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醫科大學

鎖定
福建醫科大學(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簡稱福醫大,位於福建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與國家衞生健康委共建高校 [40]  ,福建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高校,是福建省衞生人才培養中心、醫學科學研究中心和醫療衞生服務中心。 [1-2] 
福建醫科大學前身是1937年創辦的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1939年改名為福建省立醫學院,1949年改稱福建醫學院,1969年與福建中醫學院、華僑大學醫療系合併,成立福建醫科大學。1982年更名為福建醫學院,1996年4月更名為福建醫科大學。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重點建設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有旗山、烏山2個校區,規劃佔地約1550畝;設有23個學院(部),4所直屬附屬醫院,非直屬附屬醫院11所,7所臨牀醫學院,開設30個本科專業;擁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博士後工作站,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有教職醫護員工15054人(含附屬醫院),專任教師(含臨牀教師)1651人;在校全日制學生18000多人。 [9] 
中文名
福建醫科大學
外文名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簡    稱
福醫(FMU)
創辦時間
1937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醫藥類
學校特色
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 [42]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43] 
省部共建高校(2023年) [40]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 [46] 
主管部門
福建省 [44] 
現任領導
陳曉春(黨委書記)
林旭(校長)
本科專業
30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0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4個
科研工作站4個 [3] 
院系設置
23個學院(部)
校    訓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校慶日
12月8日
地    址
旗山校區:福建省福州市大學新區學府北路1號(350122)
烏山校區:福建省福州市交通路88號(350004) [3] 
院校代碼
10392
主要獎項
國家教學成果獎5項(截至2024年2月)
中華醫學科技獎、福建省科技進步獎、福建醫學科技獎等213項(“十三五”以來,截至2024年2月)

福建醫科大學歷史沿革

福建醫科大學醫學專科學校

福建醫科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6張)
民國26年(1937年)6月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創辦於福建閩侯縣 [4]  ,同年10月,福建省立醫院劃為該校附屬醫院。民國27年6月,因抗日戰爭遷往閩北沙縣。同年8月,定名為福建省立醫學院,學制6年,畢業生授醫學士學位。
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遷回福建閩侯縣,在閩侯縣省立醫院和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舊址(吉祥山)重建校舍,醫科學習年限為6年,醫學專修科為5年。當時僅有基礎學科教師19人,兼職教師3人。
解放前夕,基礎學科僅有專任教師15人。附屬醫院設病牀30張,有臨牀教師12人,在校學生294人。解放前畢業生共279人。

福建醫科大學醫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上街校區正門 福建醫科大學上街校區正門
194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接辦福建省立醫學院,改為福建醫學院,學制5年。
1951年,除原設的醫學本科專業外,增設醫學專科(3年制),還附設中級衞生教育師資專修班。
到1957年,該院建立基礎學科17個教研組,有基礎學科教師90人,能按教學大綱開出實驗課,同時有一所300張病牀的附屬合組醫院。
1958年,該院從吉祥山遷到八一七中路西洋村新校舍,福州協和醫院劃為附屬醫院,還確定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福州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福州結核病防治院、福州傳染病院5所為教學醫院,形成了一個教學、醫療、科研功能較為完整的高等醫學教育體系。
1959年,為適應衞生預防工作的需要,增設衞生系,招收一屆學生後,於1962年停止招生。還曾舉辦2年制衞生幹部專修科。1962年,廈門醫學院全部學生併入該院。到1965年,學校有教師282人,其中基礎學科教師171人,臨牀學科教師111人,教師中有正副教授和正副主任醫師34人、講師和主治醫師85人,在校學生1332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65年,共畢業學生3207人、副博士學位研究生2名。該院先後成立放射醫學、經絡、腫瘤、蛇傷、寄生蟲病、創傷、高氣壓手術治療、血液病8個研究室(組),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其中“高壓氧手術室的建造和臨牀應用”,開創了中國高壓氧醫學的臨牀應用和研究。
“文化大革命”中,學校被迫停辦,院領導和一大批教職工被批判、鬥爭,下放農村,學校資產散失嚴重,停止招生達4年之久,兩所附屬醫院與學校“脱鈎”,分成8組,遷到閩西、閩北8個縣,破壞極其嚴重。
1970年,福建醫學院奉命與福建中醫學院合併,遷到泉州華僑大學校址,華僑大學醫學系併入,改為福建醫科大學。1970年,開始招試點班學生(2年制)。1971年,籌建附屬第一醫院,秋季招收3年制醫學專業學生。1972年,設醫學、中醫兩系。1975年,在莆田、龍巖兩縣舉辦“社來社去”班,學制2年。
1977年秋,開始招收5年制本科學生。197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決定福建醫科大學遷回福州原址;同年11月,中醫系分出復辦福建中醫學院。
1980年,復辦衞生系。1982年6月,恢復附屬協和醫院隸屬關係。同年10月,福建醫科大學恢復福建醫學院原名。1983年10月,原晉江地區第二醫院劃為附屬第二醫院。在此期間,還舉辦3期在職西醫學習中醫班和其他短期進修班以及中級技術人員班;附設機構有製藥廠、印刷廠。1984年,附屬第一醫院由泉州遷回福州,“福建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正式恢復。

