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程喜

(三國時期曹魏青州刺史)

鎖定
程喜(生卒年不詳)字申伯,三國時期曹魏官員。
魏明帝曹叡時任青州刺史,與田豫擊殺前往遼東的吳將周賀
齊王曹芳時,為徵北將軍。
《隋書 經籍志》載程申伯著《相印法》一卷,已亡佚。
本    名
程喜
別    名
程徵北
申伯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成就
與田豫擊殺吳將周賀
官    職
青州刺史、徵北將軍

程喜人物生平

程喜抗擊吳軍

程喜,三國時期曹魏官員,明帝曹叡時,為青州刺史。
太和六年(232年)吳主孫權聯合遼東公孫淵,派遣周賀渡海前往遼東。朝廷任命田豫督青州,與程喜率眾迎戰吳軍。 [3]  [5] 
十月,程喜、田豫與周賀軍交戰於成山,斬殺周賀。 [2]  [4]  (程喜參戰之事見《開元佔經》,書中稱此事在十一月壬寅,但此年十一月無壬寅) [1] 

程喜排擠田豫

當初,程喜不服田豫以太守身份督青州,在軍事時經常與他作對,又知道明帝喜愛明珠,便秘密上奏:“田豫雖立戰功而軍令鬆弛,得到了許多器仗、珠寶,卻全不向官府交納。”田豫因此功不見列。 [7] 

程喜評價管寧

自黃初到青龍年間,朝廷屢次徵辟隱士管寧不成,明帝下詔書詢問程喜:“管寧是守節自高,還是老病萎頓呢?”程喜上報説:“管寧族裏有個叫管貢的現任州吏,與管寧是鄰居,臣常常讓他探聽消息。管貢説:‘管寧時常戴皂帽,身穿布衣、布裙,隨季節不同或單或夾,出入於內室外庭,能憑藉手杖走路,不須扶持。一年四季的祭祀,總是自己強力支撐,改換衣服,着粗絲棉巾,穿着過去在遼東時所有的白布單衣,親自佈置食物供品,跪拜行禮。管寧幼時就失去了母親,不記得母親的樣貌,常常特意加設酒觴,淚流滿面。另外他的住宅離水池有七八十步遠,夏天時到水中洗手洗腳,步行在園圃中。’臣下揣測管寧前後推辭謙讓的意思,只在於認為自己生長在隱居潛逸中,年紀老邁,智力衰退,所以安於休息,每次都謙遜退讓。這是管寧志向行事所一定要保全的,不是故意矯情以顯示自己的高尚。” [14] 

程喜彈劾杜恕

曹芳時,程喜為徵北將軍,屯於薊縣。朝廷任命杜恕為幽州刺史、護烏桓校尉,尚書袁侃與杜恕提及:“程申伯(程喜)在先帝時,便在青州排擠過田國讓。”並勸誡杜恕提防程喜。 [8] 
後來鮮卑數十騎擅自到達州城,幽州不上表而處斬鮮卑一人。 [9] 
程喜本想讓杜恕向自己屈服謝罪,指使司馬宋權示以微意,而杜恕不從,程喜於是借處斬鮮卑之事,深文彈劾杜恕,交付廷尉。杜恕本當被處死,最終因父親為國事死而被免為庶人,時為嘉平元年(249年)。 [9]  [10] 

程喜軼事典故

程喜相印傳授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相印書》稱:相印法本出陳羣(陳長文),陳羣以此告訴韋誕(韋仲將),印工楊利從韋誕受法,將此告訴許允(許士宗)。楊利以法術佔吉凶,十可中八九。韋誕問陳羣'從誰得法'?陳羣説:“本出自漢世,有相印、相笏經,又有鷹經、牛經、馬經。”印工宗養將此法告訴程喜(程申伯),因此有一十二家相法傳於世。 [18] 

程喜建平相面

曹魏有位叫朱建平的人,經常給人相面,多數皆靈驗。唯獨給程喜及司空王昶、中領軍王肅相面結果與實際情況不同。 [16] 

程喜相關作品

《隋書 經籍志》載魏徵東將軍程申伯著《相印法》一卷,已亡佚。 [12] 

