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祝(念做:zhù、zhòu或chù音),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個人跪着祈禱的樣子,本義是祝願禱告。祭祀時主持祭禮之人亦可稱為“祝”;又指斷絕,如:祝髮為僧。周代的“祝”多用作官稱,如:大祝;現代基本意思是表示對人或對事美好的願望。又通“咒”,指詛咒。 [13] 
中文名
拼    音
zhù
部    首
五    筆
PYKQ(86);PYKQ(98) [10] 
倉    頡
IFRHU [10] 
鄭    碼
WSJR [10] 
筆    順
點、橫撇、豎、點、豎、橫折、橫、撇、豎彎鈎
字    級
一級(編號:1712) [2] 
平水韻
入聲一屋 [3] 
筆畫數
9
四角號碼
3621₂
Unicode
795D
異    體
祩、𥘱、𩚶、𥞏 
注音字母
ㄓㄨˋ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4]
會意字。始見於甲骨文。甲骨文“祝”字由“”“”“口”三部分組成。左邊的兩橫一豎(示)代表祭台或神主(圖1),右邊像人跪在地上對着祭台或神靈禱告,“卩”是跪着的人形,上面的“口”強調人用嘴與神靈溝通;或省去祭台,直接表示人跪在地上禱告(圖2)。西周早期金文(圖3)承襲甲骨文,但在晚期,像人跪坐之形變為站立之形,在寫法上與“兄”字相同(圖4)。春秋以後各代文字沿襲西周晚期文字,除書體上的變化外,字形本身變化不大。 [4] 
“祝”的最初意義,作為名詞,是指主持祭祀活動的人;作為動詞,是指對神祈禱這種行為。祈禱的範圍是很廣泛的。可以為人而祈禱,也可以為事而祈禱。所以,“祝”在上古的使用範圍也是很廣的。可以用於為人的幸福而祈禱,也可以是相反。《韓非子·顯學》:“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就是祝人長壽。而《詩經·大雅·蕩》中也有“侯作侯祝”的句子。其中“侯”是個虛詞,“作”等於現代的“詛”,“祝”就是現代的“咒”。這是説殷紂王用向神祈禱加禍於旁人的方法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可見上古的“祝”,只是對神祈禱,而不管祈禱的內容。請求降福於人,請求降禍於人,都叫“祝”。
詞義是發展的;而詞義的發展又同人們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人們的思維越來越精密,於是發現為人求福和為人求禍是截然相反的,都用“祝”來表示很不精確。於是就分化出一個“咒”來。這樣“祝”的使用範圍就縮小了,只用於祝福方面。而詛咒的意思就用“咒”來表達了。“祝、咒”音近,就説明了它們之間的同源關係。
另一方面,詞義的發展也同社會的發展有關。隨着迷信思想、迷信活動的減少,“祝”字意義上的迷信色彩也越來越少,逐漸擺脱了對神祈禱的意思,而變成為一種與神無關的、單純的人的活動,即祝福或祝賀。 [13] 

詳細解釋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ù
動詞
表示良好的願望。
wish
祝你身體健康。
《莊子·天地》:請祝聖人,使聖人壽。
祝願;祝賀;祝捷;祝壽
〈文言〉削;斷絕。
cut off;
rupture
張協《雜詩》之五:行行入幽荒,甌駱從祝髮。
祝髮為僧
〈文言〉用言語向鬼神祈禱求福。
pray
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吳國,尚速有悔於予身。
祝告;祝祓;祝神
〈文言〉囑咐;請求。

華嶽《田家》詩:拂曉呼兒去採樵,祝妻早辦午炊燒。
祝藥
〈文言〉編織。

《詩經·鄘風·幹旄》:良馬六之,素絲祝之。

名詞
〈文言〉祭神的祝禱詞。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高宗除喪,餘以禮部郎入讀祝。