福建醫科大學醫科大學

1996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福建醫科大學。相應的附屬醫院亦更名。
200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重點建設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2年11月,入選教育部衞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6] 
2013年1月,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高校。5月,入選第一批臨牀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7] 
2018年3月,入選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9年1月29日,學校附屬第三醫院開診試運行。 [5]  7月,入選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1] 
2020年9月20日,加入海西醫學聯盟 [8] 
2022年2月17日,福建醫科大學與福建省腫瘤醫院舉行授牌儀式,福建醫科大學腫瘤臨牀醫學院成立。 [29]  2月27日,福建醫科大學婦兒臨牀醫學院成立。 [30] 
2022年6月,由衞生健康研究院、公共衞生學院衞生管理學系及衞生法學與衞生政策學系合併成立衞生管理學院。 [36] 
2022年9月,福建醫科大學牽頭成立福建省高校基礎醫學學科聯盟。 [35] 
福建醫科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5張)
202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與國家衞生健康委共同簽署《福建省人民政府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共建福建醫科大學的意見》簽署,福建醫科大學正式邁入省部共建高校序列。 [37] 

福建醫科大學辦學條件

福建醫科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2月,學校設有23個學院(部),4所直屬附屬醫院,非直屬附屬醫院11所,7所臨牀醫學院,開設30個本科專業。 [9]  [41] 
福建醫科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部)
專業名稱
學制
授予學位
臨牀醫學“5+3”一體化
8年
醫學學士、臨牀醫學碩士
臨牀醫學“5+3”一體化(兒科學)
8年
醫學學士、臨牀醫學碩士
臨牀醫學
5年
醫學學士
麻醉學
5年
醫學學士
醫學影像學
5年
醫學學士
基礎醫學
5年
醫學學士
放射醫學
5年
醫學學士
預防醫學
5年
醫學學士
公共事業管理
4年
管理學學士
衞生檢驗與檢疫
4年
理學學士
醫學檢驗技術
4年
理學學士
醫學影像技術
4年
理學學士
眼視光學
4年
理學學士
智能醫學工程
4年
工學學士
生物信息學
4年
理學學士
口腔醫學
5年
醫學學士
藥學
4年
理學學士
藥物製劑
4年
理學學士
臨牀藥學
5年
理學學士
生物製藥
4年
工學學士
護理學
4年
理學學士
助產學
4年
理學學士
社會工作
4年
法學學士
應用心理學
4年
理學學士
康復治療學
4年
理學學士
運動康復
4年
理學學士 [27] 
類別
名稱
直屬附屬醫院
非直屬附屬醫院(含臨牀醫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省立臨牀醫學院(福建省立醫院)、福建醫科大學福總臨牀醫學院(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福建醫科大學婦兒臨牀醫學院(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福建省婦產醫院、福建省兒童醫院)、福建醫科大學腫瘤臨牀醫學院(福建省腫瘤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市第一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三明市第一醫院、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龍巖第一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州市第一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州神經精神病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州兒童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清市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廈門弘愛醫院(籌) [31] 

