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綠葉(變種)

鎖定
白綠葉(變種),屬桃金娘目、胡頹子科的一種植物。
拉丁學名
ElaeagnusviridisServ. var.delavayiLecomt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桃金娘目
胡頹子科
胡頹子屬
亞    屬
常綠組
綠葉胡頹子
中文學名
白綠葉(變種)
區    別
本變種葉片為闊橢圓形
花梗和果梗
花梗和果梗較長
果    梗
長10毫米

白綠葉(變種)形態特徵

與原變種綠葉胡頹子(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葉片為闊橢圓形,頂端鈍圓形或漸尖,基部圓形或稍窄狹,側脈上面顯著,有時網狀脈亦明顯;花梗和果梗較長,果梗長10毫米。 [1] 

白綠葉(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800-2500米的向陽灌叢中。

白綠葉(變種)分佈範圍

產自雲南;模式標本採自雲南鶴慶(大坪子)。 [1] 

白綠葉(變種)主要價值

【傈僳藥】九九郎丹臘:葉治慢性腎炎,腎結石,胃痛,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怒江藥》。 【白藥】買鬚子:根、皮、葉治慢性胃炎,胃痛,慢性支氣管炎《滇藥錄》。【傣藥】麻囡(德傣):嫩葉治腹瀉《滇藥錄》。 [1] 
根皮、莖皮、葉(白綠葉):酸,平。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氣止痛。用於水腫,砂淋,石淋,胃痛,咳嗽痰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