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土

鎖定
相土,商湯十一世祖,閼伯(契)的孫子,昭明之子,一作乘杜,河南商丘人,商民族的第三任首領。
據《竹書紀年》記載:“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於商丘。”相土時,商部落的畜牧業已相當發達,畜牧業的發達為商人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並開始使用奴隸奠定了基礎。相土作乘馬,就是馴養馬作為運載工具。畜牧業發達的部落,武力得以強勝。
相土當部落首領時,乘夏王太康失國對東方無力控制之機,迅速擴展了自己的勢力,開始向東方發展。相土以今商丘一帶為中心,把勢力伸張到黃河下游的廣大地區並抵達渤海一帶,帶動了先進的畜牧業向外的傳播,還同“海外”發生了聯繫。他與共工、禹,都是傳説中有名的治水人物。
中文名
相土
外文名
Xiangtu
別    名
子相土
民    族
華夏族(漢族舊稱)
職    業
軍事家、商部落領袖
主要成就
作乘馬、向東發展把商部族的勢力擴展到黃河下游
出生地
河南商丘
歷史地位
商族先公、商民族的第三任首領
前    任
昭明
繼    任
昌若

相土人物生平

相土 相土
相土:華夏族,商湯十三世祖昭明的兒子。一作乘杜,河南商丘人。上古之初,人們尚不知駕馬拉車馱物,牧馬則是用羣放散養之法。相傳相土用槽喂、圈養之法飼養馬匹,將馬馴服,再加訓練,於是馬能拉車馱物,成為重要運輸工具之一。
可見,相土時商族巳從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進入定居畜牧和農業種植時代。相土用武力向東方發展勢力,達於黃海之濱和附近海島。

相土家族成員

祖父:
父親:昭明
兒子:昌若

相土人物評價

傳説在距今約4000年前的夏朝前期,居於今河南商丘的商族部落首領相土曾一度來相城(今安徽淮北)居留,從而促進了相城的發展。商族部落的始祖名契,是黃帝的後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為司徒,掌管教化,居住在河南商丘。契在商丘定居下來後,其家族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契後來傳位於昭明,昭明又傳位於相土。相土是個大有作為、聲名顯赫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商族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較大發展。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商族部落日益繁榮強盛,於是便決意向東方擴張勢力。
商族所到之處,其他弱小部落相繼被征服,其勢力範圍一直延伸到山東渤海邊上。相傳相土率領其部落駕駛着自己發明的馬車,一路風塵向東行進。路途中被葱蘢疊翠的古相山所吸引,於是便在這裏夯土圍城,定居於相山腳下,日久形成城邑,後人為紀念相土來居,便把此地命名為相城、相山。《詩經·商頌·長髮》中有句雲:“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思是説相土幹得轟轟烈烈,四海諸侯齊刷刷地歸服於他。《史記·殷本紀·索隱》也説:“相土佐夏,功著於商。”
考古資料證實,遠古時期的商丘境內河溝縱橫,湖泊密佈,沼澤連片,丘崗連綿,水草茂盛,林木參天,各種野生動物出沒其間。這片富饒的土地,既為古代的氏族部落提供了理想的繁衍生息之地,也為原始人類提供了發展農業生產的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公元前21世紀,中國已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這時,居住在商丘的是商族氏族部落,其首領是被夏朝統治者封為火正的相土。
相土身材高大、體質健壯、在帶領氏族民眾狩獵時,常與野馬、野豬、大象、猛虎、兇狼等野獸搏鬥,並經常將各種野獸打死或制服。長期與野獸的爭鬥過程中,相土觀察到,高大健壯的野馬,是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野馬不吃肉,食物是野草與野果一類的東西。如能將野馬馴服,將野馬由野生變為人工飼養,其利用價值將不可估量。於是,相土開始馴服野馬的活動,經過與野馬的無數次搏鬥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將野馬馴服了。相土精心照料被馴服的野馬,耐心細緻地選用草料飼養,使馬慢慢適應了家養的生活習慣。
相土馴馬成功後,又親自或指導商族部落的人馴服野牛、野豬、野羊、野狗、野雞等,將它們馴服之後,由野生變為家養。這些動物變為家養後,由於飼養條件及生活環境的改善與改變,繁殖能力增強,數量逐漸增多。今天所稱之的六畜,即馬、牛、羊、豬、狗、雞,在相土時代,均有大量飼養。《世本·作篇》中有關“相土作乘馬”的記述,便是對相土馴服並飼養牲畜的真實寫照
相土親自或帶領商族氏族部落馴服並飼養牲畜的目標是明確的:馬主要用於作戰、狩獵和運輸;牛除了食用外,還用於運輸和祭祀;豬、羊、雞除供人們食用外,主要在祭祀活動中當做祭品;狗則用於防衞與狩獵,有時也用其作為祭品。
《呂氏春秋·古樂》中有關“商人服象,虐於東夷”的記載,説明相土不但馴養馬、牛等動物,而且還馴養大象,並且把馴服的大象用於征討東夷人的戰爭之中。甲骨文中的“為”字,狀似以手牽象形,證實確有相土馴象之事。
《詩經·商頌·長髮》雲:“相土烈烈,海外有載。”從而可以説明,相土馴養動物的事蹟和經驗,不僅被居住在黃河中下游一帶的商族人所熟知,而且還被中原之外的人們所傳頌與敬仰。
相土是商族人始祖閼伯的孫子,也是閼伯火正的繼承人。作為中國的第一位馴獸師,他不僅為中國畜牧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而且所率的商族氏族部落武力也是比較強盛的。其乘夏王相失住,對東方無力控制之機,迅速擴展商族人的勢力。以商丘為中心,把勢力伸張到黃河下游的廣大地區,在泰山附近建立了東都。

