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爾

(光暈遊戲人物)

鎖定
2525-2531:豐饒星戰役(HALO WARS 發生年代)
經過長達六年的戰爭科爾最終奪回了豐饒星。以損失三分之二戰艦的代價奪回了豐饒星。(此戰中UNSC聖約人的軍力比是三比一)
中文名
科爾
外文名
HALO WARS
登場作品
光暈

目錄

科爾來源

[光暈遊戲人物] 普雷斯頓·科爾( Preston Cole) UNSC海軍中將(豐饒星戰役後晉升為上將)
2525-2531:豐饒星戰役(HALO WARS 發生年代)

科爾簡介

經過長達六年的戰爭科爾最終奪回了豐饒星。以損失三分之二戰艦的代價奪回了豐饒星。(此戰中UNSC與聖約人的軍力比是三比一)
回到地球后,科爾晉升為海軍上將。此時他獲悉許多遠地殖民地已經淪陷,無人生還。
科爾再次率領他的艦隊出擊,與星盟交戰,無論是地面戰還是艦船戰,戰況都都相當慘烈,戰火已經蔓延到全部遠地殖民地。在一次地面戰中,人類部隊俘虜了一個外星人,在他傷重死亡之前,人類得知這些外星人自稱為星盟。
2531-2535:遠地殖民星球的淪陷 The Outer Colony Massacres豐饒星戰役後的短短四年,儘管科爾上將有出色的領導能力和戰略才華,但是他的艦隊一再受到重創,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憑藉科技上的優勢,星盟在艦船戰中的勝率為三比一。2535 年,幾乎所有遠地殖民地都已經被星盟攻陷。為了保護人類的母星地球,科爾上將基於軍事原則建立了著名的科爾協議 Cole’s Protocol:所有的人類艦船都必須確保星盟軍隊不會發現地球。人類艦船在被迫執行空間跳躍或者撤退時,必須遠離地球,即使不做計算就進行盲跳也在所不惜。在不可能執行盲跳時,如果存在被俘的危險,艦長必須下令自毀艦船。此外,協議也命令要確保艦船上的人工智能的核心數據不可落入星盟之手,緊急情況下必須移除或者毀滅。
(科爾協議)
科爾司令的最後一役
巨蛇座會戰是一場發生於2543年,即人類與星盟30年戰爭中後期的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略總決戰。由於人類歷史上最為傑出的太空艦隊戰略指揮家科爾上將在本次戰役之中被官方認定為陣亡,所以本次戰役又被人們稱為“科爾將軍的最後一役”。
在會戰開始之前,科爾上將進行了非常詳盡的戰前準備,並對艦隊進行了充足的補給與陣容調整。首先,科爾在自己的旗艦“珠穆朗瑪”號上加裝了數層厚重的A級鈦合金防護甲板,於此同時,科爾上將還向司令部申請,獲得了在先前戰鬥之中受到損傷的UNSC“愛莪”號巡洋艦。在進行着大量實體作戰準備的同時,科爾還對恆星內核密度以及斷層躍遷跳躍進行了長時間的系統性研究,正是在戰前所作如此之多的物資準備和理論研究,幫助科爾贏得了這一場足以使其流芳千古的宏大艦隊會戰,這場會戰的偉大勝利也使科爾成為了UNSC艦隊之中最為偉大的指揮英雄---是的,在艦隊戰略指揮方面,確實無人能出其右。
UNSC“印巴”主力艦隊作戰羣在大戰前率先躍遷進入了星盟艦隊聚集待命的巨蛇座Ψ星系,躍遷所產生的能量輻射波在整個星系之中傳播開來,並迅速引起了在此整備多時的星盟艦隊的注意與警覺。發現敵情的星盟第一艦隊迅速開始了對“印巴”主力艦隊作戰羣的圍剿與突襲,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科爾上將的指揮下,以星系中央的巨大氣體行星“蝰蝮”為跳躍目標,UNSC艦隊進行了一次前所未聞的星系內躍遷,雖然有十數艘UNSC戰艦沒有能夠隨同主力艦隊一起成功躍遷至指定區域,並被隨後趕來的星盟追擊艦隊全部殲滅,但是這次大膽的星系內躍遷還是為UNSC艦隊贏得了寶貴的反擊時間,在科爾上將的指揮下,艦隊主力迅速整合火力資源,並依靠“蝰蝮”為掩護對隨後趕來的星盟第一艦隊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星盟第一艦隊之中有將近一百艘戰艦被UNSC艦隊徹底擊沉。但是好景不長,擁有兩百餘艘戰艦的星盟第二艦隊隨後也出現在了戰場之中。
