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首魚

(動物)

鎖定
石首魚是鱸形目石首魚科魚類, [4-5]  又名黃花魚、江魚。體側上半部為黃褐色,下半部為金黃色,體側有許多發光的小顆粒。 [7]  因為其出水能叫,夜間發光,頭中有像棋子的石頭,所以叫石首魚。 [6] 
石首魚分佈在西北太平洋區域,在中國黃海、東海及黃海南部也可見其身影。 [8]  主要生活在多泥沙的海底,過羣居生活,以貝類動物和軟體動物為食。與其它魚不同的是,石首魚羣到來時聲若雷鳴,引人注目。 [9] 
石首魚分為大黃魚和小黃魚,是中國傳統的經濟魚類,曾與帶魚和烏賊並稱為中國的四大海產。 [5]  其膽汁中含有膽酸、甘膽酸、牛磺膽酸及其鈉鹽等,是人造牛黃的原料,有清熱解毒,平肝降脂的作用。 [10] 
中文名
石首魚科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鱸亞目
石首魚科

石首魚主要類別

1.叫姑魚屬和灣(魚或)屬聚類成叫姑魚亞科,支持國內學者認為該亞科與石首魚類其他類羣親緣關係較遠的觀點。叫姑魚屬種間遺傳距離大於同科其他屬魚類的種間遺傳距離,表明叫姑魚屬較為原始,種間分化早。
2.白姑魚亞科並非單系。黃姑魚和淺色黃姑魚是姐妹羣,但與“鮸狀黃姑魚”和雙棘原黃姑魚分處系統樹的不同分支。中國雙棘原黃姑魚與尖頭黃鰭牙(魚或)近緣,而“鮸狀黃姑魚”則與眼斑擬石首魚、有名錘形石首魚及犬牙石首魚相鄰;中國南海和印度洋的雙棘原黃姑魚或為不同屬;支持將“鮸狀黃姑魚”與雙棘原黃姑魚從黃姑魚屬中獨立出來的分類處理。截尾白姑魚與白姑魚在系統樹上處於相鄰位置,但種間遺傳距離較大,屬的單系性尚待驗證。淺色黃姑魚、白姑魚不同地理種羣間均出現較大分化。
3.牙(魚或)亞科黃鰭牙(魚或)與中國產雙棘原黃姑魚近緣,而不與牙(魚或)屬聚類。銀牙(魚或)與紅牙(魚或)種間遺傳距離小,或為種內差異;二者與居氏牙(魚或)遺傳距離較大,表明太平洋的種類與印度洋的種類分化較早。
4.黃魚屬與梅童魚屬屬間遺傳距離與本科多數屬內種間遺傳距離相當,且同屬種均未能形成明顯單系,或有歸併為1屬的可能;鮸魚屬與梅童魚屬-黃魚屬位於分子系統樹的相鄰位置,或支持3屬組成黃魚亞科的傳統分類處理;不過該分支自展數據支持不高,該結論尚需進一步的驗證。棘頭梅童魚不同地理種羣有較大分化。
5.Dendrophysarusselii與石首魚科各類羣的親緣關係均較遠,其準確系統位置尚需進一步研究。石首魚科初步的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表明石首魚科各等級分類羣的劃分均可能存在問題。解決石首魚科的系統發育問題,需要更為廣泛取樣,並採用更多分子標記。 [1] 

石首魚動物形態

①大黃魚,體近長方形而側扁,背緣及腹緣的前方隆凸而後方為低。體長約30餘釐米。頭大而側扁,吻圓鈍。眼中等大,側上位;眼間隔寬而稍隆凸。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圓而小,後鼻孔長形,較大,接近於眼。口前位,寬闊而斜。上、下頜相等,唇薄;上頜骨能伸縮。前鰓蓋骨邊緣有細鋸齒,鰓蓋骨後端有一扁棘。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較長。鱗片櫛狀,側淺鱗57;側線下鱗較側線上鱗為大。背鰭及臀鰭的鰭條部2/3以上均蒙小圓鱗。側線前部較彎曲,後部較直。背鰭Ⅷ~Ⅹ31,起點在胸鰭起點的上方。臀鰭Ⅱ9,起點約與背鰭鰭條的中部相對,胸鰭15,起點在鰓蓋後。腹鰭小於胸鰭。尾鰭楔形。體背側灰黃色,下側金黃色;背鰭及尾鰭灰黃色,胸鰭、腹鰭及臀鰭為黃色。 多活動於海水中下層,有洄游習性。 ②小黃魚,形狀和大黃魚相近而小。體長約20釐米。側線鱗60~63。背鰭Ⅸ34~36,起點與胸鰭的起點相對。臀鰭Ⅱ9,起點稍後於背鰭鰭條的中部。胸鰭19,長而尖,末端超過腹鰭的末端。腹鰭稍短於胸鰭。尾鰭楔形。體背側灰褐色,兩側及腹側為黃色,背鰭邊緣灰褐色。有洄游習性。 [2] 

石首魚資源分佈

①大黃魚 分佈中國東海南海浙江舟山羣島最多,黃海很少見。②小黃魚 分佈我國黃海、渤海

石首魚採集加工

石首魚
石首魚(6張)
每年的四月,來自海洋,綿延數里長,魚來時的聲音有如雷鳴。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石首魚科魚類分子系統學研究 陳泉梅 暨南大學 2007-06-06
  • 2.    石首魚介紹  .藥用安全網[引用日期2016-01-15]
  • 3.    黃花魚 楝樹花開時的冰鮮美味  .蘇州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1-15]
  • 4.    王茂劍,劉愛英主編,渤海山東海域海洋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圖集 第5冊 常見游泳動物,海洋出版社,2017.11,第61頁
  • 5.    周德慶,劉楠著,舌尖上的海洋科普叢書 海鮮食用寶典,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8.01,第9頁
  • 6.    柳書琴,本草綱目養生方,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09,第266頁
  • 7.    林勃攸,跟着節氣吃海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3,第134頁
  • 8.    林勃攸,跟着節氣吃海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3,第135頁
  • 9.    李華麗,石首竹枝詞,中國國際詩書畫印出版社,2017.12,第335頁
  • 10.    周德慶,劉楠著,舌尖上的海洋科普叢書 海鮮食用寶典,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8.01,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