福建醫科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有教職醫護員工15054人(含附屬醫院),專任教師(含臨牀教師)165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佔56.81%,具有高級職稱教師佔70.14%。擁有國家重大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53人次,“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2人,歷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25人,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福建省特級後備人才、福建省“百人計劃”、福建省“外專百人計劃”、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省級高層次人才723人次,福建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9個。 [9] 
福建醫科大學教學團隊
立項年份
教學團隊名稱
所屬學院
帶頭人
級別
2008
人文護理學教學團隊
護理學院
國家級
2011
組織與胚胎學教學團隊
基礎醫學院
省級
2010
人體解剖學教學團隊
基礎醫學院
王瑋
省級
2009
內科學教學團隊
臨牀醫學部
楊立勇
省級
2009
眼視光學教學團隊
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
徐國興
省級
2008
毒理學教學團隊
公共衞生學院
張文昌
省級
2008
流行病與衞生統計學
公共衞生學院
許能鋒
省級
2007
病理學教學團隊
基礎醫學院
黃愛民
省級
2007
人文護理學教學團隊
護理學院
姜小鷹
省級
2007
藥理學教學團隊
藥學院
俞昌喜
省級
參考資料: [12] 

福建醫科大學學科專業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博士後工作站,2個院士工作站。臨牀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免疫學等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臨牀醫學、基礎醫學等省級一流學科6個。 [9]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臨牀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9]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血液病學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和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
臨牀醫學、護理學、基礎醫學、藥學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生物學、中西醫結合、口腔醫學、公共管理
福建省高等院校“211工程”重點學科
血液病學、分子醫學
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血液病學、內科學、心血管內科學、外科學、病原生物學、耳鼻咽喉科學、神經病學、口腔臨牀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流行病與衞生統計學、藥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福建醫科大學學科目錄-學術學位(截至2021年12月)
序號
一級學科名稱
二級學科名稱
授權級別
1
生物學
植物學
碩士
2
生物學
動物學
碩士
3
生物學
生理學
碩士
4
生物學
水生生物學
碩士
5
生物學
微生物學
碩士
6
生物學
神經生物學
碩士
7
生物學
遺傳學
碩士
8
生物學
發育生物學
碩士
9
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碩士
10
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碩士
11
生物學
生物物理學
碩士
12
生物學
生物信息學
碩士
13
基礎醫學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博士,碩士
14
基礎醫學
免疫學
博士,碩士
15
基礎醫學
病原生物學
博士,碩士
16
基礎醫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博士,碩士
17
基礎醫學
法醫學
博士,碩士
18
基礎醫學
放射醫學
博士,碩士
19
基礎醫學
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
博士,碩士
20
基礎醫學
預防醫學
博士,碩士
21
臨牀醫學
內科學
博士,碩士
22
臨牀醫學
兒科學
博士,碩士
23
臨牀醫學
老年醫學
博士,碩士
24
臨牀醫學
神經病學
博士,碩士
25
臨牀醫學
精神病與精神衞生學
博士,碩士
26
臨牀醫學
皮膚病與性病學
博士,碩士
27
臨牀醫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博士,碩士
28
臨牀醫學
臨牀檢驗診斷學
博士,碩士
29
臨牀醫學
外科學
博士,碩士
30
臨牀醫學
婦產科學
博士,碩士
31
臨牀醫學
眼科學
博士,碩士
32
臨牀醫學
耳鼻咽喉科學
博士,碩士
33
臨牀醫學
腫瘤學
博士,碩士
34
臨牀醫學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博士,碩士
35
臨牀醫學
運動醫學
博士,碩士
36
臨牀醫學
麻醉學
博士,碩士
37
臨牀醫學
急診醫學
博士,碩士
38
臨牀醫學
重症醫學
博士,碩士
39
口腔醫學
口腔基礎醫學
博士,碩士
40
口腔醫學
口腔臨牀醫學
博士,碩士
41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流行病與衞生統計學
博士,碩士
42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勞動衞生與環境衞生學
博士,碩士
43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營養與食品衞生學
博士,碩士
44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兒少衞生與婦幼保健學
博士,碩士
45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衞生毒理學
博士,碩士
46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軍事預防醫學
博士,碩士
47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衞生檢驗學
博士,碩士
48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衞生管理學
博士,碩士
49
藥學
藥物化學
博士,碩士
50
藥學
藥劑學
博士,碩士
51
藥學
生藥學
博士,碩士
52
藥學
藥物分析學
博士,碩士
53
藥學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博士,碩士
54
藥學
藥理學
博士,碩士
55
藥學
臨牀藥學
博士,碩士
56
醫學技術
醫學檢驗技術
碩士
57
醫學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
碩士
58
醫學技術
康復治療學
碩士
59
醫學技術
眼視光學
碩士
60
護理學
護理學
博士,碩士
61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碩士
62
公共管理
社會醫學與衞生事業管理
碩士
63
公共管理
教育經濟與管理
碩士
64
公共管理
社會保障
碩士
65
公共管理
土地資源管理
碩士
66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人文醫學(交叉學科)
碩士
參考資料: [32] 
福建醫科大學學科目錄-專業學位(截至2021年12月)
序號
專業學位類別
專業學位領域
授權級別
1
應用心理
不區分領域
碩士
2
臨牀醫學
內科學
博士、碩士
3
臨牀醫學
兒科學
博士、碩士
4
臨牀醫學
老年醫學
博士、碩士
5
臨牀醫學
神經病學
博士、碩士
6
臨牀醫學
精神病與精神衞生學
博士、碩士
7
臨牀醫學
皮膚病與性病學
博士、碩士
8
臨牀醫學
急診醫學
博士、碩士
9
臨牀醫學
重症醫學
博士、碩士
10
臨牀醫學
全科醫學
博士、碩士
11
臨牀醫學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博士、碩士
12
臨牀醫學
外科學
博士、碩士
13
臨牀醫學
兒外科學
博士、碩士
14
臨牀醫學
骨科學
博士、碩士
15
臨牀醫學
運動醫學
博士、碩士
16
臨牀醫學
婦產科學
博士、碩士
17
臨牀醫學
眼科學
博士、碩士
18
臨牀醫學
耳鼻咽喉科學
博士、碩士
19
臨牀醫學
麻醉學
博士、碩士
20
臨牀醫學
臨牀病理
博士、碩士
21
臨牀醫學
臨牀檢驗診斷學
博士、碩士
22
臨牀醫學
腫瘤學
博士、碩士
23
臨牀醫學
放射腫瘤學
博士、碩士
24
臨牀醫學
放射影像學
博士、碩士
25
臨牀醫學
超聲醫學
博士、碩士
26
臨牀醫學
核醫學
博士、碩士
27
臨牀醫學
醫學遺傳學
博士、碩士
28
口腔醫學
不區分領域
博士、碩士
29
公共衞生
不區分領域
碩士
30
護理
不區分領域
碩士
31
藥學
不區分領域
碩士
32
社會工作
不區分領域
碩士
33
生物與醫藥
不區分領域
碩士
34
公共管理
不區分領域
碩士
參考資料: [32] 