星盟第二艦隊依靠其壓倒性的火力優勢輕鬆擊潰了UNSC“印巴”主力艦隊作戰羣,正當星盟艦隊企圖一鼓作氣徹底殲滅殘餘的UNSC艦隊之時,一股叛軍艦隊的出現讓戰場之上的形式變得更加複雜起來,雖然對UNSC抱着極強的敵意,但是叛軍艦隊仍然毫不猶豫對星盟第二艦隊發動了猛烈的穿插攻擊。雖然叛軍艦隊的火力難以對星盟戰艦造成可觀的傷害,但是突如其來的迅猛攻擊仍然徹底打亂了星盟艦隊的作戰陣型。趁着星盟艦隊重新整合隊形的空當,科爾上將將殘餘艦隊劃分為兩組,開始沿着相反方向環繞氣體星球“蝰蝮”進行環繞飛行,並伺機穿插攻擊同樣處於行星高軌道之中的星盟艦隊。叛軍艦隊雖然果敢勇猛,但是仍然在短時間內就被星盟艦隊殲滅了四分之一的有生力量,萬般無奈,叛軍艦隊開始上升軌道並朝着星系之外撤退而去。眼看星盟艦隊陣型已經重組完畢,科爾上將命令殘存的UNSC艦隊開始有序撤出戰場,而自己連同旗艦則朝着“蝰蝮”行星大氣層深處航行而去。他向眼前兩百餘艘的星盟艦隊發送了一條全頻率的廣播訊息,高歌人類戰士的勇猛無畏並嘲笑星盟武士的膽怯懦弱。由於着實難以忍受科爾的冷嘲熱諷,崇尚武士榮譽的第二艦隊司令官命令星盟全軍掉頭追擊UNSC艦隊旗艦“珠穆朗瑪”號,但是出乎星盟司令意料的是,所有發射的等離子武器都因為氣體行星之中的高強度磁場干擾而徹底失效。
在科爾上將的指揮之下,“珠穆朗瑪”號快速越過了擺脱“蝰蝮”行星的引力均衡點,無可挽回的被“蝰蝮”行星強大的引力拖拽向下而去,科爾上將命令“珠穆朗瑪”號掉轉船頭,朝着追擊而來的一艘領頭星盟巡洋艦發射了一輪核彈襲擊,雖然核彈的毀滅之光將領頭的星盟戰艦徹底吞噬,但是卻無法對剩餘的星盟艦隊造成絲毫傷害。但是星盟艦隊有所不知的是,科爾上將在剛才掉轉船頭的同時朝着“蝰蝮”行星極不穩定的星體內核之中發射了100枚“西瓦”級核彈,核彈原子分裂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使整顆氣體行星崩塌收縮為一顆褐矮星,並引發了威力無窮的超新星大爆炸,爆炸的巨大能量瞬間就吞沒了整個星盟艦隊,當然,還有偉大英雄科爾上將所搭乘的旗艦“珠穆朗瑪”號巡洋艦。
雖然星盟第二艦隊的三百艘戰艦在星爆中全軍覆沒,但是軍中盛傳科爾將軍在最後時刻還是及時撤入了躍遷斷層空間之中。科爾上將之前所放出的數十枚搭載核彈頭的射手型導彈不僅僅摧毀了領頭追擊的星盟巡洋艦,還似乎在“珠穆朗瑪”號前方打開了一個斷層空間裂洞,由於科爾一直以在躍遷跳躍領域的非凡研究而聞名於世,所以相當數量的軍中高層都私下認為射手型導彈發射的真正目的並不是意在摧毀星盟戰艦,而是僅僅是為了打開一個能夠在大氣層中跳躍的斷層空間裂洞而已。
撤退之中的UNSC戰鬥羣所拍攝的影像資料也在某些方面證實了軍中高層有關科爾將軍並未陣亡的假想,起初,撤退之中的戰艦在星球大氣層中拍攝到了兩個模糊的船影,一艘為旗艦“珠穆朗瑪”號,另一艘為經過加固的“愛莪”空間站,但是片刻的閃光之後,撤退之中的戰艦僅僅只能在大氣層中捕捉的一艘船影了。正是因為如此,相當之多的UNSC將士都堅信科爾上將最終成功帶領戰艦撤入了躍遷斷層空間之中。
無論科爾上將最終究竟是功德圓滿,全身而退,還是捨身取義,壯烈犧牲,巨蛇座Ψ星系戰役的偉大勝利都將會同士官長等斯巴達摧毀星盟空間站“不屈之祭祀”一起,作為人類-星盟戰役中人類所獲得的最偉大的兩場戰役,而被永遠載入空間作戰的勝利史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