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楊

(袁鷹著短文)

鎖定
文章由樹及人,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用了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比喻手法;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寫和敍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車窗外的白楊──與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父親心中的白楊──就是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作品名稱
白楊
外文名
Eliane
作    者
袁鷹
創作年代
60年代初
文學體裁
散文

白楊課文原文

白楊《白楊》

作者:袁鷹
人物:父親與子女
時間:五十年代
火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也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着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着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麼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着。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説。
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説:
“這不是傘,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説:“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唸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爸爸摟着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1] 

白楊字詞導讀

1.戈壁: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種粗砂、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
2.清晰:清楚。
3.渾黃一體:全都是黃色,分不出界限。
4 .高大挺秀:高大筆直,挺拔秀麗超出一般。
5.衞士:衞兵,泛指擔任保衞工作的人。文中指白楊樹。
6.沉思:深思。
7.新疆:位於中國西北邊陲。
8.撫摸:用手輕輕按着並來回移動。
9.嚴肅:(神情、氣氛等)使人感到嚴肅的。
10.軟弱:缺乏力氣;不堅強。
11.動搖:不穩固;不堅定。
12.表白:對人解釋,説明自己的意思。
13.陷入:深深的進入(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1] 

白楊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是我國現代作家袁鷹60年代初的作品。當年大批內地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奔赴新疆,開發大西北,艱苦創業。作者通過對白楊的讚美來歌頌這些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的崇高品格。
本文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高大挺秀的大白楊展開了討論。在討論中,兩個孩子知道了,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1] 

白楊主題解説

作者的人物描寫非常傳神,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孩子天真爛漫,父親嚴肅而又不失親切。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敍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體現感情的波瀾。

白楊教學重點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體會白楊的精神,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白楊作者簡介

白楊人物簡介

袁鷹(1924—2023 [2]  ),原名田復春,參加工作後改名田鍾洛江蘇淮安人,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兒童文學家、散文家。生於一個破敗的地主家庭。1943年考入之江大學教育系,在校期間即參加《莘莘》、《新生代》、 《聯聲》報刊的編輯。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被分配在學生運動、文藝和宣傳部門工作,長期在報社當記者、編輯。195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歷任《世界晨報》、《聯合晚報》副刊編輯。建國後,任《解放日報》文教組組長,《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主任,《散文世界》主編。四十多年來,寫了大量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和兒童文學作等。

白楊主要作品

袁鷹 袁鷹
中篇小説《年輕的時候》;兒童文學作品《丁丁遊歷北京城》《我也要戴紅領巾》;出版散文集有《第一個火花》《紅河南北》《第十個春天》、《風帆》《悲歡》《天涯》《運行》《京華小品》以及《袁鷹散文選》等。
袁鷹散文題材廣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會的人情風貌,跳動着時代脈搏。在藝術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詩的基因,具有詩的聯想、詩的意境、詩的語言,充溢着詩情畫意。
參考資料