相土人物影響

據《竹書紀年》記載:“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於商丘。”相土是閼伯之孫,昭明之子。相土由砥石遷居至商丘。相土時,商部落的畜牧業已相當發達。畜牧業的發達為商人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並開始使用奴隸奠定了基礎。相土作乘馬,就是馴養馬作為運載工具。畜牧業發達的部落,武力都是比較強勝的。所以,相土當部落首領時,乘夏王相失位,對東方無力控制之機,迅速擴展了自己的勢力。
相土以商丘為中心,把勢力伸張到黃河下游的廣大地區,又在泰山附近建立了“東都”。其後裔在追頌相土的功績時説:“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詩經商頌長髮》),可見相土的活動已到達黃海一帶,並同“海外”,四海之外發生了聯繫,截即斬殺。傳説相土佐夏,任夏司馬,專管征伐之事。相土的三世孫冥,努力發展農業,治水身死。他與共工、禹,都是傳説中有名的治水人物。所以,後來受到了隆重的祭祀,並留下了“冥勤其官而水死”的傳説。其子為昌若

相土趣聞軼事

  • 相土與騎兵的傳説
馬這種野生動物,最早叫“火畜”。傳説有一次,相土捕獲了一匹野馬,把它圈了起來。過了一段時間,欄杆外又來了幾匹野馬,對着欄杆內的那匹野馬叫個不停,不肯離開。相土把木欄門打開,不料外面的好幾匹馬一下子衝進木欄,和圈在欄內的野馬混在一起,相互撕咬了一陣,然後又都卧下。相土於是把欄杆門關住,用割來的草餵它們。過了不長時間,其中一匹馬突然生下了一隻小馬駒。
相土高興極了,決心要馴服更多的野馬。這一天,相土餵過馬後,牽出一匹性格温順的馬,縱身跳上馬背。馬一受驚,猛地四蹄騰空飛奔起來,把毫無精神準備的相土一下子拋下來,跌了個仰面朝天。相土廢了半天勁才爬起來,望着越跑越遠的馬,心裏十分着急,以為它再也不會回來了。
正要往回走,不料這跑掉的馬又扭頭跑回來了。相土忙把馬引進欄杆內圈好,然後靈機一動,用桑樹皮擰成一條繩子,把馬頭綁好,再一次慢慢牽了出來。然後,相土又跳上馬背。馬仍像頭一次一樣,四蹄騰空飛奔起來。這回相土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一隻手抓緊了馬鬃,任憑馬怎麼飛跑,就是不鬆手。跑了一陣後,馬的速度減慢了下來,直到馬不再跑時,相土這才勒過馬頭,緩緩地騎着回去。
相土騎馬成功後,就開始教族人一同騎馬。一次,眾人在森林中騎馬,猛然看見一隻猛虎,相土一箭射中了老虎。負傷的老虎朝密林深處逃去,相土和族人騎着馬向老虎逃走的方向追去,終於獵到了老虎。
在族人歡呼雀躍的時候,相土腦子一動,對大家説:“既然騎在馬上能追老虎,能射殺野獸,那麼,打仗時能不能也騎在馬上,追殺敵人呢?”大家一聽,都認為相土説的有道理。從此以後,商族人更加努力的訓服野馬,族中精幹的小夥子們都成為勇敢的騎手,這大概就是中華民族最早的一支騎兵了。 [1] 
參考資料
  • 1.    李伯欽 李肇翔.中國通史 卷一:萬卷出版社,2009年: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