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禮尚往來

(漢語成語)

鎖定
禮尚往來(拼音:lǐ shàng wǎng lái)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 [2] 
禮尚往來指在禮節上注重相互往來,多用於人際關係;也用於比喻施以怎樣的行為,即以怎樣的行為回報。 [2]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中文名
禮尚往來
拼    音
lǐ shàng wǎng lái
近義詞
互通有無有來有往
反義詞
一廂情願來而不往
出    處
《禮記·曲禮上》
注音字母
ㄌㄧˇ ㄕㄤˋ ㄨㄤˇ ㄌㄞˊ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禮尚往來成語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禮尚往來”。 [2] 

禮尚往來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在家收弟子開壇講學,引起了魯定公的重視。當時魯國政權掌握在季孫、孟孫、叔孫三家手中,以季孫權力最大。當季平子死了以後,其家臣陽虎(亦稱陽貨)囚禁了其子季桓子,專了季氏的政,這也就相當於專了魯國的政。陽虎為了加強治理能力,便想拉攏孔子出來做官,以壯大自己的聲勢。 [3] 
據説,有一天,陽虎專程去看望孔子,孔子聞知後即藉故不見他。陽虎就想了一個讓孔子見他的辦法,他再次去看望孔子的時候,給孔子留下了一隻烤乳豬,因為他知道孔子是最講究“禮尚往來”的。果然,孔子見了禮物後,不得不去拜謝回訪,但孔子也很聰明,他找了一個陽虎不在家的時間。不過,讓孔子沒想到的是,在路上,兩人還是相遇了。 [3] 

禮尚往來成語寓意

在周人看來,“禮尚往來”應該是全民性的。《禮記·曲禮上第一》中明確説,禮的原則,是要求自己謙卑而尊重他人。即使當小販的那樣身份低微的人,也都有自尊心,也都有值得尊重的地方,何況那些既富且貴的人。富貴者懂得禮儀,就不會驕奢淫逸。貧賤者懂得禮儀,就不會失去這裏把禮尚往來的本意説得清清楚楚了,就是尊重人的自尊心,就是相互“勸進”。 [3] 
禮尚往來是一種禮貌,也是人際交往的一個基本原則。所謂“禮”可以是禮品、禮物,也可以是一種禮節、禮貌,還可以是相互的幫助與支持。禮品、禮物的交換,是為了聯絡關係,增進感情。人與人交往,講求平等、真誠、適度。真誠之下,禮物甚至禮節都是次要的外在表現。缺乏真誠,即使禮品豐厚,禮節周全,也失去了相互交往的真正意義。 [4] 
人與人的交往中,來而不往非禮也。但是社會生活中,禮尚往來卻非常容易出現偏差。普遍存在的是炫耀攀比之風,或者是送禮行賄之風,這些都大大地超越了度,屬於致人不仁不義的惡俗。在禮品上炫耀貴重,是要以財壓人,給人帶來不快;為了利益行賄送禮,更是增加人的貪慾,致人違法。這些行為實際上都失去了“禮”的本義。 [4] 

禮尚往來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禮尚往來”指在禮節上注重相互往來,多用於人際關係;也用於比喻施以怎樣的行為,即以怎樣的行為回報。 [2]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 運用示例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故禮有報而樂有反。”裴駰集解引孫炎曰:“報謂禮尚往來,以勸進之。” [2]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進士歸禮部》:“夫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 [2]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藺)相如亦請於秦王曰:‘禮尚往來,趙既進十五城於秦,秦不可不報。亦願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5] 

禮尚往來成語辨析

禮尚往來—投桃報李
“禮尚往來”於“投桃報李”意義相近,兩者皆有相互贈禮的含義;區別在於“禮尚往來”指在禮節上注重相互往來,更加側重於禮節;“投桃報李”指送給我桃子,回敬他李子,用來比喻相互贈送答謝,更為側重答謝。 [4] 
參考資料
  • 1.    禮尚往來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02]
  • 2.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644
  • 3.    郭志坤,陳雪良著. 成語裏的中國通史 上[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07:220
  • 4.    《中國成語大會》欄目組編著. 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1[M]. 南寧:接力出版社, 2015.11:94-95
  • 5.    林才偉編著. 中華常用詞彙歸類與應用[M].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