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淵

(北魏大臣、文人)

鎖定
盧淵(454年~501年),字伯源,小名陽烏,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書法家,平東將軍、固安惠侯盧度世的長子。 [1] 
出身范陽盧氏北祖大房(始祖)。敦尚學業,閨門和睦。初拜主客令,遷秘書令,累遷給事黃門侍郎,官至散騎常侍、本州大中正,遷議曹尚書,出為豫州、徐州長史。景明初年,出任秘書監。二年卒官,終年四十八歲,贈安北將軍,幽州刺史,諡號為懿。
別    名
盧陽烏
伯源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范陽郡涿縣
出生日期
454年
逝世日期
501年
主要成就
秘書監,安北將軍,幽州刺史
本    名
盧淵

盧淵人物生平

盧淵有祖父盧玄之風。襲固安侯爵,後降為伯爵。累加秘書監、本州大中正。
北魏孝文帝將立馮氏為皇后,問盧淵的意見,盧淵反對,但馮氏仍被立為皇后。於是被外戚馮誕所恨。以平定涇州羌叛亂,兼任侍中。
他十四歲時曾到長安遊歷,返回時在渭北有餞送者五十餘人給他送別。相師扶風人王逵説:“諸君皆不如此盧郎,後二十餘年,當制命關右,願不相忘。”果然二十多年後盧淵率軍前往涇州平定羌人叛亂,王逵到軍營請見,言敍平生。盧淵平亂後,以功兼侍中,守儀曹尚書。
南朝齊雍州刺史曹武假意投降北魏,孝文帝任命盧淵為使持節、安南將軍,督前鋒諸軍,趕赴樊、鄧受降。盧淵到達後,見曹武果是偽降,於是進攻赭陽,軍敗官爵被免。
後為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長史。元愉年少,王府諸事皆由盧淵決斷。他以誠信待人,甚得徐州人和。景明二年(501年),在秘書監任內去世,年四十八,贈幽州刺史,恢復本爵固安伯。諡號 [2-3] 
最初,盧諶的父親盧志師從鍾繇的書法,世代相傳,在世上有很好的名聲。到盧邈以上,同時還善長草書。盧淵通曉家法,平城宮殿多為盧淵所題。白馬郡公崔玄伯也善長書法,世代傳授衞瓘體書法。北魏初年擅長書法的人物,首推清河崔氏范陽盧氏二門。盧淵與僕射李衝格外友好。李衝重視盧淵家族的門風,而盧淵重視李衝為官的才能,所以兩家結為姻親,往來親密。至於盧淵受到北魏孝文帝賞識,很大程度是因為李衝。盧淵有八個兒子。

盧淵門第

盧淵與鄭述祖與兩家並稱很高的門第,直到唐朝仍有俗諺“盧陽烏,鄭述祖,非斯二家,孰曰門户。” [12] 

盧淵家族成員

盧淵父母

  • 盧度世,北魏散騎常侍、太常卿、使持節、鎮遠將軍、濟州刺史、固安惠侯。
  • 清河崔氏,北魏散騎常侍、大鴻臚卿、使持節、平東將軍、青冀二州刺史、清河侯崔賾之女。

盧淵夫人

趙郡李氏,北魏散騎常侍、尚書、使持節、平西將軍、泰州刺史、宣城公李孝伯之女。 [1] 

盧淵子女

  • 長子:盧道將,字祖業。諡號“獻”。
  • 次子:盧道亮,字仲業。隱居不仕。
  • 三子:盧道裕,字寧祖。尚魏獻文帝女樂浪長公主,拜駙馬都尉。諡號“文”。
  • 四子:盧道虔,字慶祖。尚魏孝文帝女濟南長公主,拜駙馬都尉。賜爵臨淄伯,諡號“文恭”。
  • 五子:盧道侃,字希祖。以弟道約子正達為後。
  • 六子:盧道和,字叔雍。兄弟之中,人望最低。
  • 七子:盧道約,字季恭。衞大將軍、兗州刺史。
  • 八子:盧道舒,字幼安。長兄盧道將將固安伯爵位讓給他。
  • 盧氏,嫁北魏使持節、侍中、太傅、錄尚書事、東道大行台、都督、青州刺史、濮陽孝懿公李延寔 [4-6] 
  • 盧氏,嫁北魏通直散騎侍郎李瑾 [7-8] 
  • 盧氏,嫁北魏外兵參軍、定州治中李子云。