福建醫科大學教學建設

福建醫科大學直屬附屬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直屬附屬醫院(4張)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5項,國家級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24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課程、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等4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3個,是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現有省級教學成果獎、特色專業及本科教學工程近200個。 [3]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1個)
臨牀醫學、護理學、口腔醫學、藥學、麻醉學、預防醫學、臨牀藥學、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學、基礎醫學、醫學影像技術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
公共事業管理、應用心理學、生物製藥、社會工作、生物信息學、衞生檢驗與檢疫
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
藥學、臨牀醫學、基礎醫學、護理學
福建省特色專業(8個)
應用心理學、醫學檢驗、社會工作、臨牀醫學、口腔醫學、藥學、護理學、預防醫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
護理學
福建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7個)
臨牀醫學、藥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應用心理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
護理管理學
福建省精品課程(37門)
護理學基礎、衞生統計學、藥物化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勞動衞生與職業病學、衞生化學、機能學、急救護理學、臨牀免疫學和免疫學檢驗、實驗診斷學、牙周病學、營養與食品衞生學、預防口腔醫學、預防醫學基礎實驗、分析化學、口腔修復學、臨牀血液學及血液檢驗、流行病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外科學、醫學微生物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兒科學、護理管理學、生理學、衞生毒理學、行政管理學、生物化學、眼科學、藥物分析、耳鼻咽喉科學、神經病學、藥理學、內科學、人體解剖學、病理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3個)
計算機基礎與醫學應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信息學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心理與行為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專業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醫學技術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臨牀技能教學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福建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
口腔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護理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福建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8個)
應用麻醉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應用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三段式實踐型”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臨牀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複合型醫學檢驗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護理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10-11]  [13-15]  [33-34] 

福建醫科大學學術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2月,“十三五”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6000多項,多項成果發表在Nature子刊、The Lancet、JAMA子刊及PNAS等國際頂級期刊。獲中華醫學科技獎、福建省科技進步獎、福建醫學科技獎等213項。 [9]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2000年以來)
獎項
項目
第一完成人
200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耳硬化症的臨牀和基礎系列研究
參考文獻: [45] 

