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竹象蟲

鎖定
竹象蟲,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屬鞘翅目象甲科鳥喙象屬的一種昆蟲。分佈於陝西省以南、長江中下游各省,主要為害毛竹桂竹紅竹金毛竹、篌竹等的竹筍。以幼蟲蛀食竹筍,使筍枯死,還蛀食留養的嫩竹,使其生長不良,在成竹前易被風吹折成斷頭竹,即使成竹,也造成頂端小枝叢生及嫩竹縱裂成溝等畸型現象,結果竹材硬脆,不堪利用。成蟲以筍為補充營養,影響筍竹的生長,對下一輪筍的產量有嚴重的影響。近幾年竹象甲危害有進一步加重的的趨勢。
中文名
竹象蟲
別    名
竹筍象甲
杭州竹象蟲
一字竹象蟲
拉丁學名
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Isecta
亞    綱
有翅亞綱
鞘翅目
象甲科
鳥喙象屬
一字竹象蟲
分佈區域
陝西省以南、長江中下游各省。

竹象蟲形態特徵

成蟲
竹象蟲成蟲圖 竹象蟲成蟲圖 [1]
體梭形,雌蟲體長17mm,乳白至淡黃色。頭管長6.5mm,黑色,細長,表面光滑。雄蟲體長15mm,赤褐色。頭管長5mm,粗短,有刺狀突起。頭部黑色,兩側各生漆黑色橢圓形複眼;觸角置於頭管基部的觸角溝內。前胸背板後緣彎曲呈弓形,中間有一梭形黑色長斑;胸部腹面黑色。鞘翅上各具有刻點組成的縱溝9條,翅中各有黑斑兩個,肩角及外緣內角黑色。腹部末節露於鞘翅外,腹面可見5節,黑色,第一節及末節兩側有赤褐色三角形斑,足與體色同,唯各節相連處為黑色。林間常有全黑色的個體。
長橢圓形,長徑3.1mm,初產為玉白色,不透明。後漸成乳白色,孵化前卵的一半半透明狀。
幼蟲
竹象蟲幼蟲圖 竹象蟲幼蟲圖 [2]
初孵幼蟲體長3mm,體柔軟透明,乳白色,背線白色。老熟幼蟲體長20mm,米黃色。 頭赤褐色,口器黑色,體有皺褶,氣門不明顯,背線淺黃色,尾部有深黃色突起。
體長15mm,深黃色,足、翅末端黑色,臀棘硬而突出。 [3] 

竹象蟲生活習性

竹大象甲一年一代,以成蟲在土中越冬。次年6—7月新筍長強後,成蟲出土在竹筍上取食、交尾和產卵。卵多產於筍梢部,產卵前成蟲在筍梢咬孔,將卵產入其中,每孔產卵1—2粒,孔口濕或有纖維狀突出物,卵經3—7天孵化。幼蟲期15—19天。老熟幼蟲在被害部位咬孔落地,然後鑽入土內深8—10釐米深處築土室化蛹,成蟲羽化後在土中越冬。從卵至成蟲歷時為1個月。每年5—10月均可為害,尤其以7—8月最盛。成蟲出土後,多在8—10時飛翔活動,成蟲有假死性。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成蟲在5—6月出土,白天活動,以筍補充營養,將筍啄成許多小洞,頭部向下啄產卵孔,然後產卵;卵3—5天孵化,幼蟲在筍內蛀食,經20天左右,幼蟲老熟咬破筍殼入土做繭經15天左右化蛹,蛹期15天,羽化後的成蟲在土繭中越冬。

竹象蟲發生規律

竹象蟲危害圖 竹象蟲危害圖 [4]
在小筍竹林1年1代,在大小年明顯的毛竹林2年1代。成蟲在地下8-15cm深土繭中越冬或越兩個冬。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土,白天活動,以筍為補充營養。4月中旬交尾、產卵,卵多產於最下一盤枝節到筍梢之間,卵2-3天孵化,其幼蟲取食筍肉,被害處即停止生長。3齡幼蟲食量增大,可將筍吃成空洞。老熟幼蟲咬破筍籜入土,2-3天築成土室,經半個月化蛹,7月即以成蟲在土中越夏過冬。 [3] 

竹象蟲防治方法

人工捕捉
對小面積發生的竹林,留養竹筍高3米內,從4月下旬起,在成蟲出現期,利用其假死性,行動遲緩,可振落捕殺成蟲,並將蛀食幼蟲剪除殺死,大大降低蟲害。
可用綠色威雷300倍液噴灑竹筍。
營林措施劈山鬆土
竹象蟲出土危害時間一般是在4月,因此,在秋冬兩季結合挖冬筍和施冬肥對竹林進行全面的劈山鬆土,可以直接搗毀象蟲土室,改變越冬環境,使越冬成蟲大量死亡,同時,促進竹林多行鞭孕筍,增強抗蟲性。每年或隔年進行1次,可逐年壓低象蟲的為害。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