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禮壞樂崩

(漢語成語)

鎖定
禮壞樂崩,漢語成語,拼音是lǐ huài yuè bēng,意思是形容社會綱紀紊亂,騷動不寧的時代。出自《漢書·武帝紀》。
中文名
禮壞樂崩
拼    音
lǐ huài yuè bēng
近義詞
禮崩樂壞
出    自
《漢書·武帝紀》
注    音
ㄌㄧˇ ㄏㄨㄞˋ ㄩㄝˋ ㄅㄥ

禮壞樂崩成語典故

春秋時候,諸侯稱霸,"挾天子以令諸侯",孔子《論語》中稱之為"禮壞樂崩"。孔子的弟子宰予曾經説:如果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那禮儀就肯定會敗壞了;如果君子三年不演奏音樂,那音樂也一定會被荒廢掉。孔子自己也説:社會政治上了軌道的時候,天子就來制定禮樂制度,諸侯有不遵守這個制度的,天子就來發號施令進行征伐。社會政治混亂起來了,諸侯就自己制定禮樂制度,有徵伐的事兒諸侯自己就決定了。可見春秋戰國時候,人們把"禮樂"當作一種理想的政治狀態。戰國荀子有一篇《禮論》和一篇《樂論》,漢代司馬遷史記》裏有專門的《禮書》、《樂書》,以後歷代史書裏大多都有一篇《禮樂志》。世界上稱中國是"禮義之邦"。這話沒錯兒,但説得更準確點兒,應該説中國是 "禮樂之邦"。因為,禮樂一直都被用象徵中國古代文化

禮壞樂崩成語出處

漢書·武帝紀》:“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 [1] 

禮壞樂崩成語解釋

古代制禮,把它當作社會道德、行為的規範;把制樂人微言輕教化的規範。形容社會綱紀紊亂,騷動不寧的時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