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鎖定
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蘭州大學。蘭州大學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於2000年8月17日被教育部正式確認。其前身原國家教委應用磁學開放實驗室是1993年12月28日被批准建設的,1996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運行。本實驗室獲得正式確認後繼續對國內外開
中文名
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依    託
蘭州大學
上    級
2000年8月17日
對外開放運行
1996年6月

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學科

實驗室所在的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設有國家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國家物理學科基礎科學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實驗室具有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物理與化學兩個學科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建有博士後流動站。 1996年實驗室被確定為蘭州大學“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現已形成了凝聚態物理、核物理與核技術、材料物理與化學等學科的有機結合。 [1] 

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團隊

實驗室現有教授17人,副教授11人,講師3人,工程師2人,其中1人成為了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 人獲得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2人成為了甘肅省高校跨世紀人才,9人成為了蘭州大學骨幹教師, 流動人員30人,多數為國外專家。與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實驗室現擁有相對完善的物理和化學制樣條件,並新購置了用於薄膜、多層膜、自旋閥和磁電阻存儲器的研究的濺射台3台。除了常規的樣品處理和性質測試外,實驗室還擁有用於結構測量的X-射線衍射儀;用於宏觀磁性測量的振動樣品磁強計和基於SQUID的磁性測試系統;用於微觀磁性測量的穆斯堡爾譜儀核磁共振波譜儀;用於磁化率和磁導率測量阻抗分析儀實驗室自2002年以來,先後承擔了國家973、國際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重點基金和企業科研開發項目6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編寫和翻譯教材16部。在磁記錄材料物理與技術、材料的微觀電磁特性、磁性納米材料,薄膜和多層膜,以及磁電子學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們建設了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微觀磁性研究實驗室,先後培養了一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他們遍佈世界各地,多人成為國內外大學的教授、跨世紀人才和百人計劃成員。更多的人成為國內外與磁性材料有關的各大公司(如IBM ,TDK ,Pulse)的科研中堅。 [1] 

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領域

在磁學與磁性材料學科領域,本實驗室是國內起步較早的單位之一。本實驗室遵循蘭州大學“做西部文章,創國內一流”的辦學思想,已形成了相當完整的教學、科研和管理體系。實驗室以實驗研究為基礎,同時開展理論和計算機計算與模擬的研究工作。我們的工作是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重點從事低維磁性材料的基礎研究;我們還對國內,尤其是西部地區國營大中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中與生產實踐有關的重大基礎問題給予特別的關注,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研究和應用開發。 [1] 

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宗旨

在教育部的直接領導和依託單位蘭州大學強有力的支持下,我們堅持“聯合、開放、流動、競爭”的發展建設方針,緊緊圍繞實驗室的發展規劃和工作目標,首先在硬件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完成了世界一流的磁學與磁性材料製備與性能測試手段的建設,為進一步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科研工作上,我們也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已經建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生培養的完整培養體系,成為國家在磁學與磁性材料領域主要的人才培養基地之一,並培養出了一批高層次的人才。這些成績已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重視和認可。 [1] 

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

1、2009年9月4日下午,應學校邀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院士做客“百年蘭大?名家講壇”,在格致樓報告廳作了題為“會聚技術簡介”的學術報告。我校師生200餘人聆聽了報告。報告會由我校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鄭曉靜主持。
報告中,解思深院士介紹了NBIC會聚技術(Nano-Bio-Inf-Cognition)的定義、由來、內容和應用。他指出,“會聚技術”是指當前迅速發展的納米科技生物技術(包括生物製藥及基因工程)、信息技術(包括先進計算機與通信)、認知科學(包括認知神經科學)4個科學技術領域的協同和融合,其簡化英文聯式為(Nano-Bio-Info-Cogno),縮寫為NBIC。解思深院士還闡述了應用NBIC會聚技術的優勢和遠景。 [2] 
2、應學校邀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王鼎盛院士6月9日來我校訪問,期間先後為我校師生舉行了題為“磁性物理研究和信息存儲技術的革命”、“中子散射、固體物理及中國的散裂中子源工程”的報告。
在首講報告中,王鼎盛院士首先介紹了磁性材料的科學原理,列舉了過去50年磁性材料存儲密度革命性的發展歷程,闡述了磁性物理研究對信息存儲技術的發展所作的貢獻,並從技術分析的角度進行了科學預測,論證了未來信息存儲密度是否還能繼續提高一百萬倍,把每個信息存儲單元減小到數個原子大小的可能性。王鼎盛院士深入淺出的語言描述和形象化的圖表展示,使大家深切體會到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和重要作用。在隨後主要面向物理學院師生的報告中,王院士介紹了國際中子源的主流發展、地理分佈,對世界上目前六台散裂源的產生背景及因此而誕生的一系列科技成果作了詳細闡述,最後通過圖片資料等對中國的散裂中子源工程的進展情況作了詳細講解,並一再鼓勵在座的師生積極投入到中國的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設事業中!兩場報告會結束前,王鼎盛院士均與在場師生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討論。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