福建醫科大學科研機構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擁有腫瘤免疫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消化道惡性腫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52個省部級科研平台,國家老年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國家代謝性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國家耳鼻咽喉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等5個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 [9] 
序號
機構名稱
負責人
批准時間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1
腫瘤免疫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2015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
消化道惡性腫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林旭
2010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實驗室
1
中藥藥理三級實驗室
許建華
2009
省級重點實驗室
1
福建省血液病學重點實驗室
陳元仲
2009
2
福建省天然藥物藥理學重點實驗室
許建華
2013
3
福建省分子神經病學重點實驗室
王檸
2013
4
福建省腫瘤個體化主動免疫治療重點實驗室
康德智
2015
5
福建省腫瘤微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林旭
2015
6
福建省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
-
2015
7
福建省環境因素與腫瘤重點實驗室
張文昌
2015
8
福建省藥物靶點發現與結構功能研究重點實驗室
俞昌喜
2019
9
福建省檢驗醫學重點實驗室
歐啓水
2019
10
福建省口腔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陳江
2019
11
福建省血管衰老重點實驗室
洪華山
2019
12
福建省燒創傷重點實驗室
陳昭宏
2019
13
福建省腫瘤智能影像與精準放療重點實驗室
徐本華
2022
14
福建省肺幹細胞重點實驗室
曾奕明
2022
15
福建省糖脂與骨礦鹽代謝重點實驗室
嚴孫杰
2022
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
1
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陳江
2016
2
視障輔助技術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胡建民
2019
3
康復工程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王詩忠
2019
4
組織與器官再生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陳良萬
2020
5
福建省幹細胞轉化醫學2011協同創新中心
-
2013
6
海西免疫治療產學研2011協同創新中心
-
2016
7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精準防控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葉為民
2019
8
康復養老與產業促進協同創新中心
王詩忠
2019
省級研究開發基地(平台)
1
福建省新藥安全性評價中心
餘祥彬
2009
2
閩台科技合作基地
-
2015
3
福建省新藥研發中心
俞昌喜
2016
4
福建省糖尿病防治研究院
嚴孫杰
2017
5
福建省腦重大疾病與腦科學研究院
康德智
2021
6
福建省公共衞生重大風險預警研究中心
葉為民
2020
7
福建省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研究中心
胡建民
2020
8
福建省醫療保障研究院
-
2020
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智庫
1
幹細胞工程與再生醫學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王世鄂
2006
2
腦老化與神經變性疾病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葉祖承
2010
3
口腔醫學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陳江
2010
4
放射生物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洪金省
2014
5
環境與健康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張文昌
2014
6
醫學生物信息學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敖露
2015
7
納米醫藥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林新華
2015
8
睡眠醫學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曾奕明
2017
9
心血管病離子通道信號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林默君
2017
10
胸心外科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陳椿
2019
11
皮膚腫瘤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紀超
2019
12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福建省醫療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
李躍平
2017
13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福建省老年護理教育與研究中心
李紅
2018
省級研究所
1
福建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程波
1960
2
福建省消化系疾病研究室
王小眾
1985
3
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
陳志哲
1988
4
福建省高血壓研究所
謝良地
1988
5
福建省生殖醫學工程中心
王瑋
1992
6
福建省分子醫學研究中心
林旭
1993
7
福建省眼科研究所
徐國興
1993
8
福建省內分泌研究所
劉禮斌
1994
9
福建省神經病學研究所
王檸
1995
10
福建省腹部外科研究所
石錚
1995
11
福建省肝膽外科研究所
陳燕凌
1996
12
福建省耳鼻咽喉研究所
張榕
1996
13
福建省胸心外科研究所
陳道中
1997
14
福建省老年醫學研究所
陳曉春
1998
15
福建省臨牀免疫研究所
鄭祥雄
1998
16
福建省燒傷研究所
吳伯瑜
1998
17
福建省骨科研究所
林建華
2000
18
福建省超聲醫學研究所
薛恩生
2000
19
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
陳良龍
2000
20
福建省神經外科研究所
楊衞忠
2000
21
福建省肝病科學研究中心
康德智
2011
22
福建省食品安全與風險研究中心
張文昌
2012
參考資料: [16] 

