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真空妙有

鎖定
佛教《佛學大辭典》:“非有之有曰妙有。以對於非空之空而曰真空也。”
性宗談空、相宗説有;空是真空,有是妙有;也可以説緣起(妙有)性空(畢竟真空),性空緣起。因為真空,才能緣起妙有。有與空之間並沒有絕對。
中文名
真空妙有
起    源
僧肇不真空論
起源時期
東晉

真空妙有思想起源

這一思想起源於中國東晉佛教學者僧肇的《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僧肇讀《維摩經》,欣賞不已,遂於鳩摩羅什門下出家,為羅什的得意門生,被稱為“法中龍象”,擅長般若學,以妙有思想解空,被人稱其“解空第一”。提出了“真空妙有”的思想。

真空妙有具體內涵

他如是雲“用即寂,寂即用,用寂體一,同出而異名。”“然則萬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無。有其所以不有,故雖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無,故雖無而非無。雖無而非無,無者不絕虛;雖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若有不即真,無不夷跡,然則有無稱異,其致一也。 ”
僧肇會通中外思想,在佛教史上首創中國化的佛教哲學般若學思想體系,成為佛教中國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與經學關係極大。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