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龍

鎖定
中龍為無孔亞綱中龍目中龍屬動物。生活在石炭紀,中龍是最早下水的爬行動物,分佈在非洲,南美洲一帶。早在石炭紀就已岀現,是最早下水的爬行動物,主要生活在溪流和水潭中,很少爬上岸,特別愛吃水裏的魚。身體細長,肩部和腰部的骨骼都比較小,身後有一條長而靈活的尾巴,腳較大,成為橈足,主要用尾巴游泳。 它的上下頜特別長,嘴裏長滿鋒利的牙齒,很適合捕魚。
中文名
中龍
拉丁學名
mesosaurus gerva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蜥形綱
亞    綱
無孔亞綱 Anapsida
中龍目 Mesosauria
中龍科 Mesosauridae
中龍屬 Mesosaurus
中龍
分佈區域
非洲,南美洲
生存年代
晚石炭紀至早二疊紀
體    長
2米
天    敵
巨型兩棲類

中龍物種概述

物種名稱:中龍
拉丁文學名mesosaurus gervais
食物:肉食,主要是魚類
生存年代:石炭紀至早二疊紀
生存地點:非洲,南美洲
辨認要決:長尾巴,橈足,上下頜長滿利齒
中龍是最早下水的爬行動物。它是一種奇特的淡水爬行動物,生活在石炭紀晚期至二疊世早期之間。它利用長長的後肢和靈活的尾巴划水來向前推進。中龍的祖先是一種兩棲動物,大多數時候生活在水中。它是一種體型輕盈的四足動物,它有着扁平的尾部,能幫助它在水中游泳。中龍化石發現於非洲南部和美洲南部。中龍容易彎曲的身體使它可以輕易地側向滑行,但粗厚的肋骨使其不能轉彎。中龍的牙齒可以過濾水中的浮游生物 [1] 
中龍早在石炭紀就已岀現,是最早下水的爬行動物,主要生活在溪流和水潭中,很少爬上岸,特別愛吃水裏的魚。它身體細長,肩部和腰部骨骼都較小,身後有一條長而靈活的尾巴,腳比較寬大,成為橈定,主要用尾巴游泳。它上下頜特別長,嘴裏長滿鐸利的牙齒,很適合捕魚。中龍的化石分別在非洲和南美洲被發現,説明在它生活的時代這兩個洲曾經連在一起,它是大陸漂移學説的古生物證據之一 [2] 

中龍生理特徵

中龍身體細長,肩部和腰部的骨骼鬱比較小,身後有一條長而靈活的尾巴。中龍長有四條腿,它的腿比較脆弱,主要在水中滑行時使用,另外,它長有腳,而且腳還比較大 [3] 
中龍骨骸中龍是最早回到水中生存的爬行動物,它的腳掌有蹼,身體呈流線型,長尾巴上長有鰭狀物。因為後腿比較長,他們被推斷是用來在水中推動身體往前進。它容易彎曲的身體使它可以輕易地以側向滑行,但因為粗厚的肋骨,它們不能轉彎(這特徵同樣見於現代的海象)。

中龍形態特徵

中龍擁有小的頭骨與長的顎,鼻孔位在尖端,使得中龍可以在水面下用鼻孔呼吸(類似鱷魚)。中龍最大的特徵在於眾多且細的牙齒。每個牙齒都位在齒槽裏,但過細的牙齒難以抓到獵物。所以中龍被認為用牙齒來從水中過濾浮游生物。中龍身體細長,肩部和腰部的骨骼鬱比較小,身後有一條長而靈活的尾巴。中龍長有四條腿,它的腿比較脆弱,主要在水中滑行時使用,另外,它長有腳,而且腳還比較大。
中龍是世界上最早的水棲爬行動物,它身長0.4米~2米,是當時最大的水生爬行動物,從外形看很像短吻鱷。中龍擁有強壯的四肢,能夠快速地奔跑及遊動,最快時可達每小時20公里。

中龍地理分佈

僅見於南非和巴西的陸相地層中。此種爬行類化石被魏格納作為他的大陸漂移學説的重要證據之一。推斷這種小動物為淡水生活者,不能橫渡數千公里的大西洋。在巴西和南非發現它們,説明非洲和南美原先曾是連接在一起的一個大陸。化石已在納米比亞、巴西、烏拉圭巴拉圭被發現。
中龍的化石在非洲的納米比亞和南美洲的巴西、烏拉圭都有發現,這證明了大陸漂移假説。魏格納就將中龍的化石分佈作為他的大陸漂移假説的重要證據。
參考資料
  • 1.    印度XACT集團編;石麗坤譯,追蹤瀕危動物 升級版,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01,第63頁
  • 2.    李全國編著,恐龍的本家,地質出版社,2000.02,第38頁
  • 3.    瑾蔚編繪,恐龍帝國 典藏版,中國鐵道出版社,2016.06,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