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秋思

(南北朝蕭愨詩作)

鎖定
《秋思》是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蕭愨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前半部分描繪了一幅秋意蕭索的圖景,着意寫“秋”;後半部分描寫了深宮怨女的情景,着意寫“思”。全詩描寫了深宮怨女的愁思,但卻不出一個“愁”字,全是借景抒情,或以颯衰之景寫心境的落寞,或以富貴之景寫內心的空虛,或以夢境的美滿寫現實的缺陷,借景傳情,深綿委婉。 [1] 
作品名稱
秋思
作    者
蕭愨
創作年代
南北朝
出    處
《古詩紀》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秋思作品原文

秋思
清波收潦日,華林鳴籟初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燕幃緗綺被,趙帶流黃裾
相思阻音息,結夢感離居 [2] 

秋思註釋譯文

秋思詞句註釋

①“清波”句:化用宋玉“寂寥兮,收潦而水清”(《九辯》)之詩意。清波,清澈的水流。收潦(lǎo),指雨水退盡。潦,雨水大。
②華林:華林園,南朝皇家宮苑,故址在今洛陽市東,這裏泛指繁茂的樹林。鳴籟:自然界發出的各種各樣的聲響,這裏主要指秋風吹動樹林的聲音。
③芙蓉:蓮荷。
④疏:稀疏。
⑤燕幃(wéi):燕地所產的帷帳。幃,帳子,幔布。緗(xiāng)綺(qǐ):淺黃色的絲綢。與後文中的“趙帶”皆冠以地名,以示物品的名貴,
⑥趙帶:趙地所產的衣帶。帶,衣帶,言衣帶表示心中有所思。流黃:褐黃色。裾(jū):衣服的前襟。
⑦音息:音訊,消息。
⑧結夢:成夢。離居:分居。末兩句化用陸機“形影參商乖,音息曠不達”(《為顧彥先贈婦》)和梁武帝“沉思慘行鑣,結夢在空牀”(《搗衣詩》)之詩意, [3]  [4]  [5] 

秋思白話譯文

已是秋水清澄、秋波盪漾的季節,秋風初起,華林園中林木沙沙。
秋露濃重,晚荷紛然凋落;秋月清冷,柳影也顯得比夏日稀疏。
宮室中垂着燕姬之幃,鋪着淺黃色的絲被;腰上繫着趙女之帶,身穿褐黃色的裙裾。
相思心切,,卻得不到君王的一點音息;夢迴月殘更感到離居的苦悽。 [6] 

秋思創作背景

作者蕭愨本是蕭梁宗室,天保年間仕北齊後雖得到定官位,但是羈旅之苦、家國之思的陰影無時不籠罩他的心頭。因而,面對秋月當空的悽清夜景,一種難於名狀的苦滋味襲來,情因景興,便拿起筆寫了該詩。 [7] 

