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部草

鎖定
百部草是毛茛科翠雀屬的距地生葉植物。 [3]  塊根肉質成簇,常長圓狀紡錘形;莖常有少數分枝,下部直立,上部攀援狀;葉輪生,紙質或薄革質,卵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邊緣微波狀;花單生或數朵排成聚傘狀花序,花被片淡綠色,披針形,開放後反捲;蒴果卵形、扁平赤褐色,頂端鋭尖;種子橢圓形,稍扁平,深紫褐色,表面具縱槽紋,一端簇生多數淡黃色、膜質短棒狀附屬物;花期5-7月;果期7-10月。 [4] 
百部草原產於中國, [5]  主要分佈於中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省,日本曾引入栽培,一般生於海拔300-400米的山坡草叢、路旁和林下。 [4]  性喜廕庇、濕潤的環境,怕乾旱,耐寒冷,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為宜。 [6]  百部草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數據缺乏(DD)。 [7]  一般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和分根繁殖。 [6] 
《名醫別錄》中陶弘景謂百部草:“其根數十相連,似天冬而苦強,但古異爾。” [3]  其以塊根入藥,有潤肺止咳,滅蝨殺蟲等功效,主治支氣管炎、風寒咳嗽、肺結核咳嗽、百日咳、皮炎、蛇蟲病等症,外用可滅蝨,滅蛆等。 [6]  又近似種闊葉吊蘭,有時中央帶黃白色縱條紋,可供觀賞。 [8] 
中文名
百部草
拉丁學名
Delphinium grandiflorum
別    名
翠雀
鴿子花
百部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毛茛科
翠雀屬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科
金蓮花亞科
翠雀族
亞    屬
翠雀亞屬

百部草植物學史

本品始載於《名醫別錄》,列為中品,陶弘景謂:“其根數十相連,似天冬而苦強,但古異爾。”《本草圖經》謂:“春生苗,作藤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乃十五六枚,黃白色,二、三、八月採,曝幹用。”以上所述與蔓生百部原植物相符。《本草圖經》附有“滁州百部”、“衡州百部”和部”圖。滁州百部實即直立百部,衡州百部很像對葉百部,峽州百部為百合科羊齒天門冬,《滇南本草》所載百部仨為鞋齒天門冬。 [1] 

百部草形態特徵

百部草是毛茛科翠雀屬的距地生葉植物。 [3]  塊根肉質成簇,常長圓狀紡錘形。 [4] 
莖高35-65釐米,與葉柄均被反曲而貼伏的短柔毛,上部攀援狀,有時變無毛,等距地生葉,下部直立,有少數分枝。 [2]  [4] 
葉輪生,紙質或薄革質,卵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邊緣微波狀,基生葉和莖下部葉有長柄;葉片圓五角形,長2.2-6釐米,寬4-8.5釐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近菱形,一至二回三裂近中脈,小裂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寬0.6-2.5(-3.5)毫米,邊緣干時稍反捲,側全裂片扇形,不等二深裂近基部,兩面疏被短柔毛或近無毛;葉柄長為葉片的3-4倍,基部具短鞘。 [2]  [4] 
總狀花序有3-15花,花單生或數朵排成聚傘狀花序,花被片淡綠色,披針形,開放後反捲;下部苞片葉狀,其他苞片線形;花梗長1.5-3.8釐米,與軸密被貼伏的白色短柔毛;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上部,線形或絲形,長3.5-7毫米;萼片紫藍色,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1.2-1.8釐米,外面有短柔毛,距鑽形,長1.7-2(-2.3)釐米,直或末端稍向下彎曲;花瓣藍色,無毛,頂端圓形;退化雄蕊藍色,瓣片近圓形或寬倒卵形,頂端全緣或微凹,腹面中央有黃色髯毛;雄蕊無毛;心皮3,子房密被貼伏的短柔毛。蓇葖直,長1.4-1.9釐米,蒴果卵形、扁平赤褐色,頂端鋭尖;種子倒卵狀四面體形,長約2毫米,稍扁平,深紫褐色,表面具縱槽紋,一端簇生多數淡黃色、膜質短棒狀附屬物沿稜有翅。花期5-7月;果期7-10月。 [2]  [4] 

百部草產地生境

百部草原產於中國, [5]  主要分佈於中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省,日本曾引入栽培,一般生於海拔300-400米的山坡草叢、路旁和林下。 [4]  好多地方進行家種。主產陝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省。 [2] 

百部草生長習性

藤蔓百部草
藤蔓百部草(4張)
百部野生多半在廕庇濕潤的環境,經過人工引種栽培,喜前特性不太明顯。但是怕乾旱,耐寒冷,喜上層深厚,因百部塊根能伸至30釐米左右深的土層內。 [2]  性喜廕庇、濕潤的環境,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為宜。 [6] 

