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佛教史

鎖定
《佛教史》是2006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繼文。一部佛教世界通史,以時間為經,以地區和國別為緯,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佛教產生、發展和流傳的歷史。全書所記時限始於佛教產生前的古印度社會狀況,止於近現代佛教在西方的流傳和影響。 [1] 
中文名
佛教史
作    者
杜繼文
出版時間
2006年1月1日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頁    數
624 頁
ISBN
9787214041364
類    別
歷史,宗教
定    價
42 元
字    數
500千

佛教史作者簡介

杜繼文,佛教史專家。山東嶗山(今青島)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歷任內蒙古大學哲學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所長、研究員。1930年5月30日出生於山東青島嶗山,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61年隨呂先生研習佛學,1963年返內蒙古大學從事佛學研究和中國哲學史的教學,曾任內蒙古大學哲學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兼職副研究員。1984年調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任所長三年。 [2] 

佛教史內容簡介

所記內容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南傳佛教北傳佛教(包括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展開,廣泛涉及各教派和宗派的教義、經籍、人物、僧制、僧職等等,同時兼及佛教的節日、禮俗、典故、聖地、遺蹟、建築、文學、藝術等等。在對佛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時,書中還對佛教與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關係,作了深刻的分析,對一些重要史事和重大學術問題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 [1] 

佛教史目錄

第一章 佛教的起源與早期的發展(前6—前1世紀)
第一節 佛教產生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釋迦牟尼與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早期佛教的分派
第四節 佛教對質外傳播與早期佛教經典
第二章 佛教大乘和小乘的確立(公元前1世紀—3世紀)
第一節 大乘思想的醖釀和形成
一、案達羅王朝與斯里蘭卡的大乘思潮
二、大乘佛教在西域的興起
第二節 犍陀羅和迦濕彌羅的佛教及説一切有部
一、犍陀羅和罽賓的佛教一般
二、説一切有部的哲學體系
第三節 天竺佛教和龍樹提婆的大乘中觀學
一、 天竺佛教概況
二、《般若經》類及其思想特點
三、龍樹與提婆
四、中觀思想的基礎結構
第四節 大乘佛教的一般特徵及其與小乘的對立
一、大小乘的稱謂
二、大乘經典及其基本特點
第五節 佛教向中國內地的傳播與初傳期的中國佛教
一、佛救向中國內地的傳播
二、佛教向交州的傳播
三、初傳期的佛教譯著
第三章 佛教的黃金時代(上)(公元4—6世紀)
第一節 印度的笈多王朝和佛教的發展
一、印度社會與文化概況
二、北印佛教
三、中印和東印佛教
五、南洋羣島諸古國佛
六、廚賓(迦濕彌羅)佛教
七、扶南佛教
第二節 印度小乘的新發展
一、經部與《成實論》
二、新有部與《俱舍論》
三、正量部的發展
第三節 大乘佛經的續出與瑜伽行派的確立
一、華嚴經類
二、大集經類
三、大涅槃經類
四、勝矍經類
五、唯識諸經
六、瑜伽行派及其始祖彌勒
七、無著與世親
八、無著與世親的著作及其傳承
九、唯識古學
十、唯識今學
十一、量論與因明
第四章 佛教的黃金時代(4—6世紀)(下)
第四節 佛教在中國魏晉南北朝的急劇發展
一、魏晉南北朝歷史概況
二、魏晉南北朝佛教的流傳
(一)三國、西晉佛教
(二)東晉、十六國佛教
(三)東晉佛教
1.佛教概貌
2.般若學的盛行和六家七宗
3.慧遠的廬山僧團
(四)南北朝佛教
1.佛教與政治
2.佛教續傳與西行求法,中國佛教與域外佛教的聯繫
3.佛經翻譯
4.南北朝的多種佛教師説
第五節 三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涉
(一)南方的儒釋道論戰
(二)北朝的三教鬥爭與排佛運動
(三)本時期的中國著述
第五章 佛教中心的轉移(7-10世紀)(上)
第一節 印度佛教的經院化和密教化
一、7-10世紀的天竺社會
二、印度及其鄰國佛教變化大勢
三、佛教理論的經院化和大乘兩派
四、佛教的密教化
第二節 隋唐五代佛教的昌盛與發展
一、概述
二、隋代佛教
(一)佛教宗派的形成
(二)天台宗的創立及其教義
(三)三論宗的思想體系
(四)三階教概述
第六章 佛教中心的轉移(7一10世紀)(下)
三、唐代佛教
(一)唐王朝與佛教
(二)唐代的寺院經濟
(三)玄奘與法相宗
第七章 朝鮮佛教日本佛教的建立(7—11世紀)
第八章 藏傳佛教的再興及其向國內外的傳播(11—18世紀)
第九章 佛教的消長變化和多元化發展(11世紀起)(上)
第十章 佛教的消長變化和多元化發展(11世紀起)(下)
第十一章 佛教在西方的流傳和影響
附錄
後記
新版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