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會保障的法學觀

鎖定
《社會保障的法學觀》是200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保華。本書主要摒棄了現有大部分教科書從我國現存的幾大保險具體制度入手的介紹方式,從十幾個方面,探索社會保障法學的基本範疇。 [1] 
中文名
社會保障的法學觀
作    者
董保華
類    別
民法理論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10月01日
頁    數
355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1097656
叢 書 名
經濟法文庫

社會保障的法學觀內容簡介

《社會保障的法學觀》從而建立一個法學體系所要涉及的一些基本理論入手,將社會保障法定位於既不同於私法也不同於公法的社會法,並以社會利益保護作為《社會保障的法學觀》的基本線索,其中相當一部分領域是我國社會保障法學者基本未涉足的,如社會保障法的本位觀、利益觀、社團觀、契約觀、協調觀;在一些社會保障法學者已有研究的領域,作者也有自己不同的視角與觀點,如權利觀、國家觀、融資觀、信託觀、執法觀、責任觀。

社會保障的法學觀作者簡介

董保華,男,1954年3月出生 著名勞動法專家,中國勞動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曾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論證和起草工作,公開發有表有關勞動法律法規方面的論著300萬字。並擔任家樂福、強生上海有限公司、達能中國有限公司等多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和國有大型企業的常年法律顧問。在幫助企業處理改制重組、勞動爭議事件等方面具有獨特的才能和豐富的經驗。
華東政法學院教授,著作共有17本,其中專著與主編的教材主要有:《勞動的法律保障》(89.12)、《中國勞動法學》(92.6)、《勞動法教程》(94.8)、 《“勞工神聖”的衞士──勞動法》(97.4)、《社會保障法律制度》(97.4)共150餘萬字 公開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在法學、勞動科學方面國家極的核心期刊《中國法學》、《經濟法制》、《中國勞動科學》、《勞動保護》等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十多篇。八篇論文獲得司法部、農墾部、上海勞動學會、華東六省一市“市場經濟與工會”等優秀論文獎 、參加上海市法制辦、浦東新區、上海經濟學會、上海勞動學會、上海市工運學會的課題十餘項,其中兩項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論文三等獎、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二等獎
國際性學術會議論文:兩岸三地勞動關係的協調(香港1999年)、中比社會保障制度比較(比利時 2000年)、 中比社會保障制度推進 (比利時2001年)全國學術會議論文:《試析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原則》(中國勞動法學1997年年會論文)在《勞動報》 、《政法成人教學》 、《班組學習與生活》 、 《人到中年》等多家刊物上發表文章20餘篇 。

社會保障的法學觀目錄

導論 社會保障法概述
一、社會保障法的涵義
二、社會保障法與社會法的界定
三、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的界定
第一章 社會保障法的歷史觀
一、西方社會保障法的歷史沿革
二、我國社會保障法的歷史沿革
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四、西方社會保障制度演變對我國的訓示
第三章 社會保障法的本位觀
一、社會保障法以“社會”為本位
二、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的界定
三、社會本位與國家本位的界定
第三章 社會保障法的利益觀
一、社會利益概述
二、社會保障法的受益主體
三、西方的社會利益保障體制
四、我國的社會利益保障體制
第四章 社會保障法的國家觀
一、社會保障法的政府責會概述
二、各國社會保障體制中政府責任的演變
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政府面臨的責任困境
四、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政府責任體素的重建
第五章 社會保障法的社團觀
一、社會團體與團體社會
二、各國的非政府組織與福利服務
三、我國的社會保障非政府組織的現狀與不足
四、重構我國社會保障非政府組織的思考
第六章 社會保障法的權利觀
一、社會保障法
二、勞動權
第七章 社會保障法的契約觀
一、社會保障與社會契約理論
二、社會保障中契約的特徵分析
三、我國現行隱性契約關係的弊端
四、隱性契約顯性化的實現方式
第八章 社會保障的融資觀
……
第九章 社會保障法的信託觀
第十章 社會保障法的運營觀
第十一章 社會保障法的協調觀
第十二章 社會保障法的執法觀
第十三章 社會保障法的責任觀(一)
第十四章 社會保障法的責任觀(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