盧淵禁婚家

唐朝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范陽盧氏作為中原五大郡姓“五姓七族”之一,東漢以來家世非常顯赫,盧度世四子、盧輔六子、盧溥諸子被列入禁婚家範疇 [9-11] 
參考資料
  • 1.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魏故充華嬪盧氏墓誌銘。諡曰昭。”嬪諱令媛,范陽涿人,魏司空容城成侯之十一世孫,錄事府”君之元女。衣冕盛於累朝,風猷懋於弈葉。固以昭晰簡牘,紛”綸秘圖,冠蓋縉紳,羽儀邦國者矣。嬪膺積善之餘慶,稟妙氣”于山川。爰始設帨,灼然秀異,姿見詳密,舉動温華,故以擅彩”平林,標聲灌木。年甫九齡,召充椒掖。天不憖遺,構疾彌留。正”光三年龍集壬寅,夏四月壬戍朔,十六日丁丑,卒於京室,時”年十二。以其月卅日辛卯窆於芒山成周西北廿裏。銘曰:”姜水激波,大風揚烈,且清且素,載摶載𩗭。邁種無巳,龜符相”迭,顯焉必大,宜哉仍世。仍世克昌,遂衍英芳,萋萋莫莫,日就”月將。修姱窈窕,玉瑩金相,似星環極,如日照梁。蘋藻畢閒,蒲”椒洞啓,九十其儀,三千其禮。玉鈎曜室,金紐映陛,朝露溘盡,”山原共體。共體無際,山原有歸,靈脩眷命,改物遷衣。樂池一”盡,就館長違,空嗟佪顧,帷中是非。”曾祖度世,字子遷,散騎常侍太常卿使持節鎮遠將軍濟州”刺史固安惠侯。夫人清河崔氏。父賾,散騎常侍大鴻”臚卿使持節平東將軍青冀二州刺史清河侯。”祖諱淵,字伯源,散騎常侍尚書始平王師秘書監使持節安”北將軍幽州刺史固安懿侯。夫人趙郡李氏。父孝伯,”散騎常侍尚書使持節平西將軍泰州刺史宣城公。”父道約,字季恭,今司空錄事參軍。妻熒陽鄭氏。父道”昭,國子祭酒秘書監使持節鎮北將軍光青相三州刺史文”恭侯。
  • 2.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盧玄》:(盧淵字伯源)伯源小名陽烏,性温雅寡慾,有祖父風。敦尚學業,閨門和睦。襲侯爵,降為伯。累加秘書監、本州大中正。時孝文帝將立馮後,先問伯源。請更簡卜。帝曰:"以先後之侄,朕意已定。"伯源曰:"雖奉敕如此,然臣心實有未盡。"及朝臣集議,執意如前。馮誕有盛寵,深以為恨,伯源不以介懷。及孝文議伐齊,伯源表以為萬乘親戎,轉運難繼。詔雖不從,而優答之。尋以齊武帝殂,停師。時涇州羌叛,殘破城邑。伯源以步騎六千號三萬,徐行而進。未經三旬,賊眾逃散。降者數萬口,唯梟首惡,餘悉不問。詔兼侍中。初,伯源年十四,嘗詣長安。將還,餞送者五十餘人,別於渭北。有相者扶風人王逵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得聲名甚盛,望逾公輔。後二十餘年,當制命關右,願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敍平生。未幾,守儀曹尚書。及齊雍州刺史曹武請降,乃以伯源為使持節、安南將軍,督前鋒諸軍,徑赴樊、鄧。辭以儒生不行軍事,帝不許。伯源曰:"臣恐曹武為周魴耳。陛下宜審之。"武果偽降。伯源乃進攻赭陽,師敗,坐免官爵。尋曹母憂。服闋,兼太尉長史。後為徐州京兆王愉兼長史。愉時年少,事無鉅細,多決於伯源。伯源以誠信御物,甚得東南人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謀叛,伯源屢有表聞,朝廷不納。陵果逃叛。陵之餘黨,伯源皆撫而赦之,唯歸罪於陵,由是眾心乃安。景明初,卒於秘書監,年四十八,贈幽州刺史,複本爵固安伯。諡曰懿。
  • 3.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15-10-26]
  • 4.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太傅李延寔出除青州。延寔先被病,道約,延寔之妻弟,詔以道約為延寔長史,加散騎常侍,寄以匡維也。
  • 5.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道虔外生李彧,尚莊帝姊豐亭公主,因相藉託。
  • 6.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道虔外生李彧,尚莊帝姊豐亭公主,因相藉託。
  • 7.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其舅盧道將稱之曰:“此兒風調,足為李公家孫。”
  • 8.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其舅子盧思道深所愛好,常贈詩云:“水衡稱逸人,潘、楊有世親,形骸預冠蓋,心思出囂塵。”
  • 9.    《新唐書·卷一百十八·列傳第二十·高士廉》: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敍武后世,又李義府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楊仁卿、史玄道、呂才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敍所以然。以四後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敍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改為《姓氏錄》。當時軍功入五品者,皆升譜限,搢紳恥焉,目為“勳格”。義府奏悉索《氏族志》燒之。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
  • 10.    《全唐文·卷三一八·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神龍中,申明舊詔,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隴西李寶之六子,太原王瓊之四子,滎陽鄭温之三子,范陽盧子遷之四子、盧輔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孫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趙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後,同降明詔,斯可謂美宗族人物而錶冠冕矣!
  • 11.    《資治通鑑·卷二百·唐紀十六·高宗》:初,太宗疾山東士人自矜門地,昏姻多責資財,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勳臣家,不議山東之族。而魏徵、房玄齡、李勣家皆盛與為昏,常左右之,由是舊望不減,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高下懸隔。李義府為其子求昏不獲,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勸上矯其弊。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毋得受陪門財。然族望為時俗所尚,終不能禁,或載女竊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終不與異姓為昏。其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往往反自稱“禁婚家”,益增厚價。
  • 12.    《洛陽新獲七朝墓誌》第371頁《唐故倉部郎中鄭公盧夫人合袝墓誌銘並序》:郎中夫人范陽盧氏,得姓於齊,為世著姓,北祖大房。漢侍中諱植,晉侍中諱廣,魏吏部尚書諱陽烏之後。昭彰圖諜,欎為鼎族。語曰:“盧陽烏、鄭述祖,非斯二家,熟曰門户。”其閥閲可知矣。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