百部草育植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肥沃的、土層深厚的、排水良好的、疏鬆的砂質壤上種植,地選好後,清理場地、雜草根、大石塊,深翻30釐米,耕細,做畦,畦寬120釐米,整平畦面。
繁殖方法
百部草一般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6]  利用分株繁殖地下塊根長得快,能提前採收。
種子繁殖:用種子繁殖可分春季播種和秋季播種,秋播比春播好,出苗早,出苗率高。春播北方在4月份左右,南方在3月份左右進行。育苗分條播和穴播。條播:按行距6~10釐米開溝,把種子均勻撒人溝土,覆土3~4釐米,播後澆水,用草覆蓋苗牀,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幼苗高9~12釐米時移栽,按行株距24釐米×18釐米移栽。在播種育苗時可在畦溝內播種玉米一行。穴播:按株行距15釐米×24釐米開穴,3釐米深,每穴播種子5-6粒,覆土1.5釐米,蓋稻草、麥草或薄膜,每公頃播種量15~22.5千克。當8~9月採種後,南方立即進行秋播,行距24釐米開3釐米溝,把種子均勻播入溝中,覆土4~5釐米厚,每公頃約用種子30-45千克。
分株繁殖:在春天萌動之前(3月左右)或結合收穫時選二年以上的植株,挖出地下根莖,剪除病根,剪殘斷根,大個的根作藥用。剪大塊根時,不能單剪大的塊根,上面未膨大的一小段也要剪淨。根莖部不需要的部分也要除去,細小的塊根不要剪。取上部根芽,按大小分成3~5株,每株要有芽2-3個,塊根2-3個,作繁殖材料。在整好的地裏按行株距24釐米*18釐米,穴深15~18釐米栽植,使芽和土面垂直,先覆少量土使根部固定,再放少量土肥,覆土,澆水,覆少量上形成隔墒層。2~3周即出苗。 [1] 
田間管理
當苗高6~10釐米時,每穴留兩株鍵苗。並選擇陰天拔草,切記別拔掉根苗,並要施淡人糞尿每公頃225~300擔,加速植株生長。苗高10~12釐米後,除草鬆土,株間淺鋤,行間深鋤。追肥人糞尿每公頃375擔,苗高15釐米左右在植株旁插一根細竹竿或樹枝條,供蔓莖纏繞,並和相鄰支柱的頂端3~4個紮在一起,使之堅固。天旱時,要澆水,特別在7~8月份高温季節,要勤澆水。秋季地上部枯萎後,要清理田園,利於排水,並且結合培土要施肥,廄肥每公頃22500~30000擔。第二年施肥量要加大。 [1] 

百部草病蟲防治

葉斑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受害後葉片上病斑圓形,直徑1~2毫米,黃褐色,上生小黑點,這是病原菌的分子孢子器。一般在5月開始發生,6~8月嚴重。防治方法:①發生初期可摘除病葉,防止蔓延為害。②噴1:1:100的波爾多液
紅蜘蛛:可噴0.1~0.2波美度石硫合劑,或在6~8月結合防病噴65%代森鋅600倍液與40%樂果2000倍液的混合液。
百部草種植 百部草種植
蝸牛:可在清晨日出之前撤生石灰粉或噴灑1%石灰水或每公頃用茶籽餅粉60-75千克撒施。 [1] 

百部草主要價值

《名醫別錄》中陶弘景謂百部草:“其根數十相連,似天冬而苦強,但古異爾。” [3]  其以塊根入藥,有潤肺止咳,滅蝨殺蟲等功效,主治支氣管炎、風寒咳嗽、肺結核咳嗽、百日咳、皮炎、蛇蟲病等症,外用可滅蝨,滅蛆等。 [6]  又近似種闊葉吊蘭,有時中央帶黃白色縱條紋,可供觀賞。 [8] 
塊根含多種生物鹼。 蔓生百部:根含百部鹼。 百部定鹼、異百部定鹼、原百部鹼、百部寧鹼、華百部鹼等。 直立百部:根含百部鹼、原百部鹼、百部定鹼、異百部定鹼、對葉百部鹼、霍多林鹼、直立百部鹼。 對葉百部:根含百部鹼、對葉百部鹼、異對葉百部鹼、斯替寧鹼、次對葉百部鹼、氧化對葉百部鹼。 尚含糖2.32%,脂類0.84%,蛋白質9.25%,灰分12.1%,以及乙酸、甲酸蘋果酸琥珀酸草酸等。 [1] 
百部-根
蔓生百部和直立百部的塊根略呈紡錘形,平直或略彎曲,兩端細,長約4-18釐米,直徑約1釐米。 表面黃白色至土黃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深縱溝及縱皺。 質硬,易折斷。 斷面微帶角質,淡黃白色至暗棕色,中心柱多扁縮。 氣微,味先甜而後苦。 以粗壯、肥潤、堅實、色白者為佳。 主產於安徽、浙江、江蘇、山東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及湖北、四川部分地區亦產。 [2] 
對葉百部的根較粗大,長約12~25釐米,直徑約1~2釐米,縱皺較淺。 質較堅硬。 折斷面微呈角質狀,中心柱白色。 以肥壯、色黃白者為佳。 主產湖北、廣西、雲南、四川等地;此外,廣東、安徽、湖南部分地區及貴州、福建、台灣等地亦產。 雲南、四川少數地區,有用百合科植物羊齒天門冬塊根作百部用,名土百部,詳土百部條;廣西有以石刁柏的塊根作百部用,名小百部,詳小百部條。 [2] 

百部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百部草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數據缺乏(DD)。 [7] 
參考資料
  • 1.    《健康大講堂》編委會主編,新編中草藥彩色圖譜,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1,第924頁
  • 2.    詳細內容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6-11]
  • 3.    [科普中國]-百部草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3-24]
  • 4.    百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5.    葉橘泉主編.現化實用中藥 增訂本:科技衞生出版社,1958.10:138
  • 6.    姚宗凡編著.常用中藥種植技術:金盾出版社,1989.03:87
  • 7.    百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8.    夏徵農.辭海 生物學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