〈文言〉祭祀時主持祭禮的人。

《詩經·小雅·楚茨》:工祝致告。
巫祝
〈文言〉通“柷”。樂器名。即柷敔

荀悦《漢紀·武帝紀五》:木曰祝敔。

(Zhù)古國名。

《史記·樂書二》:“封帝堯之後於祝。”《通志·氏族略二》:“周武王封黃帝之裔於祝。祝阿、祝邱是其地。”
《竹書紀年》捲上:(周平王)三年,齊人滅祝。

(Zhù)姓氏用字。詳見“祝姓”。


祝允明(明代書法家、文學家)
zhòu
動詞
〈文言〉通“咒” ,詛咒。
curse
《詩經·大雅·蕩》:侯作侯祝,靡屆靡究。

〈文言〉發誓。
swear
《東觀漢記·司馬均傳》:輒言敢祝少賓乎,心不直者終不敢祝也。

chù
名詞
【祝慄】(Chùlì)古國名。

《爾雅·釋地》:“北至於祝慄。”

(釋義參考文獻 [5-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一】【示部】之六切(zhù)
祭主讚詞者。從示從人口。一曰從兑省。《易》曰:“兑為口為巫。”【譯:祝,祭祀時主管向神靈禱告的人。由示字、由人字、口字會意,(表示用人之口與神靈交接)另一説是,“祝”字的“兄"旁是由“兑"字省去上面的“八”。《易經》説:“兑”卦可以代表“口”,代表“巫”。】 [7] 

説文解字注

祭主贊䛐者。從示,從兒口。此以三字㑹意。謂以人口交神也。
一曰從兑省。《易》曰:兑為口、為巫。此字形之別説也。凡一曰。有言義者,有言形者,有言聲者。引《易》者,説卦文。兑為口舌,為巫。故祝從兑省。此可證虙羲先倉頡制字矣。凡引經傳,有證義者,有證形者,有證聲者,此引易證形也。之六切。三部。 [8]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部】祝
古文: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説文》:祝,祭主讚詞者,從人口,從示。一曰從兑省。易曰:兑為口,為巫。徐曰:按易,兑,悦也,巫所以悦神也。《詩·小雅》:工祝致告。《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
又屬也。《詩·鄘風》:素絲祝之。箋:祝,當作屬。屬,著也。《毛傳》:訓織也。
又祝融,神名。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韋昭曰:祝,始也。
又斷也。《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穀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
又丁寧也,請求之辭。
又國名。《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
又姓。《左傳》:鄭大夫祝𥅆,後漢司徒祝恬。
又《集韻》《類篇》並職救切,音晝。《詩·大雅》:侯作侯祝。傳:祝,詛也。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詛之也。《書·無逸》:否則厥口詛祝。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又陟慮切,音注。《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注: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
《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 [9] 

廣韻

職救切,去宥章 ‖祝聲奧1部(zhòu)
《説文》曰:“祭主讚詞。”又音粥。
之六切,入屋章 ‖祝聲覺1部(zhù)
巫祝。又太祝令,官名。《周禮》曰:“太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祈福祥,求永貞。”亦音呪。又姓,後漢有司徒中山祝恬。 [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字宋體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字宋體對比 [10]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 書寫演示動畫
❶“礻”窄“兄”寬,頂部“兄”高,底部“兄”高。
❷“礻”,㇇與豎筆相接在橫中線下側。
❸“兄”,“口”窄“兒”寬;“口”,上寬下窄,首筆豎在豎中線;“兒”的撇伸向“礻”下側,㇄的鈎部超出上部。 [11] 

書法欣賞

(書法圖來源 [12]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ȶ

先秦
王力系統
ȶ
ǐuk
先秦
董同龢系統
ȶ
jo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t
jəw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t
jəkw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uk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u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uk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ǐuk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juk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uk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uk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o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四十九宥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職救切/音粥
tɕju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之六切
tɕjuk
集韻
去聲
四十九宥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職救切
tɕiəu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昌六切
ʨʰiuk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之六切
ʨiuk
禮部韻略

去聲





職救切


入聲





之六切

增韻

去聲





朱戍切


去聲





職救切


入聲





之六切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魚模





葉主


入聲作上聲
尤侯





葉肘

洪武正韻

去聲
四御


全清
陟慮切
tʃy

去聲
十九宥


全清
職救切
tʃiou

入聲
一屋


全清
之六切
tʃyu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六東董凍篤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參考資料
  • 1.    音韻、基本信息來源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08]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8-08]
  • 3.    一屋 祝  .搜韻[引用日期2018-08-08]
  • 4.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9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1705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561-2562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7
  • 8.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3-24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802
  • 10.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08]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1
  • 12.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08]
  • 13.    丁義誠,張國慶,崔重慶.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1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386
  • 14.    祝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2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