程喜參考史料

《三國志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裴松之注》 [19] 
《三國志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15] 
《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11] 
《三國志 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6] 
《三國志 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 [17] 
《隋書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 [13] 
參考資料
  • 1.    《開元佔經 卷十三》:十一月壬寅,吳越賊將周賀於東萊牟平之內恣殺掠,與青州刺史程喜戰,射殺周賀,斬首四千餘級,又生擒八千餘人。
  • 2.    《三國志 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冬十月,殄夷將軍田豫帥眾討吳將周賀於成山,殺賀。
  • 3.    《三國志 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太和末,公孫淵以遼東叛,帝欲徵之而難其人,中領軍楊暨舉豫應選。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諸軍,假節,往討之。會吳賊遣使與淵相結,帝以賊眾多,又以渡海,詔豫使罷軍。豫度賊船垂還,歲晚風急,必畏漂浪,東隨無岸,當赴成山。成山無藏船之處,輒便循海,案行地勢,及諸山島,徼截險要,列兵屯守。自入成山,登漢武之觀。賊還,果遇惡風,船皆觸山沈沒,波盪著岸,無所蒙竄,盡虜其眾。
  • 4.    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5]
  • 5.    《三國志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三月,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乘海之遼東。秋九月,魏將田豫要擊,斬賀於成山。
  • 6.    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5]
  • 7.    《三國志 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初,豫以太守督青州,青州刺史程喜內懷不服,軍事之際,多相違錯。喜知帝寶愛明珠,乃密上:"豫雖有戰功而禁令寬弛,所得器仗珠金甚多,放散皆不納官。"由是功不見列。
  • 8.    《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復出為幽州刺史,加建威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校尉。時徵北將軍程喜屯薊,尚書袁侃等戒恕曰:"程申伯處先帝之世,傾田國讓於青州。足下今俱杖節,使共屯一城,宜深有以待之。"而恕不以為意。
  • 9.    《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至官未期,有鮮卑大人兒,不由關塞,徑將數十騎詣州,州斬所從來小子一人,無表言上。喜於是劾奏恕,下廷尉,當死。以父畿勤事水死,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
  • 10.    《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喜欲恕折節謝己,諷司馬宋權示之以微意。恕答權書曰:"況示委曲。夫法天下事,以善意相待,無不致快也;以不善意相待,無不致嫌隙也。而議者言,凡人天性皆不善,不當待以善意,更墮其調中。僕得此輩,便欲歸蹈滄海乘桴耳,不能自諧在其間也。然以年五十二,不見廢棄,頗亦遭明達君子亮其本心;若不見亮,使人刳心著地,正與數斤肉相似,何足有所明,故終不自解説。程徵北功名宿著,在僕前甚多,有人出征北乎!若令下官事無大小,諮而後行,則非上司彈繩之意;若諮而不從,又非上下相順之宜。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殺胡之事,天下謂之是邪,是僕諧也;呼為非邪,僕自受之,無所怨咎。程徵北明之亦善,不明之亦善,諸君子自共為其心耳,不在僕言也。"喜於是遂深文劾恕。
  • 11.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5]
  • 12.    《隋書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相手板經》六卷。梁《相手板經》、《受版圖》、韋氏《相板印法指略抄》、魏徵東將軍程申伯《相印法》各一卷,亡。
  • 13.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隋書(唐)魏徵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5]
  • 14.    《三國志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自黃初至於青龍,徵命相仍,常以八月賜牛酒。詔書問青州刺史程喜:"寧為守節高乎,審老疾尫頓邪?"喜上言:"寧有族人管貢為州吏,與寧鄰比,臣常使經營消息。貢説:'寧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隨時單復,出入閨庭,能自任杖,不須扶持。四時祠祭,輒自力強,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遼東所有白布單衣,親薦饌饋,跪拜成禮。寧少而喪母,不識形象,常特加觴,泫然流涕。又居宅離水七八十步,夏時詣水中澡灑手足,闚於園圃。'臣揆寧前後辭讓之意,獨自以生長潛逸,耆艾智衰,是以棲遲,每執謙退。此寧志行所欲必全,不為守高。"
  • 15.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03]
  • 16.    《三國志 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凡説此輩,無不如言,不能具詳,故粗記數事。惟相司空王昶、徵北將軍程喜、中領軍王肅有蹉跌雲。
  • 17.    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11]
  • 18.    《三國志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裴松之注引《相印書》:"相印法本出陳長文,長文以語韋仲將,印工楊利從仲將受法,以語許士宗。利以法術佔吉凶,十可中八九。仲將問長文'從誰得法'?長文曰:“本出漢世,有相印、相笏經,又有鷹經、牛經、馬經。”印工宗養以法語程申伯,是故有一十二家相法傳於世。
  • 1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1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