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效避孕藥

鎖定
短效口服避孕藥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配製而成的複方藥物,通過抑制排卵、改變子宮內膜環境、改變宮頸粘液的性狀、阻止精子穿透、抗着牀等機制而達到避孕的目的。 [1] 
藥品名稱
短效口服避孕藥
是否處方藥
主要適用症
避孕
主要用藥禁忌
吸煙,肥胖,等
劑    型
片狀
是否納入醫保
藥品類型
口服避孕藥
用法用量
每天服用1片
不良反應
噁心,嘔吐,子宮不規則出血,月經改變

短效避孕藥種類及服用方法

短效口服避孕藥分為單相片、雙相片、三相片,主要成分均為雌激素和孕激素,都是以28天為一個完整週期進行服用。單相複方口服避孕藥每一片的劑量是相同的,常見單相口服避孕藥為每盒21片,每天服用1片,連續服用21天后停藥7天,接着服用下一盒。雙相片和三相片又稱多相片,雙相片一盒中有兩種劑型,三相片一盒中有三種劑型,需要按照包裝指示順序服用。我國市面上的短效口服避孕藥以單相片為主。
雖然部分短效口服避孕藥為非處方類藥品,可以在藥店直接購買,但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最適合的成分與劑量也不盡相同,因此建議女性朋友在醫師或藥師等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服用,並仔細閲讀藥品説明書。

短效避孕藥發展歷史

現代口服避孕藥的雌激素含量已經從最早的150微克降至50微克以下。
複方口服避孕藥(COC)誕生於1960年,它是雌激素與孕激素的混合製劑。因為合成的孕激素並不能完全模擬人體內自身激素水平的調節,除了避孕這個主要效果外,還會帶來痤瘡和體重上升等讓人不堪承受的副作用,所以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開發避孕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口服避孕藥。幾十年來,隨着醫學科學和有機合成化學的發展,口服避孕藥中的孕激素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變遷,不僅避孕效果逐漸提高,藥物的副作用也在不斷減輕。到目前為止,隨着製劑中包含的合成孕激素的更新換代,市場上已經出現了第四代口服避孕藥。
第一代孕激素即炔諾酮、甲地孕酮,它們屬於雄激素衍生物,使用劑量大,副作用較強。第二代孕激素即左炔諾孕酮,市面在售的避孕藥品中仍能見到這一成分。
第三代孕激素即去氧孕烯(地索高諾酮)、孕二烯酮,除副作用較少外,相比以前的孕激素,避孕效率更高;同時有抗雌激素作用,可使婦女原有的痤瘡減輕或消失。但同第二代一樣,第三代藥物仍會導致水鈉瀦留,不能對抗體重增加。不過除此之外,第三代避孕藥已可以實現預防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作用。
第四代孕激素是新採用的屈螺酮,這是一種與傳統孕激素結構不同的激素。在保持高效避孕能力的同時,它可有效對抗傳統避孕藥物引起的浮腫和體重上升現象。

短效避孕藥安全性

短效避孕藥心血管疾病

世界衞生組織(WHO)的相關研究已經得出結論——無論任何年齡,只要不吸煙、血壓正常、非糖尿病的女性,服用複方口服避孕藥均不增加心肌梗死和卒中風險。服用低劑量複方口服避孕藥婦女的靜脈血栓發生率大大低於妊娠和分娩期間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而且服用時間越長風險越低。

短效避孕藥腫瘤

複方口服避孕藥對卵巢上皮癌和子宮內膜癌有明顯保護作用,可使卵巢癌風險下降40%,子宮內膜癌風險下降50%。且服用時間越長,保護作用越強。按照人羣使用比例來計算,服用複方口服避孕藥每年至少可預防3萬例卵巢癌的發生。

短效避孕藥生育

根據 [2]  一項對歐洲近6萬例婦女生育能力的觀察研究,停用複方口服避孕藥後的第一年及第二年妊娠率,與未服藥者相似,而且既往使用複方口服避孕藥時長對生育能力沒有明顯影響。

短效避孕藥婦科疾病

複方口服避孕藥可使女性盆腔炎風險下降50%,宮外孕風險下降90%,輸卵管炎風險下降50%,良性乳腺疾病風險下降30-60%。

短效避孕藥月經

相當一部分女性由於各種月經困擾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例如月經不規則、月經過多、痛經、經前綜合症(PMS)等。新型口服避孕藥可明顯改善這些症狀,從而明顯提高女性經期及經前期的生活質量。

短效避孕藥副反應及處理

  1. 類早孕反應服藥初期約10% 婦女出現食慾缺乏噁心嘔吐乏力頭暈等類似妊娠早期的反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堅持服藥數個週期後副作用自然消失。症狀嚴重需考慮更換製劑或停藥改用其他措施。 [3] 
  2. 不規則陰道流血:服藥期間陰道流血又稱突破性出血。多數發生在漏服避孕藥後,少數未漏服避孕藥也會發生。輕者點滴出血,不用處理,隨着服藥時間延長而逐漸減少直至停止。流血偏多者,每晚在服用避孕藥同時加服雌激素直至停藥。流血似月經量或流血時間已近月經期,則停止服藥,作為一次月經來潮。於下一週期再開始服用藥物,或更換避孕藥。 [3] 
  3. 閉經約1%~2% 婦女發生閉經,常發生於月經不規則婦女。對原有月經不規則婦女,使用避孕藥應謹慎。停藥後月經不來潮,需除外妊娠,停藥7日後可繼續服藥,若連續停經3個月,需停藥觀察。 [3] 
  4. 體重及皮膚變化早期研製的避孕藥中其雄激素活性強,個別婦女服藥後食慾亢進,體內合成代謝增加,體重增加;極少數婦女面部出現淡褐色色素沉着。近年來隨着口服避孕藥不斷髮展,雄激素活性降低,孕激素活性增強,用藥量小,副作用也明顯降低,而且能改善皮膚座瘡等。新一代口服避孕藥屈螺酮炔雌醇片有抗鹽皮質激素的作用,可減少雌激素引起的水鈉瀦留 [3] 
  5. 其他個別婦女服藥後出現頭痛、複視乳房脹痛等,可對症處理,必要時停藥作進一步檢查。 [3] 