福建醫科大學學術資源

  • 學術刊物
學校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中華高血壓雜誌》和《心血管康復醫學雜誌》等。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創刊於1959年,是醫藥衞生綜合類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中國醫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等重要數據庫和文摘期刊收錄 [17]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前身為創辦於1983年的《高等醫學教育研究》半年刊,內部發行。學報已被《中國期刊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等數據庫全文收錄 [18] 
《中華高血壓雜誌》創刊於1993年,由中華預防醫學會、福建醫科大學主辦,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辦,為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高血壓聯盟(中國)學術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引文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科學評價中心核心學術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醫學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數據庫收錄期刊 [19] 
  •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8月,福建醫科大學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總量171.93萬冊,電子圖書440.27萬冊,電子期刊81萬冊,學位論文967.06萬冊,音視頻44645小時,數據庫79個(包含子庫),其中包含CNKI、萬方、維普等中文數據庫39個,OVID外文醫學檢索平台、LWW醫學全文期刊、EBMR、BP、FMRS、牛津、海量外文圖書等外文數據庫34個,自建庫4個,附屬醫院數據庫2個。數據存儲容量總計近60T。 [20] 

福建醫科大學學校領導

福建醫科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常委、書記
陳星 [48] 
黨委副書記、校長
林旭 [26] 
黨委副書記
王詩忠黃愛民、羅霓 [47]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副校長
葉為民、陳萬金李紅王世鄂 [39]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魏和軍 [38]  [49-50] 

福建醫科大學歷任校長

姓名
任職時間
侯宗濂
1937.6~1943.2
李鼎勳
1943.2~1946.7
劉建緒
1946.7~1946.11
黃震亞
1946.11~1954.7
黃開雲
1954.7~1957.7
浦敬詮
1957.7~1965.10,1978.10~1983.12
鄒寧生
1983.12~1986.9
殷鳳峙
1986.9~1992.7
康仲涵
1993.9~1997.8
陳麗英
1997.8~2002.9
陳元仲
2002.9~2018.11 [21] 

福建醫科大學文化傳統

  • 校標
校標圖案説明
校標元素説明 校標元素説明
校標圖案主體由字母“M”、蛇杖和阿拉伯數字“1937”等基本元素組合構成。圖案呈圓形,圖案內圓上弧為書法家舒同先生手寫的中文校名,下弧是福建醫科大學英文全稱。
校標設計元素涵義
福建醫科大學上街校區鳥瞰圖 福建醫科大學上街校區鳥瞰圖
1、元素1為變化後的蛇杖造型,又形似DNA雙螺旋結構,體現現代醫學屬性。
2、元素2取自漢語拼音“Mǐn(閩)”和英文“Medical(醫學)”首個字母“M”,又似打開的書籍,體現高等教育屬性。
3、元素3形似漢字“閩”(福建),體現學校地域屬性。
4、1937為建校時間,體現歷史年代屬性 [22] 
  • 校訓
校訓 校訓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 校歌
青春醫大、和諧醫大
作詞:黃錦萍作曲:盧榮昱
歌詞:
告訴你一個我們、我們的嚮往;
選擇了醫學就選擇了健康向上;
恪守醫德、不負生命相托;
救死扶傷責任重於、重於泰山;
啊!青春醫大、和諧醫大;
醫學高峯從這裏開始登攀;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鏗鏘誓言在校園裏、校園裏迴響;
告訴你一個我們、我們的信念;
選擇了醫學就表白了奉獻的志願;
跨越式發展取得累累碩果;
人才基地培養祖國棟樑;
啊!青春醫大、和諧醫大;
萬千學子在這裏奮力揚帆;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燦爛未來向我們向我們召喚!

福建醫科大學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
2020年11月
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2022年2月
第一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23]  [28] 

福建醫科大學知名校友

姓名
備註
侯宗濂
(1900-1992)福建醫科大學首任校長,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生理學家和醫學教育家。
吳孟超
(1922~)福建醫科大學名譽校長,師從中國著名外科學家裘法祖,為閩籍中科院院士、著名肝膽外科專家、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2011年6月,受聘為福建醫科大學名譽校長。
姜小鷹
福建醫科大學教授,2011年榮獲第43屆國際南丁格爾獎章,是我國唯一獲得此項榮譽的護理教育工作者。
陳列平
福建醫科大學教授,福建醫科大學免疫治療研究所所長。2014年獲得腫瘤免疫學界頂級大獎——威廉·科利獎。 [24-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