秋思作品鑑賞

秋思文學賞析

該詩寫秋夜思家,不用典故,純任自然,以寫景造境來烘托,全是南朝舊格,清麗婉轉,音調諧美
詩的開頭兩句,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把讀者引入一個蕭瑟冷寂的環境之中。“清波收潦日”點明時令,切題中“秋”字。説明蕭瑟的秋風吹來,水面上泛起層層清波,該景色與“潦日”渾濁的池水相比,更能體會到這秋的深味。“華林鳴籟初”點明地點,切題中“思”字,説明詩中所寫主人公是一個失意宮女。華林園內簫聲嗚咽,使得本來令人易生悲感的秋夜更增添了一層淒涼。上句是宮女目中所睹,下句是宮女耳中所聞。寫目中所睹,詩人用一“收”字寫夏去秋來的時令轉換;寫耳中所聞,詩人用一“鳴”字寫簫聲的淒涼婉轉。如果説,水面的清波打破了宮女之心的寧靜,悲涼之情在她心中泛起了陣陣漣漪,那麼,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的簫聲就更使得宮女倍加傷感。這開頭兩句,雖然只寫秋景的蕭索,但宮女的悲涼之感已藴含其中,這是融情於景物所造成的藝術效果。
三四句繼續寫景。“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這是全詩寫得最精彩之處,也是廣為傳誦的名句。這位宮女站在清波盪漾的池水邊,耳聽嗚嗚咽咽的簫聲,看到灑滿露珠的芙蓉紛紛下落,柳樹在月光下顯得比夏日疏落了。上句是俯視所得,下句是仰觀所見。在宮女俯仰之間,秋夜的蕭散景色圖畫般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兩句,寫得情致深沉,氣象高華,情景相生。雖未直接寫宮女,但她的處境、心曲,已宛然紙上了。“芙蓉與“楊柳”,烘托了深宮的寂寞寥落,也象徵了宮女的芳潔。一“落”一“疏”,還進一步點明時令,暗示秋天來了,芙蓉抵不住寒氣的侵襲,紛然下落,引起宮女的遲暮之感。古人送別,常常折柳相贈,因之,楊柳就成了傷別的象徵。宮女看到那疏疏落落的“楊柳”,更不可避免地要勾起孤子悽寂的情懷,引起對君王的悠長思念。宮女在秋夜裏的所見所聞,無不引起並加重她的悽清孤寂的感情。“落”、“疏”二字,還給人以黯淡朦朧之感,暗示月下之人在百無聊賴之中佇立已久,又從光陰的流逝中暗示此人青春的暗度,其孤寂、愁慘、怨悱之情則見於言外。
詩的下半首又變換了一個場景把鏡頭從户外轉向户內。“燕幃緗綺被,趙帶流黃裾。”寫室內的“幃”與“被”,詩人冠之以“燕”和“緗綺”;寫“帶”與“裾”,詩人冠之以“趙”和“流黃”,這些金碧輝煌的字眼,不僅寫出了室內陳設及宮女服飾的富麗華貴,而且反襯出她精神的空虛與心境的淒涼,同時還説明宮女殷切的盼望和希冀。宮女是因盼望君王的臨幸,才這樣精心整理房屋,着意修飾打扮的,但結果是熱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現實,帶來了深一層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回到寂寞難耐的境地中去。這兩句,把這個宮女幽居的環境、深藏內心的感情變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至此,景物的描繪,情感的抒寫氣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後畫龍點睛,彈出了全曲的最強音:“相思阻音息,結夢感離居。”和全詩含而不露相較,末兩句點出主旨似覺發露,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結句,仍有“有餘不盡之意”,説明宮女失寵離居的悲慘處境。宮女相思而不得寵幸,積思而成夢,於是,往日得寵時的情事又借夢境重現。但夢境畢竟代替不了真實的現實,緊接着夢中短暫的歡聚而來的還是難堪的“離居”。這樣的夢,反映了失寵所造成的深刻的心靈傷痛,也更強化了刻骨的“相思”。着一“感”字,意餘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寵者在寂寞淒涼中對往事歷歷分明的記憶和無限的追戀,也藴含着往事不可回覆的深沉感慨和無限悵惘,更透露出前景不堪預測的深刻哀傷。
該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餘言外。詩中滿紙愁情淋漓,卻終篇不出一“愁”字,不着一“悲”字。詩人把這種感情,完全通過宮女對自然景物和現實處境的感觸以及對君王欲見不能、慾望不得的深沉感慨表現出來。詩中以衰颯的秋景來映襯宮女心境的悲涼,以宮女室內陳設及服飾的富麗華貴來反襯其精神的空虛和心境的孤寂落寞以宮女夢中的歡樂來反襯其實際生活中的哀情,都頗具藝術魅力。 [4]  [8]  [9] 

秋思名家點評

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第九》:“蘭陵蕭愨,梁室上黃侯之子,工於篇什。嘗有秋詩云:‘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時人未之賞也。吾愛其蕭散,宛然在目。” [3] 
宋朝許顗《彥周詩話》:“六朝詩人之詩,不可不熟讀。如‘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鍛鍊至此,自唐以來,無人能及也。” [3] 
明朝胡應麟《詩藪·外編二》:“北朝句如‘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較謝‘池塘生春草’,天然不及而神韻有餘。《雜編三》亦云: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足為北朝第一。顏之推賞之,可稱具眼,而盧思道不以為然。” [3] 
明末清初呂留良《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論文下》:“或問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前輩多稱此語,如何?’曰:‘自然之好,又不如“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則尤佳。’” [3] 
清朝沈德潛:“‘芙蓉’一聯,不從雕琢而得,自是佳句。” [10] 
清朝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十一):“情景俱佳,足資吟詠。” [3] 
清朝舒夢蘭、謝朝徵《白香詞譜箋》:“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 [9] 

秋思作者簡介

蕭愨(què)(生卒年不詳),字仁祖,梁始興王蕭儋孫,上黃侯蕭曄之子。天保中入北齊武平中為太子洗馬。後主時為齊州錄事參軍。後人北周、隋,在隋任記室參軍。工於詩。風格清麗,以《秋思》最著名。有集九卷,已佚。《全隋文》存其文一篇,《古詩紀》輯其詩十七首,著作有《蕭愨集》。 [11] 
參考資料
  • 1.    餘冠英,韋鳳娟編選.《名家視角叢書 古詩精選》:鳳凰出版社,2018.05:第219頁
  • 2.    郭超主編.《四庫全書精華 集部 第1卷》: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第421頁
  • 3.    曹旭,陳路,李維立選注.《齊梁文化研究叢書 齊梁蕭氏詩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7:第538-540頁
  • 4.    程章燦撰.《南北朝詩選》:商務印書館,2017.08:第234頁
  • 5.    盧盛江,盧燕新.《中國古典詩詞曲選粹 魏晉南北朝詩卷》:黃山書社,2018.08:第398頁
  • 6.    韋鳳娟選注.《古詩三百首》:大連出版社,1999.03:第308頁
  • 7.    姜葆夫選析.《漢魏六朝詩歌賞析》: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02:第174頁
  • 8.    賀新輝主編.《古詩鑑賞辭典 下》: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08:第1449-1451頁
  • 9.    賀新輝.《古詩鑑賞辭典 圖文修訂版》: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09:第1175-1177頁
  • 10.    徐天閔編著.《武漢大學百年名典 古今詩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11:第153頁
  • 11.    張敏編著.《齊梁文化研究叢書 南蘭陵蕭氏著作綜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7:第255-25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