短效避孕藥長期服用的影響

  1. 機體代謝長期應用甾體激素避孕藥對糖代謝的影響與避孕藥中雌、孕激素成分及劑量有關。部分使用者對胰島功能有一定影響,可出現糖耐量改變,但無糖尿病徵象,停藥後恢復正常。對脂代謝的影響,目前認為雌激素使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也可使甘油三酯升高。而孕激素可對抗甘油三酯升高,但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高,對心臟、血管有保護作用,可防止動脈硬化。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可使動脈硬化,對心血管不利。因此對有血管疾病發生存在潛在因素的婦女(如年齡較大長期吸煙者,有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者)不宜長期用甾體激素避孕藥。甾體激素避孕藥對蛋白質代謝的影響較小, 無臨牀症狀。 [3] 
  2. 心血管系統由於甾體激素避孕藥對脂代謝的作用, 長期應用簡體激素避孕藥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影響,增加卒中心肌梗死的發病概率。目前使用的低劑量甾體激素避孕藥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降低,尤其是年輕(年齡<35 歲)、無吸煙、無高血壓史或服藥期間血壓不增高的婦女。 [4] 
  3. 凝血功能雌激素可使凝血因子升高,使用較大劑量的雌激素可發生血栓性疾病。目前國內使用的甾體避孕藥是含炔雌醇20~35ug,屬於低劑量甾體激素避孕藥,並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發病率。 [4] 
  4. 腫瘤複方口服避孕藥中孕激素成分對子宮內膜有保護作用, 可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病概率。長期服用複方口服避孕藥也可降低卵巢癌的發病風險。長期用甾體激素避孕藥是否增加乳腺癌的發生, 近年仍有爭議,有待進一步研究。 [4] 
  5. 子代有證據顯示,複方短效口服避孕藥停藥後妊娠,不增加胎兒畸形的發生率。由於複方短效口服避孕藥中激素含量低,停藥後即可妊娠,不影響子代生長與發育。長效避孕藥內含激素成分及劑量,與短效避孕藥有很大不同,停藥後6個月妊娠較安全。 [4] 

短效避孕藥禁忌人羣

大部分健康人羣都適合使用複方口服避孕藥。但有以下疾病或生活方式的人羣在選擇口服避孕藥時需要諮詢醫生以明確自己是否存在相關的禁忌症:
- 吸煙
- 肥胖(體重指數超過30kg/㎡)
- 長時間不行動(大型外科手術,任何腿部手術,或較大的創傷之後)
- 婦科癌症
- 高血壓
- 心臟瓣膜病
- 偏頭痛
- 有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或腦血管意外、病史、及家族史
- 肝臟腫瘤(良性或惡性)
- 嚴重的肝臟疾病(肝功能指標沒有恢復正常)
- 累及血管的糖尿病等

短效避孕藥區別

常規短效口服避孕藥和緊急避孕藥是兩類作用機理和適用人羣有很大區別的避孕藥物。常規短效口服避孕藥兼具安全、有效、舒適的特點,適用於所有具有避孕需求的健康育齡女性,是可靠性最高的常規避孕方式之一;而緊急避孕藥是未避孕或避孕失敗後,作為補救之用的避孕措施。

短效避孕藥適用情況

常規短效口服避孕藥是一種可長期使用的避孕方法,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每日一片,每個生理週期內連續服用21天,就可維持可靠的避孕效果,輕鬆遠離計劃外懷孕的困擾。適合健康的育齡女性日常避孕使用。
而緊急避孕藥則是一種補救性質的避孕藥物,適用於女性遭受意外傷害、進行了無防護性生活或其他避孕方式失敗(如避孕套意外破裂)等情況,可在事後72小時內服用以避免意外懷孕,但不適合作為日常避孕手段。

短效避孕藥作用機理

常規短效口服避孕藥由孕激素、雌激素共同作用。作為一種安全可靠的避孕手段,常規短效口服避孕藥一直在不斷改進,雌激素含量逐漸降低,孕激素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新型口服避孕藥中的孕激素成分已經非常接近人體孕酮,在避孕之外還能給予女性更多額外獲益,比如緩解水腫,預防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
而市面上最常見的緊急避孕藥,其主要成分一般為大量孕激素,使用一次所攝入的激素量,與8天常規短效口服避孕藥中的含量相當。大劑量激素容易造成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週期改變。因此,建議緊急避孕藥每年使用不要超過三次,每月最多使用一次。

短效避孕藥避孕效果

緊急避孕藥主要針對事後補救需求,避孕有效率約為85%,可以減少意外妊娠的可能性。而常規短效口服避孕藥,只要正確服用,避孕效果十分可靠,避孕有效率可達99%以上。為了使自己遠離意外妊娠的傷害,事前做好萬全準備才是明智之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