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税收中性原則

鎖定
税收中性原則是一種税收原則,意指國家徵收税收使社會所付出的代價應以徵税數額為限,不要干擾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國家徵税使社會所付出的代價應以徵税數額為限,除此之外,不能讓納税人或社會遭到其他經濟犧牲或額外負擔;二是國家徵税不能對市場經濟運行造成不良影響,特別是不能超越市場而成為影響資源配置和經濟決策的力量,而使經濟資源脱離其最有效的使用途徑。 [1] 
中文名
税收中性原則
適用範圍
只有在市場經濟很發達的地方才可能發揮出他的作用,市場機制完善的國家

税收中性原則簡介及定義

税收中性原則的基本涵義是:國家徵税時,除了使人民因納税而負擔以外,最好不要使人民承受其他額外的經濟負擔和損失。據此原則,一個好的税收制度,對人民的生產和消費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方國家的税收政策受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的左右,主張應用税收政策來糾正市場的缺陷,調節經濟的運行。這時的税收中性原則被説成是,税收應對經濟的不良影響降到儘可能小的程度。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解決不了市場中出現的新問題,宏觀經濟理論失靈,凱恩斯理論受到貨幣主義供給學派新自由主義學派的衝擊和挑戰。這些學派主張減少國家干預,讓市場通過自身調節來解決問題,這時税收中性思想又有所歸復和再發展。

税收中性原則適用範圍

有人倡導在我國實行税收中性,這是不符合我國的市場狀況的。税收中性原則只有在市場經濟很發達的地方才可能發揮出他的作用,市場機制完善的國家,不是主要通過税收來調節經濟的運行,國家進行資源配置也不是主要通過税收,這樣降低税收對市場的影響會促進市場的發展。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時間短,市場不健全,需要國家適度的干預來保證資源的合理配置,調節經濟的運行,實行税收中性並無益處。
參考資料
  • 1.    胡微波 袁勝華.現代税法實用辭典:法律出版社,1993年05月第1版: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