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瑛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鎖定
石瑛(1916年~1998年11月3日),陝西省長安縣人,1937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  [4] 
1998年11月3日,石瑛同志,因病在瀋陽逝世,享年82歲。 [1]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石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陝西省長安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98年11月3日
職    業
軍人
軍    銜
少將(1964年晉升)

石瑛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部宣傳員。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政治處民運幹事,蘇魯豫支隊第一大隊營教導員,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政治處主任,蘇北軍區淮海二支隊政治委員兼中共中心縣委書記,新四軍獨立旅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六師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一一六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三十九軍一一六師師政治委員,39軍政治部主任,39軍代政治委員,瀋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石瑛打仗政委

石瑛是一名政工幹部,可他在四野的外號叫“打仗政委” [2] 
石瑛是東野2縱6師首任政委。6師原為新四軍3師獨立旅,進入東北時全旅6000人,後擴展到12000人。“該師歷史較短,老骨幹少,戰鬥作風很穩,吃苦耐勞的精神很好,善於防守。”
遼瀋戰役前,石瑛調到2縱5師任政委。2縱5師是四野的頭等主力師之一,是陝北紅26軍的老基礎,抗戰後編入八路軍344旅,後擴建為新四軍3師10旅,進入東北時8900人,名將鍾偉就是5師的首任師長。5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鬥經驗豐富,攻、防兼備,能猛打、猛衝、猛追,以叁猛着稱,善於運動野戰,攻擊力亦很頑強。”5師“系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
石瑛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他喜歡説“不”,他認為説“不”的人,很少有窩囊廢。
攻打錦州前,韓先楚指揮攻打義縣,命令5師一部兵力殲滅城西給水所外圍之敵,於城西南角與9師並肩突破,然後向北發展,殲滅北大街以西之敵。
石瑛和師參謀長汪洋看了地形,石瑛對汪洋説:“城西是敵人的防禦重點,工事林立,後面又有高出地面三四米的鐵路路基,沿路基築有一線碉堡,構成了第二道防線。如果從這裏突破,咱們的人定會傷亡很大。西南除了吳家小廟等幾處民房據點外,一片千餘米的開闊地,一覽無餘,攻擊部隊很難接近城牆。”汪洋建議將突破口改在城西南角正南方向的一個小山崗,為了避免傷亡,汪洋提出挖一條長萬餘米、深 2米、寬1米的交通壕,用來運兵和屯兵,部隊可接近到離城牆二叁百米處,掃清外圍時,只要把吳家小廟打下來,部隊就可以接近到距城百米處,炮兵還可以抵近射擊。
回到師部,汪洋向師長吳國璋彙報,吳國璋立即去看了地形,認為石瑛和汪洋的意見有道理,但考慮5師此次歸3縱指揮,攻堅部署已經確定,不好再提意見。
第二天,韓先楚召開作戰會議,會議將要結束時,韓先楚問大家還有什麼意見,石瑛立即把改變主攻方向的設想彙報了。韓先楚經過研究,改變了原作戰計劃,批准了石瑛和汪洋的設想和方案。攻城開始後,5師果然按新方案迅速突破城垣。
1948年10月,東北野戰軍2縱5師在師長吳國璋、政委石瑛的帶領下,參加了攻擊錦州的戰鬥。戰鬥打響後,14團、15團的四個爆破連隊輪番出擊,開闢通路,配屬的坦克車衝向城垣,抵近射擊,突擊分隊不顧傷亡,架雲梯搭人梯,越外壕攀高牆,總共只用了10多分鐘,5師就突破入城,是整個攻城部隊最先突破的。林彪親眼看到這一場面,十分感動,連連稱讚:“好部隊,好作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