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直軍

(北洋軍閥李景林麾下的軍隊)

鎖定
直魯聯軍中的直軍,隸屬於奉系軍閥,其前身是直軍李景林部。
中文名
直軍
外文名
Zhili Army
首    領
李景林→褚玉璞
主要將領
竇聯芳、王賓、李爽塏、朱同勳
所屬派系
奉系軍閥
勢力範圍
直隸省
直魯聯軍中的直軍,其前身是直軍李景林部。李景林,字芳晨,直隸(今河北)棗強縣人,1885年3月28日生。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時,入北洋 新軍當兵。繼而入保定北南軍速成武備學堂,1907年畢業後,充禁衞軍 的下級軍官。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李景林隨禁衞軍南下,任清軍 第2敢死隊隊長。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李景林充黑龍江巡防隊軍官。
1914年,升任黑龍江暫編第1師參謀長。1918 年,任援陝軍司令部參議。1919年1月,任皖 系參戰軍曲同豐師第1旅第1團團長。不久, 因與皖系“軍師”徐樹錚發生矛盾後轉投直系 曹錕門下,1920年直皖戰爭後,李景林又投靠 奉軍,因練兵有方,屢有戰功,受到張作霖的重用。
1921年,李任奉天陸軍第7混成旅旅長。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奉軍兵 分3路與直軍激戰。李景林任奉軍東路軍第3 李景林 梯隊司令,在馬廠旗開得勝,張作霖為其記大功一次,升任奉天陸軍第1師師長。1924年9 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李景林升任奉軍第2軍軍長。
李率部進入熱河,佔領朝陽。9月末,攻佔建平、凌源,其先頭部隊抵進冷口附近。在接連擊敗米振標的毅軍、龔漢治的直軍等部後,於10月28日佔領灤州。 當時,由於馮玉祥率部發動“北京政變”,倒戈反直,使直軍很快在山海關主戰場潰敗。李景林率部乘機搶佔天津,並在大名、保定一線佈防。11 月13日,直隸紳士邊潔清、賀湘南等以各界代表名義,公推李景林為直隸保安司令。1925年6月30日,段祺瑞任命李景林兼直隸省長。9月, 奉軍進行整編。
直魯聯軍李景林部編制序列(1925年9月)
直隸省 直隸督辦 李景林
東北第一師 師長 李景林
第一旅 旅長 竇聯芳
第二旅 旅長 王賓
東北第19師 師長 李爽塏
第41旅 旅長 朱同勳
第43旅 旅長 榮臻
直隸第一混成旅 旅長 王丕煥
直隸第二混成旅 旅長 馬瑞雲
直隸第三混成旅 旅長 張憲
直隸第四混成旅 旅長 胡毓坤
直隸第五混成旅 旅長 朱益清
直隸第一補充旅 旅長 呂正朝
直隸第二補充旅 旅長 赫文衡
直隸第三補充旅 旅長 尹立泰
李景林雖然做了直隸督辦兼省長,但仍受制於張作霖,張不但不準其擴編軍隊,而且還屢索鉅款。加之郭松齡部常駐天津附近,李誤以為是奉張派來監視其行動,隨時有奪取直隸地盤的可能,引起了李對張的不滿。同年11月12日,張作霖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李景林、郭松齡部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郭、李堅持反對戰爭,力主和平。
11月25日,李景林發表通電保境安民,與奉系脱離關係,並勸張作霖下野。同時還暗將所部改為北方國民軍,自稱總司令,印製了北方國民軍的符號、證章和旗幟等,並令大名、保定防軍讓出防地集結於天津附近。但是李軍在撤退時,忽然受到國民第2軍的襲擊,李景林認為馮玉祥背信棄義,懷疑馮有攻佔天津、奪取直隸地盤的圖謀。
12月3日,李景林正式與國民軍開戰。12月4日,馮玉祥指揮國民軍兵分南北兩路進攻李軍。12月10日至15日,李、馮兩軍在楊村展開激烈的爭奪戰,使京津、津浦兩線火車停開,引起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抗議。國民軍不顧帝國主義列強的抗議,繼續向天津推進。李景林部依仗堅固的戰壕進行對峙,並伺機反攻,奪取了楊村、落垡、馬廠等地。
國民軍立即調兵遣將,並於12月20日發起反攻,各路大軍進逼天津,使天津陷人半月形包圍之中。24日,李景林下令部隊放棄天津,向滄州、德州一線撤退,國民軍於24日佔領天津。12月25日,段祺瑞下令免去李景林督辦直隸軍務善後事宜兼署省長之職,以孫嶽繼之。25日晚,李景林率部分親隨乘日輪“濟通丸號”前往大連,經青島抵濟南。29日,孫嶽通電就任直隸督辦。
李景林由海道南下到達濟南後,他的部隊大部分也由天津敗退到山東。李將退入魯境的直軍殘部曾加以改編,與張宗昌的魯軍聯合,稱為直魯聯軍,準備回攻國民軍,重新奪回天津和直隸全省。
李景林失敗後,國民軍勢力不但控制了京、津,奪取了直隸、熱河,而且逼近山東。在南方,廣東革命政府日趨鞏固,北伐戰爭正在準備之中,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引起了帝國主義和奉直軍閥的恐慌。1926年初,在日、英帝國主義策動下,張作霖與吳佩孚打着“討赤”的旗號聯合起來,會同李景林、張宗昌部對國民軍實行夾擊。
李景林雖與張宗昌組成直魯聯軍,實際上兩人都在為自己爭奪直隸地盤。李景林急欲收復天津,回任直督及省長,即於同年2月指揮所部北攻,先後攻佔了滄州、獻縣和青縣,於2月23日到達馬廠。國民軍以鹿鍾麟為總指揮,立即實施猛烈反攻,李景林部不支敗退滄州。
張宗昌見李軍損失慘重,即派徐源泉部北上,以褚玉璞為前敵總司令,揮師大舉反攻。此時,日本軍艦直抵大沽口,向國民軍射擊,奉軍張學良亦率部入關逼近天津,直魯聯軍轉敗為勝。國民軍見形勢不利,於3月22日全部撤出天津。
3月24日張宗昌、李景林聯名通電,建議張作霖、吳佩孚兩帥來天津會商國是。張作霖於29日抵秦皇島召開軍事會議,張學良、李景林、張宗昌、褚玉璞等人均前往參加。李景林心裏明白,自己實力已經損失殆盡,此次反攻天津多賴魯軍,因此會上推薦褚玉璞為代理直督,自己專負前線軍事之責。
李景林原想以此謙讓求得張作霖的諒解,孰知張作霖順水推舟,當即任褚為直督,任李為訓練督辦。但李未就任,仍以前敵總司令名義,指揮榮臻所部,伺機而動。此時,張作霖與吳佩孚、閻錫山聯合打着“討赤”的旗幟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李景林不甘為奉張效命,遂密派參謀長潘敦與靳雲鶚、孫傳芳聯繫,秘密結盟成李、靳、孫和馮玉祥的大聯合,密謀共同討伐張作霖。但由於事機不密,被張作霖獲悉。
6月底,張作霖令張學良的第3軍將李景林部包圍繳械。李景林的企圖破滅後,潛回天津,通電下野,寓居津門。1927年3月,北伐軍佔領南京、上海後,李逃往南京,投靠蔣介石。4月10日,被蔣任命為直魯招撫使。
1928年4月,李景林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後國民政府成立國術研究館,李景林因精於劍術而任副館長。1931年1月,李景林為調處韓(復榘)劉(珍年)對膠東的爭奪,應韓復榘之邀,移居濟南。11月13日,因病死於濟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