了宮廷,裝模作樣的發佈了一些命令。19日,凱撒里亞大主教來了,要將城市置於自己手下。皇帝怒了,憤然離去,23日回到阿克,那裏他的部下和當地騎士已經鬧成一團。於是他決定回國。
5月1日晨,皇帝啓程回國了。當地貴族都不認可他的自加冕行為,不承認他是聖地的國王,他的這次訪問式東征也加劇了東方各派間的矛盾。
但無論如何,年輕的皇帝都算是創造了奇蹟。利用不可多得的戰略機遇,兵不血刃地拿回聖城。不僅沒有依靠其他歐洲勢力協助,也沒有請出尊貴的教皇。對於羅馬教廷而言,這種隱性的打擊,可能比大軍壓境的彈壓還要致命。
由於聖地名義上的收復,各國沒有熱情再發動遠征了;教會與皇帝的矛盾不久變得尖鋭起來,以至於發動了對皇帝的十字軍;意大利人與穆斯林的商業關係很密切,不想讓戰爭影響他們的生意。這樣,十字軍的大潮一去不復返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