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花刺蔘

鎖定
白花刺蔘(變種)為川續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海拔3000-4000米的山坡草甸或林下。為高山花卉,花冠白色,穗狀花序,具有較好的觀賞性。此外,白花刺蔘為藏醫常用植物藥,藏藥名“江才嘎保”。
中文學名
白花刺蔘(變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川續斷目
川續斷科
刺續斷屬

白花刺蔘形態特徵

白花刺蔘(圖1) 白花刺蔘(圖1)
白花刺蔘(變種)(學名:Morina nepalensis D. Don var. alba (Hand.-Mazz.) Y.C.Tang)植株較纖細,高10-40釐米。葉寬5-9毫米。花萼全綠色,長5-8毫米;花冠白色,裂片長3毫米。
根圓柱形,分枝,外面褐色。莖直立,不分枝,有縱條紋。基出葉簇生,葉片披針形,邊緣具不規則的刺狀鋸齒,基生葉常四葉輪生,2~3輪,向上漸小,基部抱莖。
白花刺蔘
白花刺蔘(5張)
花淡紫色,唇形,花數朵輪生,組成穗狀花序;苞片3枚輪生,無柄,邊緣具刺狀鋸齒。瘦果,表面具瘤狀突起。

白花刺蔘分佈範圍

分佈於西藏東部及中部、雲南西部及北部、四川西部及中部、青海南部和甘肅東南部。

白花刺蔘主要價值

白花刺蔘藥用價值

藏藥名 江才嘎保
來源 為川續斷科植物白花刺蔘的乾燥地上部分。
主治 關節痛、小便失禁、腰痛、眩暈和口眼歪斜,外用治瘡癤、化膿性創傷、腫瘤。

白花刺蔘民族藥用記載

白花刺蔘為藏用植物藥,藏藥名為“江才嘎保”,始載於藏醫藥書《四部醫典》。在歷代的藏醫藥著作如《宇妥本草》、《藍琉璃》、《藥名薈萃》等中均有記載。《藏藥標準—部頌》民間地上部分用於關節痛、小便失禁、腰痛、眩暈和口眼歪斜,外用治瘡癤、化膿性創傷、腫瘤。《青藏藥鑑》、《中國藏藥》和《名族藥志》均記載有治療培根病的作用。
【彝藥】裏瑪:根用於脾胃虛弱,遺精陽痿,神經衰弱子宮脱垂,帶下,跌打,骨折《滇藥錄》。泥瑪:根治神經官能症,貧血,肺虛咳嗽,哮喘,骨折,跌打損傷《滇省志》。【傈僳藥】木賽此:根、莖治神經官能症,貧血,肺虛咳嗽,消化不良白帶過多,子宮脱垂,外用治跌打損傷《怒江藥》。拿奴那次:根治神經官能症,貧血,肺虛咳嗽,哮喘,骨折,跌打損傷《滇省志》。【藏藥】江採爾嘎保:全草治不消化症,培根病《中國藏藥》。 [1] 
全草:甘、微苦,温。健胃,催吐,消腫。用於胃痛;外用於瘡癰腫痛。 [1] 

白花刺蔘鑑定方法

白花刺蔘目的

對藏藥白花刺蔘進行系統的生藥學鑑定,為其鑑別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白花刺蔘方法

採用原植物、性狀、顯微、薄層鑑定方法。

白花刺蔘結果

通過原植物、性狀、顯微、薄層色譜圖研究能夠很好的鑑定原植物。結論 該方法簡便易操作,可作為藏藥白花刺蔘定性鑑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